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宋之殤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 作者:搞快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對於趙佶的想法,嬴政隻給出了一句評價,自掘墳墓。
作為從七國爭霸時代一步步走過來的帝王,嬴政非常清楚與虎謀皮,養虎為患這個道理。
別看彼時的金國還很弱小,但倘若大宋和大遼拚了個兩敗俱傷,金國趁機漁翁得利,取代了大遼,到那時大宋要麵對的將是一個比大遼還要可怕的敵人。
而事情也正如嬴政所想。
【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約定共同舉兵伐遼,宋軍攻打遼燕京,金軍攻打遼中京。
結果就是金軍由於打的不是遼軍主力,一路勢如破竹,宋軍這邊麵對遼軍主力,接連兩次率數十萬大軍強攻都失敗了,最後遼軍還是被撿漏的金軍擊敗,大遼自此滅亡,北方大半勢力都歸了金。
可能是眼看大宋連年征戰卻什麽都沒得到有點可憐,大金事後將燕京所屬九州裏的西部六州都給了大宋。
此舉看似很慷慨,但實際上金國人早就提前將這幾座城池裏的軍民全都給遷走了,大宋隻是得了幾座空城而已。
然而這還沒完,金太祖覺得大宋毫無戰果還得了這麽多好處,這不得花錢犒勞一下金軍?
而且隻要你出錢,我大金可以繼續同你大宋結盟,互不攻伐。
對於如此離譜的提議,趙佶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北宋初年,趙匡胤此時已經快要被氣出腦溢血了。
打不贏戰爭也就算了,現在還得出錢犒勞未來的敵人?這個趙佶腦子壞掉了吧?
【起初,大遼剛滅,金軍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他們的所得,不久後金太祖病逝,金太宗上位。
金太宗是一個野心勃勃之人,他早就覬覦大宋的中原之地了,因此他曾多次要求大宋向大金朝貢各種金銀財寶,且一次比一次過分。
但趙佶為了避免戰爭,幾乎每次都會答應,甚至他還恬不知恥的說反正大宋不缺錢,隨便給。
結果這種縱容讓金太宗得寸進尺,終於在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彼時的宋軍內部腐敗不堪,根本沒什麽戰鬥力,基本上被人刀切豆腐一般輕鬆一路打到了汴京城(今河南開封)外。
好在這時遠征西夏的種師道率軍趕迴,再加上汴京城守禦史李綱合理運用城中守兵誓死抵抗,這才拖住了金軍進攻的步伐。
眼看久攻不下,金軍不得不暫時撤退。
但有句話說得好,再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宋徽宗趙佶這時候又開始胡亂操作了。
其實早在金軍剛剛南下的時候,趙佶就因為恐懼緊急將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桓,即北宋最後一位皇帝宋欽宗。
趙桓剛上位的時候完全是一臉懵比,他沒想到自己的父親就這樣把一個爛攤子丟給了自己。
為了彰顯自己多少還是有些能力的,趙桓最初重用了種師道,李綱等主戰派為將,讓他們痛擊金軍。
可很快,趙桓就跟他父親一樣開始恐懼金軍的勢力,再加上彼時的朝中有不少膽小怕事的主和派,在這些人的攛掇下,外加金軍的主動退卻,趙桓居然剝奪了種師道和李綱的兵權,轉而將兵權交給了那些主和派。
結果這一消息被金軍知曉,當即再度卷土重來,這一次沒了種師道的阻截,金軍很快便打到了城門口。
眼看情況危急,趙桓終於想起了李綱,他叫李綱守城,但私下裏卻派主和派的人出去找金人求和。
結果李綱這邊正打算拚盡全力來一波絕地反擊,卻不想趙桓直接給他來了一手臣等正欲死戰,陛下果斷投降的戲碼。
站在李綱的視角,他本以為這次又會是一場硬仗,是他拯救大宋於危難之際的關鍵時刻,結果金軍突然就退走了。
