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最意難平的拯救者登場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 作者:搞快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作為緊接兩宋亂局之後的朝代,朱元璋對那段曆史可謂是如數家珍,以前他還覺得趙構不過是個虛偽小人,但現在經視頻這麽一說,他突然覺得有點道理。
仔細想想,趙構去金營前後表現差距確實非常大,而且金人也不是傻子,既然察覺到趙構非同凡響,為何還要將趙構放迴來,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道理他們不可能不懂。
這裏麵確實有很多不符合邏輯的地方在。
但仔細想想南北宋交接時期的那幾個宋朝皇帝,貌似就沒有一個是喜歡講邏輯的人。
不過,既然提到了趙構,那麽……那個人也該登場了吧。
【南宋建立以後,趙構不思收複北方失地,軍事方麵一門心思隻管攻打南方那些不服他政權的亂黨,政治方麵繼續延續北宋時期的政略。
由於他完全不在意北方戰事的態度,導致一心想要匡扶北地的李綱逐漸心灰意冷,並最終辭去了宰相之位,歸鄉病逝。
李綱死後,趙構終於不演了,他開始大力打壓主戰派,扶持主和派,對待金人的態度雖然不說達到趙佶父子那般卑躬屈膝的態度,但也差不了多少,隻要金人派使來說要錢,他立刻乖乖送上。
而金人也暫時沒心情理會趙構,長江以北雖然沒有了大宋的皇帝,但依舊有無數漢人打著大宋的旗號進行著反抗,因此金人對北地的掌控十分艱難。
再加上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逐漸崛起,大金的政權開始搖搖欲墜。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位最叫人意難平的拯救者橫空出世,他立誌要拯救這岌岌可危的大宋。
這個人,名叫嶽飛。
嶽飛,字鵬舉,出生於公元1103年,祖籍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河南湯陰縣)。
嶽飛自小便好讀書,又勤修武藝,外加他天賦異稟,不到二十歲便號稱一縣無敵。
宣和四年(1122年),嶽飛第一次參軍入伍,當時有賊寇陶俊、賈進聚眾萬餘人在相州作亂,嶽飛奉命帶兵去征討,這一戰嶽飛僅帶領百餘騎兵,用伏兵之計,便生擒了二賊。
按理說憑此功績,嶽飛足以飛黃騰達,奈何當時朝中依舊是蔡京,童貫等奸臣作亂,嶽飛的功勞被人冒領,外加嶽飛的父親恰好病故,嶽飛不得不迴鄉守孝。
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嶽家生計艱難,嶽飛為了謀生,不得不提前結束守孝,前往河東路平定軍(山西平定縣)投戎,充當騎兵,不久憑戰功被提拔為偏校。
隻可惜這次的從軍時間依舊不算很長,不久後嶽飛所屬軍隊重組解散,嶽飛不得不再度歸家。
轉眼到了靖康年,靖康之恥的發生讓嶽飛心中無比的憤慨,他打算再度投軍,報效國家,可又擔心家中老母年邁病重。
嶽飛母親姚氏是一個深明大義之人,她在嶽飛背後刺下盡忠報國(演義寫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意在希望他能為了報效國家奮鬥一生。
嶽飛做到了這一點,隻可惜他最終成了一名意難平的拯救者。
靖康元年(1126年)冬,彼時還是康王的趙構到達相州,於十二月初一日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嶽飛趕來投軍,加入了劉浩麾下。
劉浩是元帥府前軍統製,趙構命他向南行軍到濬州(河南浚縣西北)、滑州(河南滑縣)以作馳援開封的疑兵,自己則率領元帥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嶽飛奉劉浩的命令,帶一支三百人的騎兵小隊往李固渡進行偵察,在侍禦林與金兵遭遇,兩軍相遇,宋軍明顯人少,其他人都打算逃走,唯有嶽飛奮勇上前數招便殺死了敵將,嚇跑了其餘金軍。
隨後在滑州南的遭遇戰中,嶽飛親率百騎殺敗金軍,兩次小戰,讓嶽飛在宋軍中開始小有名氣。
後來,副元帥宗澤趕來會合,嶽飛跟隨劉浩一起被劃分到了宗澤麾下。
趙構到了大名府以後便開始向南撤退,對北方戰事不管不顧,而宗澤則脫離了趙構大軍,率部進軍開德府(河南濮陽),與金軍十三戰,每一戰都贏了。
