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康熙重病讓位
清穿太子妃:我有一個紅包群 作者:雪球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是他以為這世上隻有他是聰明人,其他都是傻子不成。
看到十四,胤禛就想起多年前的自己,當時自己也是如此,自以為有額娘(佟氏)依靠,便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幸好,幸好自己後來‘改過自新’,變得越發低調起來。
那時候不覺得,此時再看十四,他忽然有種迴到過去錘死自己的衝動。
明明皇阿瑪對太子一直信賴有加從不曾有過動搖,自己是哪來的自信能跟太子比的。
沒錯,此時的胤禛雖說還有些不甘心,但他已經不敢再去跟太子爭了。因為他發現根本就爭不過。
他又不是蠢蛋,明知不可為偏偏還要硬著頭皮往前衝。如果他不改變,等將來太子上位他絕對沒有活路。
胤礽看著十四露出個意味深長的笑容來,“十四弟,這鷹雖說是老九送進來的,但孤覺得他還沒那麽大膽子敢咒皇阿瑪。孤跟皇阿瑪都沒下結論的事兒,你好像十分篤定就是老九所為啊。”
十四當即被嚇出一身冷汗,這時他才發現是自己太過著急,冒失了。
他支吾著解釋:“臣弟隻是覺得東西是九哥送來的,以九哥的精明勁兒,誰能算計的了他去。所以才會先入為主。”
胤礽明知十四有些反常,不過他並未死揪著不放,而是點點頭,給人一種認同他說法的錯覺。
他自然不可能隻讓胤祺負責這件事。別看他剛剛反駁了十四,胤礽心裏何嚐不知道老五負責此事不妥當。
他想了想又把十二阿哥叫到身邊,“十二你跟老五一起負責這件事吧,給孤往死裏查,手都伸到乾清宮了,當真是大膽。”
胤礽這樣也不僅僅是為了他皇阿瑪。
乾清宮可是皇上的地盤,此時都能被人滲透,他日他登基呢?若有人想害他,豈不是易如反掌?
想到剛才十四的反應,在二人應是後,他又加了句:“仔細查查十四那邊,孤聽說他這幾年一直有去找老八,說不定是他擔心老八迴來也未可知。”
老八被除族後,他手下那幫子人有一部分死了心,這幾年很安分;還有一部分本來想跟老九,但總所周知老九對皇位不感興趣,這部分人不知怎麽想的就看上時不時去老八府上做客的十四。
說實在的,雖然老八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他本人能力不弱。十四跟他比起來就差得遠,如果老八真的被皇上認迴來。那群人絕對會拋棄十四而選擇重新跟隨老八。
別問為什麽,胤礽就是這般篤定。
所以,如果說誰最不願意讓老八被原諒,在他看來非十四莫屬。
兄弟們之間如何,胤礽並不想去管,但他們拿皇阿瑪做兒戲就不行。不管是誰,隻要敢動他的家人,他都不會原諒。
“還有宮廷內務府這邊,”他眯起眼睛,“能在這麽多人的眼皮子底下做出這種事,若說沒人給行方便,孤是不信的。”
調查的事情交給老五跟十二去負責,胤礽轉頭跟石姝瑤商量起給皇上侍疾的事情來。
皇上眾目睽睽暈倒想瞞都瞞不住,太子作為皇上之下第一人,隻能對此進行周密的安排。
太子妃作為皇太子的嫡妻,當仁不讓,她與貴妃第一個輪值,又因十福晉是貴妃的兒媳,因此也與她們倆一同侍疾。
女人在一起無所事事,特別是關係極好的女人,難免會坐在一起嘮家常。
十福晉抬頭看了一眼裏頭,她壓低聲音道:“額娘,二嫂,您說這迴的事兒是誰幹的,真的是八哥跟九哥?”
十福晉對八阿哥跟九阿哥並不怎麽了解,她嫁過來的時候老十已經跟他們生分了。每次她提起對方,十阿哥都是一副興致缺缺的樣子,時間一長,十福晉也琢磨出味道,不再提他們。
她所有關於這倆人的都是來自八卦跟其他人的嘴巴。按照她們的說法,她覺得這倆人不像是會幹出這種事情的人。
貴妃隻勾著唇微笑,她並未迴答而是看向石姝瑤,“太子妃以為?”
