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寶看了看奕誴,奕誴示意讓智寶先說。
智寶便說道:“有人掉在溝裏,還是要救的。可是那些人不肯上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實在不行,依我之見,幹脆就用繩索捆了他們,硬拉上來。”
奕誴聽完智寶的想法,不禁一笑,然後又搖了搖頭。顯然是不大同意這種手段的,可是又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便反問道“本王也沒有好的辦法。但是本王絕不會放棄一起行路的同伴,本王想知道你的辦法。”
“王爺聖明。”道末先讚了一聲,然後又說道:“王爺聖明,舅老爺智慧。貧道這個比方,你們肯定是聽得明白的。不過,還請您二位暫且忍耐,聽貧道把這個比喻講完。
其實,這個比方裏,世界就是夜路,世人就是這些夜路的人。世上自然有道,可是天黑了,人看不清楚道路。就是說世人處在一種不能憑自己的力量解決的自然環境,在這個環境裏,人就是看不見道路的。
人看不見道的時候,就隻能以人帶人,人拉人,人帶人,但是如果前麵的人走錯了,掉到溝裏了,後麵的人也會跟著掉進去。
這就好比人看不見自然之道,就隻能以人力結成組織、團體,把人的能力和方法集中起來,一起去麵對這個世界。然而因為大家都看不清楚,哪怕有人錯了,其他人也不能判定,隻能跟著錯下去。這樣,最後都會落在錯誤之中。
人如果不小心落在幹淨的淺溝裏,或者還有辦法逃脫,可是如果是有水、有毒,又很深,的溝那麽就真的會非常危險了。
這就好像人類在發展之中,或者會遇到一些小的挫折,但是如果是一種人力不能抵抗得了的大的困境,那就真的很危險了。因為人類如果人類在這世上沒有外援,一旦困難超出了人類當前所能夠勝過的,那就沒得辦法了。
至於那個夜眼的人,王爺和舅佬爺恕個罪,這裏比喻的就是我等修道之人。
我們修道之人,因道而見光,因光而破夜,因此幸而得免其禍。但是,我等也隻是造化有幸,得以看見。實在無力讓其他人也能看得清楚,故此唯有以道為繩,拯救世人。但是所能夠救得的,卻也隻能是信道之人。對於不信的,甚至明明已經掉進溝裏,還要故意亂跑亂闖的。貧道也隻能說,雖甚愛,莫能助也。”
奕誴聞聽,點頭讚同,一邊的智寶卻是搖頭歎息。
道末接著又說道:“咱們說完了這個比喻,再說沈大人這個事兒。按照咱們收到的情報來看,沈大人疑似遭到了‘不可知靈力’的攻擊。而這個攻擊究竟是從何而來,又因何而來,恕貧道才學有限,以貧道的能力,還無法做到不見其麵而知其情。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貧道以各種方法觀象,又有各種渠道了解相關事態,都沒有在江寧附近,發現有其他重大靈異事件的報告。
而且,如果是區域性的靈災,那麽一定是這個地區的大多數人長期處於一種崩壞的狀態。崩壞者,禮崩樂壞,道德淪喪也。而江寧這個地區,眾所周知,在之前太平光明國的時候,幾乎合城盡滅。現今的江寧,完全是重建起來的,至今也隻有十五年而已。十五年,連一代人長大的時間都不夠,又何談淪喪崩壞?
那麽,很大的原因就是,這隻是一起非常單純的個別靈異事件,問題應該出在沈大人自己的身上。這種情況下,咱們要想救他是很正常的,可是必須先分析清楚情況。
第一,咱們是不是夜眼人。
第二,沈大人肯不肯抓咱們的繩子。
如果咱們不是夜眼人,沒那個本事,自己都自身難保,又何談救人?而即或咱們確實是夜眼人,那麽也要沈大人肯信咱們,願意抓住咱們的繩子才行。”
道末仔細的分析和講解著。奕誴突然問道:“本王還就不信了。咱們好心救他,他還能不接受嗎?就算他病糊塗了,他家人總有明事理的吧。再說,你倒底是怎麽個救法,飛得他們人相信配合嗎?就不能像戲裏演的那樣,直接把什麽邪魔歪道的,驅逐出去,甚至打他個煙消雲散。不行嗎?”
