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安排養蜂子
陶園田居,悠閑的山村生活 作者:12308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夫妻倆從山上下來,隔著大老遠就聞到了從家裏麵飄出來的飯菜香味。
陶母在門口洗手,陶父在門口看到陶樂,高聲的吆喝一句,“阿樂,今天中午咱家吃啥呀?”
陶樂在家門口吹著泡泡膠,鼓著腮幫子,吹完摘下棍子。
“豬食嗷!”
“豬豬吃,阿樂也吃,爸媽也吃!我們都是小豬豬,哼哧哼哧。”
說著還學起了豬叫。
陶父洗完手,走過去,“你個傻小子,我們家怎麽可能吃豬食呢。”
“就是,就是,我們家今天中午就吃豬食,阿姐在鍋裏麵煮著呢。”
“你小子,又在胡說八道了。站在門口我都聞到飯菜的香味了,這哪裏是豬食,豬食哪有這麽香。”陶父反嘴。
“阿樂,你又在說啥呢,你爸都被你氣到了。
咱中午吃炒地瓜葉,還有豌豆葉豬肝小腸瘦肉湯。”陶阿奶從屋裏出來,就聽見父子倆在拌嘴。
一老一少了,還跟小孩一樣。
他們家已經很久沒有吃過地瓜葉了,大概有個五六年了吧,從陶阿爺不種地瓜開始。
從不種地瓜之後,陶阿爺就改種了南瓜,冬瓜。
這一年到頭地裏麵的南瓜和冬瓜都吃不完,幾乎一到夏天,冬瓜和南瓜都是交替的,出現在飯桌上的。
不過兩口子,在外做工,但是經常吃,就因為地瓜葉最便宜。
油鍋燒熱之後下入豬油,再加入地瓜葉,炒熟以後,放入蒜末,撲鼻的地瓜葉香味,在空氣中彌漫。
農村大鍋灶,火特別的旺盛,下鍋兩三分鍾,地瓜葉就熟透了。
沒加一滴水,保留著地瓜葉的原汁原味。
起鍋勾入一勺的豬油,將用地瓜粉醃製好的瘦肉倒進鍋內,爆炒一兩分鍾,炒製表麵焦黃。
倒入兩水瓢的水,小腸加入,水開加入豬肝,豌豆葉。
鍋中一片綠,看著就讓人心情好。
綠油油的豬油炒地瓜葉,還有一盆豬肝小腸瘦肉湯,蔬菜的清香和肉香很好的交織在一塊,光是聞著香味,就讓人食欲大開。
陶家人都坐在飯桌上,等待開飯。
陶樂給每個人都盛了一碗飯錢湯,飯前一碗湯,暖脾又暖胃。
“阿奶,阿爺,爸媽,阿姐,小糖寶,吃飯!”
“好好好,那咱們開飯吧。”
入口是肉香,湯裏麵的油花都被豌豆葉給吸收了。
豌豆葉淡淡的甜,農家土豬肉不腥,帶著一股土豬肉特有的香味。
一口湯下肚,暖洋洋。
“今天這土豬肉買的好呀,這完全吃著就不像飼料豬,這豬肉裏麵的甜都能嚐的出來,豬肝一點都不腥,小腸還格外的有韌性。”陶阿爺感歎,好久沒喝到這麽清甜的肉湯了。
“是吧,爸,今天在村口買的,就是隔壁村的屠夫老張,他騎著摩托車路過,我看著還有豬肉,就買了兩三斤。”陶父迴了一句。
“這土豬肉真貴,一斤五花肉賣22呢,我還想買豬舌頭的,可人家收攤迴來的,路過咱們村。”
“這兩年豬肉賣的是越發貴了,過年那陣子,一斤豬肉都有25、26塊,這小腸豬心都得三四十一斤,排骨直接就五六十了。”陶阿奶說著就搖起了頭。
“咱們家今年也養豬了,等過年的時候咱家都不用買豬肉了,就咱家的這些豬崽子,到時候喂了那肯定膘肥體壯的。還能省不少錢呢。”
……
飯桌上,陶樂一筷子接著一筷子的夾地瓜葉,吃的一嘴油,完全停不下來。
