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約告訴亞曆山大,自己和艾瑪之前在決定去黛青之前事業也做得很好,如果不遇到後來發生的事情,他們一定會堅持在西洲發展自己的醫生事業。
但是後來他們了解到了黛青,然後一切都變了。他們夫妻義無反顧的奔赴黛青,不僅離開了西洲式的文明方式,進入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態。而且遭到了很多艱難。
“然而我們這樣做是完全正確的,我至今沒有一絲一毫的後悔,我堅信將來也永遠不會後悔。雖然有些東西是秘境的事情,不能對你詳細言表。不過有一點是可以很確定的說‘假使我有一千金磅,黛青人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一千條生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黛青。如果我不這樣做,我就是虧欠了他們,就是在犯罪。’
我這樣的選擇不是為了黛青帝國,而是為了光明之國。是光明之國的乎召和感動,促使我很清楚我必須這麽做,因為隻有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
我曾經經曆過,我想你也會經曆到的,當我們確定要以我們自己的靈魂的的意誌,去按照光明之國的法則和邏輯去行事為人的時候,我們的靈魂會得到最大的滿足。但是這個過程,必須是我們自己完全明確的清清楚楚的出於個人的意誌。
雖然我無法清楚告訴你接下來你應該做什麽,是繼續做電話領域的研究,還是轉做其他方麵的事業,這隻有你自己才能決定。但是我的建議是,以你靈魂深處的意誌,順應光明之國的法則。”
李伯約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和經曆,這讓亞曆山大大受觸動。
他的思緒,迅速的迴到了童年,父親對自己說過的那段話。“必須要盡我們的全力去愛那些有殘疾的人,幫助他們、安慰他們,使他們的生活盡量接近正常的狀態。如果我不這樣做,那麽對我而言就是一種極大的虧欠。”
那個時候,他聽得似懂非懂。可是現在娶了妻子,卻真的是實實在在的感同身受啊。
就在這一刻,亞曆山大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靈魂所需要的就是像祖父、父親那樣去幫助殘疾人。
而這,就是光明之國對自己的天職唿召啊。
這種唿召,之所以沒有很早就顯明出來,是因為這並不是要一種以健全者的優勢對殘疾者施以同情和憐憫的模式,而是要在一個身體完全健全健康的狀態,以一種內心完全理解和感同身受的狀態做出的一次自我救贖。
如果自己不幫助自己的妻子,那麽自己最終當然就是虧欠了自己。
而如果推而廣之,這個世界上千千萬萬的殘疾人,又何嚐不是與自己妻子一樣的人呢?
按照光明之國的原則,確實是的。
“親愛的鮑勃,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亞曆山大興奮的擁抱李伯約。
第二天,亞曆山大和梅布爾一起來到李伯約和艾瑪的住處,向他們宣告了自己的一個重大的決定。
亞曆山大已經和梅布爾共同決定,將要退出電話公司的全部工作,隻保留專利權,轉而將今後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對殘疾人的關愛事業當中。
因為他已經覺醒了自己的天職。
李伯約很高興的問他接下來有什麽具體的打算,亞曆山大說自己打算和妻子先進行一次球環旅遊,了解一下世界各地的殘疾人現狀。
這下終於輪到李伯約把握機會了,當即邀請亞曆山大一定要來黛青考察。
於是,李伯約和艾瑪,亞曆山大和梅布爾,兩對夫妻一同啟程,前往黛青。
他們迴來的時候,正趕上黛青全麵修繕紫禁城。
而經過李伯約的一番操作,亞曆山大用手中掌握的電話專利使用權,換取了在黛青開辦殘疾人學校的特許證。
事情辦成後,亞曆山大非常高興,因為這份特許證意味著亞曆山大可以在黛青全國所有的地方開展殘疾人學校的業務。李伯約和艾瑪也真心為他取得這樣的成就而高興。要知道,無論是殘疾人還是健全人,在黛青,窮人的孩子是很難獲得學習機會的。而如果身有殘疾,就更不可能了。
亞曆山大此舉,將拯救很多無辜的殘疾孩子。
不過亞曆山大還需要到其他地方去遊曆,所以學校暫時交給李伯約夫婦代管,等到他完成了全球旅遊之後,會考慮長期來這裏教學。
同時,考慮到黛青的電信技術還很落後,亞曆山大表示可以介紹一些花旗國的電話技術專家來黛青協助發展電信業務。而且他提到了自己生意上的一個最強人物——托馬斯·愛迪生。
托馬斯不僅對亞曆山大的電話進行了改進,而且在發報機、留聲機,等方麵都有著改變時代的創造性發明。尤其有價值的是,據亞曆山大所知,他正在研究一種新式電燈,無論成本還是性能都比當時普遍使用的電燈要好很多。
西洲的電燈由來已久。
