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元年(光曆1862年)牛天時出生,就在這一年,恭親王奕欣等奏準在北京設立同文館,附屬於各國事務處。


    之所以要設立同文館,是因為黛青太缺少外語人才了。黛青帝國自德光年間開始,不斷的與外國列強發生矛盾衝突,甚至戰爭。每每需要交涉的時候,卻常常因為黛青官員普遍不通洋文而備受欺蒙。同文館設立的最初目的就是專門培養外語人才,但是隨著與外國打交道越來越多,發現黛青所缺少的不僅是語言文字方麵的知識,更是所有涉及到國外的各種知識。


    黛青入主中土二百餘年,自以為是天下第一,武功蓋世,但其實卻是從此固步自封,早已經淪為井底之蛙。


    同文館設立的時候,牛天時年紀尚幼,當然不能報名入學。事實上,當時入學報名的人僅有區區十人,所開設的課程也僅有吉利文、蘭西文、羅斯文三個課程。


    人少的原因簡單而複雜。


    同文館不教四書五經。在傳統的黛青人看來,讀聖賢書,考取功名,才是至高無上的人生目標。如今要讓他們放棄四書五經,簡直是要他們的命一樣。


    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本來在同文館設立的初衷,就不是以西尼人占主體的普通臣民,而是以所謂的山人子弟為招生對象。


    所謂山人的山,不是山河的山,而是古倫語“固山”的山。


    固山在古倫語裏是“旗幟”的意思,固山製度是古倫人的一種人員編製,最初源於古倫人的狩獵組織,後來發展成為黛青古倫人最基本的生活和軍事組織形式。


    固山製下一共設立了八個固山,即:鑲黃固山、整黃固山、整白固山,整藍固山,鑲白固山,整紅固山,鑲紅固山,鑲藍固山,統稱為八固山;八固山最初全部都是由東土古倫人組成,後來又加入了和東土塔拉人和東土西尼人,於是就形成了八固山古倫、八固山塔拉和八固山西尼。不過各族係並不是在八固山之下以族係為單位建立三個獨立軍,而是在各個具體的固山之下,分成三個大類。


    而除了按族係分類,從製度層麵,八固山又分外八山和內務府兩個不同的係統。


    外八山是為朝廷辦事,所辦的都是公事,比如治理、爭戰,而內務府是專門為皇室(包括各王公貝勒府第)所辦的差事主要是賺錢。內務府人一向被稱為家人,家奴、奴才、家生奴才。家奴的地位自然沒有正身固山人高,但是,與皇帝的關係卻要近很多。


    很顯然,內務府才是皇家最可靠的自己人。


    而同文館最早的十個學生,清一色的都來自內務府子弟。


    本身固山人的圈子就很小了,又不排除了四書五經等國學,當然不好挑人了。


    所以,此後的招生,就打破了族係的限製,允許非山人也參加學習。這樣學生的規模逐漸增加到了三十人、五十人,一百五十人,總算有了點規模。


    可是,雖然打破了族係限製,但實際上肯於加入學習的人中,主要還是內務府門下,外八山子弟也隻是補充,非山人隻是極少數,主要是對科舉考試徹底失去信心的人。


    因為,即使打破了限製,但是各族係人群長期長成的進身途徑已經穩穩定了。外八山主要走軍功路線,當兵打仗才是正途,不適合當仗的就想辦法當文官;西尼人主要走科舉,通過讀幾本古老的四書五經來考取功名,出仕為官;其他人群也各有個的傳統途徑,所以最後能夠積極參與的,就隻有內務府子弟了。


    牛家正是內務府世家之一。


    他是親眼看著,內務府怎麽把一個新興的機構變成內務府勢力的。僅僅通過他的渠道進入內務府的少年,就有好幾個。這些孩子學成之後,果然個個都發展得不錯。經過十幾年的觀察,牛大頭非常確定,同文館終將取代之前的渠道,成為年輕人出人頭地的捷徑,而這條捷徑,因為各方勢力的主動放棄,已經被內務府世家壟斷了。


    就在去年,他終於把自己唯一的兒子,牛天時送進了同文館。


    雖說牛家的人隨時可以入住到孚郡王府,在京城也有單獨的住處,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可是牛天時還是選擇住在學校的宿舍。


    本來他的想法是就自己一個人去,這樣才能更自立。但是牛大頭堅決不同意,他當然知道同文館有明文規定,不能帶女眷,包括仆婢。但是他有辦法啊,一番操作,就把牛天時的跟班小豆子也送進同文館做半讀生了。


    本來他想把一直照顧牛天時的丫環小玉送進去,一個是難度太大,另一個,嗯,牛天時誓死不從,說丟不起那個人。


    而這次為李伯約夫婦送行,小玉就被安排一路隨行照顧艾瑪的起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夢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哈什納達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哈什納達爾並收藏清夢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