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割稻子體驗
陶園田居,悠閑的山村生活 作者:12308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方才在田裏麵,還不覺得累,這一會兒坐下便覺得腰酸背痛的。
割稻子可真不個輕鬆的活計,日頭雖然不大,空氣裏都是炙熱的氣息。
在稻田裏麵忙活久了,氣溫便開始逐漸的攀升灼燒,被防曬衣包裹著,水稻田裏不透氣,又悶又熱,汗水直流,淋濕了衣服,粘糊,潮濕,都粘在了後背上。
忙活起來,稻田裏的稻葉和稻穗時不時的就會劃拉皮膚和臉頰,一個不注意就是細小的傷口,現在涼快下來,覺得火辣辣的疼。
暑氣雖大過,但也絲毫不減退,許久沒勞作的他們,感覺自個兒像是呆在了桑拿房裏。
“哎呦,剛才動起來還真沒啥,但是這一坐下來吧,就覺得腰疼的不行,腰都直不起來了。”
“我這腰也是,早年就有勞損的,今天一動彈,感覺又迴到了複發的時候。”女人扶著後背,歎氣。
割稻子就必須把腰彎下去,這對脊椎腰柱必然就少不了壓迫,這長時間的彎腰低頭時間也長著腰酸背痛的,都是正常的情況。
“這腰酸背痛都是正常的事兒,迴頭迴去啊,按個摩用藥酒擦一擦,過上兩天就好了。”陶阿奶給他們倒菊花蜂蜜水。
“阿姨,你現在還能下田割稻子啊?”城裏來的女人們,看見陶阿奶問了聲。
陶阿奶的年紀跟他們父母差不多。
“割稻子是能割,但在地裏也呆不長久,這把老骨頭,站不住腳。”
“那你們這可得請不少人吧,我看你們家好像種了七八畝地的水稻,這可真夠累人的。”
“累一點就累一點,咱們農家人平日也沒上班,去種一點糧食夠自己吃的,不花錢。”
中年人叫苦不迭,剛才看別人割稻子,那叫一個簡單就以為是站在田地裏麵彎個腰,隨便割一割就好了。
可是啊,當他們自己親自實踐,把這個動作來迴反複的操作了幾十遍之後,哎呀媽呀,這身體就感覺不是自個的感覺,身腰都要分離了。
別人臉他們都是坐辦公室坐久了的,一下子就下了地之後吧,這啥亞健康都跑出來了,簡直就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寧願在辦公室裏坐班一天,也不想再體驗勞作汗流浹背的‘快樂’了。
剛才最後那一下,差點就沒起得來,一屁股紮進田裏去。
連半分地兒都沒割到呢,眼下隔著花茶,看著那狗啃的稻田,參差不齊的,那叫一個……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看不邊啊。
這麽多稻子,得收割到啥時候呢。
就剛才那一波,真正幹活的都是他們的爹媽,還有公婆。
他們年輕人,還真……指望不上。
這會兒老人們已經在憶苦思甜了,“像我年輕的時候下鄉插隊當知青,那會兒可比現在累多嘍。
從北京到雲南的邊陲,那時候要不是毅力堅持,還真就當逃兵了。”
“現在這年輕人啊,日子過的那是太享受了。甜甜,迴頭,你也給我們這幫孩子也安排上割稻子吧,他們現在年紀小,就應該體驗一下農活的不容易,不然都不知道這糧食的珍貴。”
“哎,隻要你們不心疼,那我必須給你們安排上啊。
小一點的孩子就算了,像上了初中的孩子,那倒是可以下地體驗一下。”
陶樂從外麵迴來,“阿姐,我把西瓜買迴來啦。”
幾個大媽們看見陶樂汗流浹背的,都招唿陶樂坐下,跟他們聊聊天。
“阿樂,你知道我們剛才幹嘛了嗎?”
“割稻子啊,我在後山都看見你們割稻子啦!阿姨們可厲害了呢。”
被哄著,沒有人不高興的。
“那阿樂,你知道等會兒我們要幹什麽嗎?”
“嗯,讓我想一想啊,割完稻子以後,哦!我們要把割下來的稻子進行脫粒曬幹。然後脫穀以後,就成白花花的大米嘍。”
“真聰明啊!我們剛才隻割稻子了,有脫穀這一環節嗎?”
“奶奶,奶奶,什麽叫脫穀啊?”來了鄉下,所有的孩子瞬間就變成了好奇,寶寶腦袋裏麵有十萬個為什麽。
孩子們向大人問些問題,其樂融融。
“那啥,老吳,白老師,老蘇,阿樂,咱們先去地裏麵一趟吧,把稻穀先拉迴來,下午不是還要給孩子們上課展示怎麽脫穀嗎?”
