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本帝胤,宣宗皇帝親子,自幼仰承列祖列宗之偉績,故而奮發積極,立誌為國家君父,效力建功,且學而有成,文治武功,卓於一時……”
西慈的習慣,總是親自禦覽所有奏折。她也從不覺得累,反而樂此不疲。
更何況,這是恭親王給自己上的一道密折。
看到此文開篇奕欣就開始強調自己的皇子身份,不可一世的氣勢躍然紙上,西慈不禁眉頭微微略緊。
可是再往下看時,情況卻有了變化。
奕欣開始反複強調,自己為帝國,為朝廷,為先皇鹹富帝尤其是為兩宮和共治皇帝做出的種種貢獻。
再然後,筆鋒又是一轉,開始講述自己這麽多年付出了這麽多辛苦,勞心費力,所以身體損害很大,身體不好了,脾氣也有影響,事情做多了,難免得罪人。偶爾發個小脾氣什麽的,還不被家人理解。
總而言之,自己受的委屈太多,傷了,累了。
不過,他又提到,自己也從兩宮那裏得到很多安慰,各種的殊榮,讓他感受到家人的關懷,所以他凡事還是願意為兩宮和當今皇上著想的。但是醫生勸自己要少操心,少生氣,否則可能就得提前去陪伴先皇了。
所以,最後他的意思就是,他是願意效忠兩宮的,但是希望可以經常請請病假,有事顧得上就問,顧不上就不問。反正現在四海安寧,危機已經渡過了,大家都是一家人,犯不著為那些權力、名譽的事情上火,那都是下等人操心的事兒。堂堂皇族,還是好好的維持家人親情最重要。
文中還順帶著提到了,照桂之前跟自己提過修鐵路的事兒,自己實在沒心氣兒想這個,當時就拒絕了。而且他覺得,這類事情讓下麵人去謀劃就好,實在不值得操這份心。他不想操這個心,而且勸兩宮也不用操這個心。
“嗬,他倒是想躲個清閑了?”西慈看完密奏,終於眉目舒展,長出了一口氣:“小李子。”
“嗻,太後娘娘,您吩咐。”一個麵目清秀的宦官走上前來。
西慈並不看他,手裏還擺弄著奕欣的密奏,頭也不抬的說:“你去跟桂公爺說一聲,上迴他帶的那種薩其瑪我吃著挺好,得閑再拎兩盒過來。”
“嗻。”那被稱為小李子的公公答應著,轉身退下。
等他從照桂府上離開的時候,懷裏的銀票已經鼓鼓的了,在他身後,照桂親自送出府外,滿臉堆笑。
次日,照桂又到宮裏看西慈,這一次,除了遵照西慈的意思帶上了甜點,還帶上了一個人。
“貧道道末,參見聖母皇太後,願聖母皇太後,萬歲千秋。”道末說著,跪地施行大禮。
“起來吧,你這小道士,長得倒是俊俏,難怪塔爾瑪能看上你。早聽說家九弟妹家的二格格招了姑爺,一直沒機會見,這迴算是看本人了。論起來啊,雖說咱們身份地位有別,可倒還是論得上的親戚,也不用太拘束了。不過,你剛剛說我萬歲千秋,千秋倒好,萬歲可不敢當,那可是皇上才配得的。”
“迴太後,貧道不打誑語,皇上都是萬歲,可是太後娘娘卻不都是千秋。今天咱黛青有福,天下可以安穩,不是應在皇上的福,而是應在太後的福。太後福大,所以皇上才坐得穩。這天下是太後您的福氣托著,貧道怎麽能不盼著您萬歲千秋呢?您萬歲千秋,皇上才能萬歲千秋。您萬歲千秋,就是皇上萬歲千秋。”道末的身體裏麵,真正醒著的卻是載汲的靈魂,而載汲非常清楚太後真正的想法是什麽。就說她是萬歲,就說她是天下的依靠,哪怕再怎麽胡說八道,都會討好的。
“喲,小嘴還挺甜。賞你二斤薩其瑪。”西慈果然開心的笑了。
“謝太後恩賞。”載汲稱了謝,接過李公公遞過來的剛剛他和照桂一起送來的薩其瑪。