“這地瓜葉是好吃啊。這前幾年也沒感覺過這地瓜葉這麽好吃,這炒的兩大盤都覺得不經吃。
瞧,阿樂一個人就快吃光一盤子了。”陶阿奶看著大孫子吃的這麽開胃,臉上笑的都起褶子了。
“我覺得這地瓜葉的味道比那些野菜好呢,怎麽迴事?難道是我這嘴出問題了?”陶阿爺忍不住懷疑自己。
他和陶阿奶都是從那艱難的六七十年代過來的,那些年家裏麵沒啥吃的,就天天的吃地瓜、地瓜葉、大頭菜了,以至於現在陶阿爺和陶阿奶見到地瓜就覺得燒心。
這是吃傷了的體現,可今兒不一樣了嘿,吃了大半盤還覺得有些意猶未盡。
陶父也一樣,這地瓜葉不是啥稀罕的玩意兒,這從小吃到大都沒斷過,也沒見過這地瓜葉有那麽好吃呀,可就是今天這地瓜葉吃上了,你就停不下來。
有癮了還。
陶母嚐了一口,當下就覺得這地瓜葉,賣二十塊錢太值了啊。
突然想起來,這些天用地瓜葉喂豬,頓時就覺得有些奢侈了。
心裏一陣陣的肉疼,這豬這些天難怪胃口都這麽好,感情是個懂吃的豬呀,吃的比他們還好呢。
二十塊錢一斤呢,這些天混合著喂豬,也有小幾十斤了。
她的錢啊!!!
陶母有一種痛失幾億的感覺,恨不得捶胸頓足抒發一下情緒。
這開口說出的話,不免也帶有一些情緒,“這炒菜放夠了豬油,炒出來的菜哪有不香的,這地瓜葉裏麵還放了剛炸的豬油渣子,能不香嗎?”
這話說的也是,豬油渣子炒菜,哪有不香的。
陶樂可不想那麽多,吃飽喝足,摸了摸圓不愣登的肚皮。
就跟個小白豬一樣,還掀起了肚皮上的衣服。
“哼哼哼~”
“吃飽喝足,又開始學豬叫了,阿樂,不是跟你說了別學豬叫嘛。”陶母很是頭疼。
“為什麽不可以?小豬豬們吃完也都是這麽叫的呀,它們還會摸肚皮蹬腿呢。”陶樂雙手撐著他那張俊臉,看著他老母親。
“甜甜,這山上的板栗花都開了,再接著槐花樹也該開了,咱要不要去你七爺爺那弄兩個蜂箱過來,在山上養兩箱的蜜蜂采采蜜,也挺好。”陶父想到這事兒。
這農家的土蜂蜜也是個好東西,外麵都要賣到兩三百一斤呢。
外麵賣的蜂蜜參差不齊的,大多數是白糖喂出來的,壓根就不是喝花蜜的。
采出來的蜂蜜味道,自然不純了。
一股子糖精味兒。
陶父一說到蜂蜜,陶甜甜就會想到小時候家裏麵的閣樓上也會養蜜蜂,那些蜜蜂都是自己來的。
後麵陶阿爺就在閣樓上弄了兩個蜂箱,蜂王鑽進去,那些蜂子就在他們家定居的了。
等到冬天的時候,這些蜂子又陸續續的飛走了,尋找更暖和的地方越冬。
等來年開春的時候又飛迴來。不過這些年蜂子來了又走,也不知道是為啥。
每次迴來,看到樓上的結了蜘蛛網的蜂蜜。
她就會想到那時候阿爺在閣樓上割的蜂蜜,每次都用雪碧的那個大綠瓶裝的滿滿的蜂蜜。
等過了一年半載,那蜂蜜就沉澱了,變成了白晶晶的蜂糖,用筷子沾一點,嚐一口,沁甜沁甜的。
用一勺蜂蜜兌400ml蜂蜜水,會有一股花香從杯子裏飄出來,除了甜味,還有淡淡的酸。
那是她童年的記憶啊。
陶甜甜迴憶完,看向陶父:“爸,這蜂子,咱們必須要養!”
“我好久沒喝到那種甜滋滋的蜂蜜水了。”
“還非得多養幾箱,不光是後山板栗林,還有水塘那邊,豌豆苗開花了,也能采不少蜜呢。”
想想那時候,蜂腿兒上掛著花粉,空中響起嗡嗡嗡的熱鬧景象,陶甜甜就對著夏天的第一口蜂蜜,期待上了!
