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莫須有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 作者:搞快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扶蘇此刻已經坐不住了,他激動的站起身來,“千古奇冤?莫非這趙構打算冤殺嶽飛?何其愚蠢!”
嬴政抬頭看了自家傻兒子一眼。
這小子還是欠磨礪,這就破防了?
趙構已經做了那麽多糊塗事了,如果說他要冤殺嶽飛,嬴政一點都不奇怪,現在唯一的問題是趙構打算怎麽殺嶽飛,以什麽樣的名義殺?
“對了,你那邊的遊戲進行到哪一步了?”突然,嬴政猛地想起他跟扶蘇貌似是雙開,怎麽感覺這小子目前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他這邊來了?
“哦,這邊的遊戲剛講到趙佶那個蠢貨上位,這遊戲比上一部製作的枯燥多了,全都是一板一眼的科普,而且事無巨細,無趣的很,不如這邊精彩。”扶蘇瞄了一眼自己的光幕,搖頭輕笑。
“是嗎,進展居然這麽慢,算了,咱們還是繼續看下去吧。”
【嶽飛下獄後,麵對審訊時一身正氣,當有獄卒逼問他是否謀反的時候,嶽飛冷笑了一聲,直接脫下上衣,給眾人看了他背後刺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主審官何鑄見此,亦為之動容,一度無法繼續審問。
後何鑄查得嶽案被抓實屬冤案,便如實稟告給秦檜。
秦檜聽了搖頭苦笑,他何嚐不知道嶽飛是被冤枉的,但抓嶽飛是趙構的意思,他隻是個喜歡揣摩趙構心思的小人物罷了,隻要趙構說嶽飛有罪,那他就必須有罪。
眼看何鑄已經站在了嶽飛一邊,秦檜隻好改命萬俟卨主審此案。
萬俟卨將王俊的誣告狀等“證據”擺在嶽飛麵前,大聲喝問。
“嶽鵬舉,國家可曾虧待過你?忘恩負義之徒,為何要造反啊?”
嶽飛聽了這話隻覺得可笑,“我對天發誓,我從未做過對不起國家之事,你等既然負責執掌國之法度,當知不可誣陷忠臣,否則等我到了冥府,定對你們不死不休。”
萬俟卨又說:“你說你沒有造反?我怎麽你遊天竺的時候,曾在牆壁上寫了一句‘寒門何載富貴’之類的話,要知道類似的話隻有先秦時期的陳勝吳廣曾講過,你還說你沒有反意?”
其餘幾個主審官頓時也跟著起哄,紛紛表示嶽飛就是想要造反。
嶽飛怒極反笑:“你們原來都是國賊秦檜的手下,罷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隨便你們怎麽栽贓,我嶽飛行的端做得正,無愧於心!”
隨後,嶽飛不再抗辯,任憑獄卒拷打,萬俟卨等用盡手段,嶽飛也絲毫沒有低頭認輸的意思,甚至到了後來他用絕食的方法表示抗議,要不是他的兒子嶽雷時常照顧,嶽飛沒準就餓死在牢裏了。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紹興和議”達成:宋向金稱臣,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其中包括被嶽家軍收複的唐、鄧、商、虢等州;並每年向金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
和議雖已達成,但朝廷依舊沒有釋放嶽飛的意思。
萬俟卨等逼供不成,為了坐實冤獄,又胡編亂造了許多所謂嶽飛父子與王貴、張憲“有異謀”、嶽飛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輿”、嶽家軍在援淮西時擁兵不進“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欲將嶽飛一舉定為死罪。
然而,天理昭昭,世人不都是瞎子,麵對這些所謂的證據,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認為皆是虛構,嶽飛根本無罪,他們與萬俟卨等人當庭對峙,結果都被趙構當庭罷免了官職。
宗正卿趙士?以全家百口性命擔保嶽飛無罪,也遭萬俟卨彈劾而革職並逐出臨安。
文士智浹、布衣劉允升、範澄之等也分別上書為嶽飛申冤,但都受到株連,劉允升被下大理寺處死,智浹、範澄之後來都死於流放地。
已賦閑的韓世忠因嶽飛入獄之事質問秦檜
“秦大人,請你捫心自問,嶽飛謀反這種事,你信嗎?”
