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朱元璋:又來一口大黑鍋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 作者:搞快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文正這個人雖然很有才華,但他的心性卻遠不如朱元璋。
朱文正的少年時代和朱元璋很像,他們都曾顛沛流離,食不果腹。
但不同的是朱元璋一直都是自己孤身一人,他在見識過無數人情冷暖之後又經曆了數年在皇覺寺的打磨,這才磨礪出了百折不撓的堅韌心性。
而朱文正卻一直都躲在他母親的庇佑之下,後來更是在十七歲的時候就被朱元璋尋迴。
朱元璋起初對這個侄子十分溺愛,不僅隨時帶在身邊親自教導其學識兵法,甚至還給了朱文正很多金銀財寶。
卻不想朱文正竟慢慢的沉溺在了富貴之中,每天除了固定的學習時間外就知道縱情享樂,花錢大手大腳不說還很追求奢華的生活品質。
華服美玉在身,出門要八抬大轎,如此行徑讓朱元璋很是頭痛。
他不止一次訓斥朱文正,可朱文正卻始終不改。
後來朱元璋幹脆將朱文正調去了洪都,那裏畢竟是前線陣地,本以為可以好好磨礪一下朱文正的性子,卻不想朱文正到了洪都依舊作威作福,絲毫沒有悔改的意思。
直到洪都保衛戰打響,朱文正總算是暫時拋下了他奢華的生活,正經了一迴,用他的才能保住了洪都。
結果戰後論功行賞的時候,朱元璋起初隻是想敲打一下他,所以不僅沒給任何賞賜,甚至都不和他說話,無視他。
這讓朱文正十分惱怒,他不覺得自己有錯,反倒認為朱元璋就是在故意刁難他,小孩子脾氣一上來,朱文正竟叫麾下士卒去劫掠百姓,擄人妻女。
朱元璋得知這一消息以後可謂是大發雷霆。
他確實沒有獎賞朱文正,但主要是為了給你個教訓,你可倒好,竟直接違反軍紀做出這等荒唐事來!
朱元璋惱怒的就要去找朱文正問罪,結果這時江西按察使李冰又來報告,說朱文正到任江西總督以後為了斂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李冰曾多次勸諫均被無視,更過分的是,朱文正居然還和張士誠私自交易食鹽。
這事朱元璋可忍不了了,要知道解決陳友諒以後,朱元璋在江南地區最大的敵人就剩個張士誠。
而為了對付張士誠,朱元璋對其采取了經濟封鎖政策,就是不允許任何人和張士誠做交易。
結果你小子現在完全是在違反命令,頂風作案。
朱元璋當即怒氣衝衝的殺到了朱文正麵前。
誰知朱文正竟絲毫不知悔改,堅稱自己無錯,反倒指責朱元璋賞罰不明,朱元璋被氣得當即親手抽了朱文正幾十鞭子。
卻不想朱文正依舊咬牙堅稱自己無罪。
朱元璋氣的已經打算要殺了朱文正,夫人馬氏卻勸住了朱元璋,表示那畢竟是老朱家的親族,朱元璋又是個極度重視親情的人,她不想讓朱元璋將來後悔。
朱元璋冷靜了一番,最後還是下令削去了朱文正的官職,幽禁府中好好閉門思過。
朱元璋想的是隻要朱文正能幡然悔悟,向他告罪,那他就依然會用朱文正,畢竟論才華,朱文正是真的很厲害。
可朱文正在此事過後卻是心如死灰,鬱鬱寡歡,不久後便病逝了,終年不過二十九歲。
得知這一消息後,朱元璋十分悲痛。
但真正讓他心寒的是朱文正死後便有人到處造謠,說朱元璋就是想要朱文正死,是擔心朱文正功高蓋主。
可笑,朱元璋要真想殺了朱文正,之前在得知朱文正和張士誠做交易的時候他就動手了,畢竟那可是通敵賣國的罪名,殺十次都夠了。
大明祠堂內,朱棣聽到這裏不由的搖頭歎息,“如此說來朱文正這件事父皇純粹是背鍋了?”
