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附屬國使臣到來
清穿太子妃:我有一個紅包群 作者:雪球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些事點到為止便可,說多了反而不美。石姝瑤並沒有一味地勸誡胤礽去把人接迴來,就好似兩人聊天偶爾提到一樣,她說兩句就過了,剩下的留給胤礽自己去考慮、選擇。
也不知今年大清吸引外朝還是咋的,西洋人還沒走呢,又有番邦前來朝賀。
這迴是真的朝賀,來的都是大清附屬國、或者部落。
高麗,南掌,安南、暹羅以及準噶爾部、迴部、吐蕃等。
上一迴西方諸國前來,是三阿哥胤祉親自迎接,這迴胤礽和胤祉都沒去,打頭的是禮部尚書並宗室的王爺、貝勒。
西方國家的使臣前來,磨磨蹭蹭一直到晚宴才去給康熙請安,高麗等國則不一樣。他們稍作休整就入了宮。
就像是提前商量好的,他們來的都是‘皇室成員’,其中高麗。準部(準噶爾部)、迴部以及吐蕃還來了位公主。
吐蕃有公主前來可以理解,因為吐蕃的政權跟其他國家不一樣。他們與英吉利比較類似,在吐蕃女人的地位比較高,公主跟王子一樣都有繼承權。
這迴來的吐蕃公主據說就是下一任吐蕃王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其他國家的公主……
他們跟大清一樣,女人是沒有參政權力的。
雖如是,畢竟也是一國(部落)的公主,康熙還是很給麵子的接見了,隨後便讓人領著她們去慈寧宮拜見太後。
石姝瑤身為太子妃,也被通知去慈寧宮接見她們。或許是因為這次有公主出行,亦或者因為他們隸屬於大清,此次國宴的規格比上迴更顯熱鬧一些。
朝臣、貴婦,後宮妃嬪、太子妃、皇子福晉都可參加。
康熙後宮沒有皇後,太後年紀大精力不濟,因而招待幾位公主的任務便落在石姝瑤與貴妃鈕祜祿氏身上。
石姝瑤身份比貴妃高,因而又以她為主。
宴會上,石姝瑤與直郡王福晉等皇子福晉分為一桌,就坐在幾位出使公主的隔壁。
察覺到直郡王福晉頻頻抬頭往那邊看,石姝瑤好奇道:“大嫂在看什麽?”
直郡王福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她到底按捺不住心底的好奇,湊到石姝瑤耳邊小聲問道:“聽我們爺說,這迴來的公主裏頭有個吐蕃公主,據說這位公主在吐蕃特別厲害,還能參政。是不是真的?”
她活了這麽大還是第一次聽說女人能參政呢,這不是好奇麽,難免多注意了些。
其他福晉雖不如直郡王福晉表現的這麽直接,聽到她的話也紛紛抬頭一臉好奇的看向石姝瑤。
石姝瑤點頭,“大嫂說的沒錯,這位吐蕃公主確實跟咱們認識的不一樣。人家是這個,”說著她豎起大拇指。
她是幾人中唯一見過這些出使公主的,比起其他公主,吐蕃來的這位更是落落大方。別人聊得都是吃食、衣裳料子、胭脂水粉這些女人的玩意兒,吐蕃公主不一樣,人家關心的民生、朝政。
從她的談吐中能聽出來,人家不是誇誇其談,其言之有物,人家是真的懂。
穿越將近二十載,頭一迴遇上這樣‘禦姐範兒’的姑娘,石姝瑤不吝讚賞。
其他人雖不至於跟她一樣,也是滿臉感歎,隻八福晉不合時宜的說了句:“女人沒個女人的樣子,整日拋頭露麵有什麽好得意的。”
八福晉一開口,本來祥和的氣氛凝固。石姝瑤臉上的笑容淡了,“八貝勒福晉,你莫不是忘了,我們大清入關之前女人也是‘文能管家女紅,武能上馬彎弓射野狼’的。”
跟現在不一樣,大清入關前生活環境惡劣,那時候的男人女人都十分辛苦,特別是女人,不但要傳宗接代、照顧家庭,男人不在的時候還要能保護好家庭財產。
著實辛苦。
那時候的女人可沒有不能拋頭露麵一說,那時候誰家女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才是被人詬病的。
而今,大清入關才多少年,便學會了漢人那套做派。你學就學吧,沒人會說什麽。但你嘲諷別人算怎麽迴事?
十福晉也很不高興,她用別扭的滿語問道:“八嫂,女人應該什麽樣?”
十福晉是蒙古人,蒙古女人跟入關前的滿人一樣,在家時需要幹很多活,即便她身為郡王之女也是從早忙到晚。
八福晉這番話聽到她耳朵裏同樣有羞辱、看不起的意思。
十福晉的阿爸是蒙古郡王,別人懼怕八福晉、安親王府,她可不怕。心裏不滿,她當即就說了出來。
八福晉語塞。
大概是覺得自己被問住有些下不來台,她不悅道:“女人什麽樣我不知道,反正不是她那樣的。你看咱們大清,包括太子妃在內,誰家女人敢插手朝政,更別說跟著男人們到處打仗了。”
“這樣不知檢點的女人,哪個男人敢要?”