秦檜歎了一口氣,“我知道,所謂謀反之事,其實都是莫須有罷了。”
韓世忠忿然道:“所以呢?難道你們打算以‘莫須有’三字給嶽飛定罪嗎?就憑這三個字,何以服天下?”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萬俟卨等通過秦檜上報奏狀,提出將嶽飛處斬刑,張憲處絞刑,嶽雲處徒刑。
宋高宗趙構當日就給出了批複:“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最後這句話屬實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趙構可能還以為嶽飛有可能會在最後關頭造反,竟還派了不少士兵盯著行刑的過程。
就這樣,一代忠臣良將嶽飛被殺害,關於嶽飛的死法,有說是拉脅(猛擊胸脅)之刑的,也有說是賜毒酒毒死的。
嶽飛死時不過才39歲;嶽雲和張憲被斬首。
嶽飛的供狀上隻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此後,嶽飛、張憲的家產都被沒收,家屬被分送廣南、福建路州、軍拘管。
嶽飛的死訊傳出,百姓們都為之哭泣;消息傳到金國,金國大臣們為此酌酒慶賀,並說:“和議自此堅矣!”
嶽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險將嶽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
隗順臨終前,始將此事告知其子。
直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死,張孝祥等人上書要求為嶽飛昭雪冤案。
當時的宰相是萬俟卨,他堅決阻止為嶽飛昭雪,並對高宗趙構說:“虜方顧和,一旦錄故,將疑天下心,不可。”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大舉南侵,南宋抗金情緒重新高漲,官員杜莘老、太學生程宏圖、宋芑等人都分別上書要求為嶽飛平反。
禦史中丞汪澈到鄂州嶽飛舊部巡視,鄂州將士聯名上狀,要求為嶽飛申冤,“哭聲如雷”,汪澈勸慰多時,答應稟報朝廷,人們仍啜泣不止。
直到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降旨為嶽飛“追複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 ,冤獄終於平反。
隗順之子告知宋廷其父安葬嶽飛之前情,宋廷乃將嶽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令太常寺為嶽飛擬定諡號,初擬“忠湣”,次年(1178年)最終確定為“武穆”。
嬴政抬頭看了自家傻兒子一眼。
這小子還是欠磨礪,這就破防了?
趙構已經做了那麽多糊塗事了,如果說他要冤殺嶽飛,嬴政一點都不奇怪,現在唯一的問題是趙構打算怎麽殺嶽飛,以什麽樣的名義殺?
“對了,你那邊的遊戲進行到哪一步了?”突然,嬴政猛地想起他跟扶蘇貌似是雙開,怎麽感覺這小子目前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他這邊來了?
“哦,這邊的遊戲剛講到趙佶那個蠢貨上位,這遊戲比上一部製作的枯燥多了,全都是一板一眼的科普,而且事無巨細,無趣的很,不如這邊精彩。”扶蘇瞄了一眼自己的光幕,搖頭輕笑。
“是嗎,進展居然這麽慢,算了,咱們還是繼續看下去吧。”
【嶽飛下獄後,麵對審訊時一身正氣,當有獄卒逼問他是否謀反的時候,嶽飛冷笑了一聲,直接脫下上衣,給眾人看了他背後刺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主審官何鑄見此,亦為之動容,一度無法繼續審問。
後何鑄查得嶽案被抓實屬冤案,便如實稟告給秦檜。
秦檜聽了搖頭苦笑,他何嚐不知道嶽飛是被冤枉的,但抓嶽飛是趙構的意思,他隻是個喜歡揣摩趙構心思的小人物罷了,隻要趙構說嶽飛有罪,那他就必須有罪。
眼看何鑄已經站在了嶽飛一邊,秦檜隻好改命萬俟卨主審此案。
萬俟卨將王俊的誣告狀等“證據”擺在嶽飛麵前,大聲喝問。
“嶽鵬舉,國家可曾虧待過你?忘恩負義之徒,為何要造反啊?”