“也不能算是毫無關係,畢竟要不是咱的私心,文正那孩子也未必會被逼到那條絕路上去。”朱元璋說到這擦了擦眼角,一臉的惋惜。
“其實父皇背的鍋又豈止這一件事?”這時,朱標突然冷笑了一聲。
“還有何事?”眾人聞言不由的一陣好奇。
“你們還記得父皇之前提到過的那個郭天旭嗎?當初郭天旭死後,民間便有傳言,說郭天旭是被父皇給算計死的。”
提起這件事,朱元璋也是滿頭黑線。
確實,當年郭天旭和他有怨,朱元璋因為惦念郭子興的恩情,所以一直對郭天旭百般忍讓,結果後來郭天旭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然後他麾下的勢力就自動投靠了朱元璋。
從結果來看,朱元璋是最大的利益獲得者,也難怪會有人陰謀論說是他算計了郭天旭。
“除此之外,還有一口黑鍋,其實兒臣一直很好奇。”這時,朱標突然將目光轉向了朱元璋。
“你是想問劉福通和韓林兒之死的事吧。”朱元璋顯然已經預料到了朱標的問題。
人都說上司做事,下屬背鍋,但朱元璋卻體會了一次下屬做事,上司背鍋。
當年張士誠帶兵圍困安豐,朱元璋接到劉福通的求援後立即趕到,擊退了張士誠,救出了劉福通和韓林兒。
之後,朱元璋將他們帶到了滁州,安排了一座行宮給他們住,好吃好喝的招待著,這種情況下,他們今後就是隻能成為傀儡,朱元璋也可以讓他們富貴榮華一生。
後來,朱元璋擊敗了陳友諒和張士誠,大勢已經明朗,於是在1366年,朱元璋派水軍大將廖永忠去將劉福通和韓林兒接到應天居住,為了迎接他們,朱元璋甚至已經提前安排好了行宮和一應禮儀。
卻不想人沒等來,等來的卻是這兩人的船翻了,溺死於水中的消息。
離譜的是,護送他們的所有人的船都沒翻,偏偏就他們兩個人的船翻了,再加上護送他們的都是精銳的水軍,結果船翻了以後卻無一人將他們救上來。
於是,流言便傳開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是朱元璋指使廖永忠將二人暗中做掉。
的確,雖然劉福通和韓林兒已經成了傀儡,但他們名聲在外,對朱元璋多少會構成一些威脅。
他們活著,朱元璋以後就算大權在握,但表麵上也得給他們兩人麵子,但他們如果死了,朱元璋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無論怎麽看,這件事說是朱元璋做的可能性都極大。
但關鍵就在於這件事整個過程中其實是存在問題的。
第一點,朱元璋生性謹慎,做事可謂是滴水不漏,就好比之前的郭天旭事件,雖然很多人懷疑朱元璋,但他們沒有證據。
可劉福通和韓林兒之死就蹊蹺的很了,那麽多線索都證明了這就是一起謀殺,如果真的是朱元璋的授意,他怎麽可能會讓手下人做的如此明目張膽呢?】
朱文正的少年時代和朱元璋很像,他們都曾顛沛流離,食不果腹。
但不同的是朱元璋一直都是自己孤身一人,他在見識過無數人情冷暖之後又經曆了數年在皇覺寺的打磨,這才磨礪出了百折不撓的堅韌心性。
而朱文正卻一直都躲在他母親的庇佑之下,後來更是在十七歲的時候就被朱元璋尋迴。
朱元璋起初對這個侄子十分溺愛,不僅隨時帶在身邊親自教導其學識兵法,甚至還給了朱文正很多金銀財寶。
卻不想朱文正竟慢慢的沉溺在了富貴之中,每天除了固定的學習時間外就知道縱情享樂,花錢大手大腳不說還很追求奢華的生活品質。
華服美玉在身,出門要八抬大轎,如此行徑讓朱元璋很是頭痛。
他不止一次訓斥朱文正,可朱文正卻始終不改。
後來朱元璋幹脆將朱文正調去了洪都,那裏畢竟是前線陣地,本以為可以好好磨礪一下朱文正的性子,卻不想朱文正到了洪都依舊作威作福,絲毫沒有悔改的意思。
直到洪都保衛戰打響,朱文正總算是暫時拋下了他奢華的生活,正經了一迴,用他的才能保住了洪都。
結果戰後論功行賞的時候,朱元璋起初隻是想敲打一下他,所以不僅沒給任何賞賜,甚至都不和他說話,無視他。
這讓朱文正十分惱怒,他不覺得自己有錯,反倒認為朱元璋就是在故意刁難他,小孩子脾氣一上來,朱文正竟叫麾下士卒去劫掠百姓,擄人妻女。
朱元璋得知這一消息以後可謂是大發雷霆。
他確實沒有獎賞朱文正,但主要是為了給你個教訓,你可倒好,竟直接違反軍紀做出這等荒唐事來!