“那這邊。”
“現在家長們迴來了,他們能幫忙看著孩子這邊用不上咱們,咱們也就不用考慮這邊了。”
陶甜甜說完,那另外一邊跟陶母和陶阿奶又囑咐了幾句,這才開車去稻田裏麵將稻穀一車一車的拉迴來,稻穀被均勻的鋪在了地裏麵,打穀機和穀風機都已經挪出來了。
“誒,誒,好朋友們,你們可不能去動這兩個大家夥啊,它們可是會吃人的。”
“吃人?”
“是啊,它們可是會咬人的,你們阿樂哥哥的小姑姑就被它們咬過呢。”
“什麽樣的?”
陶阿爺給孩子們上安全課,小姑姑也伸出了她的手。
年輕時候大概是小姑姑十一二歲的時候吧,那時候幫著陶阿奶,陶阿爺在地裏麵幹活,一不小心那手指就卷到打鼓機裏麵,然後就斷了。
現在食指的位置已經沒有指頭,隻剩下一節了,都是陳年舊事了,看著雖然不嚇人可還是有些觸目驚心。
“小姑姑,那你現在還疼嗎?”孩子們個個心地善良。
“不疼啦,你們可不要靠近它們哦,很危險的,知道了嗎?”
……
話題轉移的很快,“甜甜,今天咱們就能吃上新米嗎?”
“咱們人多力量,大晚上應該是能吃上新米的。”
“那感情好誒,你這穀粒顆顆飽滿,看著就很不錯的樣子。”
“陶家出品,那能差啊,準是不會差勁兒的。”
“用大鍋做飯,我可是幾十年都沒見了呢。年輕時候,就喜歡那鍋巴,等會兒還有鍋巴不,給我來點。”
“鍋巴炒飯,那叫一個香嘞。”
“還有那鍋巴泡飯,咬著嘎巴嘎巴香。”
七嘴八舌的,都說著年輕時候的話題。
陶甜甜他們站在稻田裏,將稻穀紮成一捆一捆的,方便等會兒打穀機的運轉。
直接就在稻田旁邊開始了,打穀機的聲音在四周飄蕩,還有風吹稻浪的聲音,沙沙沙的。
粗長的稻葉上還帶著潮濕的水汽,打出來的穀子,潮濕的很,都堆在了一塊。
割稻子可真不個輕鬆的活計,日頭雖然不大,空氣裏都是炙熱的氣息。
在稻田裏麵忙活久了,氣溫便開始逐漸的攀升灼燒,被防曬衣包裹著,水稻田裏不透氣,又悶又熱,汗水直流,淋濕了衣服,粘糊,潮濕,都粘在了後背上。
忙活起來,稻田裏的稻葉和稻穗時不時的就會劃拉皮膚和臉頰,一個不注意就是細小的傷口,現在涼快下來,覺得火辣辣的疼。
暑氣雖大過,但也絲毫不減退,許久沒勞作的他們,感覺自個兒像是呆在了桑拿房裏。
“哎呦,剛才動起來還真沒啥,但是這一坐下來吧,就覺得腰疼的不行,腰都直不起來了。”
“我這腰也是,早年就有勞損的,今天一動彈,感覺又迴到了複發的時候。”女人扶著後背,歎氣。
割稻子就必須把腰彎下去,這對脊椎腰柱必然就少不了壓迫,這長時間的彎腰低頭時間也長著腰酸背痛的,都是正常的情況。
“這腰酸背痛都是正常的事兒,迴頭迴去啊,按個摩用藥酒擦一擦,過上兩天就好了。”陶阿奶給他們倒菊花蜂蜜水。
“阿姨,你現在還能下田割稻子啊?”城裏來的女人們,看見陶阿奶問了聲。
陶阿奶的年紀跟他們父母差不多。
“割稻子是能割,但在地裏也呆不長久,這把老骨頭,站不住腳。”
“那你們這可得請不少人吧,我看你們家好像種了七八畝地的水稻,這可真夠累人的。”
“累一點就累一點,咱們農家人平日也沒上班,去種一點糧食夠自己吃的,不花錢。”
中年人叫苦不迭,剛才看別人割稻子,那叫一個簡單就以為是站在田地裏麵彎個腰,隨便割一割就好了。
可是啊,當他們自己親自實踐,把這個動作來迴反複的操作了幾十遍之後,哎呀媽呀,這身體就感覺不是自個的感覺,身腰都要分離了。
別人臉他們都是坐辦公室坐久了的,一下子就下了地之後吧,這啥亞健康都跑出來了,簡直就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寧願在辦公室裏坐班一天,也不想再體驗勞作汗流浹背的‘快樂’了。
