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父慈子孝
清穿太子妃:我有一個紅包群 作者:雪球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胤礽 不為所動,仍舊固執的把藥碗放在康熙嘴邊。他用湯勺舀了一勺放在嘴邊吹了一下,哄著:“皇阿瑪,兒臣嚐過了,溫度剛剛好,您趕緊趁熱喝了。”
“兒臣還給您帶了太子妃親手醃製的蜜餞。等您喝完藥,吃上一個,保證嘴裏一點兒苦味兒都沒有。”
見康熙不配合,他拉下臉,“阿瑪,您要是一直這樣那就沒意思。兒臣的脾氣您也是知道的,您什麽時候喝了,兒臣什麽時候走。”
言外之意,如果康熙一直不配合喝藥,他就不走了。
他若在,康熙別想做一點旁的事兒。
康熙怒瞪他,換做其他兒子早就誠惶誠恐,隻有太子不為所動。
僵持許久,最後還是康熙敗下陣來,他也不用胤礽伺候,端過碗一飲而盡。整個人苦成苦瓜臉,胤礽卻滿意的笑了。
“這才對,來,皇阿瑪,吃個蜜餞衝衝味道。”
康熙不看他,隻看想站在一邊的梁九功,梁九功趕忙又給康熙拿了個蜜餞。
嘴裏含著蜜餞,他才像是活了過來。
一顆吞完,他沒好氣的看向胤礽,“還杵在這做什麽,趕緊給朕滾。朕不想看到你,日後沒有朕的吩咐,不許你踏入乾清宮一步。”
胤礽聳聳肩,“阿瑪,這恐怕不能如您的願了,在您身體沒好之前兒臣會一直留在乾清宮監視您的。”
頓了良久,他才露出個苦澀的笑容來。胤礽小聲的說著:“阿瑪,兒臣已經沒有了額娘,不想在失去您。”
禦醫說了,皇上這個病不簡單,如果不好好休養繼續操勞下去,會有性命之危。
也正是如此,他才會采取如此強勢的盯人態度。
“還有那些奏折您也別碰了,反正您兒子多也都有本事,直接分給他們就行了。”
剛才還因為他的話迴憶起仁孝皇後頗有些傷感的康熙,聽到這話再次瞪他。“你什麽意思?你覺得朕老了,不能動彈,一點小事都處理不好了?”
他知道胤礽說這話是好心,可人就是這樣越老越不服老。別看康熙馬上六十了,在他心裏他覺得自己跟胤礽沒什麽兩樣,仍舊是身體倍兒棒的中年小夥兒。
男人至死是少年,放在那個時代似乎都是至理名言。
更別說把奏折交給別人批閱。
如果這樣,朝中大臣、宗室、兒子們會怎麽想?
他們會想,好端端的皇上為什麽要做這個決定,是不是皇上的身體出了狀況,不行了。
如此,他隱瞞生病還有什麽意義?
胤礽想了想道:“皇阿瑪,兒臣覺得您完全可以找個理由啊。比如說考驗兒子們。”
“這個理由夠可以吧?”
胤礽敢肯定,隻要皇上以考察兒子本事的名義把奏折、朝中事務分配出去,朝中那些本就心浮氣躁的大臣們得瘋。
絕對沒人會猜測皇上是不是生病了,很大可能他們會以為皇上對太子不滿,想要扶持其他皇阿哥。
還有那些兄弟們,他們也會為了得到皇上的關注而努力辦差爭取壓過他。
所有對皇位有心思的兄弟、擁戴他人的大臣都會浮出水麵。簡直是一石三鳥的好計策。
康熙沒好氣道:“這主意好,要不你從明兒個開始去上朝、處理奏折啊。你這般孝順,不會拒絕的吧?”
他這話沒別的意思,完全是順嘴而出。他一個做阿瑪的被自己的兒子哄著、壓著喝藥,想想都覺得羞恥。
還是把他早早打發,眼不見為淨的好。
作為皇帝,康熙當然知道朝政的辛苦,他也正是因為多年積勞成疾。如果把這些都給太子,太子是不是就沒空來管著他了?