陶母在門口洗手,陶父在門口看到陶樂,高聲的吆喝一句,“阿樂,今天中午咱家吃啥呀?”
陶樂在家門口吹著泡泡膠,鼓著腮幫子,吹完摘下棍子。
“豬食嗷!”
“豬豬吃,阿樂也吃,爸媽也吃!我們都是小豬豬,哼哧哼哧。”
說著還學起了豬叫。
陶父洗完手,走過去,“你個傻小子,我們家怎麽可能吃豬食呢。”
“就是,就是,我們家今天中午就吃豬食,阿姐在鍋裏麵煮著呢。”
“你小子,又在胡說八道了。站在門口我都聞到飯菜的香味了,這哪裏是豬食,豬食哪有這麽香。”陶父反嘴。
“阿樂,你又在說啥呢,你爸都被你氣到了。
咱中午吃炒地瓜葉,還有豌豆葉豬肝小腸瘦肉湯。”陶阿奶從屋裏出來,就聽見父子倆在拌嘴。
一老一少了,還跟小孩一樣。
他們家已經很久沒有吃過地瓜葉了,大概有個五六年了吧,從陶阿爺不種地瓜開始。
從不種地瓜之後,陶阿爺就改種了南瓜,冬瓜。
這一年到頭地裏麵的南瓜和冬瓜都吃不完,幾乎一到夏天,冬瓜和南瓜都是交替的,出現在飯桌上的。
不過兩口子,在外做工,但是經常吃,就因為地瓜葉最便宜。
油鍋燒熱之後下入豬油,再加入地瓜葉,炒熟以後,放入蒜末,撲鼻的地瓜葉香味,在空氣中彌漫。
農村大鍋灶,火特別的旺盛,下鍋兩三分鍾,地瓜葉就熟透了。
沒加一滴水,保留著地瓜葉的原汁原味。
起鍋勾入一勺的豬油,將用地瓜粉醃製好的瘦肉倒進鍋內,爆炒一兩分鍾,炒製表麵焦黃。
倒入兩水瓢的水,小腸加入,水開加入豬肝,豌豆葉。
鍋中一片綠,看著就讓人心情好。
綠油油的豬油炒地瓜葉,還有一盆豬肝小腸瘦肉湯,蔬菜的清香和肉香很好的交織在一塊,光是聞著香味,就讓人食欲大開。
陶家人都坐在飯桌上,等待開飯。
陶樂給每個人都盛了一碗飯錢湯,飯前一碗湯,暖脾又暖胃。
“阿奶,阿爺,爸媽,阿姐,小糖寶,吃飯!”
“好好好,那咱們開飯吧。”
入口是肉香,湯裏麵的油花都被豌豆葉給吸收了。
豌豆葉淡淡的甜,農家土豬肉不腥,帶著一股土豬肉特有的香味。
一口湯下肚,暖洋洋。
“今天這土豬肉買的好呀,這完全吃著就不像飼料豬,這豬肉裏麵的甜都能嚐的出來,豬肝一點都不腥,小腸還格外的有韌性。”陶阿爺感歎,好久沒喝到這麽清甜的肉湯了。
“是吧,爸,今天在村口買的,就是隔壁村的屠夫老張,他騎著摩托車路過,我看著還有豬肉,就買了兩三斤。”陶父迴了一句。
“這土豬肉真貴,一斤五花肉賣22呢,我還想買豬舌頭的,可人家收攤迴來的,路過咱們村。”
“這兩年豬肉賣的是越發貴了,過年那陣子,一斤豬肉都有25、26塊,這小腸豬心都得三四十一斤,排骨直接就五六十了。”陶阿奶說著就搖起了頭。
“咱們家今年也養豬了,等過年的時候咱家都不用買豬肉了,就咱家的這些豬崽子,到時候喂了那肯定膘肥體壯的。還能省不少錢呢。”
……
飯桌上,陶樂一筷子接著一筷子的夾地瓜葉,吃的一嘴油,完全停不下來。
“這地瓜葉是好吃啊。這前幾年也沒感覺過這地瓜葉這麽好吃,這炒的兩大盤都覺得不經吃。
瞧,阿樂一個人就快吃光一盤子了。”陶阿奶看著大孫子吃的這麽開胃,臉上笑的都起褶子了。