嶽飛聽了這話隻覺得可笑,“我對天發誓,我從未做過對不起國家之事,你等既然負責執掌國之法度,當知不可誣陷忠臣,否則等我到了冥府,定對你們不死不休。”
萬俟卨又說:“你說你沒有造反?我怎麽你遊天竺的時候,曾在牆壁上寫了一句‘寒門何載富貴’之類的話,要知道類似的話隻有先秦時期的陳勝吳廣曾講過,你還說你沒有反意?”
其餘幾個主審官頓時也跟著起哄,紛紛表示嶽飛就是想要造反。
嶽飛怒極反笑:“你們原來都是國賊秦檜的手下,罷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隨便你們怎麽栽贓,我嶽飛行的端做得正,無愧於心!”
隨後,嶽飛不再抗辯,任憑獄卒拷打,萬俟卨等用盡手段,嶽飛也絲毫沒有低頭認輸的意思,甚至到了後來他用絕食的方法表示抗議,要不是他的兒子嶽雷時常照顧,嶽飛沒準就餓死在牢裏了。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紹興和議”達成:宋向金稱臣,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其中包括被嶽家軍收複的唐、鄧、商、虢等州;並每年向金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
和議雖已達成,但朝廷依舊沒有釋放嶽飛的意思。
萬俟卨等逼供不成,為了坐實冤獄,又胡編亂造了許多所謂嶽飛父子與王貴、張憲“有異謀”、嶽飛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輿”、嶽家軍在援淮西時擁兵不進“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欲將嶽飛一舉定為死罪。
然而,天理昭昭,世人不都是瞎子,麵對這些所謂的證據,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認為皆是虛構,嶽飛根本無罪,他們與萬俟卨等人當庭對峙,結果都被趙構當庭罷免了官職。
宗正卿趙士?以全家百口性命擔保嶽飛無罪,也遭萬俟卨彈劾而革職並逐出臨安。
文士智浹、布衣劉允升、範澄之等也分別上書為嶽飛申冤,但都受到株連,劉允升被下大理寺處死,智浹、範澄之後來都死於流放地。
已賦閑的韓世忠因嶽飛入獄之事質問秦檜
“秦大人,請你捫心自問,嶽飛謀反這種事,你信嗎?”
秦檜歎了一口氣,“我知道,所謂謀反之事,其實都是莫須有罷了。”
韓世忠忿然道:“所以呢?難道你們打算以‘莫須有’三字給嶽飛定罪嗎?就憑這三個字,何以服天下?”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萬俟卨等通過秦檜上報奏狀,提出將嶽飛處斬刑,張憲處絞刑,嶽雲處徒刑。
宋高宗趙構當日就給出了批複:“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最後這句話屬實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趙構可能還以為嶽飛有可能會在最後關頭造反,竟還派了不少士兵盯著行刑的過程。
就這樣,一代忠臣良將嶽飛被殺害,關於嶽飛的死法,有說是拉脅(猛擊胸脅)之刑的,也有說是賜毒酒毒死的。
嶽飛死時不過才39歲;嶽雲和張憲被斬首。
嶽飛的供狀上隻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此後,嶽飛、張憲的家產都被沒收,家屬被分送廣南、福建路州、軍拘管。
嶽飛的死訊傳出,百姓們都為之哭泣;消息傳到金國,金國大臣們為此酌酒慶賀,並說:“和議自此堅矣!”
嶽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險將嶽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
隗順臨終前,始將此事告知其子。
直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死,張孝祥等人上書要求為嶽飛昭雪冤案。
當時的宰相是萬俟卨,他堅決阻止為嶽飛昭雪,並對高宗趙構說:“虜方顧和,一旦錄故,將疑天下心,不可。”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大舉南侵,南宋抗金情緒重新高漲,官員杜莘老、太學生程宏圖、宋芑等人都分別上書要求為嶽飛平反。
禦史中丞汪澈到鄂州嶽飛舊部巡視,鄂州將士聯名上狀,要求為嶽飛申冤,“哭聲如雷”,汪澈勸慰多時,答應稟報朝廷,人們仍啜泣不止。
直到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降旨為嶽飛“追複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 ,冤獄終於平反。
隗順之子告知宋廷其父安葬嶽飛之前情,宋廷乃將嶽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令太常寺為嶽飛擬定諡號,初擬“忠湣”,次年(1178年)最終確定為“武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