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州百姓都知道道末的功績,無不對道末感恩戴德,奉若神明。要是道末極力反對,甚至有些人想為道末立祠。
所以,即便沒有製約,大多數人也是不會故意泄露“先知園”的秘密的。但不排除有“意外”發生,比如之前那個人差點說走嘴就是一例。
“人的道德是最不可靠的,人性是不能試探的,因為人性根本沒有底線可言。”載汲經常強調這種“管理信條”。正是在他的堅持下,道末才同意與入園的工人簽訂所謂的“協議”。
結果事實證明,載汲是對的。
即便人沒有犯錯之心,也一定會犯錯,甚至犯罪。
道末覺得載汲的這個觀點很特別,就在上課的時候問載汲這個思維是怎麽來的。
“告訴你也沒有關係,畢竟你很快就會知道的。那是我的一個老師,準確的說是我的代父教我的。”說這話的時候,載汲正在他與道末共同的“心靈空間”裏。
盡管是道末單獨掌控的空間,可是載汲還是保持一副自己才是“家主”的派頭。他穿著華麗的貴族休閑服,頭上卻留了一個不到半尺長的極細小的辮子,反而前額不幹不淨的留著一些毛刺。道末曾經質疑過載汲的這套形象,太不正經,簡直比他這個化外人還不受拘束,哪裏像個貴族宗室?
可是載汲告訴他,至少在他的那個年代,宗室就這模樣,而且以此為潮流。據說他有個族兄弟,幹脆把辮子都剪了。當然,此舉太過前衛,引起諸多長輩們的不滿。
這倒是讓道末相當震驚。
要知道,剃頭辮發,可是黛青入主中土以來,非常原則的一項法令。
除了自己這種三清弟子,可以保留滿發,就隻有所謂的三寶弟子不用辮發了,但是三寶弟子必須剃個光光頭,還不如辮發呢。
三清三寶兩宗門的弟子獲得這種權力,在黛青實屬特權。除了他們之外,整個帝國上自皇帝,下至乞丐,所有的男人都要剃光前額然後再在後麵留一條粗大的辮子。
凡是不保留這種發型的,隻有一個結果——殺頭。
這就是傳說中的“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據說黛青入主中土之初,還真的因為執行這道法令,殺了很多人,有時候甚至是一個縣一個縣的屠殺淨盡。而這種極慘烈的事件大多發生在南土,一時間,人間猶如地獄。
後來,到了翔隆年間,又發生了一起影響整個帝國的“靈災”事件,據說有妖僧出來,專門剪人辮子,而被剪了辮子的人,也就失去了靈魂,而就被剪辮者任意操控。為此帝國成立了專門的降妖機構,拘捕甚至誅殺了很多人,才把這股“靈災”鎮壓下去。
這樣的事情給整個帝國留下的心理陰影之大,是極深刻的。可以說自翔隆以後,帝國每個人都視辮子為生命,哪怕死了,也要好好的保護起來。甚至在前線戰死,或在外地身死的人,屍身難以送迴原籍,就把辮子剪下來。
因為人們相信,黛青帝國男人的靈魂,藏在辮子裏。
而這種觀念,最初就是古倫人的傳統風俗。對這種風俗最執著的,則是孟古覺羅皇族。
所以,道末很難想像,僅僅幾十年之後,黛青帝國最核心的皇族宗室們,居然連發型都不講究了。
“你不相信我也沒辦法,反正到了時候,你看見就知道了。這又不是什麽重點。”載汲也不想多解釋。
“那我拭目以待,不過。代父又是什麽意思?你幹爹啊?”道末覺得載汲認為不是重點的問題其實反而是重點,但是他習慣於不強求。不過對於載汲提到的另一個詞匯“代父”,他也很感興趣。
“這個嘛,差不多的意思。但又不完全一樣。這涉及到洋人的文化,你有興趣了解嗎?”載汲反問道。
