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昨夜寒蛩不住鳴
明星可以是冰雕,但請不要太沙雕 作者:聽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虞桃雨略帶著些許調侃意味的話。
梅長林當場一愣,臉上開始風雲變幻。
先是眉頭一喜,再又換上了一副無比嚴肅的麵孔,點頭道:
“嗯。”
“小帆有心了。”
“這麽長時間沒見。”
“先進來坐吧。”
顧帆:“……”
早知道自己就不該讓師姐幫忙拿包。
這下誤會大了。
“師傅,這茶我放這咯。”
嬉笑著朝顧帆眨了眨眼,虞桃雨將那沒開封的茶葉放在了桌上。
“小帆,這迴準備在京城待幾天?”
迴到屋內,沒有再去理會茶葉的事,梅長林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所有徒弟中,現在就屬顧帆事情最多。
有時候一忙起來,還頗帶點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味兒。
聚少離多,他也希望自己這位徒弟能多待幾天。
“這個目前還不清楚。”
“主要看呂叔說的節目,什麽時候開始結束了。”
“我就上去開個場,可能不會待太久。”
聞言,梅長林微微歎了口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要做,這是無法改變的。
“難得迴來一趟,你們等會兒中午吃了飯再走吧。”
“好!”
顧帆點了點頭,答應了師傅的要求。
呂弘義既然先領著自己到師傅這來,肯定就先想到過會留下。
確認了午飯之後,幾人就一直坐在客廳內閑聊。
直到下午兩點多,吃完午飯後,呂弘義才帶著顧帆抽身離開。
“謝了,呂叔。”
不是人人都能夠像呂弘義一樣,考慮的如此周到。
二人在車內單獨相處,顧帆道了聲謝。
“小事一樁。”
“對了,咱們現在不去電視台,離目的地有點距離,你可以先在車上休息一會兒。”
不去電視台?
“那咱們去哪?”顧帆瞬間脫口而出道。
“等會兒你就知道了。”
不知道為什麽,上了些年紀的人,總喜歡這樣賣關子。
顧帆對此有些無語。
呂弘義沒說,他就沒有再問。
當然,顧帆也沒有在車裏靠著休息。
而是一直在欣賞路上的風景。
雖然車來車往,但顧帆依舊看到了許多鱗次櫛比的高樓和座落在街巷中的四合院。
這種古今結合的感覺,讓他深深感覺到了這座城市的曆史。
時間匆匆過去,不一會兒,呂弘義到達了目的地。
剛一下車“國家文學博物館”幾個深深烙印在牆上的大字,就映入了顧帆的眼簾。
“小帆。”
“電話裏和你說的還是太簡單了。”
“節目的宗旨是意在宣傳中國傳統文化。”
“讓歌手們以音樂的形式將經典演繹出來不假。”
“可是,放眼我們中華的曆史。”
“上下五千年,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
“出了多少詩詞,更是數不勝數。”
“該怎麽選,是個很大的問題。”
呂弘義關上車門,語重心長的對顧帆說道:
“而且,你作為節目的開場。”
“必須要起一個好的帶頭作用。”
“這就意味著,作品的質量必須要達到一定標準才行。”
“我們時間不多,節目很快就要開始錄了。”
“時間緊,任務重。”
“沒有辦法細致的帶你去景點找靈感,就隻能帶你來這兒了。”
說罷,呂弘義的臉上露出絲絲歉意。
其實不怪孫慶民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而是在眼下的節骨眼上,大多數歌手都不敢接這個邀請。
能夠登上官方節目,是可以給自己大大增加知名度不假。
可萬一要是一個沒弄好,那損失的就不是一點名氣那麽簡單了。
至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風險和收益並不成正比。
“走吧,我們進去看看。”
話音落下,呂弘義帶著顧帆進入了博物館內。
也正是這一次,顧帆才真正理解到,無論什麽建築,但凡帶有“國家”這兩個字。
那含金量就不是一般的大。
整個博物館分為六層,每層占地麵積大概有兩個足球場那麽大。
而這還隻是冰山一角,與其說這裏是“國家文學博物館”。
不如說這裏是“國家文學博物館群。”
進到園內之後,顧帆才發現,像門口那樣的六層大樓,這裏根本就不止一個。
“這是秦朝那個時代的。”
“這本書是宋朝,有拓本在書櫃那邊。”
“哦對,這裏的詩詞也是按照詩人朝代的不同,擺放在不同的位置。”
“我帶你去看。”
呂弘義走在顧帆前麵閑逛,時不時還用手指點幾句。
看樣子顧帆就知道他沒少來。
自己這也算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了?
眼前的場景讓顧帆莫名的想到劉禹錫的這句詩。
既然節目要從詩詞上來展開,他是開場,要求更高。
那麽就必須要從出名,為人所熟知的詩詞中去挑選。
或者說,那些在曆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人物身上去選。
“有了。”
“什麽有了?”
聽到顧帆嘴中的小聲嘀咕,呂弘義下意識的扭頭提問。
這任務看似簡單,有很多可選擇的東西,可實際上操作起來。
這麽多書,已然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了。
他帶顧帆來到這個地方才多久?
不過堪堪十分鍾左右而已。
就連這地一層展廳還沒逛完呢。
就已經有想法了?