石姝瑤知道貴妃這是在考她,她道:“小人作祟罷了。”
雖然她不喜歡老八老九,但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這件事是有人在借題發揮陷害他們,至於是誰,她跟太子的想法一樣,最先鎖定的嫌疑人便是十四。
十四跟老八走的很近,他有作案的動機。
當然,也不排除還有隱藏的很深的兄弟們在暗中攪混水。
所以,她才沒指名道姓,隻說是‘小人作祟’。
康熙這次昏迷了整整三天,他本來年紀就大,又被‘不孝子們’氣了一次又一次。這次醒來很明顯已經大不如前。
不說上朝處理政事,平時說話都不太利索了,還有就是狀況頻出。
嗯,有點類似於中風。比如他走著走著忽然摔倒,肢體麻木、昏厥等等。
皇上的身體肉眼可見的衰敗,太醫特別提醒,不能再讓皇上生氣,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太子特別召集了諸位兄弟,嚴令禁止他們把‘斃鷹事件’的事情講出來。太子主打就是一個拖,隻要皇上不主動過問,就權當沒發生過;就算皇上過問,能遮掩就遮掩。
這個決定對幕後之人無疑是最有利的,盡管有人心中不滿,此時為了皇上的安危也顧不得。
太子:“孤說這些不代表這件事就此揭過,查咱們還是要繼續查下去的。至於如何處置,到時候孤會讓朝臣一起商議,再做決定。”
康熙也深知自己怕是大限將至,說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幸好弘曦與太子輪流在他身邊寸步不離的照顧他,跟他說話。
這讓擔心太子趁機奪權的康熙心裏很不是滋味。他一方麵感動於太子的孝順,一方麵又覺得自己這般想親兒子,實在不該。
如此煎熬兩三日,康熙忽然下了一個決定:他要禪位。
康熙五十八年六月,病了三月有餘的康熙帝忽然宣布臨朝。
乾清宮大總管梁九功、魏珠兩個大太監一左一右攙扶著他坐迴闊別三月的龍椅。
知道自己說話不利索,身體不好,康熙也沒廢話,他上朝隻說了一句:“朕身體不適,欲以傳位太子。欽天監選個良辰吉日著太子登基,太子繼位儀式由禮部全權負責。”
看到十四,胤禛就想起多年前的自己,當時自己也是如此,自以為有額娘(佟氏)依靠,便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幸好,幸好自己後來‘改過自新’,變得越發低調起來。
那時候不覺得,此時再看十四,他忽然有種迴到過去錘死自己的衝動。
明明皇阿瑪對太子一直信賴有加從不曾有過動搖,自己是哪來的自信能跟太子比的。
沒錯,此時的胤禛雖說還有些不甘心,但他已經不敢再去跟太子爭了。因為他發現根本就爭不過。
他又不是蠢蛋,明知不可為偏偏還要硬著頭皮往前衝。如果他不改變,等將來太子上位他絕對沒有活路。
胤礽看著十四露出個意味深長的笑容來,“十四弟,這鷹雖說是老九送進來的,但孤覺得他還沒那麽大膽子敢咒皇阿瑪。孤跟皇阿瑪都沒下結論的事兒,你好像十分篤定就是老九所為啊。”
十四當即被嚇出一身冷汗,這時他才發現是自己太過著急,冒失了。
他支吾著解釋:“臣弟隻是覺得東西是九哥送來的,以九哥的精明勁兒,誰能算計的了他去。所以才會先入為主。”
胤礽明知十四有些反常,不過他並未死揪著不放,而是點點頭,給人一種認同他說法的錯覺。
他自然不可能隻讓胤祺負責這件事。別看他剛剛反駁了十四,胤礽心裏何嚐不知道老五負責此事不妥當。
他想了想又把十二阿哥叫到身邊,“十二你跟老五一起負責這件事吧,給孤往死裏查,手都伸到乾清宮了,當真是大膽。”
胤礽這樣也不僅僅是為了他皇阿瑪。
乾清宮可是皇上的地盤,此時都能被人滲透,他日他登基呢?若有人想害他,豈不是易如反掌?
