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約雖然確實是對黛青文化很有興趣,也確實在努力的保持快樂的表情,但是內心的焦急還是被看出來了。


    本來,李伯約就不是一個善於偽裝的人,隻是赤爾典堅持要“做好鋪墊”,而他又對京師缺乏了解,隻能聽從。


    既然被看出來了,幹脆就不裝了,直說吧。


    “非常抱歉,永先生”李伯約很不好意思的說:“我這次來參加活動,其實是有一件事情相求。”


    “哦,但說無妨。我與先生有緣,若是有能幫得上忙的,必當盡力。”永祿並未因事先隱瞞而不滿,反而表現得非常熱情。


    “是這樣的,我之前一直在貴國的東齊省遊學和行醫,去了不少鄉村。而根據我的觀察,貴國的東齊省,以及相鄰的省份,很有可能在今年的秋天遭遇糧食危機。”


    “哦,先生深入民間,倒是辛苦了。”永祿聽聞這個消息,似乎卻並沒有任何驚訝,而是禮貌的客氣了一下,然後等著劉伯約繼續說下去。


    看到對方這個態度,李伯約的心有點涼。


    “我把消息告知了當地的縣府,但是沒有任何人對此有所關注,各地都沒有預備。我認為這是非常危險和可怕的事情,我也將情況報給了省府,也沒有任何迴應。於是就在幾天前,我通過吉利國國使,將消息報給了貴國的各國事務處。但是……”李伯約把情況一一說明。


    最後很誠懇的請求永祿為自己提供一些幫助,使自己可以覲見孚郡王,向其匯報此事。


    永祿不僅沒有驚訝,焦急,震驚,反而似乎還有不悅的神色。


    “完了,看來這條路又走不通了。”李伯約心裏想“這位永祿先生,恐怕又是一個對災情不會重視的官員。”


    “先生真有大慈悲啊。”永祿感歎道。


    說完,他站了起來,在屋裏來迴的踱了幾步,“先生可否想過,倘若真有災情,先生將此事上報,則東齊一省官員的頂戴都要不保啊。”


    李伯約愣了,一時竟然不知做何迴答。


    赤爾典卻歎了口氣,自言自語:“right enough。”說完馬上覺得有些失態,連忙向永祿解釋道:“對不起,我一著急,就說了我們吉利國的話,並沒有背著您的意思。我剛剛的話就是‘果然是這樣’的意思。因為,我本來應該想到這點的。”


    “無妨無妨,若是我沒猜錯,必是這位李先生,迫切的請您幫忙。您也是被他所感動,就找到在下了。是這樣吧?”永祿問道。


    “不錯,確實是這樣。他要做的無論如何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他是對的,是我錯了。”赤爾典自責道。


    “怎麽能說是您錯了呢。這明明是一樁義舉,一件善事。隻是……唉。”永祿搖了搖頭,歎也口氣,“我也不多說什麽了。先生想要見我家王爺,無非是為了求我家王爺上奏朝廷,做好防備。可若辦得不穩妥,結果可能就會勞而無功,誤了蒼生。不過,眼下倒確實有個機會。”


    “什麽機會?”赤爾典和李伯約同聲問道。


    “最近府上辦喜事,各種走動頻繁,少不得要禮尚往來。我身為典儀,此時正有為府上尋寶獻寶之責。若是發現上品,自然是塊敲門磚。”


    “您的意思是,需要我獻上寶物?可我哪有什麽寶物啊?”


    李伯約驚了,他甚至懷疑這是不是赤爾典和永祿在設計害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夢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哈什納達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哈什納達爾並收藏清夢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