在此期間嶽飛英勇奮戰,以軍功升任修武郎。
宗澤對嶽飛十分欣賞,嶽飛也很敬重宗澤這位老將。
隻可惜他們最終都輸給了朝廷的不作為。
眼看宗澤北征順利,趙構緊急派了一個叫黃潛善的人分走了宗澤手下大半兵力。
黃潛善顯然知道趙構想要什麽樣的結果,因此一直按兵不動,名義上則打著保存實力的名號坐看宗澤帶著少量兵馬孤軍奮戰。
宗澤兵力不足,隻能對金軍造成騷擾,最終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汴京被攻破,二帝被擄走。
隨後,趙構建立南宋,登基稱帝。
這對於大宋來說本來是件好事,畢竟剛剛有兩個皇帝被金人擄走,萬千軍民正是心灰意冷之時,這會有個大宋的皇帝站出來重振旗鼓,自然會有無數人投效。
可很快,當趙構表現出打算偏安江南的時候,嶽飛忍不住了,他不顧自己官職低微,上書給趙構數千言。
在上書中,嶽飛明確表示了對匡扶北地的心願,外加對一些不作為的將領的指責,字字發自肺腑。
隻可惜他的忠言進諫隻換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的八字批語,並且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了軍營。
不過嶽飛的抗金決心並未因此而動搖。
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嶽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北京大名府,經河北西路招撫使幹辦公事趙九齡推薦,會見了當時“聲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抗金的招撫使張所。
這是嶽飛的第四次投軍,張所知悉嶽飛的遭遇後,十分同情,便留他“帳前使喚”。
由於嶽飛的非凡見識、高超武藝,張所決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製,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
然而好景不長,趙構開始有意打壓主戰派,張所被貶謫發配嶺南,並最終死在半路上。
彼時的王彥,嶽飛所部本來接了命令去收複衛州,結果仗還沒打呢就收到消息,主將張所被裁撤,張所所部西路軍被解散,嶽飛他們徹底成了一路孤軍。】
仔細想想,趙構去金營前後表現差距確實非常大,而且金人也不是傻子,既然察覺到趙構非同凡響,為何還要將趙構放迴來,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道理他們不可能不懂。
這裏麵確實有很多不符合邏輯的地方在。
但仔細想想南北宋交接時期的那幾個宋朝皇帝,貌似就沒有一個是喜歡講邏輯的人。
不過,既然提到了趙構,那麽……那個人也該登場了吧。
【南宋建立以後,趙構不思收複北方失地,軍事方麵一門心思隻管攻打南方那些不服他政權的亂黨,政治方麵繼續延續北宋時期的政略。
由於他完全不在意北方戰事的態度,導致一心想要匡扶北地的李綱逐漸心灰意冷,並最終辭去了宰相之位,歸鄉病逝。
李綱死後,趙構終於不演了,他開始大力打壓主戰派,扶持主和派,對待金人的態度雖然不說達到趙佶父子那般卑躬屈膝的態度,但也差不了多少,隻要金人派使來說要錢,他立刻乖乖送上。
而金人也暫時沒心情理會趙構,長江以北雖然沒有了大宋的皇帝,但依舊有無數漢人打著大宋的旗號進行著反抗,因此金人對北地的掌控十分艱難。
再加上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逐漸崛起,大金的政權開始搖搖欲墜。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位最叫人意難平的拯救者橫空出世,他立誌要拯救這岌岌可危的大宋。
這個人,名叫嶽飛。
嶽飛,字鵬舉,出生於公元1103年,祖籍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河南湯陰縣)。
嶽飛自小便好讀書,又勤修武藝,外加他天賦異稟,不到二十歲便號稱一縣無敵。
宣和四年(1122年),嶽飛第一次參軍入伍,當時有賊寇陶俊、賈進聚眾萬餘人在相州作亂,嶽飛奉命帶兵去征討,這一戰嶽飛僅帶領百餘騎兵,用伏兵之計,便生擒了二賊。
