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說過,李鴻章的北洋大臣權力這麽大,並不完全是北洋大臣這個職務本身的權力。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李鴻章本人的地位和身份。
而李鴻章本人能夠獲得這麽大的權力,則得益於兩宮與四王,尤其是恭親王奕欣之間的“家族內訌”。正因為黛青皇室叔嫂不和,才導致李鴻章得到了上升的機會。
而為了獲取這些權力,李鴻章也是沒少在兩宮和恭親王之間“拱火”。
這就好像一個笑話裏說的。
某個乞丐一無所有,天黑夜冷,隻能縮成一團躲在一戶人家樓下休息。
樓上的一對夫妻突然開始吵架。
吵著吵著,樓上扔下來一個枕頭,正落到乞丐麵前,乞丐一陣驚喜,拿過枕頭枕在上麵。
吵著吵著,樓上又扔下一個被子,乞丐大喜,拿過來圍在身上,然後對著樓上喊到:“大哥,行行好,把那女的也扔下來吧!”
樓上齊聲罵道:“你去死吧”。接著菜刀和洗腳水全都下來了。
李鴻章和黛青皇族的關係,正像這個乞丐和樓上夫妻一樣。之前趁著人家內訌,白撿了不少便宜,可是他不僅不知足甚至還想要更多更核心的。
結果人家一頓飯的功夫實現了內部和解,自然要一致針對他了。
當然,這種針對是非常有限的,因為李鴻章仍不失為兩宮的“貼心人”。
隻不過,不僅任憑他繼續這樣肆無忌憚的一家獨大了。
所以,兩宮的意思很簡單,讓李鴻章交出皇族們想要的那部分。
而李鴻章在求著李蓮英收下銀票後,也從李蓮英的口中得到了三個“確實消息”:第一,並購旗昌的好處,兩宮早就知道;第二,兩宮最近的心情不太好;第三,方家欄那位公爺的夫人病了,得找好大夫瞧瞧。
於是,在承恩公照桂那裏,李鴻章送上了珍藏多年明顯屬於違製品的千年仙靈根草,總算摸著了真正的底線,“西域不可能交給左宗棠,東土也不該由你李鴻章抓著啊。”
李鴻章明白了,千恩萬謝。
心裏卻拔涼拔涼的。
北洋水師,他心中最大的夢想。現在看來,要懸了。
很明顯,兩宮現在與四王和解,內務府一脈又憑崛起,自己身為一個西尼臣子,把手伸到黛青皇族的龍興之地,這難道還不夠作死嗎?
可拉倒。
再偉大的理想,還是沒有自己的身家重要。
所以,李鴻章立即上了一本奏折,主動提出,設東洋大臣,分割原本由北洋大臣負責的東盛等處的各種職權,並建議以東盛將軍兼任東洋大臣。
奏章一提出上去,立即得到了批準。
但是做了些修改。
時任東盛將軍孟古覺羅·祈元並沒有獲得兼任東洋大臣的頭銜。
首任東洋大臣的職務落到了孟古覺羅·載穆的頭上。
不讓東盛將軍兼任東洋大臣的原因很簡單,曆任東盛將軍雖然不乏人才,但大多長於軍武和忠誠,而對於外交和民政的水平相對不是很強。
以後,也未必會打破這種模式。
因為東盛、茶阿衝、薩哈連,三個駐防將軍轄區,作為黛青的龍興之地,一向被視為黛青的根本地方。首先要保證的,就是軍事上的絕對安全和政治上的絕對可靠。
能夠出任這三個轄區尤其是東盛的駐防將軍人選,必須是固山子弟,其中更有一半幹脆就是姓孟古覺羅的。至於治理之能,並不是首選條件。而所謂的外交之能,甚至根本不大考慮。
而且,基於安全的保證,曆代皇帝並不會揀選那些完全之才出任這樣的職務。
其實,就是故意要找一些在治理、外交領域不那麽強,但是又在軍事和忠誠上比較突出優秀的人來擔任。
這樣的人,顯然不適合做東洋大臣這樣的職務。因為東洋大臣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外交和洋務。這兩項,剛好是東盛將軍的短版。
按照原來有的模式,東盛將軍根本不考慮這方麵的問題,都是直接由北洋大臣及其駐防在東土各省的屬員來處理的。
所以,隻有另外單設東洋大臣,由具備外交、洋務方麵才能的人來擔任才更合適。
