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王莽的布局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 作者:搞快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選項一,如今的位置得來不易,決不能輕易拱手讓人,開啟爭權奪利模式。
選項二,繼續保持低調,隻要主意不打到我頭上,就跟我沒關係,敵不動我不動。
選項三,急流勇退,這種時候不能跟這幫得寵的人爭搶,畢竟決定權都在皇帝手裏,得罪不起。】
唐,李世民再度將目光看向了太子李承乾。
“承乾,你覺得王莽會怎麽做?”
“迴父皇,兒臣記得這王莽真正發力應當是在劉欣死後,因此他應該繼續保持著他的低調風格,敵不動我不動吧。”李承乾撓了撓頭。
“你呀,看書還是一點都不仔細,看好了,王莽這個人真正可怕的地方。”李世民沒好氣的瞪了李承乾一眼,隨即抬手選擇了三。
沒錯,麵對董賢和丁皇後兩派,王莽直接退出了戰局。
【董賢和丁皇後兩派開始相爭不久,他們便都盯上了大司馬的位置,而漢哀帝劉欣明顯不太想聽從王太後的指點,自然而然的罷免了王莽的官位。
王莽也沒辯解,徑直辭官迴了新都,在當地安心待著。
期間他的二兒子王獲因為一些事情殺死了家奴,這在當時本不算什麽大事,畢竟家奴的地位一直很低下,有的甚至不如豬狗,許多富貴人家更是說殺就殺。
可王莽卻是個另類,當他得知此事後竟直接當眾抓著兒子要去衙門自首,說是要一命抵一命,衙門接了案子以後挺懵比的,他們問清了緣由,得知王獲殺人也是事出有因,況且死的又是個家奴,於是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王莽迴家後卻還是嚴厲的責罰了王獲,甚至他還逼王獲自殺謝罪,最終家奴的家人主動上門為王獲求情並主動提出和解,這件事才就此結束。
王莽對百姓的平等對待得到了底層百姓們的一致好評。
王莽隱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期間,許多官吏和平民都為王莽被罷免鳴不平,要求他複出,迫於壓力,漢哀帝劉欣隻好重新征召王莽迴京城侍奉王太後,但沒有恢複其官職,隻是讓其在太後身邊盡孝。
直至幾年後漢哀帝劉欣去世,王太後第一時間起駕到未央宮,收迴傳國玉璽。
王太後下詔,要求朝中公卿推舉大司馬人選,群臣會意,於是紛紛舉薦王莽,隻有前將軍何武與左將軍公孫祿表示反對。
這兩人互相推舉對方,以示對王氏外戚專權的不滿。
隻可惜此舉根本沒用,王太後直接詔命王莽再任大司馬,錄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
其後王莽擁立九歲的漢平帝劉衎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務,得到朝野的一致擁戴。
這次上位以後,王莽表麵上依舊維持著他以前的人設,與人為善,勤勞節儉,但私下裏他已經開始為未來布局了。
首先為了能穩固的掌控權力,王莽需要一個惡人來代替自己做那些得罪人的事。
王莽自然不能找親近之人去擔當此職,於是他主動結交了當時的一位老臣孔光,孔光是三朝元老,為人比王莽還要低調謹慎。
原本王莽來拉攏孔光的時候孔光還在裝傻,直到王莽將孔光的女婿和親戚都引入朝中做官,孔光已經明白了,王莽這是變相的脅迫,他已沒有選擇。
於是自此以後,孔光就成了朝中的惡人,經常上書彈劾一些會對王莽有威脅的官員,偏偏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毛病,孔光要做的就是放大這些缺點,甚至找王莽的人主動設局讓這些人往坑裏跳。
結果就是王莽很快便憑此手段完成了打壓異己,順便安排自己的親信入朝為官並占據關鍵位置的前期布局。
由於王莽做的十分隱蔽,除了幾個當事人之外,對於其他人來說搞事的一直都是孔光,反倒是王莽經常居中調解,好人都讓他做了。
元始元年(公元1年),大臣們向王太後提出王莽功勞卓著,應當和名臣霍光一樣獲得極高的待遇,那便是封公。
王莽自然不會接受,他三讓三辭,最終也隻是勉為其難的接受了公位,至於賞賜他一概不要,甚至當眾說出如果朝廷非要給不如賞給那些真正需要的底層百姓們。
此事一經傳出,朝野上下包括民間全是歌頌王莽品德之人。】
東漢末年,曹操此時正拿著一個小本子奮筆疾書,同時他還不忘了叮囑身旁同樣在做筆記的曹丕,“記住了,做壞事得找人背鍋,好名聲才是關鍵,我這輩子不打算篡漢,但你將來要是有想法,一定得多和王莽學學。”
“父親說的對啊。”
【王莽權傾朝野之後,依舊不改他此前的人設。
他先是封賞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在政績方麵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除此之外,王莽還建言太後王政君帶頭提倡節儉,他自己更是主動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
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隻吃素食,不用酒肉,說是要與民共同抗災,他的聲望也因此越來越高。
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國大旱,並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被迫四處流亡。
王莽得知以後,當即帶頭領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恤。
為了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王莽甚至勸王太後將皇家在安定郡的唿池苑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甚至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
大司徒司直陳崇上表讚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
而在民間百姓的心中,王莽也確實當得起聖人二字,至於劉家皇帝?