朱元璋惱怒的就要去找朱文正問罪,結果這時江西按察使李冰又來報告,說朱文正到任江西總督以後為了斂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李冰曾多次勸諫均被無視,更過分的是,朱文正居然還和張士誠私自交易食鹽。
這事朱元璋可忍不了了,要知道解決陳友諒以後,朱元璋在江南地區最大的敵人就剩個張士誠。
而為了對付張士誠,朱元璋對其采取了經濟封鎖政策,就是不允許任何人和張士誠做交易。
結果你小子現在完全是在違反命令,頂風作案。
朱元璋當即怒氣衝衝的殺到了朱文正麵前。
誰知朱文正竟絲毫不知悔改,堅稱自己無錯,反倒指責朱元璋賞罰不明,朱元璋被氣得當即親手抽了朱文正幾十鞭子。
卻不想朱文正依舊咬牙堅稱自己無罪。
朱元璋氣的已經打算要殺了朱文正,夫人馬氏卻勸住了朱元璋,表示那畢竟是老朱家的親族,朱元璋又是個極度重視親情的人,她不想讓朱元璋將來後悔。
朱元璋冷靜了一番,最後還是下令削去了朱文正的官職,幽禁府中好好閉門思過。
朱元璋想的是隻要朱文正能幡然悔悟,向他告罪,那他就依然會用朱文正,畢竟論才華,朱文正是真的很厲害。
可朱文正在此事過後卻是心如死灰,鬱鬱寡歡,不久後便病逝了,終年不過二十九歲。
得知這一消息後,朱元璋十分悲痛。
但真正讓他心寒的是朱文正死後便有人到處造謠,說朱元璋就是想要朱文正死,是擔心朱文正功高蓋主。
可笑,朱元璋要真想殺了朱文正,之前在得知朱文正和張士誠做交易的時候他就動手了,畢竟那可是通敵賣國的罪名,殺十次都夠了。
大明祠堂內,朱棣聽到這裏不由的搖頭歎息,“如此說來朱文正這件事父皇純粹是背鍋了?”
“也不能算是毫無關係,畢竟要不是咱的私心,文正那孩子也未必會被逼到那條絕路上去。”朱元璋說到這擦了擦眼角,一臉的惋惜。
“其實父皇背的鍋又豈止這一件事?”這時,朱標突然冷笑了一聲。
“還有何事?”眾人聞言不由的一陣好奇。
“你們還記得父皇之前提到過的那個郭天旭嗎?當初郭天旭死後,民間便有傳言,說郭天旭是被父皇給算計死的。”
提起這件事,朱元璋也是滿頭黑線。
確實,當年郭天旭和他有怨,朱元璋因為惦念郭子興的恩情,所以一直對郭天旭百般忍讓,結果後來郭天旭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然後他麾下的勢力就自動投靠了朱元璋。
從結果來看,朱元璋是最大的利益獲得者,也難怪會有人陰謀論說是他算計了郭天旭。
“除此之外,還有一口黑鍋,其實兒臣一直很好奇。”這時,朱標突然將目光轉向了朱元璋。
“你是想問劉福通和韓林兒之死的事吧。”朱元璋顯然已經預料到了朱標的問題。
人都說上司做事,下屬背鍋,但朱元璋卻體會了一次下屬做事,上司背鍋。
當年張士誠帶兵圍困安豐,朱元璋接到劉福通的求援後立即趕到,擊退了張士誠,救出了劉福通和韓林兒。
之後,朱元璋將他們帶到了滁州,安排了一座行宮給他們住,好吃好喝的招待著,這種情況下,他們今後就是隻能成為傀儡,朱元璋也可以讓他們富貴榮華一生。
後來,朱元璋擊敗了陳友諒和張士誠,大勢已經明朗,於是在1366年,朱元璋派水軍大將廖永忠去將劉福通和韓林兒接到應天居住,為了迎接他們,朱元璋甚至已經提前安排好了行宮和一應禮儀。
卻不想人沒等來,等來的卻是這兩人的船翻了,溺死於水中的消息。
離譜的是,護送他們的所有人的船都沒翻,偏偏就他們兩個人的船翻了,再加上護送他們的都是精銳的水軍,結果船翻了以後卻無一人將他們救上來。
於是,流言便傳開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是朱元璋指使廖永忠將二人暗中做掉。
的確,雖然劉福通和韓林兒已經成了傀儡,但他們名聲在外,對朱元璋多少會構成一些威脅。
他們活著,朱元璋以後就算大權在握,但表麵上也得給他們兩人麵子,但他們如果死了,朱元璋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無論怎麽看,這件事說是朱元璋做的可能性都極大。
但關鍵就在於這件事整個過程中其實是存在問題的。
第一點,朱元璋生性謹慎,做事可謂是滴水不漏,就好比之前的郭天旭事件,雖然很多人懷疑朱元璋,但他們沒有證據。
可劉福通和韓林兒之死就蹊蹺的很了,那麽多線索都證明了這就是一起謀殺,如果真的是朱元璋的授意,他怎麽可能會讓手下人做的如此明目張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