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以前還真沒關注過名字方麵的巧合。


    看著陶尋夏列出來的兩組名字,陳光不由的一怔。


    “你想說什麽?”


    “我以前是不信命的,可自從認識了阿壽,認識了老板你,我發現這世間有些事情或許真的是命中注定,你和阿壽就像曆史中的陳壽與司馬光,你們或許注定都要為曆史的記錄與延續做出屬於你們的貢獻。”


    眼看著陶尋夏越來越神神叨叨了,陳光急忙打岔讓陶尋夏先去處理其他的工作。


    不過等到辦公室隻剩下他自己的時候,他忍不住拿出了當初司馬壽留下的那張羊皮卷。


    緊接著他拿起手機,找到了史老怪的電話號碼,猶豫許久,卻終究還是沒有按下撥打按鈕。


    現在還不是攤牌的時候……


    【宋英宗趙曙的過早離世導致他在位期間基本上還沒來得及做成什麽大事人就已經沒了。


    等到宋神宗趙頊上位,大宋終於又迎來了一位比較剛的君王。


    趙頊即位時,北宋的統治麵臨一係列危機,軍費開支龐大,官僚機構臃腫而政費繁多,加上每年贈送遼和西夏的大量歲幣,使北宋財政年年虧空。


    據記載,治平二年(1065年)的時候,宋朝財政虧空已達1750餘萬。廣大農民由於豪強兼並、高利貸盤剝和賦稅徭役的加重,屢屢暴動反抗。


    在如此內外憂患、財政困乏的情況下,趙頊對趙匡胤、趙光義所製定的“祖宗之法”產生了懷疑。年輕的趙頊認為變法才是緩解危機的唯一辦法。】


    視頻外,趙匡胤忍不住為自己辯解,“事先聲明,重文輕武,給外敵上貢什麽可不是朕定的祖宗之法,這口鍋朕不背。”


    【想要變法,第一步是要先穩固朝政,為此,趙頊召迴了許多此前在趙禎時期因為變法被趕出京城的官員,如歐陽修,王安石等人。


    靠著這些官員,趙頊迅速加強了自身在朝廷之中的掌控權,同時他開始在這些官員裏挑選適合執行變法的人才,在這種情況下,王安石被選中了。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


    王安石最初因作詩詞而成名,少涉朝政。


    但王安石一直有一顆救國救民之心,他很早便認為所謂的祖宗之法是存在巨大弊端的,為此他曾多次上書陳述此事,但因為他用詞不當外加得罪了不少權貴,故而一直備受打壓,不得重用。


    直到神宗趙頊上位,趙頊看過王安石的奏疏,覺得王安石所想與他所想一致,於是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趙頊任命已經48歲的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要負責變法事宜。


    王安石的變法核心內容大致可以概括為三個部分,即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和取士之法。


    王安石的變法本意是為了富國強兵利民而設,但他的變法具體內容卻嚴重危害到了權貴階層的利益,甚至讓許多守舊派的人認為是違背祖宗之法,是忘了本的表現。


    當時的朝野上下對變法一事是一片指責和謾罵,不僅從內容和效益上對新法進行非難,而且在思想、道德上大肆指責。


    有人說王安石變祖宗法度,這是不忠不孝的體現。


    有人說他急功近利,不惜民力,是取亂之道。


    更有的老人稱這場變法“尚法令則稱商鞅,言財利則背孟軻,鄙老成為因循,棄公論為流俗”。


    在朝議紛紛麵前,王安石不為所動,喊出了“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三不足的口號。


    而他之所以敢這麽剛,就是因為神宗趙頊對他的絕對支持。


    趙頊說過:“人臣但能言道德,而不以功名之實,亦無補於事。”


    大致意思就是主張道德與功名並重,反對守舊派空言道德、在政治上無所作為的做法。


    為了彰顯自己變法的決心,趙頊無視爭議,先後罷免了一大批對變法持否定意見的官員。


    如歐陽修,劉述,範鎮,楊宗愈等人,隻因為他們站在了王安石的對立麵,哪怕這些人與王安石私交不錯,最終也都走到了敵對的局麵。


    熙寧三年(1070年),擢王安石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讓其有了更大的權力,於是農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輸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馬法、方田均稅法等新法先後頒行天下,變法進入了高潮。


    為了及時有效地製定和推行新法,趙頊特命設置了“製置三司條例司”,即製定戶部、度支、鹽鐵三司條例的專門機構,由王安石和知樞密院事陳升之主持。


    在這個機構中,趙頊聽從王安石的舉薦,起用了呂惠卿、章惇、蔡確、曾布、呂嘉問、沈括、薛向等一批新人。


    熙寧新法雖得到趙頊的鼎力支持,但實行起來舉步維艱,由於新法在多方麵觸犯了享有特權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此,這次改革從一開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對。


    最重要的是這股反對力量得到了太皇太後、皇太後和神宗皇後的支持。


    同時王安石設定的新法本身也存在許多缺點,所以也遭到了一些正直的大臣的反對,蘇轍、韓琦、司馬光都在反對之列,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多,這讓原本很堅定的趙頊不由的開始猶豫,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至於王安石,對於守舊派的反對他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在他看來,隻要趙頊這個皇帝一直堅定的支持他,他就無所畏懼,可惜的是趙頊開始不堅定了,王安石的變法也注定了他淒慘的結局。


    王安石對此很失望,他曾對趙頊說過一句話,“天下事像煮湯,下一把火,接著又潑一勺水,哪還有燒開的時候呢?”


    最終,王安石心灰意冷,自行申請罷相,再加上他的兒子壯年而逝,王安石心情越發的糟糕,不久後便病逝了。】


    唐,李承乾看到這裏不由的歎了一口氣。


    “這個王安石還真是可悲可歎,他想要為國犧牲自己,奈何皇帝最終也不再支持他,這才抑鬱而終,想必這場變法也就此失敗了吧。”


    然而,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卻讓他有些意外。


    【王安石的離去,讓神宗趙頊受到了極大的刺激,他突然又一次堅定了自己的意誌,決定繼續王安石沒做完的變法。


    甚至為了加強效果,趙頊這一次采取了更加極端的手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快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快點並收藏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