第300章 過零丁洋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 作者:搞快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各路人馬作戰失敗,大宋最後的反抗機會已經就此消逝。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擔任臨安知府。
不久後,趙顯放棄了最後的頑抗,在謝太後的支持下公開向元朝宣布了投降。
趙顯親自前往大都麵見忽必烈,雖然忽必烈給他封了侯,但趙顯卻選擇了出家為僧,一直活到五十幾歲的時候才因為一件禍事遭受牽連而死。
趙顯降了,但陳宜中居然沒跟著投降,他和張世傑從臨安撤離,隨後兩人和陸秀夫等人在福州府擁益王趙昰即帝位,為宋端宗,改年號為“景炎”,繼續延續大宋的國號。
臨安投降的時候,文天祥並不在臨安,故而後來他也去了福州府,選擇支持這位宋端宗。
但彼時的大宋已經公開投降,如今這個政權更像是臨時拚湊起來在苟延殘喘。
為了爭取到足夠的恢複時間,新朝廷必須想辦法拖住元軍進攻的腳步,和談是唯一的手段了。
但眾人都知道,元人是肯定不會容忍他們這樣的‘大宋餘孽’的,因此去和談其實跟送死差不多。
本來這個人選是陳宜中最合適,但陳宜中貪生怕死,怎麽可能主動請纓。
就在眾人紛紛或退縮或閉口不言之際,有一人主動站了出來,他自然是文天祥。
文天祥升任樞密使,兼右丞相前往元軍議和,接待他的人是伯顏。
伯顏原本很欣賞文天祥,不僅是因為文天祥器宇軒昂,哪怕身處敵營內依舊淡然如水,還因為文天祥那股無所畏懼的勇氣。
可是當雙方開談以後,伯顏就決定收迴他之前的評價,這個叫文天祥的太不會說話了。
以往宋人派出來求和的使者基本上都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態度,從沒有像文天祥這樣一上來對著元朝就是一頓抨擊和臭罵。
那架勢好像不是來和談的,而是來約架的。
雙方談了三日,伯顏受不了了,直接命人將文天祥扣下,將其關進大牢,卻不想文天祥卻想辦法從牢裏逃走了。
文天祥逃迴新朝廷,繼續任樞密使、負責都督各路軍馬。
相比於隻想苟活一天是一天的大臣,文天祥卻主張積極北上,開府永嘉(今浙江溫州)。
然而張世傑卻認為應開府廣州,為小朝廷南逃作準備。
雙方爭執不下,直到不久後廣州降元,張世傑這才同文天祥重新商議,決定開府南劍州(今福建南平)。
張世傑是個權力心很重的人,他見文天祥聲望極高,一唿百應,唯恐文天祥哪天就會淩駕於他之上,於是他假借皇帝之名,把文天祥遠移到汀州(今福建長汀),並且用各種手段阻撓文天祥入朝。
德佑二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召集部隊進入汀州,在十月又派參謀趙時賞,諮議趙孟溁各率領一支軍隊攻取寧都(今江西寧都),參讚吳浚率一支軍隊攻取雩都(今江西於都)。
消息一出,劉洙、蕭明哲、陳子敬都從江西起兵來與他會合。
招諭副使鄒洬在寧都集結了一支義軍,結果被元軍擊敗,與他一同舉事的劉欽、鞠華叔、顏師立、顏起岩等都遇害了。
武岡教授羅開禮起兵收複永豐縣(今江西永豐),不久兵敗被俘,死於獄中,文天祥聽說了這些人的消息,親自穿上喪服,公開祭奠這些義士。
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元軍攻入汀州,文天祥被迫跑到了漳州,這時他手下的兵馬已然不多,繼續在外麵遊蕩隨時有覆滅的風險,於是他上書請求率軍迴朝,拱衛京師,然而卻沒有得到任何迴複。
不久後趙時賞、趙孟溁率兵歸來,唯獨吳浚沒有到。
文天祥本想再等等,結果卻見到了已經投降元朝的吳浚來勸說他投降。
文天祥命人將吳浚吊死,以示他誓死不降的決心。
四月,文天祥進入梅州,處死了專橫跋扈的都統王福、錢漢。
隨後,文天祥開始率軍四處打遊擊,短短數月間,吉州八縣被他收複了一半,僅剩贛州沒有攻下。
臨洪各郡百姓自發的送錢勞軍,潭州趙璠、張虎、張唐、熊桂、劉鬥元、吳希奭、陳子全、王夢應在邵州、永州等地起兵響應文天祥。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都派人到文天祥軍中接受調遣。