按理說憑此功績,嶽飛足以飛黃騰達,奈何當時朝中依舊是蔡京,童貫等奸臣作亂,嶽飛的功勞被人冒領,外加嶽飛的父親恰好病故,嶽飛不得不迴鄉守孝。
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嶽家生計艱難,嶽飛為了謀生,不得不提前結束守孝,前往河東路平定軍(山西平定縣)投戎,充當騎兵,不久憑戰功被提拔為偏校。
隻可惜這次的從軍時間依舊不算很長,不久後嶽飛所屬軍隊重組解散,嶽飛不得不再度歸家。
轉眼到了靖康年,靖康之恥的發生讓嶽飛心中無比的憤慨,他打算再度投軍,報效國家,可又擔心家中老母年邁病重。
嶽飛母親姚氏是一個深明大義之人,她在嶽飛背後刺下盡忠報國(演義寫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意在希望他能為了報效國家奮鬥一生。
嶽飛做到了這一點,隻可惜他最終成了一名意難平的拯救者。
靖康元年(1126年)冬,彼時還是康王的趙構到達相州,於十二月初一日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嶽飛趕來投軍,加入了劉浩麾下。
劉浩是元帥府前軍統製,趙構命他向南行軍到濬州(河南浚縣西北)、滑州(河南滑縣)以作馳援開封的疑兵,自己則率領元帥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嶽飛奉劉浩的命令,帶一支三百人的騎兵小隊往李固渡進行偵察,在侍禦林與金兵遭遇,兩軍相遇,宋軍明顯人少,其他人都打算逃走,唯有嶽飛奮勇上前數招便殺死了敵將,嚇跑了其餘金軍。
隨後在滑州南的遭遇戰中,嶽飛親率百騎殺敗金軍,兩次小戰,讓嶽飛在宋軍中開始小有名氣。
後來,副元帥宗澤趕來會合,嶽飛跟隨劉浩一起被劃分到了宗澤麾下。
趙構到了大名府以後便開始向南撤退,對北方戰事不管不顧,而宗澤則脫離了趙構大軍,率部進軍開德府(河南濮陽),與金軍十三戰,每一戰都贏了。
在此期間嶽飛英勇奮戰,以軍功升任修武郎。
宗澤對嶽飛十分欣賞,嶽飛也很敬重宗澤這位老將。
隻可惜他們最終都輸給了朝廷的不作為。
眼看宗澤北征順利,趙構緊急派了一個叫黃潛善的人分走了宗澤手下大半兵力。
黃潛善顯然知道趙構想要什麽樣的結果,因此一直按兵不動,名義上則打著保存實力的名號坐看宗澤帶著少量兵馬孤軍奮戰。
宗澤兵力不足,隻能對金軍造成騷擾,最終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汴京被攻破,二帝被擄走。
隨後,趙構建立南宋,登基稱帝。
這對於大宋來說本來是件好事,畢竟剛剛有兩個皇帝被金人擄走,萬千軍民正是心灰意冷之時,這會有個大宋的皇帝站出來重振旗鼓,自然會有無數人投效。
可很快,當趙構表現出打算偏安江南的時候,嶽飛忍不住了,他不顧自己官職低微,上書給趙構數千言。
在上書中,嶽飛明確表示了對匡扶北地的心願,外加對一些不作為的將領的指責,字字發自肺腑。
隻可惜他的忠言進諫隻換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的八字批語,並且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了軍營。
不過嶽飛的抗金決心並未因此而動搖。
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嶽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北京大名府,經河北西路招撫使幹辦公事趙九齡推薦,會見了當時“聲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抗金的招撫使張所。
這是嶽飛的第四次投軍,張所知悉嶽飛的遭遇後,十分同情,便留他“帳前使喚”。
由於嶽飛的非凡見識、高超武藝,張所決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製,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
然而好景不長,趙構開始有意打壓主戰派,張所被貶謫發配嶺南,並最終死在半路上。
彼時的王彥,嶽飛所部本來接了命令去收複衛州,結果仗還沒打呢就收到消息,主將張所被裁撤,張所所部西路軍被解散,嶽飛他們徹底成了一路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