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諸子百家對對碰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 作者:搞快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七集的正片內容並不多,因此這一集的彩蛋時間明顯比較長。
這一次的彩蛋論的是諸子百家的思想衝突,他們兩兩一對,皆有所論。
這第一對,便是儒與法。
法出自儒,儒家認為君子當遵守仁義禮智信等品德,用思想品德約束行為。
但法家認為單純的思想教育並不能很好的管住人,隻有用嚴苛的法令去強製約束才能立下規矩,而無規矩則不成方圓。
儒家儒聖孔子有很多有道理的名言,隻可惜這些名言大多都是要求每個人要對自己進行約束,偏偏人都是自私的,欲望永遠都填不滿,為了得到更多,人往往會忽略了自我約束,這也是為何孔子周遊列國卻沒有一人肯重用他的根本原因,因為那時儒的理念,是違反天性。
因此後來的孟子融合了人類的天性,對許多儒家教義進行了修改,從最初的一味的強調約束,改為了倡導。
就比如一個孩子不想做作業,原本的儒會強調孩子要學會自我約束,主動去完成作業,但後來的儒家則會勸孩子去完成作業,完成了就可以得到獎勵。
方式方法的不同,讓儒家思想也變得越來越有人情味。
法家最初起源自管仲,管仲是法家先驅,是第一個提出依法治國的人,在他之後最有名的便是秦國商鞅,一朝變法,秦國從偏安一隅迅速壯大到了平定天下。
之後的韓非與李斯,雖立場不同,想法不同,但他們的思想本質上都是法家,尤其是李斯,他早年師從儒家荀子,對規矩二字更是印象深刻。
儒法之別,關鍵就在於約束的方式方法不同,一個倡導,一個強迫,以亂世而言,法家的效率無疑更高,但在太平盛世,儒家的理念卻更得人心。
第二對,是墨與兵。
墨家崇尚兼愛非攻,認為治世當憑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關愛,暴力不可取。
而兵家則崇尚武力,風林火山,果斷狠絕。
墨家創始人墨子十分反感兵家創始人孫子所提出的殺戮之法,認為那是禍亂天下的根源,暴力隻會引發更大的暴力。
要獲得勝利並不一定要依靠殺戮,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卻不知兵家其實也有著類似的想法。
孫子兵法第三篇謀攻便提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隻不過這種境界通常很難做到,所以墨與兵之間才會水火不容。
但說到底,墨家的許多理念其實都趨近於理想化,天下太平,永無戰爭這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人性總是貪婪的,永遠都希望得到更多,戰爭也是因此而來。
而有戰爭的地方,便永遠都少不了兵家的參與。
不過墨子所擅長的機關術卻對工學有著極大的幫助,華夏最早的工業革命,便是墨子和公輸般之間的較勁所引發的。
第三對是儒與墨。
儒家與墨家在先秦時期是受眾最多的兩大顯學,雙方都雖然都推崇濟世救民,但很多理念和作為卻存在著差異。
儒家講求天命,遵從禮樂,墨家卻認為非命非樂。
墨家認為世間有鬼神,負責賞罰善惡。
可儒家卻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隻能說雙方思想都有互補之處,卻又互不認同,也是有趣。
第四對是道與陰陽。
道家先祖老子認為世間萬物莫過於水之道,上善若水,遵循規律,運用規律。
但到了後來,道家卻逐漸衍生出了三個流派。
陰陽家便是其中之一,相比於道家,陰陽家劍走偏鋒,自成一派,他們追求天人極限,卻又對星象占卜一途篤信無比,陰陽家認為人與自然便是陰陽兩極,隻有讓雙方相輔相成的融合到一起才能做到真正的天人合一。
至於剩下的兩個流派,一個可以稱為天宗,一個可以稱為人宗。
區別就在於天宗追求出世,人宗追求入世。
天宗認為世事煩擾,不如出世清修,世間萬物都受自然的掌控,一切皆由命數,不值得悲喜,直入無我之境。
人宗則認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芸芸眾生當一視同仁,不分貴賤,修道之人當以悲天憫人為己任,出世亦是救世。
這第五對則是縱橫家與名家。
這兩家都以口才聞名於世。