剛才最後那一下,差點就沒起得來,一屁股紮進田裏去。
連半分地兒都沒割到呢,眼下隔著花茶,看著那狗啃的稻田,參差不齊的,那叫一個……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看不邊啊。
這麽多稻子,得收割到啥時候呢。
就剛才那一波,真正幹活的都是他們的爹媽,還有公婆。
他們年輕人,還真……指望不上。
這會兒老人們已經在憶苦思甜了,“像我年輕的時候下鄉插隊當知青,那會兒可比現在累多嘍。
從北京到雲南的邊陲,那時候要不是毅力堅持,還真就當逃兵了。”
“現在這年輕人啊,日子過的那是太享受了。甜甜,迴頭,你也給我們這幫孩子也安排上割稻子吧,他們現在年紀小,就應該體驗一下農活的不容易,不然都不知道這糧食的珍貴。”
“哎,隻要你們不心疼,那我必須給你們安排上啊。
小一點的孩子就算了,像上了初中的孩子,那倒是可以下地體驗一下。”
陶樂從外麵迴來,“阿姐,我把西瓜買迴來啦。”
幾個大媽們看見陶樂汗流浹背的,都招唿陶樂坐下,跟他們聊聊天。
“阿樂,你知道我們剛才幹嘛了嗎?”
“割稻子啊,我在後山都看見你們割稻子啦!阿姨們可厲害了呢。”
被哄著,沒有人不高興的。
“那阿樂,你知道等會兒我們要幹什麽嗎?”
“嗯,讓我想一想啊,割完稻子以後,哦!我們要把割下來的稻子進行脫粒曬幹。然後脫穀以後,就成白花花的大米嘍。”
“真聰明啊!我們剛才隻割稻子了,有脫穀這一環節嗎?”
“奶奶,奶奶,什麽叫脫穀啊?”來了鄉下,所有的孩子瞬間就變成了好奇,寶寶腦袋裏麵有十萬個為什麽。
孩子們向大人問些問題,其樂融融。
“那啥,老吳,白老師,老蘇,阿樂,咱們先去地裏麵一趟吧,把稻穀先拉迴來,下午不是還要給孩子們上課展示怎麽脫穀嗎?”
“那這邊。”
“現在家長們迴來了,他們能幫忙看著孩子這邊用不上咱們,咱們也就不用考慮這邊了。”
陶甜甜說完,那另外一邊跟陶母和陶阿奶又囑咐了幾句,這才開車去稻田裏麵將稻穀一車一車的拉迴來,稻穀被均勻的鋪在了地裏麵,打穀機和穀風機都已經挪出來了。
“誒,誒,好朋友們,你們可不能去動這兩個大家夥啊,它們可是會吃人的。”
“吃人?”
“是啊,它們可是會咬人的,你們阿樂哥哥的小姑姑就被它們咬過呢。”
“什麽樣的?”
陶阿爺給孩子們上安全課,小姑姑也伸出了她的手。
年輕時候大概是小姑姑十一二歲的時候吧,那時候幫著陶阿奶,陶阿爺在地裏麵幹活,一不小心那手指就卷到打鼓機裏麵,然後就斷了。
現在食指的位置已經沒有指頭,隻剩下一節了,都是陳年舊事了,看著雖然不嚇人可還是有些觸目驚心。
“小姑姑,那你現在還疼嗎?”孩子們個個心地善良。
“不疼啦,你們可不要靠近它們哦,很危險的,知道了嗎?”
……
話題轉移的很快,“甜甜,今天咱們就能吃上新米嗎?”
“咱們人多力量,大晚上應該是能吃上新米的。”
“那感情好誒,你這穀粒顆顆飽滿,看著就很不錯的樣子。”
“陶家出品,那能差啊,準是不會差勁兒的。”
“用大鍋做飯,我可是幾十年都沒見了呢。年輕時候,就喜歡那鍋巴,等會兒還有鍋巴不,給我來點。”
“鍋巴炒飯,那叫一個香嘞。”
“還有那鍋巴泡飯,咬著嘎巴嘎巴香。”
七嘴八舌的,都說著年輕時候的話題。
陶甜甜他們站在稻田裏,將稻穀紮成一捆一捆的,方便等會兒打穀機的運轉。
直接就在稻田旁邊開始了,打穀機的聲音在四周飄蕩,還有風吹稻浪的聲音,沙沙沙的。
粗長的稻葉上還帶著潮濕的水汽,打出來的穀子,潮濕的很,都堆在了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