“這東西是你們帶來的,我再賞給你們,說出去,人家準說我這堂堂太後太摳門了。你先吃著,咱們邊吃邊聊,聊得要是好啊,那哀家還有賞。聊得要是不好啊,哀家也有賞。”西慈說著奇怪的話。
“不知太後想聊什麽?”載汲問道。
“也沒什麽,聽說這薩其瑪是你親手做的?”西慈笑咪咪的問著,看上去非常慈祥。
“確是貧道所做,聽說太後喜歡,真是貧道的大福氣。”載汲問。
“這東西確實確實好,你們做道士的還喜歡研究這吃食?”西慈又問。
“事情是這樣。我們平時修道,也很清苦,雖然不像三寶那麽忌口,但是也沒什麽油水。畢竟吃肉太多不利於清修,而我又好吃甜的,後來聽說東土古倫有這種甜食,就學了來,又加上自己的一些創造。偏巧內子也好吃甜口,我就做給她吃。那日去見桂公爺談事兒,手上也沒什麽拿出出的禮物,就把這個帶上了。沒想到,能得到太後的賞識。”載汲顯出很誠實的樣子,細細的講述。
“你到桂公府上,聊什麽啊?不會是聊吃食吧。”西慈繼續問。
“那倒不是。貧道是聊煉鋼的事兒。貧道雖然身在方外,但也常思報國。”
“好一個常想報國。本來我想啊,這麽俊的一個少年郎,幹嘛要出家當老道啊。那份清苦,哀家想著都心疼。可難得你一出家人還能想著要報國,這倒是沒想到的。”
“出家人以四海為家,以天地為心,自然更要常思報國,因為國泰方能民安,民安方能心安,天地融洽自然和諧,方合道家宗旨。”
“那你煉鋼,怎麽就能報國呢?”
“這個嘛,貧道雖然年輕,卻也曾隨師父雲遊四海,觀察十方地氣。不久之前,貧道曾經前往南土羊州,並在那裏降妖除魔,平定那裏的‘靈災’”。
“羊州‘靈災’,這個倒是有點印象。等一等,你叫道末,莫非就是那個幫助智寶降妖的那個道末?”
“太後聖明,正是貧道。當時貧道就發現,羊州的‘靈災’有兩個源由。一是因為當地人倫失喪,各種無良之事隨處可見。二則是因為現今的地齡的增長。”
“地齡?那又是什麽?”
“太後容稟,所謂地齡就是指大地的年齡。人有年齡,昆蟲、禽獸有年齡,花草樹木也有年齡。同理,天地也是有年齡的,隻是我們人類的壽命太短,難以察覺而已。眾生從出生到死亡,自然皆按照年齡而變化,胎兒要出生,小孩子要長成大人。而天地,亦如是。據貧道觀察,當今天地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年齡。這就好像嬰孩是不穿衣服的,但是大一點的時候,就要穿衣服。小孩子穿小衣服,大一點就要換大衣服,如果年齡增長了,衣服不隨著改變,那就不像話了。”載汲侃侃而談道。
“這話倒是有點道理。可是,這天地居然也有年齡嗎?既然有年齡,是不是也有壽數呢?”西慈追問道。
“當然有。‘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繒而萬物否矣。’”載汲開始背經書。
“哎呀,道末啊,你能不能說點咱們聽得懂的話啊。這,這都是什麽意思啊?”照桂搞不懂載汲說的是什麽,著急了。
“桂公莫急,貧道這就解釋,剛才的意思呢,就是說天地的壽命是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個生命周期的。每到一次生命周期,就要有一些變化,而如果到了巨大變化的階段,那就會導致大劫,很多生命都要因此消亡。然後再重新生長。”
“那你的意思,咱們現在正好處在一個劫上?”照桂問道。
“桂公果然智慧,正是如此。”載汲笑道