胤礽彈了彈身上並不存在的灰塵,不客氣的迴答;“皇阿瑪您想什麽呢。兒臣剛才不是說了,兒臣要負責照顧生病的您,哪兒有空管朝堂上那些事兒。”
“您又不是隻兒臣一個兒子,也該讓其他人盡盡孝道,出點力了。羊毛總不能隻在兒臣身上薅。”
康熙迴以冷笑:“朕看你清閑的很。”都有時間賴在他乾清宮管他了。
麵對康熙的冷臉,胤礽不以為意,他甚至開始給康熙擺事實講道理。“皇阿瑪,您看,兒臣是太子,這日後大清的江山是不是得交給兒臣?上朝、處理朝政、批閱奏折這些是不是都歸兒臣管?”
“既然這些日後都是兒臣的了,同樣都是您的兒子,兒臣若是在搶了這會兒的活,那不是不給兄弟們留活路麽?”
所以,為了其他兄弟好,這事兒他也不能幹啊。
太子這番歪理,康熙竟然無言以對,他隻好別過臉不去看胤礽。
胤礽也不生氣,他拉過康熙的右手,一邊說話一邊給他按摩,“兒臣剛剛跟太子妃學的手藝,禦醫也說了,多按摩按摩,對您的身體有好處。”
也許是胤礽按摩的過於舒服,又或者藥勁兒上來,沒一會兒康熙開始迷瞪。
等他睡著,胤礽放開皇上的手,他跟梁九功一起把康熙放平,輕手輕腳的走了出去。
走出乾清宮的大門,梁九功感慨:“皇上這裏還得是太子殿下,奴才已經許久不曾見皇上睡得這樣熟了。”
作為皇上貼身的奴才,他知道皇上寂寞太久,也隻有跟太子、弘曦阿哥他們相處的時候,才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胤礽對梁九功道:“梁公公這段時間照顧皇阿瑪也著實辛苦,現在皇阿瑪睡著了,不如你先下去休息一會兒,這裏讓別人盯著。我就在隔壁,一時半會兒不會離開。”
康熙這一覺睡得是真熟,等他醒來已經是掌燈時分。剛醒來沒多久一碗黑乎乎的湯藥堵在他眼前,他還未開口,站在胤礽身後的弘曦探頭問道:“皇瑪法,您身體好些了嗎?”
“這是孫兒親自監督他們熬的藥,您可一定要喝完才行。隻有按時吃藥才能好得快。”
康熙:……
對著自己的兒子,他能說狠話,對上一臉擔憂的弘曦,他最看重的大孫子,到嘴的話被他生生咽了下去。
看著眉眼帶著明顯笑意的太子,康熙大哼一聲,不用說這一定是胤礽想出來的鬼主意。他這是怕自己不配合,故意讓弘曦來擠兌自己呢?
咬牙接過藥碗,碗裏的藥溫熱正好,他閉著眼睛一口悶掉。吃過蜜餞後,他對著弘曦招招手,“弘曦啊,這麽晚了,還沒休息?”
弘曦點頭,“弘曦想要跟皇瑪法一起睡。聽梁公公說皇瑪法晚上睡不好,弘曦想要留下照顧皇瑪法。”
康熙聽的心裏熨燙,聲音也更加溫和。“你明日還要讀書早起,瑪法這裏有那麽多奴才呢,哪用得著你個孩子伺候。聽話,迴去休息吧。”
弘曦想了想說:“那孫兒就在隔壁,您有事兒就喊孫兒。”說完,弘曦就告退了。
弘曦走後,康熙的好臉色立馬收迴來,他對著胤礽開始數落,“你看看你,在看看弘曦,你連個孩子都不如。”
弘曦多貼心啊,哪像太子,就知道氣他。
胤礽知道皇上還在為吃藥的事兒生氣,他也不反駁,任由他發泄。
吃過藥,照舊給康熙按摩一陣,等皇上睡下他才離開。
一連幾日,胤礽都是如此,嚴格控製,不讓他阿瑪碰一本奏折,按時吃藥按摩,康熙的情況肉眼可見的好。
他嘴上罵著太子管他,心裏對太子事事親為很是滿意。
不愧是他親手教養長大的兒子,就是孝順。
康熙問梁九功,“朕聽說宮裏有傳言說太子失寵?查出來是誰傳的麽?老大他們幾個最近幾日在做什麽?”