文天祥鬧出的動靜很快便引起了元朝的注意,元軍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恆派遣士兵入援贛州,自己卻率兵直接強攻文天祥的據點。
文天祥沒有預料到李恆的兵突然就打過來了,在兵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隻能撤退,投奔永豐的鄒洬。
卻不想鄒洬的軍隊在文天祥趕到之前就被擊潰了,李恆一路追趕文天祥至方石嶺。
文天祥的部將鞏信為了給文天祥爭取時間,設置了一道防線進行堅守,最終全軍覆沒,身中數箭而死。
而文天祥則退到了空坑,結果再度被追上,部隊被元軍擊潰打散,文天祥的妻妾子女都被抓住。
文天祥自己也差點被抓,是趙時賞坐在轎子裏假冒他,這才得以逃脫。
這一戰極為慘烈,跟隨文天祥的絕大多數部將和義士盡皆戰死。
文天祥帶著殘兵逃到了循州,駐紮於南嶺。
期間部將黎貴達密謀向元軍投降,被文天祥提前察覺後擒殺。
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文天祥進駐麗江浦。
六月,年僅11歲的宋端宗在流亡過程中意外落水後病死,年僅7歲的衛王趙昺繼位,即宋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宋少帝。
文天祥再度上表請求入朝,卻還是沒有得到批準。
八月,文天祥被加封為少保、信國公,可彼時軍中瘟疫流行,損失士卒數百人。文天祥的母親曾氏同他唯一的兒子文道生都病死了。
十二月,文天祥趕赴南嶺,有賊人暗中勾結元將張弘範,引導元軍突襲潮陽,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範的軍隊突然出現,眾士兵隨從措手不及,都埋頭躲在荒草中。
文天祥匆忙逃走,結果被元軍千戶王惟義抓住。
文天祥本想服毒自盡,但僥幸未死,其僚屬、部卒大多被抓獲殺害。
文天祥被押至潮陽,見張弘範時,不肯行跪拜之禮,張弘範以客禮接見,同文天祥一起入厓山,要他寫信招降張世傑。
文天祥卻拒絕了。
後來,文天祥在獄中創作了一首詩,叫《過零丁洋》,其中最有名的一句便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弘範看後,笑著將其收藏,並自此再也沒有逼迫文天祥投降,隻是將他帶迴了元大都。】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擔任臨安知府。
不久後,趙顯放棄了最後的頑抗,在謝太後的支持下公開向元朝宣布了投降。
趙顯親自前往大都麵見忽必烈,雖然忽必烈給他封了侯,但趙顯卻選擇了出家為僧,一直活到五十幾歲的時候才因為一件禍事遭受牽連而死。
趙顯降了,但陳宜中居然沒跟著投降,他和張世傑從臨安撤離,隨後兩人和陸秀夫等人在福州府擁益王趙昰即帝位,為宋端宗,改年號為“景炎”,繼續延續大宋的國號。
臨安投降的時候,文天祥並不在臨安,故而後來他也去了福州府,選擇支持這位宋端宗。
但彼時的大宋已經公開投降,如今這個政權更像是臨時拚湊起來在苟延殘喘。
為了爭取到足夠的恢複時間,新朝廷必須想辦法拖住元軍進攻的腳步,和談是唯一的手段了。
但眾人都知道,元人是肯定不會容忍他們這樣的‘大宋餘孽’的,因此去和談其實跟送死差不多。
本來這個人選是陳宜中最合適,但陳宜中貪生怕死,怎麽可能主動請纓。
就在眾人紛紛或退縮或閉口不言之際,有一人主動站了出來,他自然是文天祥。
文天祥升任樞密使,兼右丞相前往元軍議和,接待他的人是伯顏。
伯顏原本很欣賞文天祥,不僅是因為文天祥器宇軒昂,哪怕身處敵營內依舊淡然如水,還因為文天祥那股無所畏懼的勇氣。
可是當雙方開談以後,伯顏就決定收迴他之前的評價,這個叫文天祥的太不會說話了。
以往宋人派出來求和的使者基本上都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態度,從沒有像文天祥這樣一上來對著元朝就是一頓抨擊和臭罵。
那架勢好像不是來和談的,而是來約架的。
雙方談了三日,伯顏受不了了,直接命人將文天祥扣下,將其關進大牢,卻不想文天祥卻想辦法從牢裏逃走了。
文天祥逃迴新朝廷,繼續任樞密使、負責都督各路軍馬。
相比於隻想苟活一天是一天的大臣,文天祥卻主張積極北上,開府永嘉(今浙江溫州)。
然而張世傑卻認為應開府廣州,為小朝廷南逃作準備。