“我可是一向好學,這你還不知道。”
“行,你要是愛聽,我就跟你說說。事情是這樣的,洋人的聖光會有個傳統,就是當有新生嬰兒出生的時候,就要給這個孩子施以洗禮。他們對於這個儀式非常重視。在這個儀式上,他們會邀請會內虔誠而有名望的成年男女擔任孩子的‘代父、代母’。‘代父、你母’有責任監督並保護受洗者的信仰和行為,猶如屬靈的父母之於兒女。”
“可是,你為什麽會有‘代父’?你又不是洋人,又不是聖光會信徒,也沒有經曆過所謂的洗禮。”道末提出疑問。
“這個嘛,這是個秘密。連我也“不知道”。”載汲神秘的說道。
“連你也不知道?那你怎麽告訴我這些的?”道末更奇怪了。
“沒關係,你很快就會明白了。用不了多久,等你見到這個時代的我的時候,也就差不多會明白了。”載汲這不明不白的解釋,反而更增加了道末的困惑。
不過他相信載汲不會騙他,而他也有足夠的耐性去等候謎底一步步揭開。
為了不影響道末對自己身體的支配使用,載汲更多的時候是選擇隱藏在道末體內的這個“心靈空間”裏的。道末在外麵大肆營造,載汲在這座“心靈空間”裏,也逐漸掌握了技巧,為自己建築了“靈宮”。除了和道末約定不可以製造人類,其他各種花鳥魚蟲,倒是應有盡有。
載汲之前並沒有從塔爾瑪那裏學習任何有關通靈的知識,具體什麽原因他也不知道。無論如何,現在他在這座“靈宮”裏,倒是補上了這一課。雖然主要是通過自修道末留給自己的筆記來學習,但確實是補上了這方麵知識空白,受益還是非常大的。
“如果宇宙真的是一個‘心靈空間’,那麽科學還真的不如‘通靈’厲害啊。”時間久了,載汲漸漸萌生了這樣的想法。
“這世間的天道法則,究竟是出於自然,還是真的有創造者完美的設計呢?”道末在向載汲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也經常有如此思考。
除了彼此,他們也確實缺少在這世上的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
兩個人都是喜歡思考的人,而且,思考起來根本不受常理的束縛和局限。都在自己所處的領域,超過了大部分與自己同時代的大部分同行。以至於“曲高和寡”,獨孤求敗。
直到他們遇到了對方,才真正發現,在自己所處的高度,可以有彼此聽得懂的新鮮知識的衝擊。
這種感覺一旦經曆過,就再也難以放下。
所以,即便沒有製約,大多數人也是不會故意泄露“先知園”的秘密的。但不排除有“意外”發生,比如之前那個人差點說走嘴就是一例。
“人的道德是最不可靠的,人性是不能試探的,因為人性根本沒有底線可言。”載汲經常強調這種“管理信條”。正是在他的堅持下,道末才同意與入園的工人簽訂所謂的“協議”。
結果事實證明,載汲是對的。
即便人沒有犯錯之心,也一定會犯錯,甚至犯罪。
道末覺得載汲的這個觀點很特別,就在上課的時候問載汲這個思維是怎麽來的。
“告訴你也沒有關係,畢竟你很快就會知道的。那是我的一個老師,準確的說是我的代父教我的。”說這話的時候,載汲正在他與道末共同的“心靈空間”裏。
盡管是道末單獨掌控的空間,可是載汲還是保持一副自己才是“家主”的派頭。他穿著華麗的貴族休閑服,頭上卻留了一個不到半尺長的極細小的辮子,反而前額不幹不淨的留著一些毛刺。道末曾經質疑過載汲的這套形象,太不正經,簡直比他這個化外人還不受拘束,哪裏像個貴族宗室?