但是,也不能僅僅考慮才能的問題,和東盛將軍一樣,東洋大臣的第一條件應該是政治上的絕對可靠。
最可靠的人,當然還得是皇族。
於是,載穆就得到了機會。
本來,載穆也隻是一個遠支宗室,像他這樣的水平的人,在京城的皇族子弟中,一抓一大把。而東洋大臣既然是北洋大臣職能的分割,其重要性當然是非常強的。按照載穆的條件,原本是很難獲得這樣崇高而重要的實權職務的。
很多宗室皇族,一輩子就是吃著爵位俸祿,平時上進些的就習文練武,懶散點的就提籠架鳥,聽戲品茶。哪怕得個閑差,都樂得什麽似的。真正能得到實缺的,實在不多。
但是,載穆有個好閨女啊。
載穆的長女淑仲是皇學館裏罕有的幾個格格,尤其和靜芬是非常好的姐妹,兩人幾乎是無話不談,親如一人。
西慈聽靜芬說了淑仲的好處,很自然要把把關,所以專門召見了淑仲,覺得這個女孩非常的知書達禮,實在難得。而因為淑仲的關係,西慈也就知道了,自己還有這麽個既憂國憂民,又文武雙全的遠房本家族侄。
一直在家閑著多少年了。
當下一時興起,又召見了載穆,結果發現,這小子是個人才啊。
既然發現了人才,那當然就得提拔提拔。
可是這一提拔,淑仲就不那麽開心了。
因為擔任東洋大臣就意味著要離開京城,到東盛去就職,而家眷並不適合都去東盛,所以暫時隻能忍受父女分離的痛苦了。
好在,作為皇族,本來就隨時準備好了這一時刻,雖然親人分別很傷痛,但是可以獲得為國效力的機會,還是很自豪的。何況,東洋大臣這樣的職位,稱得上是非常重要的職位。
除了載穆被任命為東洋大臣,還有好幾位皇學館學生的父兄長輩得以外放到東土出任要職。
而原本給淑仲做伴讀的英華,卻被特選隨侍載穆左右。這是淑仲的意思,他覺得有英華在父親身邊,凡事都可以幫得上忙,也算替自己盡孝了。
兩宮的意思很明白,那些與皇帝從小做伴讀的皇族子弟以及他們的家人,肯定是最值得放心使用的。如果他們有什麽不該有的想法,那麽他的整個家庭,尤其是那些皇帝的伴讀們,都會製約他。
而一次性的把大量的宗室派往東土任職,在黛青入主中土以來,還是第一次。
而李鴻章本人能夠獲得這麽大的權力,則得益於兩宮與四王,尤其是恭親王奕欣之間的“家族內訌”。正因為黛青皇室叔嫂不和,才導致李鴻章得到了上升的機會。
而為了獲取這些權力,李鴻章也是沒少在兩宮和恭親王之間“拱火”。
這就好像一個笑話裏說的。
某個乞丐一無所有,天黑夜冷,隻能縮成一團躲在一戶人家樓下休息。
樓上的一對夫妻突然開始吵架。
吵著吵著,樓上扔下來一個枕頭,正落到乞丐麵前,乞丐一陣驚喜,拿過枕頭枕在上麵。
吵著吵著,樓上又扔下一個被子,乞丐大喜,拿過來圍在身上,然後對著樓上喊到:“大哥,行行好,把那女的也扔下來吧!”
樓上齊聲罵道:“你去死吧”。接著菜刀和洗腳水全都下來了。
李鴻章和黛青皇族的關係,正像這個乞丐和樓上夫妻一樣。之前趁著人家內訌,白撿了不少便宜,可是他不僅不知足甚至還想要更多更核心的。
結果人家一頓飯的功夫實現了內部和解,自然要一致針對他了。
當然,這種針對是非常有限的,因為李鴻章仍不失為兩宮的“貼心人”。
隻不過,不僅任憑他繼續這樣肆無忌憚的一家獨大了。
所以,兩宮的意思很簡單,讓李鴻章交出皇族們想要的那部分。
而李鴻章在求著李蓮英收下銀票後,也從李蓮英的口中得到了三個“確實消息”:第一,並購旗昌的好處,兩宮早就知道;第二,兩宮最近的心情不太好;第三,方家欄那位公爺的夫人病了,得找好大夫瞧瞧。
於是,在承恩公照桂那裏,李鴻章送上了珍藏多年明顯屬於違製品的千年仙靈根草,總算摸著了真正的底線,“西域不可能交給左宗棠,東土也不該由你李鴻章抓著啊。”
李鴻章明白了,千恩萬謝。
心裏卻拔涼拔涼的。
北洋水師,他心中最大的夢想。現在看來,要懸了。
很明顯,兩宮現在與四王和解,內務府一脈又憑崛起,自己身為一個西尼臣子,把手伸到黛青皇族的龍興之地,這難道還不夠作死嗎?