顧帆見呂弘義滿臉疑惑,微不可察的笑了笑。
一個新的想法已經自心中升騰。
順著想法,顧帆將目光投向了全部擺放著宋朝書籍的那一邊。
他想到了那首以前學過的詩——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迴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梅長林當場一愣,臉上開始風雲變幻。
先是眉頭一喜,再又換上了一副無比嚴肅的麵孔,點頭道:
“嗯。”
“小帆有心了。”
“這麽長時間沒見。”
“先進來坐吧。”
顧帆:“……”
早知道自己就不該讓師姐幫忙拿包。
這下誤會大了。
“師傅,這茶我放這咯。”
嬉笑著朝顧帆眨了眨眼,虞桃雨將那沒開封的茶葉放在了桌上。
“小帆,這迴準備在京城待幾天?”
迴到屋內,沒有再去理會茶葉的事,梅長林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所有徒弟中,現在就屬顧帆事情最多。
有時候一忙起來,還頗帶點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味兒。
聚少離多,他也希望自己這位徒弟能多待幾天。
“這個目前還不清楚。”
“主要看呂叔說的節目,什麽時候開始結束了。”
“我就上去開個場,可能不會待太久。”
聞言,梅長林微微歎了口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要做,這是無法改變的。
“難得迴來一趟,你們等會兒中午吃了飯再走吧。”
“好!”
顧帆點了點頭,答應了師傅的要求。
呂弘義既然先領著自己到師傅這來,肯定就先想到過會留下。
確認了午飯之後,幾人就一直坐在客廳內閑聊。
直到下午兩點多,吃完午飯後,呂弘義才帶著顧帆抽身離開。
“謝了,呂叔。”
不是人人都能夠像呂弘義一樣,考慮的如此周到。
二人在車內單獨相處,顧帆道了聲謝。
“小事一樁。”
“對了,咱們現在不去電視台,離目的地有點距離,你可以先在車上休息一會兒。”
不去電視台?
“那咱們去哪?”顧帆瞬間脫口而出道。
“等會兒你就知道了。”
不知道為什麽,上了些年紀的人,總喜歡這樣賣關子。
顧帆對此有些無語。
呂弘義沒說,他就沒有再問。
當然,顧帆也沒有在車裏靠著休息。
而是一直在欣賞路上的風景。
雖然車來車往,但顧帆依舊看到了許多鱗次櫛比的高樓和座落在街巷中的四合院。
這種古今結合的感覺,讓他深深感覺到了這座城市的曆史。
時間匆匆過去,不一會兒,呂弘義到達了目的地。
剛一下車“國家文學博物館”幾個深深烙印在牆上的大字,就映入了顧帆的眼簾。
“小帆。”
“電話裏和你說的還是太簡單了。”
“節目的宗旨是意在宣傳中國傳統文化。”
“讓歌手們以音樂的形式將經典演繹出來不假。”
“可是,放眼我們中華的曆史。”
“上下五千年,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
“出了多少詩詞,更是數不勝數。”
“該怎麽選,是個很大的問題。”
呂弘義關上車門,語重心長的對顧帆說道:
“而且,你作為節目的開場。”
“必須要起一個好的帶頭作用。”
“這就意味著,作品的質量必須要達到一定標準才行。”
“我們時間不多,節目很快就要開始錄了。”
“時間緊,任務重。”
“沒有辦法細致的帶你去景點找靈感,就隻能帶你來這兒了。”
說罷,呂弘義的臉上露出絲絲歉意。
其實不怪孫慶民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而是在眼下的節骨眼上,大多數歌手都不敢接這個邀請。
能夠登上官方節目,是可以給自己大大增加知名度不假。
可萬一要是一個沒弄好,那損失的就不是一點名氣那麽簡單了。
至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風險和收益並不成正比。
“走吧,我們進去看看。”
話音落下,呂弘義帶著顧帆進入了博物館內。
也正是這一次,顧帆才真正理解到,無論什麽建築,但凡帶有“國家”這兩個字。
那含金量就不是一般的大。
整個博物館分為六層,每層占地麵積大概有兩個足球場那麽大。
而這還隻是冰山一角,與其說這裏是“國家文學博物館”。
不如說這裏是“國家文學博物館群。”
進到園內之後,顧帆才發現,像門口那樣的六層大樓,這裏根本就不止一個。
“這是秦朝那個時代的。”
“這本書是宋朝,有拓本在書櫃那邊。”
“哦對,這裏的詩詞也是按照詩人朝代的不同,擺放在不同的位置。”
“我帶你去看。”
呂弘義走在顧帆前麵閑逛,時不時還用手指點幾句。
看樣子顧帆就知道他沒少來。
自己這也算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了?
眼前的場景讓顧帆莫名的想到劉禹錫的這句詩。
既然節目要從詩詞上來展開,他是開場,要求更高。
那麽就必須要從出名,為人所熟知的詩詞中去挑選。
或者說,那些在曆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人物身上去選。
“有了。”
“什麽有了?”
聽到顧帆嘴中的小聲嘀咕,呂弘義下意識的扭頭提問。
這任務看似簡單,有很多可選擇的東西,可實際上操作起來。
這麽多書,已然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了。
他帶顧帆來到這個地方才多久?
不過堪堪十分鍾左右而已。
就連這地一層展廳還沒逛完呢。
就已經有想法了?
顧帆見呂弘義滿臉疑惑,微不可察的笑了笑。
一個新的想法已經自心中升騰。
順著想法,顧帆將目光投向了全部擺放著宋朝書籍的那一邊。
他想到了那首以前學過的詩——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迴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