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袁天罡聽到李白傳達的李隆基的口諭後,他已經完全沒有心情去責怪李白了。


    此時的袁天罡心中隻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其實早在貞觀年間,他就已經和李淳風一起算到了今日的局麵。


    大唐盛世注定會曇花一現,由盛轉衰。


    但袁天罡就是不甘心,他想要扭轉這個未來,但倘若連帝王都不肯聽他的,他又能如何呢?


    “罷了,你去洛陽吧,那裏有個名叫杜甫的新人是你的崇拜者,我將他交給你帶一段時間,等他可以出師了,你就自己雲遊天下去吧。”


    “讓我帶新人?您真的覺得我能勝任這件事?”李白自詡雖然有才,但絕對當不了什麽老師,忍不住自嘲道。


    “放心,高適也在洛陽,他會幫你的。”袁天罡轉過身去,語氣淡然。


    “高適也在?那家夥從邊關迴來了?”李白當年剛到長安的時候認識的最早的一批朋友裏便有高適,尤其是後來當他得知高適也是一名不良人後,更是將其引為知己,隻可惜後來高適去了邊關,一轉眼他們已是許多年未見了。


    “別激動,他隻是暫時迴來,等到時機到了,他還得再迴邊關,國內的事我管不了了,但邊關重地,不容有失。”袁天罡歎了一口氣,隨即語氣猛地變得堅定了起來。


    他知道,那場注定到來的動亂他阻攔不住了,但至少不能讓外族趁機入侵中原。


    另一邊,長安城內李隆基依舊還在享受著他的太平盛世夢。


    某一天,李隆基突然覺得大唐如今已經這麽強大,一直守著家多沒意思,不如對外擴張。


    於是他開始主動掀起一場又一場的對外戰爭。


    西邊的吐蕃原本已經臣服於大唐,結果再度被打。


    西南的南詔國也因為邊關的將領太過飛揚跋扈而主動掀起了戰爭。


    一時間原本就因為朝廷貪汙腐敗而逐漸虧損的中原百姓們很快便遭受了新一輪的打擊。


    短短數年的光景,大唐戰死病死的士兵便有二十萬之多。


    可李隆基不以為意,還覺得隻要是戰爭就會有犧牲,大唐如今人口那麽多,區區二十萬算得了什麽,接著打。


    除此之外,年輕時候的李隆基還會處處提防手底下的官員或是將領權力過大該怎麽辦。


    可上了年歲以後,或許是安逸的太久,李隆基對不信任的人依舊在提防,可對於一些已經取得他信任的,他會毫不設防。


    就比如安祿山。


    這個多才多藝的胖子靠著一張巧嘴一路往上升,轉眼就成了範陽、平盧,河東三個地方的節度使。


    同時身兼三個地方大權,安祿山已經十分膨脹,認為自己天下無敵。


    看著大唐逐漸衰落,唐玄宗李隆基越發的老糊塗,安祿山雖心生反意,但暫時還沒那麽著急。


    直到楊國忠與他產生了矛盾。


    楊國忠不知從哪弄到了安祿山有不臣之心的證據,打算向李隆基舉報安祿山。


    得知消息的安祿山決定直接反了,即著名的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和史思明聯合多個外族勢力共同起兵二十萬,以清君側,殺楊國忠為理由正式起兵,直取洛陽。


    彼時身處洛陽的李隆基收到了楊國忠呈上的證據和安祿山已經起兵的消息竟是一臉震驚,並且直唿不可能。


    直到下方有武將出言提醒現在不是猶豫的時候,李隆基這才慌忙下令叫大將哥舒翰臨時集結了二十萬人去死守潼關。


    哥舒翰深知這二十萬人不過是東拚西湊臨時拉來的新兵和老爺兵,戰鬥力根本沒法跟安祿山麾下的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兵相比,於是他決定嚴防死守,拖住安祿山。


    可就在這時,李隆基開始了他的迷惑操作。


    由於造反的安祿山是異族出身,而哥舒翰也是異族將領,因此李隆基擔心哥舒翰也會造反。


    當聽說哥舒翰在潼關隻是死守,一直不肯出戰的時候,李隆基便不斷的派遣宦官去催促哥舒翰出關作戰。


    然而哥舒翰對這些命令全都視而不見。


    宦官們不懂戰爭,到了前線隻知道索要賄賂,當時正是戰時,哥舒翰哪有閑錢賄賂,於是就把宦官們全都打了迴去。


    宦官們迴到洛陽就開始說哥舒翰的壞話,說哥舒翰確實有不臣之心,已經打算造反了。


    李隆基嚇壞了,當時就想把哥舒翰換掉。


    可彼時的洛陽除了哥舒翰根本就沒有其他合適的將領,外加一些冷靜的臣子勸阻,李隆基這才暫時沒有撤換掉哥舒翰。


    但他還是給哥舒翰下了一條死命令,必須出兵,不出兵就先殺了你。


    哥舒翰無奈,隻好被迫出戰,結果不出所料,大軍在靈寶和安祿山的大軍狹路相逢,大戰一場,安祿山大軍摧枯拉朽般擊敗了哥舒翰麾下的這幫弱雞。


    隨後安祿山輕取潼關,直取洛陽。


    李隆基徹底慌了神,當即帶著楊玉環楊國忠等人便逃離了洛陽前往興平。


    在興平一個叫馬嵬坡的地方,眾人休息之時,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認為這一切的罪過都是楊家的鍋,於是聯係太子李亨打算兵變奪權,殺死楊國忠和楊玉環。


    可李亨生怕李隆基事後會如同當年殺掉他幾個兄弟一般殺掉他,所以有些猶豫。


    卻不想就在他猶豫的時候,隨行的禁軍便已經發生嘩變,殺了楊國忠和隨行的其餘楊家人。


    李隆基聽到動靜,出來以後試圖鎮壓亂局,可彼時的他早就沒有了威信,禁軍中竟也沒多少人聽他的,反倒有不少將領要求交出楊貴妃,將楊家斬草除根。


    李隆基起初還想保護楊玉環,但禁軍們逼得急,高力士也直言要是不殺了楊玉環,根本無法平息眾怒,最終李隆基隻得忍痛用繩索勒死了楊玉環。


    經過此事之後,李亨發覺李隆基已全然不複當年的威望,再加上馬嵬坡兵變後,有不少人都甩鍋給李亨,說這場兵變的主謀是李亨。


    李亨知道,他和李隆基之間已經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故而馬嵬坡之後,李亨便帶人離開了隊伍,轉道去了碩方。


    李隆基則一路逃到了益州成都。


    這時,李亨已經在靈武宣布即皇帝位,即唐肅宗,改元至德,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李隆基收到消息的時候雖然非常憤怒,但他也無能為力,因為彼時的他才終於意識到,大唐早已不是他的大唐了,他也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皇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快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快點並收藏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