別以為康熙在養病就不知道外麵的形勢,他對某些事兒心裏明鏡似的。
梁九功躬身道;“迴皇上,許是您這些時日對太子的態度讓他們誤會了,”皇上最近跟個孩子似的,每次太子勸他吃藥都要鬧騰。
乾清宮隔音又不好,有時候恰逢其他阿哥過來請安,看到這一幕,時日一長其他人難免會多想。
康熙點頭,他就猜到會這樣。
他太了解自己的兒子,那幾個啊,眼裏隻有他屁股底下的椅子,沒有他這個父親。這都好幾天了,除了太子、老十那個憨厚的,誰關心過他的身體?
他們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麽趁此機會把太子拉下馬。
“你來說說都是誰蹦躂的最歡?”說這話的時候康熙帶著無盡的寒意,冷的梁九功都跟著打了個哆嗦。
他把頭低的更低了,躊躇一會兒,才遲疑著開口:“迴皇上,奴才查到直郡王、八貝勒跟九貝勒,他們這段時間跟朝臣走的比較近,嗯,有,有趁機拉攏朝臣的嫌疑。另外就是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這幾日往曹家跑的比較勤快。”
他說的曹家是曹寅的家。如今的曹寅被封為太仆寺卿,自然要留在京城。聽說他老母親文氏以及曹寅的家眷也都在收拾東西,不日就要來京城居住。
皇上撤了曹寅織造的官兒,封他為京官,加上皇上時不時會宣召他入宮聊天。在許多人眼裏曹寅仍舊是那個皇帝的心腹重臣。
隻有梁九功這樣的心腹才知道,那是皇上做給外人看的。早在曹家女兒跟八貝勒他們攪在一起的時候,曹寅就注定被皇上剔除心腹行列。
“兒臣還給您帶了太子妃親手醃製的蜜餞。等您喝完藥,吃上一個,保證嘴裏一點兒苦味兒都沒有。”
見康熙不配合,他拉下臉,“阿瑪,您要是一直這樣那就沒意思。兒臣的脾氣您也是知道的,您什麽時候喝了,兒臣什麽時候走。”
言外之意,如果康熙一直不配合喝藥,他就不走了。
他若在,康熙別想做一點旁的事兒。
康熙怒瞪他,換做其他兒子早就誠惶誠恐,隻有太子不為所動。
僵持許久,最後還是康熙敗下陣來,他也不用胤礽伺候,端過碗一飲而盡。整個人苦成苦瓜臉,胤礽卻滿意的笑了。
“這才對,來,皇阿瑪,吃個蜜餞衝衝味道。”
康熙不看他,隻看想站在一邊的梁九功,梁九功趕忙又給康熙拿了個蜜餞。
嘴裏含著蜜餞,他才像是活了過來。
一顆吞完,他沒好氣的看向胤礽,“還杵在這做什麽,趕緊給朕滾。朕不想看到你,日後沒有朕的吩咐,不許你踏入乾清宮一步。”
胤礽聳聳肩,“阿瑪,這恐怕不能如您的願了,在您身體沒好之前兒臣會一直留在乾清宮監視您的。”
頓了良久,他才露出個苦澀的笑容來。胤礽小聲的說著:“阿瑪,兒臣已經沒有了額娘,不想在失去您。”
禦醫說了,皇上這個病不簡單,如果不好好休養繼續操勞下去,會有性命之危。
也正是如此,他才會采取如此強勢的盯人態度。
“還有那些奏折您也別碰了,反正您兒子多也都有本事,直接分給他們就行了。”
剛才還因為他的話迴憶起仁孝皇後頗有些傷感的康熙,聽到這話再次瞪他。“你什麽意思?你覺得朕老了,不能動彈,一點小事都處理不好了?”