早在光元1801年,即黛青嘉賀六年,吉利國人漢弗裏·戴維就發明了用鉑絲通電發光的技術。雖然當時還隻能在實驗室裏進行,而沒有投入商業使用,但卻是世界上第一次用電發光。到了1810年,漢弗裏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就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電燈雛形了。
當然,這樣的燈也還不是很好用,除了價格昂貴,也非常不穩定動不動就會爆炸,還有一股奇怪的味道。
盡管如此,這種燈還是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在一些達官顯貴的家裏作為奢侈品使用。
不過之前說過,西洲的科學家是受商品經濟推動的,隻能為富人服務的商品肯定是不能占領完整市場的,那麽不管多難,都會有人嚐試填補這個空白。
於是,到了1878年,吉利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終於在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但是約瑟夫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做了太多的試驗,把經費都花光了,實驗也陷入了停頓,無法進一步完善。
而托馬斯就在這個時候及時抓住了機會。
托馬斯不僅是個科學家,甚至不僅僅具備科學商業頭腦,他幾乎是一個科學界的皇帝。如果他真的投身到政界,那麽他一定會成為花旗國總統。但是正如花旗國的每一位總統都懶得參與世界競爭,每一個花旗國的優秀人才也都懶得去當總統。
隻有傻瓜才去當總統。
花旗國的成功人士普遍這麽認為。
在黛青,學而優則仕,當官是讀書人最好的出路。
而在花旗國,那是最壞的,隻有最差的知識人才會去競選總統。真正的人才都去當商人,而最頂級的則去做科學家商人。
就像托馬斯那樣。
托馬斯在全世界擁有自己的情報網絡,任何地方發生的科技進步,都不能逃脫他的注意。
當約瑟夫發明碳絲電燈泡的事情,很快被托馬斯知道,他不僅知道這個事件,同時也詳細的了解到了整個技術。然後,經過他的天才改造,一種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泡問世了,這種燈被稱為“愛迪生碳化棉絲白熾燈”,一經問世,立即被廣泛使用。
但是後來他們了解到了黛青,然後一切都變了。他們夫妻義無反顧的奔赴黛青,不僅離開了西洲式的文明方式,進入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態。而且遭到了很多艱難。
“然而我們這樣做是完全正確的,我至今沒有一絲一毫的後悔,我堅信將來也永遠不會後悔。雖然有些東西是秘境的事情,不能對你詳細言表。不過有一點是可以很確定的說‘假使我有一千金磅,黛青人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一千條生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黛青。如果我不這樣做,我就是虧欠了他們,就是在犯罪。’
我這樣的選擇不是為了黛青帝國,而是為了光明之國。是光明之國的乎召和感動,促使我很清楚我必須這麽做,因為隻有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
我曾經經曆過,我想你也會經曆到的,當我們確定要以我們自己的靈魂的的意誌,去按照光明之國的法則和邏輯去行事為人的時候,我們的靈魂會得到最大的滿足。但是這個過程,必須是我們自己完全明確的清清楚楚的出於個人的意誌。
雖然我無法清楚告訴你接下來你應該做什麽,是繼續做電話領域的研究,還是轉做其他方麵的事業,這隻有你自己才能決定。但是我的建議是,以你靈魂深處的意誌,順應光明之國的法則。”
李伯約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和經曆,這讓亞曆山大大受觸動。
他的思緒,迅速的迴到了童年,父親對自己說過的那段話。“必須要盡我們的全力去愛那些有殘疾的人,幫助他們、安慰他們,使他們的生活盡量接近正常的狀態。如果我不這樣做,那麽對我而言就是一種極大的虧欠。”
那個時候,他聽得似懂非懂。可是現在娶了妻子,卻真的是實實在在的感同身受啊。
就在這一刻,亞曆山大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靈魂所需要的就是像祖父、父親那樣去幫助殘疾人。
而這,就是光明之國對自己的天職唿召啊。
這種唿召,之所以沒有很早就顯明出來,是因為這並不是要一種以健全者的優勢對殘疾者施以同情和憐憫的模式,而是要在一個身體完全健全健康的狀態,以一種內心完全理解和感同身受的狀態做出的一次自我救贖。
如果自己不幫助自己的妻子,那麽自己最終當然就是虧欠了自己。
而如果推而廣之,這個世界上千千萬萬的殘疾人,又何嚐不是與自己妻子一樣的人呢?