“我覺得這地瓜葉的味道比那些野菜好呢,怎麽迴事?難道是我這嘴出問題了?”陶阿爺忍不住懷疑自己。
他和陶阿奶都是從那艱難的六七十年代過來的,那些年家裏麵沒啥吃的,就天天的吃地瓜、地瓜葉、大頭菜了,以至於現在陶阿爺和陶阿奶見到地瓜就覺得燒心。
這是吃傷了的體現,可今兒不一樣了嘿,吃了大半盤還覺得有些意猶未盡。
陶父也一樣,這地瓜葉不是啥稀罕的玩意兒,這從小吃到大都沒斷過,也沒見過這地瓜葉有那麽好吃呀,可就是今天這地瓜葉吃上了,你就停不下來。
有癮了還。
陶母嚐了一口,當下就覺得這地瓜葉,賣二十塊錢太值了啊。
突然想起來,這些天用地瓜葉喂豬,頓時就覺得有些奢侈了。
心裏一陣陣的肉疼,這豬這些天難怪胃口都這麽好,感情是個懂吃的豬呀,吃的比他們還好呢。
二十塊錢一斤呢,這些天混合著喂豬,也有小幾十斤了。
她的錢啊!!!
陶母有一種痛失幾億的感覺,恨不得捶胸頓足抒發一下情緒。
這開口說出的話,不免也帶有一些情緒,“這炒菜放夠了豬油,炒出來的菜哪有不香的,這地瓜葉裏麵還放了剛炸的豬油渣子,能不香嗎?”
這話說的也是,豬油渣子炒菜,哪有不香的。
陶樂可不想那麽多,吃飽喝足,摸了摸圓不愣登的肚皮。
就跟個小白豬一樣,還掀起了肚皮上的衣服。
“哼哼哼~”
“吃飽喝足,又開始學豬叫了,阿樂,不是跟你說了別學豬叫嘛。”陶母很是頭疼。
“為什麽不可以?小豬豬們吃完也都是這麽叫的呀,它們還會摸肚皮蹬腿呢。”陶樂雙手撐著他那張俊臉,看著他老母親。
“甜甜,這山上的板栗花都開了,再接著槐花樹也該開了,咱要不要去你七爺爺那弄兩個蜂箱過來,在山上養兩箱的蜜蜂采采蜜,也挺好。”陶父想到這事兒。
這農家的土蜂蜜也是個好東西,外麵都要賣到兩三百一斤呢。
外麵賣的蜂蜜參差不齊的,大多數是白糖喂出來的,壓根就不是喝花蜜的。
采出來的蜂蜜味道,自然不純了。
一股子糖精味兒。
陶父一說到蜂蜜,陶甜甜就會想到小時候家裏麵的閣樓上也會養蜜蜂,那些蜜蜂都是自己來的。
後麵陶阿爺就在閣樓上弄了兩個蜂箱,蜂王鑽進去,那些蜂子就在他們家定居的了。
等到冬天的時候,這些蜂子又陸續續的飛走了,尋找更暖和的地方越冬。
等來年開春的時候又飛迴來。不過這些年蜂子來了又走,也不知道是為啥。
每次迴來,看到樓上的結了蜘蛛網的蜂蜜。
她就會想到那時候阿爺在閣樓上割的蜂蜜,每次都用雪碧的那個大綠瓶裝的滿滿的蜂蜜。
等過了一年半載,那蜂蜜就沉澱了,變成了白晶晶的蜂糖,用筷子沾一點,嚐一口,沁甜沁甜的。
用一勺蜂蜜兌400ml蜂蜜水,會有一股花香從杯子裏飄出來,除了甜味,還有淡淡的酸。
那是她童年的記憶啊。
陶甜甜迴憶完,看向陶父:“爸,這蜂子,咱們必須要養!”
“我好久沒喝到那種甜滋滋的蜂蜜水了。”
“還非得多養幾箱,不光是後山板栗林,還有水塘那邊,豌豆苗開花了,也能采不少蜜呢。”
想想那時候,蜂腿兒上掛著花粉,空中響起嗡嗡嗡的熱鬧景象,陶甜甜就對著夏天的第一口蜂蜜,期待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