縱橫家的創始人鬼穀子認為世間諸事不過一縱一橫,準確的明辨是非,快速的做出決斷,這便是縱橫之道的根本。
而細分之下的合縱與連橫之術則一個醉心於勢,一個醉心於技。
蘇秦佩六國相印,以天下大勢所趨為由試圖聯合諸國共抗崛起的大秦。
可張儀卻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遊說諸國,憑借高超的技巧讓這個本就不算牢固的聯盟分崩離析,讓他們被大秦一個一個的消滅,最終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
相比之下,名家的格局就比較小了,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提出的白馬非馬一說完全稱的上是詭辯。
詭辯之術吵架的時候有用,但人一旦吵不過了又不服氣會怎麽樣?那自然是動手了,這種時候名家的辯論之術就沒什麽用了,畢竟你不能指望一個靠拳頭說話的人能安靜下來聽你瞎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就是這個道理。
除此之外,諸子百家中還有許多代表。
比如以人數為優勢,崇尚地澤萬物,神農不死的農家。
比如醫者仁心,治病救人的醫家。
亦或者以寫書傳記,用文字流傳後世的小說家。
諸子百家,種類繁多,各有所長。
但在各路英才之中,有一個奇人卻是另辟蹊徑,他認為諸子百家各成一派的想法太過狹隘,應當集合百家之所長,各取所需,因材施教,綜合成一個流派。
這個流派便是雜家,其代表人物便是秦之相國呂不韋。
呂不韋雖是一名權臣,且最終落得個飲鴆自盡的結局,但其留下的呂氏春秋卻傳於後世,成為了許多人博學百家所長的巨著。
彩蛋內容到此結束。
秦,嬴政看到這裏忍不住挑了挑眉,他以前還真沒注意過呂不韋在這方麵的成就,但他確實知道有呂氏春秋這麽一本書。
同時,嬴政也忍不住思索,看完這視頻作者對諸子百家的的優劣評價,他突然覺得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以法家為核心,以兵家為手段的治國理念貌似確實不太適合如今的大秦了。
但讓他采用儒墨兩家的思想他是萬萬不會認同的。
不過如今出了呂不韋這麽個雜家,嬴政感覺自己似乎發現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這一次的彩蛋論的是諸子百家的思想衝突,他們兩兩一對,皆有所論。
這第一對,便是儒與法。
法出自儒,儒家認為君子當遵守仁義禮智信等品德,用思想品德約束行為。
但法家認為單純的思想教育並不能很好的管住人,隻有用嚴苛的法令去強製約束才能立下規矩,而無規矩則不成方圓。
儒家儒聖孔子有很多有道理的名言,隻可惜這些名言大多都是要求每個人要對自己進行約束,偏偏人都是自私的,欲望永遠都填不滿,為了得到更多,人往往會忽略了自我約束,這也是為何孔子周遊列國卻沒有一人肯重用他的根本原因,因為那時儒的理念,是違反天性。
因此後來的孟子融合了人類的天性,對許多儒家教義進行了修改,從最初的一味的強調約束,改為了倡導。
就比如一個孩子不想做作業,原本的儒會強調孩子要學會自我約束,主動去完成作業,但後來的儒家則會勸孩子去完成作業,完成了就可以得到獎勵。
方式方法的不同,讓儒家思想也變得越來越有人情味。
法家最初起源自管仲,管仲是法家先驅,是第一個提出依法治國的人,在他之後最有名的便是秦國商鞅,一朝變法,秦國從偏安一隅迅速壯大到了平定天下。
之後的韓非與李斯,雖立場不同,想法不同,但他們的思想本質上都是法家,尤其是李斯,他早年師從儒家荀子,對規矩二字更是印象深刻。
儒法之別,關鍵就在於約束的方式方法不同,一個倡導,一個強迫,以亂世而言,法家的效率無疑更高,但在太平盛世,儒家的理念卻更得人心。
第二對,是墨與兵。
墨家崇尚兼愛非攻,認為治世當憑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關愛,暴力不可取。
而兵家則崇尚武力,風林火山,果斷狠絕。
墨家創始人墨子十分反感兵家創始人孫子所提出的殺戮之法,認為那是禍亂天下的根源,暴力隻會引發更大的暴力。
要獲得勝利並不一定要依靠殺戮,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卻不知兵家其實也有著類似的想法。