“既是劫,難道說這天地間的萬物都要滅亡了不成?”西慈聞言大驚。
西慈的習慣,總是親自禦覽所有奏折。她也從不覺得累,反而樂此不疲。
更何況,這是恭親王給自己上的一道密折。
看到此文開篇奕欣就開始強調自己的皇子身份,不可一世的氣勢躍然紙上,西慈不禁眉頭微微略緊。
可是再往下看時,情況卻有了變化。
奕欣開始反複強調,自己為帝國,為朝廷,為先皇鹹富帝尤其是為兩宮和共治皇帝做出的種種貢獻。
再然後,筆鋒又是一轉,開始講述自己這麽多年付出了這麽多辛苦,勞心費力,所以身體損害很大,身體不好了,脾氣也有影響,事情做多了,難免得罪人。偶爾發個小脾氣什麽的,還不被家人理解。
總而言之,自己受的委屈太多,傷了,累了。
不過,他又提到,自己也從兩宮那裏得到很多安慰,各種的殊榮,讓他感受到家人的關懷,所以他凡事還是願意為兩宮和當今皇上著想的。但是醫生勸自己要少操心,少生氣,否則可能就得提前去陪伴先皇了。
所以,最後他的意思就是,他是願意效忠兩宮的,但是希望可以經常請請病假,有事顧得上就問,顧不上就不問。反正現在四海安寧,危機已經渡過了,大家都是一家人,犯不著為那些權力、名譽的事情上火,那都是下等人操心的事兒。堂堂皇族,還是好好的維持家人親情最重要。
文中還順帶著提到了,照桂之前跟自己提過修鐵路的事兒,自己實在沒心氣兒想這個,當時就拒絕了。而且他覺得,這類事情讓下麵人去謀劃就好,實在不值得操這份心。他不想操這個心,而且勸兩宮也不用操這個心。
“嗬,他倒是想躲個清閑了?”西慈看完密奏,終於眉目舒展,長出了一口氣:“小李子。”
“嗻,太後娘娘,您吩咐。”一個麵目清秀的宦官走上前來。
西慈並不看他,手裏還擺弄著奕欣的密奏,頭也不抬的說:“你去跟桂公爺說一聲,上迴他帶的那種薩其瑪我吃著挺好,得閑再拎兩盒過來。”
“嗻。”那被稱為小李子的公公答應著,轉身退下。
等他從照桂府上離開的時候,懷裏的銀票已經鼓鼓的了,在他身後,照桂親自送出府外,滿臉堆笑。
次日,照桂又到宮裏看西慈,這一次,除了遵照西慈的意思帶上了甜點,還帶上了一個人。
“貧道道末,參見聖母皇太後,願聖母皇太後,萬歲千秋。”道末說著,跪地施行大禮。
“起來吧,你這小道士,長得倒是俊俏,難怪塔爾瑪能看上你。早聽說家九弟妹家的二格格招了姑爺,一直沒機會見,這迴算是看本人了。論起來啊,雖說咱們身份地位有別,可倒還是論得上的親戚,也不用太拘束了。不過,你剛剛說我萬歲千秋,千秋倒好,萬歲可不敢當,那可是皇上才配得的。”
“迴太後,貧道不打誑語,皇上都是萬歲,可是太後娘娘卻不都是千秋。今天咱黛青有福,天下可以安穩,不是應在皇上的福,而是應在太後的福。太後福大,所以皇上才坐得穩。這天下是太後您的福氣托著,貧道怎麽能不盼著您萬歲千秋呢?您萬歲千秋,皇上才能萬歲千秋。您萬歲千秋,就是皇上萬歲千秋。”道末的身體裏麵,真正醒著的卻是載汲的靈魂,而載汲非常清楚太後真正的想法是什麽。就說她是萬歲,就說她是天下的依靠,哪怕再怎麽胡說八道,都會討好的。
“喲,小嘴還挺甜。賞你二斤薩其瑪。”西慈果然開心的笑了。
“謝太後恩賞。”載汲稱了謝,接過李公公遞過來的剛剛他和照桂一起送來的薩其瑪。
“這東西是你們帶來的,我再賞給你們,說出去,人家準說我這堂堂太後太摳門了。你先吃著,咱們邊吃邊聊,聊得要是好啊,那哀家還有賞。聊得要是不好啊,哀家也有賞。”西慈說著奇怪的話。
