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宏一開始的迴答是,身為父親,一定會看重兒子的品格德行。
載汲搖頭,表示不對。但是允許他繼續猜。
然而,博宏迴答了好幾種答案,都沒有對。
博宏懵了,生氣的反問道:“明明看重品格就是最正確的答案,我曾經聽西洲人給我講過這個故事的。你為什麽非說另外有原因呢?你那個原因一定是錯的。”
“拜托,華世都的父親已經死了,他具體怎麽想的,誰能驗證?我現在說的是花旗國現在的小朋友的看法。你比我也大不了幾歲,該不會連孩子的想法都猜不到吧?”載汲笑道。
“小孩子的想法?”博宏聽完這話,一下子愣在原地,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雖然他還不到十二歲,但是自幼就以“南桂宮繼承人”自居的他,早就忘記了怎麽做個孩子。
就在博宏一籌莫展的時候,載汲卻“好心”的提醒他:“要不,你問問身邊的那幾個書童,或許他會知道呢。”
從服飾上,載汲看得出,那個孩子顯然也是出身皇室的,因為他的身上明明配有“南桂宮”特殊的徽飾。載汲之前認真的學習過倭奴國的相關知道,非常清楚倭奴國等級極其森嚴,奴仆是萬萬不可能配帶“宮家”的徽飾的。
他故意說成產“童仆”無非是要強調,那幾個孩子在博宏麵前的樣子,太遜了。
在黛青人看來,即便嫡庶有別,但是親兄弟搞得這麽天差地別,也是一種無親的表現,同樣不合乎“禮”。
博宏病急亂投醫,居然聽話的轉身問身帝的一個“書童”道:“博宣,你說。”
他的語氣很強硬,全然不像是請教,反而像是在命令對方給予自己提供某種理所當然的服務。
“迴,迴稟兄長,我不知道該怎麽說呀。”那個叫博宣的孩子沒想到會突然問到自己,緊張得不得了。
“快說。”博宏根本不聽對方解釋,反而加重了語氣。
“是,是。如果是按我們這種沒什麽知識的孩子的想法。當然是,誰有武器,就聽誰的啦。”博宣急得結結巴巴的迴答。
“我明白了!”博宏並不蠢,聽到這裏,終於反應過來了。
而裁判官公布的答案也正是:“因為華世都手裏拎著斧頭。”
“不管怎麽說,你方贏了這道題。”載汲說。
博宏的臉紅紅的,雖然說的確是答出了正確的答案,但並不是自己的成就,反而是自己當作奴仆一樣驅使的庶出弟弟答對的。當然,在他看來,載汲能提出這種以市井小兒的思維為標準答案的問題,充分說明黛青帝國的皇族已經完全退化了。
“當一個皇族開始淪落到與市井一樣思維和品格的時候,即便再怎麽博學多智也不能為再為百姓做出表率了吧?所以,如果等到這一代的黛青皇族主事的時候,就是我輩大顯身手的機會到了呀。”想到這裏博宏心裏又美滋滋了。
他偷眼看了看牙疼博文,看得出,這位首相大人也是非常滿意的樣子呢。
至於剛剛替自己找到正確答案的博宣,博宏可沒有功夫搭理他。
後麵,大家又各自出了幾道題,總而言之,載汲總是能精準的答對博宏的問題,而博宏雖然不能答對載汲的問題卻每每可以由博宣代勞成功。
而且,載汲的問題,都是這種看上去很不正經的“市井問題”。
“恭喜叔父啊。”載澤在一旁對奕譓說道:“汲弟這一波操作,簡直是太溜了,將來一定前途無量。”
“哦?你小子又發現什麽了?”奕譓聽載澤這樣反問,是想試一試,載澤是真的看懂了,還是故意奉承自己。
載澤當然明白奕譓的意思,他正想要這樣一個在奕譓麵前展示自己的機會,當下娓娓道來:“叔父問著小侄了,那小侄就說上兩句。小侄與汲弟既是族兄弟,又是同窗,深知汲弟的才能實在是如天之高如海之深。小侄雖然虛長幾歲,論到才識,實在不如汲弟萬分之一。汲弟所學,包羅萬象,學貫中西,依小至看來,不僅足以與我黛青任何一位大儒媲美,更是足以與天下列國高才鬥智。
可是剛才汲弟連出幾題,全都是一些市井小兒的趣味故事,有些甚至還略顯粗鄙膚淺。這是為何?當然是汲弟有意為之。想來必是汲弟不想讓倭奴人知道我黛青皇族的真實水平,才故意如此為之。
如此看來,汲弟不僅才學高深,而且能夠有意隱藏自己,更能顧命國家大局。叔父有子如此,豈不值得恭喜嗎?”