聽完奕誴的發問,道末不笑了,“王爺說得是,貧道這就講解救人之法。
其實呢,這救人之法,與禍害之源有關,正所謂要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如果是一方靈力災變,那麽就得像當年羊州咱們需要大舉行動,布局列陣,以正氣道法對抗那些邪魔歪道。如此,恐怕江寧城又免不了一場靈界的大戰。
如果是沈大人個人之事,那就簡單得多,隻需有手段高深的能人高士施法化解即可,具體需要見招拆招。但總歸影響範圍很小,不會有太大動靜。
不過,江寧十五年前那場浩劫,枉死者,冤屈者,屈苦者,不計其數,而沈大人當時也是一員悍將,究竟有過怎樣的過往,除非查考靈界檔案,否則便隻有當事人才能知道。貧道的能力倒是可以查檔,但是肯定要大費周章,沈大人恐怕是等不了那麽久了。
所以,如果沈大人能夠接受拯救,自然是最好的,隻要他還有一口氣在,貧道就有把握救過他這條命來。
可是如果萬一他不肯受救,那就比較麻煩了,那就是他自己的選擇,而這種與天下大局無關的個人選擇,是不能輕易插手的。否則就會像那走夜路的一個跟一個掉進溝裏一樣。如果以朝廷之尊,定意要救一個官員,那麽這件事兒就會從個人恩怨變成國家仇怨。而一旦這樣做了,無論成敗都會影響我黛青的氣運。
經過這幾年的修鐵路、活饑民、造神機,克夷冦,咱黛青的氣運剛剛有些好轉,就算不說忠君愛國之大道理,退一萬步講,貧道和王爺、舅佬爺,咱們可都是領著朝廷俸祿的,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咱黛青的國運有任何損耗啊。”道末總算講完了這一大篇道理,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貧道的分析就是這樣。救或不救,聽憑王爺吩咐。不過貧道最後還有一言,奉與王爺參考。
按我道門之要義,最好的扶正驅邪之法就是盡量讓自己順應人性原本形態,不與天爭,不與地鬥,不傷眾生,不害人我。複歸於自然,且於自然中和合。如此方為上上之策,大道之法。
貧道言盡,請王爺定奪。”
智寶便說道:“有人掉在溝裏,還是要救的。可是那些人不肯上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實在不行,依我之見,幹脆就用繩索捆了他們,硬拉上來。”
奕誴聽完智寶的想法,不禁一笑,然後又搖了搖頭。顯然是不大同意這種手段的,可是又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便反問道“本王也沒有好的辦法。但是本王絕不會放棄一起行路的同伴,本王想知道你的辦法。”
“王爺聖明。”道末先讚了一聲,然後又說道:“王爺聖明,舅老爺智慧。貧道這個比方,你們肯定是聽得明白的。不過,還請您二位暫且忍耐,聽貧道把這個比喻講完。
其實,這個比方裏,世界就是夜路,世人就是這些夜路的人。世上自然有道,可是天黑了,人看不清楚道路。就是說世人處在一種不能憑自己的力量解決的自然環境,在這個環境裏,人就是看不見道路的。
人看不見道的時候,就隻能以人帶人,人拉人,人帶人,但是如果前麵的人走錯了,掉到溝裏了,後麵的人也會跟著掉進去。
這就好比人看不見自然之道,就隻能以人力結成組織、團體,把人的能力和方法集中起來,一起去麵對這個世界。然而因為大家都看不清楚,哪怕有人錯了,其他人也不能判定,隻能跟著錯下去。這樣,最後都會落在錯誤之中。
人如果不小心落在幹淨的淺溝裏,或者還有辦法逃脫,可是如果是有水、有毒,又很深,的溝那麽就真的會非常危險了。
這就好像人類在發展之中,或者會遇到一些小的挫折,但是如果是一種人力不能抵抗得了的大的困境,那就真的很危險了。因為人類如果人類在這世上沒有外援,一旦困難超出了人類當前所能夠勝過的,那就沒得辦法了。
至於那個夜眼的人,王爺和舅佬爺恕個罪,這裏比喻的就是我等修道之人。
我們修道之人,因道而見光,因光而破夜,因此幸而得免其禍。但是,我等也隻是造化有幸,得以看見。實在無力讓其他人也能看得清楚,故此唯有以道為繩,拯救世人。但是所能夠救得的,卻也隻能是信道之人。對於不信的,甚至明明已經掉進溝裏,還要故意亂跑亂闖的。貧道也隻能說,雖甚愛,莫能助也。”
奕誴聞聽,點頭讚同,一邊的智寶卻是搖頭歎息。
道末接著又說道:“咱們說完了這個比喻,再說沈大人這個事兒。按照咱們收到的情報來看,沈大人疑似遭到了‘不可知靈力’的攻擊。而這個攻擊究竟是從何而來,又因何而來,恕貧道才學有限,以貧道的能力,還無法做到不見其麵而知其情。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貧道以各種方法觀象,又有各種渠道了解相關事態,都沒有在江寧附近,發現有其他重大靈異事件的報告。
而且,如果是區域性的靈災,那麽一定是這個地區的大多數人長期處於一種崩壞的狀態。崩壞者,禮崩樂壞,道德淪喪也。而江寧這個地區,眾所周知,在之前太平光明國的時候,幾乎合城盡滅。現今的江寧,完全是重建起來的,至今也隻有十五年而已。十五年,連一代人長大的時間都不夠,又何談淪喪崩壞?