他知道胤礽說這話是好心,可人就是這樣越老越不服老。別看康熙馬上六十了,在他心裏他覺得自己跟胤礽沒什麽兩樣,仍舊是身體倍兒棒的中年小夥兒。
男人至死是少年,放在那個時代似乎都是至理名言。
更別說把奏折交給別人批閱。
如果這樣,朝中大臣、宗室、兒子們會怎麽想?
他們會想,好端端的皇上為什麽要做這個決定,是不是皇上的身體出了狀況,不行了。
如此,他隱瞞生病還有什麽意義?
胤礽想了想道:“皇阿瑪,兒臣覺得您完全可以找個理由啊。比如說考驗兒子們。”
“這個理由夠可以吧?”
胤礽敢肯定,隻要皇上以考察兒子本事的名義把奏折、朝中事務分配出去,朝中那些本就心浮氣躁的大臣們得瘋。
絕對沒人會猜測皇上是不是生病了,很大可能他們會以為皇上對太子不滿,想要扶持其他皇阿哥。
還有那些兄弟們,他們也會為了得到皇上的關注而努力辦差爭取壓過他。
所有對皇位有心思的兄弟、擁戴他人的大臣都會浮出水麵。簡直是一石三鳥的好計策。
康熙沒好氣道:“這主意好,要不你從明兒個開始去上朝、處理奏折啊。你這般孝順,不會拒絕的吧?”
他這話沒別的意思,完全是順嘴而出。他一個做阿瑪的被自己的兒子哄著、壓著喝藥,想想都覺得羞恥。
還是把他早早打發,眼不見為淨的好。
作為皇帝,康熙當然知道朝政的辛苦,他也正是因為多年積勞成疾。如果把這些都給太子,太子是不是就沒空來管著他了?
胤礽彈了彈身上並不存在的灰塵,不客氣的迴答;“皇阿瑪您想什麽呢。兒臣剛才不是說了,兒臣要負責照顧生病的您,哪兒有空管朝堂上那些事兒。”
“您又不是隻兒臣一個兒子,也該讓其他人盡盡孝道,出點力了。羊毛總不能隻在兒臣身上薅。”
康熙迴以冷笑:“朕看你清閑的很。”都有時間賴在他乾清宮管他了。
麵對康熙的冷臉,胤礽不以為意,他甚至開始給康熙擺事實講道理。“皇阿瑪,您看,兒臣是太子,這日後大清的江山是不是得交給兒臣?上朝、處理朝政、批閱奏折這些是不是都歸兒臣管?”
“既然這些日後都是兒臣的了,同樣都是您的兒子,兒臣若是在搶了這會兒的活,那不是不給兄弟們留活路麽?”
所以,為了其他兄弟好,這事兒他也不能幹啊。
太子這番歪理,康熙竟然無言以對,他隻好別過臉不去看胤礽。
胤礽也不生氣,他拉過康熙的右手,一邊說話一邊給他按摩,“兒臣剛剛跟太子妃學的手藝,禦醫也說了,多按摩按摩,對您的身體有好處。”
也許是胤礽按摩的過於舒服,又或者藥勁兒上來,沒一會兒康熙開始迷瞪。
等他睡著,胤礽放開皇上的手,他跟梁九功一起把康熙放平,輕手輕腳的走了出去。
走出乾清宮的大門,梁九功感慨:“皇上這裏還得是太子殿下,奴才已經許久不曾見皇上睡得這樣熟了。”
作為皇上貼身的奴才,他知道皇上寂寞太久,也隻有跟太子、弘曦阿哥他們相處的時候,才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胤礽對梁九功道:“梁公公這段時間照顧皇阿瑪也著實辛苦,現在皇阿瑪睡著了,不如你先下去休息一會兒,這裏讓別人盯著。我就在隔壁,一時半會兒不會離開。”
康熙這一覺睡得是真熟,等他醒來已經是掌燈時分。剛醒來沒多久一碗黑乎乎的湯藥堵在他眼前,他還未開口,站在胤礽身後的弘曦探頭問道:“皇瑪法,您身體好些了嗎?”