“哈哈哈哈,為叔有載汲愛子固然可喜,有你和載澈這樣的族侄不同樣是我孟古覺羅皇族的大喜嗎?所以,咱們應該同喜才是。載穆,你說是不是啊?”
“叔父如此看重小侄,小侄實在慚愧啊。”載汲嘴上謙虛著,心裏卻是美滋滋的。
“叔王說得是,與這些小兄弟相比,隻是載穆實在是太不成器了。”載穆聽見奕譓問他,也跟著謙虛起來。
奕譓倒不完全是虛誇,事實上,他真的很看重載澤和載澈。
如果說在之前,他因為並不主管皇學館的事務,所以對於載澤和載澈並不很了解。那麽最近一段時間,天天與這兩個族侄齊居共事,他是越來越看好這兩個孩子了。
拋開才學不談,但論人品,載汲外在為人練達通透,內心其實是十分堅毅剛強的,屬於典型的外柔內剛品格,假以時日,必有大用;而載澈則雖然單純實誠,但是絕非愚鈍,隻是純粹的守禮重義,這種品質雖然不十分討好,但是對於局勢的穩定卻非常有用。兼之載澈偏重武事,將來正可以在軍中掌兵,同樣前途無限。
一個垂暮的老者是沒有希望的,正如夕陽再美好也即將退場一樣,一個王朝如果沒有年輕優秀的人才,那麽同樣終將走向落幕。
黛青皇室自共治帝出生以後,後宮就不聞嬰兒啼聲。皇室說到底也隻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家庭而已,而任何家庭如果長期沒有新生兒,總會給人一種望得見終點的感覺。
如果僅僅是皇室嫡支不繼,問題倒還不是致命的,畢竟還有帝支可以替補。但更讓人憂心的是,黛青入主中土二百餘年,已經漸漸軟化。不要說皇族,就連普通固山世家子弟,也大多遊手好閑,不學無術。
之前恭親王奕欣的兩位王子,就是典型的例子。
可是眼看著載澤和載澈,這兩個由遠支過繼到近支的族侄,卻都很優秀,再看看自己的愛子載汲,更是絕頂聰明。在這些孩子的身上,奕譓似乎看到了黛青中興希望之光。
載汲搖頭,表示不對。但是允許他繼續猜。
然而,博宏迴答了好幾種答案,都沒有對。
博宏懵了,生氣的反問道:“明明看重品格就是最正確的答案,我曾經聽西洲人給我講過這個故事的。你為什麽非說另外有原因呢?你那個原因一定是錯的。”
“拜托,華世都的父親已經死了,他具體怎麽想的,誰能驗證?我現在說的是花旗國現在的小朋友的看法。你比我也大不了幾歲,該不會連孩子的想法都猜不到吧?”載汲笑道。
“小孩子的想法?”博宏聽完這話,一下子愣在原地,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雖然他還不到十二歲,但是自幼就以“南桂宮繼承人”自居的他,早就忘記了怎麽做個孩子。
就在博宏一籌莫展的時候,載汲卻“好心”的提醒他:“要不,你問問身邊的那幾個書童,或許他會知道呢。”
從服飾上,載汲看得出,那個孩子顯然也是出身皇室的,因為他的身上明明配有“南桂宮”特殊的徽飾。載汲之前認真的學習過倭奴國的相關知道,非常清楚倭奴國等級極其森嚴,奴仆是萬萬不可能配帶“宮家”的徽飾的。
他故意說成產“童仆”無非是要強調,那幾個孩子在博宏麵前的樣子,太遜了。
在黛青人看來,即便嫡庶有別,但是親兄弟搞得這麽天差地別,也是一種無親的表現,同樣不合乎“禮”。
博宏病急亂投醫,居然聽話的轉身問身帝的一個“書童”道:“博宣,你說。”
他的語氣很強硬,全然不像是請教,反而像是在命令對方給予自己提供某種理所當然的服務。
“迴,迴稟兄長,我不知道該怎麽說呀。”那個叫博宣的孩子沒想到會突然問到自己,緊張得不得了。
“快說。”博宏根本不聽對方解釋,反而加重了語氣。
“是,是。如果是按我們這種沒什麽知識的孩子的想法。當然是,誰有武器,就聽誰的啦。”博宣急得結結巴巴的迴答。
“我明白了!”博宏並不蠢,聽到這裏,終於反應過來了。
而裁判官公布的答案也正是:“因為華世都手裏拎著斧頭。”
“不管怎麽說,你方贏了這道題。”載汲說。