這讓他有些迷糊,不明白金軍為何虎頭蛇尾的就退兵了。
直到他收到消息,說是趙桓偷偷答應了金人,許諾給金人進獻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尊稱金帝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派宰相、親王到金營為人質,把金軍送過黃河……
聽著那一條條堪稱喪權辱國的條件,李綱不明白為何趙桓會答應。
但很快他就沒機會明白了,因為不久後趙桓就撤了他的職,將其流放去了南方偏遠之地。
至於留在汴京的趙桓,由於他數次答應金人的霸王條款,賠償數額太大,朝野上下已無力承擔,於是他隻好開始從民間搜刮,這引得各地百姓怨聲載道,無奈之下趙桓果斷甩鍋給蔡京,童貫等人,將他們或殺或流放。
但此舉無異於杯水車薪,短短三個月後,金人便違背承諾再度南下,這一次,汴京城裏已經沒有了李綱這樣的能臣,趙桓隻能聽天由命。
在此危難時刻,身為兵部尚書、尚書右丞、同知樞密院的孫博突然推薦了一個叫郭京的人給趙桓,說此人有能力守住汴京。
趙桓也是病急亂投醫,當即召見了郭京並委以軍事重任。
郭京聲稱能施六甲法,隻要用7777人就能將金兵擊退,生擒敵軍主將,趙桓對此深信不疑,封他為成忠郎,賞賜大批金箔,讓他招募兵士,郭京招兵隻要八字符合六甲就可以。
很快,金軍兵臨城下,郭京叫其他守軍守城,自己帶著選好的7777人出城迎戰。
金軍大將本以為來了個勇猛的武將,結果卻看到一大幫人打扮的跟跳大神的一般從城裏晃晃悠悠的出來,為首一人更是奇裝異服在那裏又跳又唱,不明所以。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郭京完全是出去搞笑的,他的隊伍頃刻間就被金軍擊潰,金軍一鼓作氣,直接破了汴京城,躲在城裏的趙佶趙桓父子最終都成了俘虜。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 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後妃、宗室,百官數千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
因此事發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
後世人普遍認為靖康之變是宋之殤,也是兩宋最為後世所不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從七國爭霸時代一步步走過來的帝王,嬴政非常清楚與虎謀皮,養虎為患這個道理。
別看彼時的金國還很弱小,但倘若大宋和大遼拚了個兩敗俱傷,金國趁機漁翁得利,取代了大遼,到那時大宋要麵對的將是一個比大遼還要可怕的敵人。
而事情也正如嬴政所想。
【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約定共同舉兵伐遼,宋軍攻打遼燕京,金軍攻打遼中京。
結果就是金軍由於打的不是遼軍主力,一路勢如破竹,宋軍這邊麵對遼軍主力,接連兩次率數十萬大軍強攻都失敗了,最後遼軍還是被撿漏的金軍擊敗,大遼自此滅亡,北方大半勢力都歸了金。
可能是眼看大宋連年征戰卻什麽都沒得到有點可憐,大金事後將燕京所屬九州裏的西部六州都給了大宋。
此舉看似很慷慨,但實際上金國人早就提前將這幾座城池裏的軍民全都給遷走了,大宋隻是得了幾座空城而已。
然而這還沒完,金太祖覺得大宋毫無戰果還得了這麽多好處,這不得花錢犒勞一下金軍?
而且隻要你出錢,我大金可以繼續同你大宋結盟,互不攻伐。
對於如此離譜的提議,趙佶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北宋初年,趙匡胤此時已經快要被氣出腦溢血了。
打不贏戰爭也就算了,現在還得出錢犒勞未來的敵人?這個趙佶腦子壞掉了吧?