“這是孫兒親自監督他們熬的藥,您可一定要喝完才行。隻有按時吃藥才能好得快。”
康熙:……
對著自己的兒子,他能說狠話,對上一臉擔憂的弘曦,他最看重的大孫子,到嘴的話被他生生咽了下去。
看著眉眼帶著明顯笑意的太子,康熙大哼一聲,不用說這一定是胤礽想出來的鬼主意。他這是怕自己不配合,故意讓弘曦來擠兌自己呢?
咬牙接過藥碗,碗裏的藥溫熱正好,他閉著眼睛一口悶掉。吃過蜜餞後,他對著弘曦招招手,“弘曦啊,這麽晚了,還沒休息?”
弘曦點頭,“弘曦想要跟皇瑪法一起睡。聽梁公公說皇瑪法晚上睡不好,弘曦想要留下照顧皇瑪法。”
康熙聽的心裏熨燙,聲音也更加溫和。“你明日還要讀書早起,瑪法這裏有那麽多奴才呢,哪用得著你個孩子伺候。聽話,迴去休息吧。”
弘曦想了想說:“那孫兒就在隔壁,您有事兒就喊孫兒。”說完,弘曦就告退了。
弘曦走後,康熙的好臉色立馬收迴來,他對著胤礽開始數落,“你看看你,在看看弘曦,你連個孩子都不如。”
弘曦多貼心啊,哪像太子,就知道氣他。
胤礽知道皇上還在為吃藥的事兒生氣,他也不反駁,任由他發泄。
吃過藥,照舊給康熙按摩一陣,等皇上睡下他才離開。
一連幾日,胤礽都是如此,嚴格控製,不讓他阿瑪碰一本奏折,按時吃藥按摩,康熙的情況肉眼可見的好。
他嘴上罵著太子管他,心裏對太子事事親為很是滿意。
不愧是他親手教養長大的兒子,就是孝順。
康熙問梁九功,“朕聽說宮裏有傳言說太子失寵?查出來是誰傳的麽?老大他們幾個最近幾日在做什麽?”
別以為康熙在養病就不知道外麵的形勢,他對某些事兒心裏明鏡似的。
梁九功躬身道;“迴皇上,許是您這些時日對太子的態度讓他們誤會了,”皇上最近跟個孩子似的,每次太子勸他吃藥都要鬧騰。
乾清宮隔音又不好,有時候恰逢其他阿哥過來請安,看到這一幕,時日一長其他人難免會多想。
康熙點頭,他就猜到會這樣。
他太了解自己的兒子,那幾個啊,眼裏隻有他屁股底下的椅子,沒有他這個父親。這都好幾天了,除了太子、老十那個憨厚的,誰關心過他的身體?
他們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麽趁此機會把太子拉下馬。
“你來說說都是誰蹦躂的最歡?”說這話的時候康熙帶著無盡的寒意,冷的梁九功都跟著打了個哆嗦。
他把頭低的更低了,躊躇一會兒,才遲疑著開口:“迴皇上,奴才查到直郡王、八貝勒跟九貝勒,他們這段時間跟朝臣走的比較近,嗯,有,有趁機拉攏朝臣的嫌疑。另外就是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這幾日往曹家跑的比較勤快。”
他說的曹家是曹寅的家。如今的曹寅被封為太仆寺卿,自然要留在京城。聽說他老母親文氏以及曹寅的家眷也都在收拾東西,不日就要來京城居住。
皇上撤了曹寅織造的官兒,封他為京官,加上皇上時不時會宣召他入宮聊天。在許多人眼裏曹寅仍舊是那個皇帝的心腹重臣。
隻有梁九功這樣的心腹才知道,那是皇上做給外人看的。早在曹家女兒跟八貝勒他們攪在一起的時候,曹寅就注定被皇上剔除心腹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