可拉倒。
再偉大的理想,還是沒有自己的身家重要。
所以,李鴻章立即上了一本奏折,主動提出,設東洋大臣,分割原本由北洋大臣負責的東盛等處的各種職權,並建議以東盛將軍兼任東洋大臣。
奏章一提出上去,立即得到了批準。
但是做了些修改。
時任東盛將軍孟古覺羅·祈元並沒有獲得兼任東洋大臣的頭銜。
首任東洋大臣的職務落到了孟古覺羅·載穆的頭上。
不讓東盛將軍兼任東洋大臣的原因很簡單,曆任東盛將軍雖然不乏人才,但大多長於軍武和忠誠,而對於外交和民政的水平相對不是很強。
以後,也未必會打破這種模式。
因為東盛、茶阿衝、薩哈連,三個駐防將軍轄區,作為黛青的龍興之地,一向被視為黛青的根本地方。首先要保證的,就是軍事上的絕對安全和政治上的絕對可靠。
能夠出任這三個轄區尤其是東盛的駐防將軍人選,必須是固山子弟,其中更有一半幹脆就是姓孟古覺羅的。至於治理之能,並不是首選條件。而所謂的外交之能,甚至根本不大考慮。
而且,基於安全的保證,曆代皇帝並不會揀選那些完全之才出任這樣的職務。
其實,就是故意要找一些在治理、外交領域不那麽強,但是又在軍事和忠誠上比較突出優秀的人來擔任。
這樣的人,顯然不適合做東洋大臣這樣的職務。因為東洋大臣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外交和洋務。這兩項,剛好是東盛將軍的短版。
按照原來有的模式,東盛將軍根本不考慮這方麵的問題,都是直接由北洋大臣及其駐防在東土各省的屬員來處理的。
所以,隻有另外單設東洋大臣,由具備外交、洋務方麵才能的人來擔任才更合適。
但是,也不能僅僅考慮才能的問題,和東盛將軍一樣,東洋大臣的第一條件應該是政治上的絕對可靠。
最可靠的人,當然還得是皇族。
於是,載穆就得到了機會。
本來,載穆也隻是一個遠支宗室,像他這樣的水平的人,在京城的皇族子弟中,一抓一大把。而東洋大臣既然是北洋大臣職能的分割,其重要性當然是非常強的。按照載穆的條件,原本是很難獲得這樣崇高而重要的實權職務的。
很多宗室皇族,一輩子就是吃著爵位俸祿,平時上進些的就習文練武,懶散點的就提籠架鳥,聽戲品茶。哪怕得個閑差,都樂得什麽似的。真正能得到實缺的,實在不多。
但是,載穆有個好閨女啊。
載穆的長女淑仲是皇學館裏罕有的幾個格格,尤其和靜芬是非常好的姐妹,兩人幾乎是無話不談,親如一人。
西慈聽靜芬說了淑仲的好處,很自然要把把關,所以專門召見了淑仲,覺得這個女孩非常的知書達禮,實在難得。而因為淑仲的關係,西慈也就知道了,自己還有這麽個既憂國憂民,又文武雙全的遠房本家族侄。
一直在家閑著多少年了。
當下一時興起,又召見了載穆,結果發現,這小子是個人才啊。
既然發現了人才,那當然就得提拔提拔。
可是這一提拔,淑仲就不那麽開心了。
因為擔任東洋大臣就意味著要離開京城,到東盛去就職,而家眷並不適合都去東盛,所以暫時隻能忍受父女分離的痛苦了。
好在,作為皇族,本來就隨時準備好了這一時刻,雖然親人分別很傷痛,但是可以獲得為國效力的機會,還是很自豪的。何況,東洋大臣這樣的職位,稱得上是非常重要的職位。
除了載穆被任命為東洋大臣,還有好幾位皇學館學生的父兄長輩得以外放到東土出任要職。
而原本給淑仲做伴讀的英華,卻被特選隨侍載穆左右。這是淑仲的意思,他覺得有英華在父親身邊,凡事都可以幫得上忙,也算替自己盡孝了。
兩宮的意思很明白,那些與皇帝從小做伴讀的皇族子弟以及他們的家人,肯定是最值得放心使用的。如果他們有什麽不該有的想法,那麽他的整個家庭,尤其是那些皇帝的伴讀們,都會製約他。
而一次性的把大量的宗室派往東土任職,在黛青入主中土以來,還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