【起初,大遼剛滅,金軍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他們的所得,不久後金太祖病逝,金太宗上位。
金太宗是一個野心勃勃之人,他早就覬覦大宋的中原之地了,因此他曾多次要求大宋向大金朝貢各種金銀財寶,且一次比一次過分。
但趙佶為了避免戰爭,幾乎每次都會答應,甚至他還恬不知恥的說反正大宋不缺錢,隨便給。
結果這種縱容讓金太宗得寸進尺,終於在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彼時的宋軍內部腐敗不堪,根本沒什麽戰鬥力,基本上被人刀切豆腐一般輕鬆一路打到了汴京城(今河南開封)外。
好在這時遠征西夏的種師道率軍趕迴,再加上汴京城守禦史李綱合理運用城中守兵誓死抵抗,這才拖住了金軍進攻的步伐。
眼看久攻不下,金軍不得不暫時撤退。
但有句話說得好,再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宋徽宗趙佶這時候又開始胡亂操作了。
其實早在金軍剛剛南下的時候,趙佶就因為恐懼緊急將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桓,即北宋最後一位皇帝宋欽宗。
趙桓剛上位的時候完全是一臉懵比,他沒想到自己的父親就這樣把一個爛攤子丟給了自己。
為了彰顯自己多少還是有些能力的,趙桓最初重用了種師道,李綱等主戰派為將,讓他們痛擊金軍。
可很快,趙桓就跟他父親一樣開始恐懼金軍的勢力,再加上彼時的朝中有不少膽小怕事的主和派,在這些人的攛掇下,外加金軍的主動退卻,趙桓居然剝奪了種師道和李綱的兵權,轉而將兵權交給了那些主和派。
結果這一消息被金軍知曉,當即再度卷土重來,這一次沒了種師道的阻截,金軍很快便打到了城門口。
眼看情況危急,趙桓終於想起了李綱,他叫李綱守城,但私下裏卻派主和派的人出去找金人求和。
結果李綱這邊正打算拚盡全力來一波絕地反擊,卻不想趙桓直接給他來了一手臣等正欲死戰,陛下果斷投降的戲碼。
站在李綱的視角,他本以為這次又會是一場硬仗,是他拯救大宋於危難之際的關鍵時刻,結果金軍突然就退走了。
這讓他有些迷糊,不明白金軍為何虎頭蛇尾的就退兵了。
直到他收到消息,說是趙桓偷偷答應了金人,許諾給金人進獻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尊稱金帝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派宰相、親王到金營為人質,把金軍送過黃河……
聽著那一條條堪稱喪權辱國的條件,李綱不明白為何趙桓會答應。
但很快他就沒機會明白了,因為不久後趙桓就撤了他的職,將其流放去了南方偏遠之地。
至於留在汴京的趙桓,由於他數次答應金人的霸王條款,賠償數額太大,朝野上下已無力承擔,於是他隻好開始從民間搜刮,這引得各地百姓怨聲載道,無奈之下趙桓果斷甩鍋給蔡京,童貫等人,將他們或殺或流放。
但此舉無異於杯水車薪,短短三個月後,金人便違背承諾再度南下,這一次,汴京城裏已經沒有了李綱這樣的能臣,趙桓隻能聽天由命。
在此危難時刻,身為兵部尚書、尚書右丞、同知樞密院的孫博突然推薦了一個叫郭京的人給趙桓,說此人有能力守住汴京。
趙桓也是病急亂投醫,當即召見了郭京並委以軍事重任。
郭京聲稱能施六甲法,隻要用7777人就能將金兵擊退,生擒敵軍主將,趙桓對此深信不疑,封他為成忠郎,賞賜大批金箔,讓他招募兵士,郭京招兵隻要八字符合六甲就可以。
很快,金軍兵臨城下,郭京叫其他守軍守城,自己帶著選好的7777人出城迎戰。
金軍大將本以為來了個勇猛的武將,結果卻看到一大幫人打扮的跟跳大神的一般從城裏晃晃悠悠的出來,為首一人更是奇裝異服在那裏又跳又唱,不明所以。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郭京完全是出去搞笑的,他的隊伍頃刻間就被金軍擊潰,金軍一鼓作氣,直接破了汴京城,躲在城裏的趙佶趙桓父子最終都成了俘虜。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 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後妃、宗室,百官數千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
因此事發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
後世人普遍認為靖康之變是宋之殤,也是兩宋最為後世所不恥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