孫子兵法第三篇謀攻便提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隻不過這種境界通常很難做到,所以墨與兵之間才會水火不容。
但說到底,墨家的許多理念其實都趨近於理想化,天下太平,永無戰爭這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人性總是貪婪的,永遠都希望得到更多,戰爭也是因此而來。
而有戰爭的地方,便永遠都少不了兵家的參與。
不過墨子所擅長的機關術卻對工學有著極大的幫助,華夏最早的工業革命,便是墨子和公輸般之間的較勁所引發的。
第三對是儒與墨。
儒家與墨家在先秦時期是受眾最多的兩大顯學,雙方都雖然都推崇濟世救民,但很多理念和作為卻存在著差異。
儒家講求天命,遵從禮樂,墨家卻認為非命非樂。
墨家認為世間有鬼神,負責賞罰善惡。
可儒家卻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隻能說雙方思想都有互補之處,卻又互不認同,也是有趣。
第四對是道與陰陽。
道家先祖老子認為世間萬物莫過於水之道,上善若水,遵循規律,運用規律。
但到了後來,道家卻逐漸衍生出了三個流派。
陰陽家便是其中之一,相比於道家,陰陽家劍走偏鋒,自成一派,他們追求天人極限,卻又對星象占卜一途篤信無比,陰陽家認為人與自然便是陰陽兩極,隻有讓雙方相輔相成的融合到一起才能做到真正的天人合一。
至於剩下的兩個流派,一個可以稱為天宗,一個可以稱為人宗。
區別就在於天宗追求出世,人宗追求入世。
天宗認為世事煩擾,不如出世清修,世間萬物都受自然的掌控,一切皆由命數,不值得悲喜,直入無我之境。
人宗則認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芸芸眾生當一視同仁,不分貴賤,修道之人當以悲天憫人為己任,出世亦是救世。
這第五對則是縱橫家與名家。
這兩家都以口才聞名於世。
縱橫家的創始人鬼穀子認為世間諸事不過一縱一橫,準確的明辨是非,快速的做出決斷,這便是縱橫之道的根本。
而細分之下的合縱與連橫之術則一個醉心於勢,一個醉心於技。
蘇秦佩六國相印,以天下大勢所趨為由試圖聯合諸國共抗崛起的大秦。
可張儀卻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遊說諸國,憑借高超的技巧讓這個本就不算牢固的聯盟分崩離析,讓他們被大秦一個一個的消滅,最終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
相比之下,名家的格局就比較小了,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提出的白馬非馬一說完全稱的上是詭辯。
詭辯之術吵架的時候有用,但人一旦吵不過了又不服氣會怎麽樣?那自然是動手了,這種時候名家的辯論之術就沒什麽用了,畢竟你不能指望一個靠拳頭說話的人能安靜下來聽你瞎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就是這個道理。
除此之外,諸子百家中還有許多代表。
比如以人數為優勢,崇尚地澤萬物,神農不死的農家。
比如醫者仁心,治病救人的醫家。
亦或者以寫書傳記,用文字流傳後世的小說家。
諸子百家,種類繁多,各有所長。
但在各路英才之中,有一個奇人卻是另辟蹊徑,他認為諸子百家各成一派的想法太過狹隘,應當集合百家之所長,各取所需,因材施教,綜合成一個流派。
這個流派便是雜家,其代表人物便是秦之相國呂不韋。
呂不韋雖是一名權臣,且最終落得個飲鴆自盡的結局,但其留下的呂氏春秋卻傳於後世,成為了許多人博學百家所長的巨著。
彩蛋內容到此結束。
秦,嬴政看到這裏忍不住挑了挑眉,他以前還真沒注意過呂不韋在這方麵的成就,但他確實知道有呂氏春秋這麽一本書。
同時,嬴政也忍不住思索,看完這視頻作者對諸子百家的的優劣評價,他突然覺得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以法家為核心,以兵家為手段的治國理念貌似確實不太適合如今的大秦了。
但讓他采用儒墨兩家的思想他是萬萬不會認同的。
不過如今出了呂不韋這麽個雜家,嬴政感覺自己似乎發現了一片全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