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朱元璋所想,董卓其實已經做好了決定,他找劉協,隻是為了尋求一個正當的理由罷了,但或許他的心中依舊抱有最後一絲幻想,一個會出乎他預料的可能。


    【皇宮內,當董卓出現的那一刻,小皇帝劉協明顯有些緊張。


    董卓眉頭緊鎖,他發現自從給劉協請了老師來教導他,這個曾經自信勇敢的少年變了,如今的劉協和當初的劉辯一樣,膽小懦弱,甚至都不敢直視他的眼睛了。


    目光複雜的直視劉協許久,董卓失望的歎了一口氣,他將目前的局勢和需要做的抉擇全都說了出來,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希望劉協做個決定。


    可劉協聽完以後卻隻是戰戰兢兢的縮了縮脖子,“一切全聽相國安排就好。”


    砰!


    董卓憤怒的踢翻了身旁的一張桌子。


    他氣唿唿的抬起手直指劉協,卻隻看到劉協害怕的躲到了椅子後麵,這一刻,董卓的心中突然有種十分無助的感覺,他後悔了,也許他不該這麽早就將劉協推到皇位上,也許他應該親自教導劉協而不是愚蠢的信任那幫大儒。


    最終,董卓什麽也沒有說,隻是憤慨的轉身離去,第二日,他便當眾宣布撤離洛陽,遷都長安。


    這個決定一出,自然再度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對。


    隻是這一次董卓沒有心情再和他們扯皮,朝堂上,董卓霸氣的一揮衣袖,“我是在通知你們,不是在和你們商量。”


    很快,大軍開拔,董卓率先帶著小皇帝劉協前往長安。


    臨行前,董卓麾下的一幫將領詢問董卓,洛陽該怎麽辦?難道就這麽交給諸侯聯軍?


    董卓冷笑了一聲,“他們想白撿一座繁華的城池?做夢,能帶走的都帶走,帶不走的就都燒了。”


    事到如今,董卓已經不在意他的名聲會臭成什麽樣了,他隻想要利益,能夠確保他在這個亂世中活下去的利益。


    於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掠奪行動開始了,西涼軍很好的貫徹了董卓的命令,能搶的都給搶了,搶不走的就放火燒了,一時間昔日繁花似錦的洛陽城便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等到聯軍趕到洛陽,留給他們的隻剩下一片斷壁殘垣,火光漫天。


    正如李儒所說,雖然董卓隻給聯軍留了一座廢城,但聯軍還是就此止步,分崩離析了。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董卓入長安,此時的長安正在大刀闊斧的進行改建,畢竟曾經做過都城,遷都一事並不困難。


    聯軍解散後,董卓聽取李儒的意見開始休養生息,如今皇帝在他手中,隻要他靜心培養皇帝,待將來天下有變,便可再度提軍征討四方,平定天下。


    然而如今的董卓早已沒了昔日的雄心壯誌,對於劉協更是滿眼的失望,甚至到後來如非必要,他都不願意再見劉協一眼。


    在董卓看來,劉協已經廢了,教他無用,還不如盡情享樂,本著報複的心理,董卓開始如他手下的那幫涼州軍痞一般為非作歹,恣意享樂。


    李儒幾次勸誡董卓不要放棄希望,可董卓每次都隻是口頭答應,但實際上完全沒有聽進去那些話。


    後來,有人為了討好董卓,建議董卓自比薑尚,叫小皇帝劉協認他作尚父,董卓雖已無雄心壯誌,但他還沒傻到會坦然接受這樣的提議。


    董卓詢問了他信任的蔡邕,蔡邕表示這種稱唿可不能亂叫,得先立下不世的功勳才可以與之匹配。


    董卓覺得有道理,他向來奉行的都是無功不受祿的原則,就比如在外人看來和他十分親近的呂布,董卓就因為呂布一直表現的出工不出力,所以一直沒給什麽像樣的賞賜,隻是弄了些虛名給他,以安其心。


    至於他自己雖然自認功勞卓著,但以他如今的功績確實還不足以和薑子牙那樣的大佬比擬。


    可是後來,有人跟他說當初周武王姬發認薑子牙做尚父的時候還沒一統天下,早叫晚叫都一樣,再加上也不知是誰教會了劉協叫他尚父,董卓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稱唿。


    此後的日子裏,董卓基本徹底擺爛,他對朝堂之事再無過問,隻要確保朝廷還在照常運行就可以了。


    與此同時,他聽信諂媚之人的話語開始大興土木為自己修建宮殿豪宅,隨後更是搜羅了無數名貴物品和美女以滿足自己的貪欲。


    在這個時期,董卓唯一還信任的人隻剩下蔡邕,而蔡邕也時常勸誡董卓注意言行舉止,但董卓每次都隻是哈哈大笑一番,從不以為意,這讓蔡邕也是十分的無奈。


    初平二年六月,長安發生地震,涼州也發生了旱災,蔡邕借此機會勸說董卓收斂暴行,以免遭天譴。


    上了年紀的董卓早已沒有了年少時那般無畏的勇敢心態,他聽從蔡邕的建議縮減了日常花銷,出行也不再追求排場。


    可很快就有人跟董卓諫言,說天災不可免,但人禍需警惕,聽說最近有人謀劃要行刺董卓,董卓一聽頓時就坐不住了,他現在什麽都不缺,就是怕死,一聽有人要針對他,當即將與自己有仇怨的,看不順眼的全都找理由殺了。


    一時間整個長安人心惶惶,董卓如此暴行之下,自然有不少大臣坐不住了,他們聯合在一起意圖刺殺董卓,卻不想事情敗露,死的死,逃的逃。


    在這些人裏,有一個比較隱忍的人叫王允,他雖然也想殺董卓,但他深知強取實為不智,於是他偷偷聯係了因為被忌憚而一直鬱鬱不得誌的呂布,謀劃了一場讓董卓完全沒預料到的刺殺。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這一日小皇帝大病初愈,準備大宴百官慶祝一下,按照常理作為相國的董卓自然也要參與。


    然而就在宴會開始前,宮中突然傳來消息,說是劉協有事找董卓商談。


    董卓起初是不想去見劉協的,畢竟他不認為劉協和他有什麽好談的。


    可前來傳遞消息的太監卻偷偷塞給了董卓一張紙,董卓看了一眼紙上的內容,頓時坐不住了。


    這張紙上居然將董卓意圖培養劉協掃平天下,匡扶漢室的理想全都寫了出來,且看筆跡,這些都是劉協寫的,這一刻,那本來已經被湮滅的夢想之火再度被點燃,董卓當即就要進宮。


    卻不想就在這時,已被他冷落多時的謀士李儒不知從何處得到了消息,當即拖著病重的身體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


    他告訴董卓,劉協不可能毫無征兆的改變,這是一個陷阱,不要去。


    可此時的董卓已經被希望之火衝昏了頭腦,“縱是陷阱又有何懼?就算這是一場鴻門宴,我也不想放棄這個能讓天下複興的希望,你懂嗎?”


    看著董卓堅定的眼神,李儒好似終於看懂了自己追隨了大半輩子的主公,他釋然的一笑,最終目送董卓上了轎子,向皇宮走去。


    “主公……走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快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快點並收藏我就一做動漫的哪懂什麽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