按照光明之國的原則,確實是的。
“親愛的鮑勃,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亞曆山大興奮的擁抱李伯約。
第二天,亞曆山大和梅布爾一起來到李伯約和艾瑪的住處,向他們宣告了自己的一個重大的決定。
亞曆山大已經和梅布爾共同決定,將要退出電話公司的全部工作,隻保留專利權,轉而將今後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對殘疾人的關愛事業當中。
因為他已經覺醒了自己的天職。
李伯約很高興的問他接下來有什麽具體的打算,亞曆山大說自己打算和妻子先進行一次球環旅遊,了解一下世界各地的殘疾人現狀。
這下終於輪到李伯約把握機會了,當即邀請亞曆山大一定要來黛青考察。
於是,李伯約和艾瑪,亞曆山大和梅布爾,兩對夫妻一同啟程,前往黛青。
他們迴來的時候,正趕上黛青全麵修繕紫禁城。
而經過李伯約的一番操作,亞曆山大用手中掌握的電話專利使用權,換取了在黛青開辦殘疾人學校的特許證。
事情辦成後,亞曆山大非常高興,因為這份特許證意味著亞曆山大可以在黛青全國所有的地方開展殘疾人學校的業務。李伯約和艾瑪也真心為他取得這樣的成就而高興。要知道,無論是殘疾人還是健全人,在黛青,窮人的孩子是很難獲得學習機會的。而如果身有殘疾,就更不可能了。
亞曆山大此舉,將拯救很多無辜的殘疾孩子。
不過亞曆山大還需要到其他地方去遊曆,所以學校暫時交給李伯約夫婦代管,等到他完成了全球旅遊之後,會考慮長期來這裏教學。
同時,考慮到黛青的電信技術還很落後,亞曆山大表示可以介紹一些花旗國的電話技術專家來黛青協助發展電信業務。而且他提到了自己生意上的一個最強人物——托馬斯·愛迪生。
托馬斯不僅對亞曆山大的電話進行了改進,而且在發報機、留聲機,等方麵都有著改變時代的創造性發明。尤其有價值的是,據亞曆山大所知,他正在研究一種新式電燈,無論成本還是性能都比當時普遍使用的電燈要好很多。
西洲的電燈由來已久。
早在光元1801年,即黛青嘉賀六年,吉利國人漢弗裏·戴維就發明了用鉑絲通電發光的技術。雖然當時還隻能在實驗室裏進行,而沒有投入商業使用,但卻是世界上第一次用電發光。到了1810年,漢弗裏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就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電燈雛形了。
當然,這樣的燈也還不是很好用,除了價格昂貴,也非常不穩定動不動就會爆炸,還有一股奇怪的味道。
盡管如此,這種燈還是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在一些達官顯貴的家裏作為奢侈品使用。
不過之前說過,西洲的科學家是受商品經濟推動的,隻能為富人服務的商品肯定是不能占領完整市場的,那麽不管多難,都會有人嚐試填補這個空白。
於是,到了1878年,吉利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終於在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但是約瑟夫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做了太多的試驗,把經費都花光了,實驗也陷入了停頓,無法進一步完善。
而托馬斯就在這個時候及時抓住了機會。
托馬斯不僅是個科學家,甚至不僅僅具備科學商業頭腦,他幾乎是一個科學界的皇帝。如果他真的投身到政界,那麽他一定會成為花旗國總統。但是正如花旗國的每一位總統都懶得參與世界競爭,每一個花旗國的優秀人才也都懶得去當總統。
隻有傻瓜才去當總統。
花旗國的成功人士普遍這麽認為。
在黛青,學而優則仕,當官是讀書人最好的出路。
而在花旗國,那是最壞的,隻有最差的知識人才會去競選總統。真正的人才都去當商人,而最頂級的則去做科學家商人。
就像托馬斯那樣。
托馬斯在全世界擁有自己的情報網絡,任何地方發生的科技進步,都不能逃脫他的注意。
當約瑟夫發明碳絲電燈泡的事情,很快被托馬斯知道,他不僅知道這個事件,同時也詳細的了解到了整個技術。然後,經過他的天才改造,一種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泡問世了,這種燈被稱為“愛迪生碳化棉絲白熾燈”,一經問世,立即被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