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篇結束後,新的篇章也順利解鎖了。


    【呂雉死後,漢文帝劉恆即位。


    劉恆即位的時候,大漢剛剛經曆過諸呂之亂,民力與國力都遭到了大量的損耗。


    因此劉恆上位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全麵的休養生息,發展農業,輕賦稅,薄徭役。


    他在位24年,一直保持著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大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複和發展,算是難得的一代明君。


    劉恆死後,他的兒子劉啟順利即位,稱漢景帝。


    劉啟繼承了其父親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略,對外他采用和親的策略安撫四夷,為大漢的進一步發展和養精蓄銳爭取到了充足的時間。


    他在位期間唯一的麻煩便是在削藩方麵進展的並不順利,由於他的削藩手段不當,導致七個諸侯王一起造反,史稱七國之亂。


    好在劉啟在位期間發掘了名將周亞夫,李廣等人,靠著這些名將的本事,朝廷隻用了三個月便平定了這場叛亂。


    劉啟在位16年,進一步鞏固了大漢的發展,為後麵的武帝時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劉啟和劉恆父子二人所在的時期被後人稱為文景之治,算是大漢少有的太平盛世。】


    漢,劉徹沒想到這光幕對於他祖父和父親這兩位帝王隻用了一小段短片就跳過了。


    如此一來,這個篇章接下來的主角應該就是他了吧。


    誰知接下來的畫麵卻讓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鏡頭一轉,畫麵突然來到了一名武將的身上。


    這個人生的膀大腰圓,身形健壯,他的名字叫李廣。


    李廣出生於呂後亂政後期,漢文帝十四年,匈奴進犯邊關,李廣參軍,靠著一身武藝在戰場上屢立戰功。


    當時的漢文帝十分欣賞李廣的才能,曾直言若是李廣生在漢高祖時期,必能獲封萬戶侯。


    殊不知文帝的這番話在李廣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自此李廣畢生所願隻有一件事,他要靠著軍功封侯拜將。


    隻可惜,李廣這輩子卻終其一生都沒能達成這個夙願。】


    漢,此時已經是一名中年人的李廣看到了這一句評價不由的一臉懵比。


    不會吧?他居然一輩子都沒能封侯拜將?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皇宮內,劉徹此時也是一臉茫然。


    對於老將李廣他是知道的,那可是他祖父和父親都十分倚重的猛將啊,這樣的人居然一輩子都沒能如願,到底發生什麽事了?


    【文帝死後,景帝即位,李廣任隴西都尉,主要職責是防備北方匈奴人。


    隻不過景帝時期大漢對外的主要策略是和親和商貿,因此那段時間的李廣根本沒什麽機會立下戰功,每天隻能無聊的待在隴西發呆。


    直到中原發生了七國之亂。


    李廣這時麵臨一個選擇。


    選項一,上報朝廷,申請調任出戰,隻要平定了這七國之亂,他的夢想必能實現。


    選項二,擅離職守,直接帶兵殺入戰場,於亂局之中殺出一條血路。


    選項三,雖然想參戰,但不能亂來,得找個合適的上級授權才順理成章的參戰。】


    對於這次的選擇,許多不同時代的武將們都陷入了沉思。


    這三個選項說白了就是三種為官之道。


    第一種是凡事都請示朝廷,請示皇帝,好處是一切行為都合規合法,缺點是請示周期長,等到朝廷的命令傳達下來,機會可能已經錯過去了。


    第二種則是先斬後奏,好處是不會錯過最佳時機,但後果就是會被追究瀆職的過錯,且可能會因為沒有事先聯係上層亂入戰局導致戰況陷入混亂的境地。


    第三種其實是最為穩妥的,找個離自己比較近的上級打申請,隻要對方權力比自己大,就有調動權,自己可以名正言順的采取行動。


    成了是上級的功勞,敗了也是上級背鍋。


    李廣會選擇哪個呢?


    唐,李世民叫來了李承乾,詢問他怎麽看。


    “迴父皇,據兒臣所知,這位飛將軍李廣貌似是個粗人,做事經常衝動而不計後果,會不會是因為他選了第二項?”李承乾對這段曆史知道的並不是很清晰,迴答的有些模棱兩可的。


    “你試試。”李世民挑了挑眉。


    李承乾聽話的選擇了第二項。


    【選項二,擅離職守,直接帶兵殺入戰場,於亂局之中殺出一條血路。


    畫麵裏,李廣直接帶兵殺入了戰局,最終成功幫助朝廷平定了七國之亂,然而事後因為他的擅離職守和胡亂參戰導致戰局幾經變幻,白白浪費了不少時間,所以被朝廷追責。


    最終朝廷判定李廣功過相抵,將他趕迴隴西繼續當他的都尉。


    且因為這一次的行動,後續朝廷每次都會安排人盯著李廣,不允許他擅自亂動,最終李廣再也沒能得到機會出頭,鬱鬱而終。】


    看著眼前光幕畫麵上大大的卒字,李承乾一臉懵比。


    “我選錯了?”


    “承乾啊,你讀書還是不夠仔細,李廣雖然是個武將,但真實的他其實是個粗中有細,很會做人的老油條。”李世民笑著搖了搖頭。


    “那他為什麽一輩子都沒能封侯拜將?”李承乾疑惑的歪了歪頭。


    “這個……隻能說這家夥的運氣確實不太好。”


    正確的選項是第三項。


    【為了能名正言順的參戰又不錯過時機,李廣聯係了離他比較近的梁王劉武。


    劉武本身就是七國之亂的堅定反對者,當即便下令封李廣為將,命他率軍加入了七國戰場,在與周亞夫成功會師後一起平定了七國之亂。


    按理說,就憑這一次的定亂之功,李廣足以封侯拜將。


    隻可惜七國之亂被平定後不久,梁王劉武就飄了,他自詡功勞卓著,出行儀仗堪比皇帝。


    後來聽聞景帝身體不好,他更是聯絡宮中太後意圖立自己為繼承人。


    這事被景帝知曉了以後十分惱怒,下令削去了劉武的軍權並大力打壓,最終劉武鬱鬱而終。


    而李廣也被這劉武牽連,隻因他此前的將軍印是劉武給的,因此被直接判定為了劉武一黨,別說封侯拜將了,他的軍職甚至也被削了,朝廷封他為上穀太守,那裏是邊關最危險的地方,幾乎每天都會跟匈奴人產生摩擦。


    到了那裏可以說是九死一生。


    後來朝中有人奉勸景帝,說著李廣是個大才,要是真的就這麽死在了邊關實屬可惜,景帝也知道李廣其實也是被劉武給連累了,於是將李廣調去了一些危險係數比較低的地方任職。


    那個時期,匈奴與大漢之間的關係越發惡劣,經常發生小規模的爭鬥,李廣在邊境屢立戰功,得了飛將軍之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快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快點並收藏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