雙方爭執不下,直到不久後廣州降元,張世傑這才同文天祥重新商議,決定開府南劍州(今福建南平)。
張世傑是個權力心很重的人,他見文天祥聲望極高,一唿百應,唯恐文天祥哪天就會淩駕於他之上,於是他假借皇帝之名,把文天祥遠移到汀州(今福建長汀),並且用各種手段阻撓文天祥入朝。
德佑二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召集部隊進入汀州,在十月又派參謀趙時賞,諮議趙孟溁各率領一支軍隊攻取寧都(今江西寧都),參讚吳浚率一支軍隊攻取雩都(今江西於都)。
消息一出,劉洙、蕭明哲、陳子敬都從江西起兵來與他會合。
招諭副使鄒洬在寧都集結了一支義軍,結果被元軍擊敗,與他一同舉事的劉欽、鞠華叔、顏師立、顏起岩等都遇害了。
武岡教授羅開禮起兵收複永豐縣(今江西永豐),不久兵敗被俘,死於獄中,文天祥聽說了這些人的消息,親自穿上喪服,公開祭奠這些義士。
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元軍攻入汀州,文天祥被迫跑到了漳州,這時他手下的兵馬已然不多,繼續在外麵遊蕩隨時有覆滅的風險,於是他上書請求率軍迴朝,拱衛京師,然而卻沒有得到任何迴複。
不久後趙時賞、趙孟溁率兵歸來,唯獨吳浚沒有到。
文天祥本想再等等,結果卻見到了已經投降元朝的吳浚來勸說他投降。
文天祥命人將吳浚吊死,以示他誓死不降的決心。
四月,文天祥進入梅州,處死了專橫跋扈的都統王福、錢漢。
隨後,文天祥開始率軍四處打遊擊,短短數月間,吉州八縣被他收複了一半,僅剩贛州沒有攻下。
臨洪各郡百姓自發的送錢勞軍,潭州趙璠、張虎、張唐、熊桂、劉鬥元、吳希奭、陳子全、王夢應在邵州、永州等地起兵響應文天祥。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都派人到文天祥軍中接受調遣。
文天祥鬧出的動靜很快便引起了元朝的注意,元軍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恆派遣士兵入援贛州,自己卻率兵直接強攻文天祥的據點。
文天祥沒有預料到李恆的兵突然就打過來了,在兵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隻能撤退,投奔永豐的鄒洬。
卻不想鄒洬的軍隊在文天祥趕到之前就被擊潰了,李恆一路追趕文天祥至方石嶺。
文天祥的部將鞏信為了給文天祥爭取時間,設置了一道防線進行堅守,最終全軍覆沒,身中數箭而死。
而文天祥則退到了空坑,結果再度被追上,部隊被元軍擊潰打散,文天祥的妻妾子女都被抓住。
文天祥自己也差點被抓,是趙時賞坐在轎子裏假冒他,這才得以逃脫。
這一戰極為慘烈,跟隨文天祥的絕大多數部將和義士盡皆戰死。
文天祥帶著殘兵逃到了循州,駐紮於南嶺。
期間部將黎貴達密謀向元軍投降,被文天祥提前察覺後擒殺。
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文天祥進駐麗江浦。
六月,年僅11歲的宋端宗在流亡過程中意外落水後病死,年僅7歲的衛王趙昺繼位,即宋朝最後的一位皇帝宋少帝。
文天祥再度上表請求入朝,卻還是沒有得到批準。
八月,文天祥被加封為少保、信國公,可彼時軍中瘟疫流行,損失士卒數百人。文天祥的母親曾氏同他唯一的兒子文道生都病死了。
十二月,文天祥趕赴南嶺,有賊人暗中勾結元將張弘範,引導元軍突襲潮陽,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範的軍隊突然出現,眾士兵隨從措手不及,都埋頭躲在荒草中。
文天祥匆忙逃走,結果被元軍千戶王惟義抓住。
文天祥本想服毒自盡,但僥幸未死,其僚屬、部卒大多被抓獲殺害。
文天祥被押至潮陽,見張弘範時,不肯行跪拜之禮,張弘範以客禮接見,同文天祥一起入厓山,要他寫信招降張世傑。
文天祥卻拒絕了。
後來,文天祥在獄中創作了一首詩,叫《過零丁洋》,其中最有名的一句便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弘範看後,笑著將其收藏,並自此再也沒有逼迫文天祥投降,隻是將他帶迴了元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