“不知太後想聊什麽?”載汲問道。
“也沒什麽,聽說這薩其瑪是你親手做的?”西慈笑咪咪的問著,看上去非常慈祥。
“確是貧道所做,聽說太後喜歡,真是貧道的大福氣。”載汲問。
“這東西確實確實好,你們做道士的還喜歡研究這吃食?”西慈又問。
“事情是這樣。我們平時修道,也很清苦,雖然不像三寶那麽忌口,但是也沒什麽油水。畢竟吃肉太多不利於清修,而我又好吃甜的,後來聽說東土古倫有這種甜食,就學了來,又加上自己的一些創造。偏巧內子也好吃甜口,我就做給她吃。那日去見桂公爺談事兒,手上也沒什麽拿出出的禮物,就把這個帶上了。沒想到,能得到太後的賞識。”載汲顯出很誠實的樣子,細細的講述。
“你到桂公府上,聊什麽啊?不會是聊吃食吧。”西慈繼續問。
“那倒不是。貧道是聊煉鋼的事兒。貧道雖然身在方外,但也常思報國。”
“好一個常想報國。本來我想啊,這麽俊的一個少年郎,幹嘛要出家當老道啊。那份清苦,哀家想著都心疼。可難得你一出家人還能想著要報國,這倒是沒想到的。”
“出家人以四海為家,以天地為心,自然更要常思報國,因為國泰方能民安,民安方能心安,天地融洽自然和諧,方合道家宗旨。”
“那你煉鋼,怎麽就能報國呢?”
“這個嘛,貧道雖然年輕,卻也曾隨師父雲遊四海,觀察十方地氣。不久之前,貧道曾經前往南土羊州,並在那裏降妖除魔,平定那裏的‘靈災’”。
“羊州‘靈災’,這個倒是有點印象。等一等,你叫道末,莫非就是那個幫助智寶降妖的那個道末?”
“太後聖明,正是貧道。當時貧道就發現,羊州的‘靈災’有兩個源由。一是因為當地人倫失喪,各種無良之事隨處可見。二則是因為現今的地齡的增長。”
“地齡?那又是什麽?”
“太後容稟,所謂地齡就是指大地的年齡。人有年齡,昆蟲、禽獸有年齡,花草樹木也有年齡。同理,天地也是有年齡的,隻是我們人類的壽命太短,難以察覺而已。眾生從出生到死亡,自然皆按照年齡而變化,胎兒要出生,小孩子要長成大人。而天地,亦如是。據貧道觀察,當今天地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年齡。這就好像嬰孩是不穿衣服的,但是大一點的時候,就要穿衣服。小孩子穿小衣服,大一點就要換大衣服,如果年齡增長了,衣服不隨著改變,那就不像話了。”載汲侃侃而談道。
“這話倒是有點道理。可是,這天地居然也有年齡嗎?既然有年齡,是不是也有壽數呢?”西慈追問道。
“當然有。‘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繒而萬物否矣。’”載汲開始背經書。
“哎呀,道末啊,你能不能說點咱們聽得懂的話啊。這,這都是什麽意思啊?”照桂搞不懂載汲說的是什麽,著急了。
“桂公莫急,貧道這就解釋,剛才的意思呢,就是說天地的壽命是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個生命周期的。每到一次生命周期,就要有一些變化,而如果到了巨大變化的階段,那就會導致大劫,很多生命都要因此消亡。然後再重新生長。”
“那你的意思,咱們現在正好處在一個劫上?”照桂問道。
“桂公果然智慧,正是如此。”載汲笑道
“既是劫,難道說這天地間的萬物都要滅亡了不成?”西慈聞言大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