不好意思,自漢哀帝劉欣之後,西漢僅剩的皇帝要麽太年少,要麽是廢柴,完全沒有什麽存在感。
慢慢的天下百姓隻知有王莽,逐漸忘卻了漢家江山原本的主人劉家。
但事實上這也並不奇怪,對百姓們來說,誰做皇帝其實都一樣,他們忠於的是能為他們做好事的領導者,你辦不到,那你就不配坐上那個位置,而王莽此刻已經是眾望所歸。】
選項二,繼續保持低調,隻要主意不打到我頭上,就跟我沒關係,敵不動我不動。
選項三,急流勇退,這種時候不能跟這幫得寵的人爭搶,畢竟決定權都在皇帝手裏,得罪不起。】
唐,李世民再度將目光看向了太子李承乾。
“承乾,你覺得王莽會怎麽做?”
“迴父皇,兒臣記得這王莽真正發力應當是在劉欣死後,因此他應該繼續保持著他的低調風格,敵不動我不動吧。”李承乾撓了撓頭。
“你呀,看書還是一點都不仔細,看好了,王莽這個人真正可怕的地方。”李世民沒好氣的瞪了李承乾一眼,隨即抬手選擇了三。
沒錯,麵對董賢和丁皇後兩派,王莽直接退出了戰局。
【董賢和丁皇後兩派開始相爭不久,他們便都盯上了大司馬的位置,而漢哀帝劉欣明顯不太想聽從王太後的指點,自然而然的罷免了王莽的官位。
王莽也沒辯解,徑直辭官迴了新都,在當地安心待著。
期間他的二兒子王獲因為一些事情殺死了家奴,這在當時本不算什麽大事,畢竟家奴的地位一直很低下,有的甚至不如豬狗,許多富貴人家更是說殺就殺。
可王莽卻是個另類,當他得知此事後竟直接當眾抓著兒子要去衙門自首,說是要一命抵一命,衙門接了案子以後挺懵比的,他們問清了緣由,得知王獲殺人也是事出有因,況且死的又是個家奴,於是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王莽迴家後卻還是嚴厲的責罰了王獲,甚至他還逼王獲自殺謝罪,最終家奴的家人主動上門為王獲求情並主動提出和解,這件事才就此結束。
王莽對百姓的平等對待得到了底層百姓們的一致好評。
王莽隱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期間,許多官吏和平民都為王莽被罷免鳴不平,要求他複出,迫於壓力,漢哀帝劉欣隻好重新征召王莽迴京城侍奉王太後,但沒有恢複其官職,隻是讓其在太後身邊盡孝。
直至幾年後漢哀帝劉欣去世,王太後第一時間起駕到未央宮,收迴傳國玉璽。
王太後下詔,要求朝中公卿推舉大司馬人選,群臣會意,於是紛紛舉薦王莽,隻有前將軍何武與左將軍公孫祿表示反對。
這兩人互相推舉對方,以示對王氏外戚專權的不滿。
隻可惜此舉根本沒用,王太後直接詔命王莽再任大司馬,錄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
其後王莽擁立九歲的漢平帝劉衎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務,得到朝野的一致擁戴。
這次上位以後,王莽表麵上依舊維持著他以前的人設,與人為善,勤勞節儉,但私下裏他已經開始為未來布局了。
首先為了能穩固的掌控權力,王莽需要一個惡人來代替自己做那些得罪人的事。
王莽自然不能找親近之人去擔當此職,於是他主動結交了當時的一位老臣孔光,孔光是三朝元老,為人比王莽還要低調謹慎。
原本王莽來拉攏孔光的時候孔光還在裝傻,直到王莽將孔光的女婿和親戚都引入朝中做官,孔光已經明白了,王莽這是變相的脅迫,他已沒有選擇。
於是自此以後,孔光就成了朝中的惡人,經常上書彈劾一些會對王莽有威脅的官員,偏偏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毛病,孔光要做的就是放大這些缺點,甚至找王莽的人主動設局讓這些人往坑裏跳。
結果就是王莽很快便憑此手段完成了打壓異己,順便安排自己的親信入朝為官並占據關鍵位置的前期布局。
由於王莽做的十分隱蔽,除了幾個當事人之外,對於其他人來說搞事的一直都是孔光,反倒是王莽經常居中調解,好人都讓他做了。
元始元年(公元1年),大臣們向王太後提出王莽功勞卓著,應當和名臣霍光一樣獲得極高的待遇,那便是封公。
王莽自然不會接受,他三讓三辭,最終也隻是勉為其難的接受了公位,至於賞賜他一概不要,甚至當眾說出如果朝廷非要給不如賞給那些真正需要的底層百姓們。
此事一經傳出,朝野上下包括民間全是歌頌王莽品德之人。】
東漢末年,曹操此時正拿著一個小本子奮筆疾書,同時他還不忘了叮囑身旁同樣在做筆記的曹丕,“記住了,做壞事得找人背鍋,好名聲才是關鍵,我這輩子不打算篡漢,但你將來要是有想法,一定得多和王莽學學。”
“父親說的對啊。”
【王莽權傾朝野之後,依舊不改他此前的人設。
他先是封賞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在政績方麵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除此之外,王莽還建言太後王政君帶頭提倡節儉,他自己更是主動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
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隻吃素食,不用酒肉,說是要與民共同抗災,他的聲望也因此越來越高。
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國大旱,並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被迫四處流亡。
王莽得知以後,當即帶頭領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恤。
為了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王莽甚至勸王太後將皇家在安定郡的唿池苑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甚至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
大司徒司直陳崇上表讚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
而在民間百姓的心中,王莽也確實當得起聖人二字,至於劉家皇帝?
不好意思,自漢哀帝劉欣之後,西漢僅剩的皇帝要麽太年少,要麽是廢柴,完全沒有什麽存在感。
慢慢的天下百姓隻知有王莽,逐漸忘卻了漢家江山原本的主人劉家。
但事實上這也並不奇怪,對百姓們來說,誰做皇帝其實都一樣,他們忠於的是能為他們做好事的領導者,你辦不到,那你就不配坐上那個位置,而王莽此刻已經是眾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