想到剛才十四的反應,在二人應是後,他又加了句:“仔細查查十四那邊,孤聽說他這幾年一直有去找老八,說不定是他擔心老八迴來也未可知。”
老八被除族後,他手下那幫子人有一部分死了心,這幾年很安分;還有一部分本來想跟老九,但總所周知老九對皇位不感興趣,這部分人不知怎麽想的就看上時不時去老八府上做客的十四。
說實在的,雖然老八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他本人能力不弱。十四跟他比起來就差得遠,如果老八真的被皇上認迴來。那群人絕對會拋棄十四而選擇重新跟隨老八。
別問為什麽,胤礽就是這般篤定。
所以,如果說誰最不願意讓老八被原諒,在他看來非十四莫屬。
兄弟們之間如何,胤礽並不想去管,但他們拿皇阿瑪做兒戲就不行。不管是誰,隻要敢動他的家人,他都不會原諒。
“還有宮廷內務府這邊,”他眯起眼睛,“能在這麽多人的眼皮子底下做出這種事,若說沒人給行方便,孤是不信的。”
調查的事情交給老五跟十二去負責,胤礽轉頭跟石姝瑤商量起給皇上侍疾的事情來。
皇上眾目睽睽暈倒想瞞都瞞不住,太子作為皇上之下第一人,隻能對此進行周密的安排。
太子妃作為皇太子的嫡妻,當仁不讓,她與貴妃第一個輪值,又因十福晉是貴妃的兒媳,因此也與她們倆一同侍疾。
女人在一起無所事事,特別是關係極好的女人,難免會坐在一起嘮家常。
十福晉抬頭看了一眼裏頭,她壓低聲音道:“額娘,二嫂,您說這迴的事兒是誰幹的,真的是八哥跟九哥?”
十福晉對八阿哥跟九阿哥並不怎麽了解,她嫁過來的時候老十已經跟他們生分了。每次她提起對方,十阿哥都是一副興致缺缺的樣子,時間一長,十福晉也琢磨出味道,不再提他們。
她所有關於這倆人的都是來自八卦跟其他人的嘴巴。按照她們的說法,她覺得這倆人不像是會幹出這種事情的人。
貴妃隻勾著唇微笑,她並未迴答而是看向石姝瑤,“太子妃以為?”
石姝瑤知道貴妃這是在考她,她道:“小人作祟罷了。”
雖然她不喜歡老八老九,但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這件事是有人在借題發揮陷害他們,至於是誰,她跟太子的想法一樣,最先鎖定的嫌疑人便是十四。
十四跟老八走的很近,他有作案的動機。
當然,也不排除還有隱藏的很深的兄弟們在暗中攪混水。
所以,她才沒指名道姓,隻說是‘小人作祟’。
康熙這次昏迷了整整三天,他本來年紀就大,又被‘不孝子們’氣了一次又一次。這次醒來很明顯已經大不如前。
不說上朝處理政事,平時說話都不太利索了,還有就是狀況頻出。
嗯,有點類似於中風。比如他走著走著忽然摔倒,肢體麻木、昏厥等等。
皇上的身體肉眼可見的衰敗,太醫特別提醒,不能再讓皇上生氣,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太子特別召集了諸位兄弟,嚴令禁止他們把‘斃鷹事件’的事情講出來。太子主打就是一個拖,隻要皇上不主動過問,就權當沒發生過;就算皇上過問,能遮掩就遮掩。
這個決定對幕後之人無疑是最有利的,盡管有人心中不滿,此時為了皇上的安危也顧不得。
太子:“孤說這些不代表這件事就此揭過,查咱們還是要繼續查下去的。至於如何處置,到時候孤會讓朝臣一起商議,再做決定。”
康熙也深知自己怕是大限將至,說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幸好弘曦與太子輪流在他身邊寸步不離的照顧他,跟他說話。
這讓擔心太子趁機奪權的康熙心裏很不是滋味。他一方麵感動於太子的孝順,一方麵又覺得自己這般想親兒子,實在不該。
如此煎熬兩三日,康熙忽然下了一個決定:他要禪位。
康熙五十八年六月,病了三月有餘的康熙帝忽然宣布臨朝。
乾清宮大總管梁九功、魏珠兩個大太監一左一右攙扶著他坐迴闊別三月的龍椅。
知道自己說話不利索,身體不好,康熙也沒廢話,他上朝隻說了一句:“朕身體不適,欲以傳位太子。欽天監選個良辰吉日著太子登基,太子繼位儀式由禮部全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