博宏的臉紅紅的,雖然說的確是答出了正確的答案,但並不是自己的成就,反而是自己當作奴仆一樣驅使的庶出弟弟答對的。當然,在他看來,載汲能提出這種以市井小兒的思維為標準答案的問題,充分說明黛青帝國的皇族已經完全退化了。
“當一個皇族開始淪落到與市井一樣思維和品格的時候,即便再怎麽博學多智也不能為再為百姓做出表率了吧?所以,如果等到這一代的黛青皇族主事的時候,就是我輩大顯身手的機會到了呀。”想到這裏博宏心裏又美滋滋了。
他偷眼看了看牙疼博文,看得出,這位首相大人也是非常滿意的樣子呢。
至於剛剛替自己找到正確答案的博宣,博宏可沒有功夫搭理他。
後麵,大家又各自出了幾道題,總而言之,載汲總是能精準的答對博宏的問題,而博宏雖然不能答對載汲的問題卻每每可以由博宣代勞成功。
而且,載汲的問題,都是這種看上去很不正經的“市井問題”。
“恭喜叔父啊。”載澤在一旁對奕譓說道:“汲弟這一波操作,簡直是太溜了,將來一定前途無量。”
“哦?你小子又發現什麽了?”奕譓聽載澤這樣反問,是想試一試,載澤是真的看懂了,還是故意奉承自己。
載澤當然明白奕譓的意思,他正想要這樣一個在奕譓麵前展示自己的機會,當下娓娓道來:“叔父問著小侄了,那小侄就說上兩句。小侄與汲弟既是族兄弟,又是同窗,深知汲弟的才能實在是如天之高如海之深。小侄雖然虛長幾歲,論到才識,實在不如汲弟萬分之一。汲弟所學,包羅萬象,學貫中西,依小至看來,不僅足以與我黛青任何一位大儒媲美,更是足以與天下列國高才鬥智。
可是剛才汲弟連出幾題,全都是一些市井小兒的趣味故事,有些甚至還略顯粗鄙膚淺。這是為何?當然是汲弟有意為之。想來必是汲弟不想讓倭奴人知道我黛青皇族的真實水平,才故意如此為之。
如此看來,汲弟不僅才學高深,而且能夠有意隱藏自己,更能顧命國家大局。叔父有子如此,豈不值得恭喜嗎?”
“哈哈哈哈,為叔有載汲愛子固然可喜,有你和載澈這樣的族侄不同樣是我孟古覺羅皇族的大喜嗎?所以,咱們應該同喜才是。載穆,你說是不是啊?”
“叔父如此看重小侄,小侄實在慚愧啊。”載汲嘴上謙虛著,心裏卻是美滋滋的。
“叔王說得是,與這些小兄弟相比,隻是載穆實在是太不成器了。”載穆聽見奕譓問他,也跟著謙虛起來。
奕譓倒不完全是虛誇,事實上,他真的很看重載澤和載澈。
如果說在之前,他因為並不主管皇學館的事務,所以對於載澤和載澈並不很了解。那麽最近一段時間,天天與這兩個族侄齊居共事,他是越來越看好這兩個孩子了。
拋開才學不談,但論人品,載汲外在為人練達通透,內心其實是十分堅毅剛強的,屬於典型的外柔內剛品格,假以時日,必有大用;而載澈則雖然單純實誠,但是絕非愚鈍,隻是純粹的守禮重義,這種品質雖然不十分討好,但是對於局勢的穩定卻非常有用。兼之載澈偏重武事,將來正可以在軍中掌兵,同樣前途無限。
一個垂暮的老者是沒有希望的,正如夕陽再美好也即將退場一樣,一個王朝如果沒有年輕優秀的人才,那麽同樣終將走向落幕。
黛青皇室自共治帝出生以後,後宮就不聞嬰兒啼聲。皇室說到底也隻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家庭而已,而任何家庭如果長期沒有新生兒,總會給人一種望得見終點的感覺。
如果僅僅是皇室嫡支不繼,問題倒還不是致命的,畢竟還有帝支可以替補。但更讓人憂心的是,黛青入主中土二百餘年,已經漸漸軟化。不要說皇族,就連普通固山世家子弟,也大多遊手好閑,不學無術。
之前恭親王奕欣的兩位王子,就是典型的例子。
可是眼看著載澤和載澈,這兩個由遠支過繼到近支的族侄,卻都很優秀,再看看自己的愛子載汲,更是絕頂聰明。在這些孩子的身上,奕譓似乎看到了黛青中興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