可是載汲告訴他,至少在他的那個年代,宗室就這模樣,而且以此為潮流。據說他有個族兄弟,幹脆把辮子都剪了。當然,此舉太過前衛,引起諸多長輩們的不滿。
這倒是讓道末相當震驚。
要知道,剃頭辮發,可是黛青入主中土以來,非常原則的一項法令。
除了自己這種三清弟子,可以保留滿發,就隻有所謂的三寶弟子不用辮發了,但是三寶弟子必須剃個光光頭,還不如辮發呢。
三清三寶兩宗門的弟子獲得這種權力,在黛青實屬特權。除了他們之外,整個帝國上自皇帝,下至乞丐,所有的男人都要剃光前額然後再在後麵留一條粗大的辮子。
凡是不保留這種發型的,隻有一個結果——殺頭。
這就是傳說中的“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據說黛青入主中土之初,還真的因為執行這道法令,殺了很多人,有時候甚至是一個縣一個縣的屠殺淨盡。而這種極慘烈的事件大多發生在南土,一時間,人間猶如地獄。
後來,到了翔隆年間,又發生了一起影響整個帝國的“靈災”事件,據說有妖僧出來,專門剪人辮子,而被剪了辮子的人,也就失去了靈魂,而就被剪辮者任意操控。為此帝國成立了專門的降妖機構,拘捕甚至誅殺了很多人,才把這股“靈災”鎮壓下去。
這樣的事情給整個帝國留下的心理陰影之大,是極深刻的。可以說自翔隆以後,帝國每個人都視辮子為生命,哪怕死了,也要好好的保護起來。甚至在前線戰死,或在外地身死的人,屍身難以送迴原籍,就把辮子剪下來。
因為人們相信,黛青帝國男人的靈魂,藏在辮子裏。
而這種觀念,最初就是古倫人的傳統風俗。對這種風俗最執著的,則是孟古覺羅皇族。
所以,道末很難想像,僅僅幾十年之後,黛青帝國最核心的皇族宗室們,居然連發型都不講究了。
“你不相信我也沒辦法,反正到了時候,你看見就知道了。這又不是什麽重點。”載汲也不想多解釋。
“那我拭目以待,不過。代父又是什麽意思?你幹爹啊?”道末覺得載汲認為不是重點的問題其實反而是重點,但是他習慣於不強求。不過對於載汲提到的另一個詞匯“代父”,他也很感興趣。
“這個嘛,差不多的意思。但又不完全一樣。這涉及到洋人的文化,你有興趣了解嗎?”載汲反問道。
“我可是一向好學,這你還不知道。”
“行,你要是愛聽,我就跟你說說。事情是這樣的,洋人的聖光會有個傳統,就是當有新生嬰兒出生的時候,就要給這個孩子施以洗禮。他們對於這個儀式非常重視。在這個儀式上,他們會邀請會內虔誠而有名望的成年男女擔任孩子的‘代父、代母’。‘代父、你母’有責任監督並保護受洗者的信仰和行為,猶如屬靈的父母之於兒女。”
“可是,你為什麽會有‘代父’?你又不是洋人,又不是聖光會信徒,也沒有經曆過所謂的洗禮。”道末提出疑問。
“這個嘛,這是個秘密。連我也“不知道”。”載汲神秘的說道。
“連你也不知道?那你怎麽告訴我這些的?”道末更奇怪了。
“沒關係,你很快就會明白了。用不了多久,等你見到這個時代的我的時候,也就差不多會明白了。”載汲這不明不白的解釋,反而更增加了道末的困惑。
不過他相信載汲不會騙他,而他也有足夠的耐性去等候謎底一步步揭開。
為了不影響道末對自己身體的支配使用,載汲更多的時候是選擇隱藏在道末體內的這個“心靈空間”裏的。道末在外麵大肆營造,載汲在這座“心靈空間”裏,也逐漸掌握了技巧,為自己建築了“靈宮”。除了和道末約定不可以製造人類,其他各種花鳥魚蟲,倒是應有盡有。
載汲之前並沒有從塔爾瑪那裏學習任何有關通靈的知識,具體什麽原因他也不知道。無論如何,現在他在這座“靈宮”裏,倒是補上了這一課。雖然主要是通過自修道末留給自己的筆記來學習,但確實是補上了這方麵知識空白,受益還是非常大的。
“如果宇宙真的是一個‘心靈空間’,那麽科學還真的不如‘通靈’厲害啊。”時間久了,載汲漸漸萌生了這樣的想法。
“這世間的天道法則,究竟是出於自然,還是真的有創造者完美的設計呢?”道末在向載汲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也經常有如此思考。
除了彼此,他們也確實缺少在這世上的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
兩個人都是喜歡思考的人,而且,思考起來根本不受常理的束縛和局限。都在自己所處的領域,超過了大部分與自己同時代的大部分同行。以至於“曲高和寡”,獨孤求敗。
直到他們遇到了對方,才真正發現,在自己所處的高度,可以有彼此聽得懂的新鮮知識的衝擊。
這種感覺一旦經曆過,就再也難以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