那麽,很大的原因就是,這隻是一起非常單純的個別靈異事件,問題應該出在沈大人自己的身上。這種情況下,咱們要想救他是很正常的,可是必須先分析清楚情況。
第一,咱們是不是夜眼人。
第二,沈大人肯不肯抓咱們的繩子。
如果咱們不是夜眼人,沒那個本事,自己都自身難保,又何談救人?而即或咱們確實是夜眼人,那麽也要沈大人肯信咱們,願意抓住咱們的繩子才行。”
道末仔細的分析和講解著。奕誴突然問道:“本王還就不信了。咱們好心救他,他還能不接受嗎?就算他病糊塗了,他家人總有明事理的吧。再說,你倒底是怎麽個救法,飛得他們人相信配合嗎?就不能像戲裏演的那樣,直接把什麽邪魔歪道的,驅逐出去,甚至打他個煙消雲散。不行嗎?”
聽完奕誴的發問,道末不笑了,“王爺說得是,貧道這就講解救人之法。
其實呢,這救人之法,與禍害之源有關,正所謂要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如果是一方靈力災變,那麽就得像當年羊州咱們需要大舉行動,布局列陣,以正氣道法對抗那些邪魔歪道。如此,恐怕江寧城又免不了一場靈界的大戰。
如果是沈大人個人之事,那就簡單得多,隻需有手段高深的能人高士施法化解即可,具體需要見招拆招。但總歸影響範圍很小,不會有太大動靜。
不過,江寧十五年前那場浩劫,枉死者,冤屈者,屈苦者,不計其數,而沈大人當時也是一員悍將,究竟有過怎樣的過往,除非查考靈界檔案,否則便隻有當事人才能知道。貧道的能力倒是可以查檔,但是肯定要大費周章,沈大人恐怕是等不了那麽久了。
所以,如果沈大人能夠接受拯救,自然是最好的,隻要他還有一口氣在,貧道就有把握救過他這條命來。
可是如果萬一他不肯受救,那就比較麻煩了,那就是他自己的選擇,而這種與天下大局無關的個人選擇,是不能輕易插手的。否則就會像那走夜路的一個跟一個掉進溝裏一樣。如果以朝廷之尊,定意要救一個官員,那麽這件事兒就會從個人恩怨變成國家仇怨。而一旦這樣做了,無論成敗都會影響我黛青的氣運。
經過這幾年的修鐵路、活饑民、造神機,克夷冦,咱黛青的氣運剛剛有些好轉,就算不說忠君愛國之大道理,退一萬步講,貧道和王爺、舅佬爺,咱們可都是領著朝廷俸祿的,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咱黛青的國運有任何損耗啊。”道末總算講完了這一大篇道理,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貧道的分析就是這樣。救或不救,聽憑王爺吩咐。不過貧道最後還有一言,奉與王爺參考。
按我道門之要義,最好的扶正驅邪之法就是盡量讓自己順應人性原本形態,不與天爭,不與地鬥,不傷眾生,不害人我。複歸於自然,且於自然中和合。如此方為上上之策,大道之法。
貧道言盡,請王爺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