她剛才可是聽見太子妃說了,這個吐蕃公主曾經跟著她阿瑪打仗。
想想,一個女人在男人堆裏混,像什麽樣子。
不知檢點幾個字有些重了。石姝瑤不輕不重的放下手裏的茶盞,麵帶警告:“八貝勒福晉,本宮好心勸你一句,飯可以亂吃有些話卻不能亂說,小心禍從口出。”
“另外,你怕是不了解吐蕃的風土人情。人家吐蕃女人地位高的很,咱們大清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到了吐蕃,隻要雙方願意,一個女人可以同時擁有好幾個丈夫。”
“普通女人尚且如此,更別說人家貴為吐蕃的公主。”
“還有,背後說人是非終究不好,她們既然敢來大清出使,你猜她們懂不懂大清的語言?”
這群使者帶著翻譯不代表人家一句大清的話都不會說,聽不懂。雖是附屬國,並不代表人家就得卑躬屈膝、像個毫無尊嚴的奴才。
背地裏毫無顧忌嘲諷別人的傳統,被別人知道了,你看人家揍不揍你?
這種事兒,即便真的挨了揍,鬧到皇上那裏,皇上也會站在人家那邊。
八福晉又不服氣,“那又如何?她們本來就不守婦道。”
這下連直郡王福晉都聽得皺眉,她低聲嗬斥:“八弟妹,尊重別人有這麽難?你適可而止一些。”
太子妃說得對,您可以看不上別人的習俗,但不可以嘲諷。別以為背後有安親王府就可以肆無忌憚。
安親王府或許在京城還有些威嚴,別人會給些麵子。吐蕃?
別說安親王府,即便是大阿哥直郡王人家公主也未必會給麵子。
大福晉或許不懂朝政,但她知道什麽話該說什麽不該說,怎麽做不給自家男人拖後腿。
石姝瑤狠狠皺眉,不過大福晉已經訓斥過八福晉,她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隻心裏打定主意離她越遠越好,免得她不知天高地厚真得罪了人,帶累自己跟太子。
當然,這事兒還得跟太子說一聲。倒不是她喜歡背後打小報告,主要是八福晉的性子。
以她對八福晉的了解,這位你越不讓她做什麽,她越喜歡做什麽。今兒個大家都站在吐蕃公主那邊說她,她心裏必定是不服氣的,說不得就恨上人家公主。
萬一,她去找人家麻煩……
這不是沒可能的,以八福晉的性子,這種事兒她真做得出來。
人家好好前來上供,你卻無緣無故找茬,別說對方是公主,即便不是。使臣代表的是國家,你不把人放在眼裏,就是看不上人家的國家。
傳出去,也是很影響兩國之間友誼的。
告訴太子,讓太子警告下老八,讓老八看好他福晉。至少別人在京城的這段時間別整出什麽幺蛾子。
因著八福晉,這頓飯吃的並不是很愉快。宴後迴府,各家福晉不約而同跟阿哥們說起此事。
十福晉:“聽說你從小跟八哥關係親近,八嫂也是跟你們一起長大的,她從小就這麽,這麽、嗯,不知所謂嗎?”
十福晉絞盡腦汁,才想出這麽個詞來。
未出嫁前在十福晉心中大清的皇子福晉應該是尊貴耀眼、光芒四射讓人羨慕的,嫁人後,她才發現,皇子福晉們耀眼是耀眼,但有些人難免有些拉胯。
對,她說的就是八福晉。
在她看來,八福晉有些高傲、不可一世過頭了。
就像今天,沒見太子妃都對人很客氣嗎?她一個貝勒福晉充的什麽大頭蒜,自己從小失孤寄居在別人籬下,有什麽可傲氣的,居然敢看不起人家的公主。
吐蕃在如何,人家那也是實打實的皇族血脈。
十阿哥深深皺眉,隨後歎道:“她自幼便是如此,你若不喜歡日後可不與她交往。你大可、嗯,我兄弟多,你看你喜歡誰,就跟誰來往便是。”
他想說讓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十福晉)跟太子妃一起玩耍,太子妃性子好,又是他表姐,他福晉的性子也很直爽,胤俄覺得兩人應該能合得來。
隨後想到他額娘說的,讓他可以給阿巴亥建議,但不能左右對方的想法,遂改成喜歡誰就跟誰。
十福晉點頭,她雀躍道:“其實我最喜歡太子妃,她性子很對我胃口,也不會嘲笑我貪吃。”
也不知今年大清吸引外朝還是咋的,西洋人還沒走呢,又有番邦前來朝賀。
這迴是真的朝賀,來的都是大清附屬國、或者部落。
高麗,南掌,安南、暹羅以及準噶爾部、迴部、吐蕃等。
上一迴西方諸國前來,是三阿哥胤祉親自迎接,這迴胤礽和胤祉都沒去,打頭的是禮部尚書並宗室的王爺、貝勒。
西方國家的使臣前來,磨磨蹭蹭一直到晚宴才去給康熙請安,高麗等國則不一樣。他們稍作休整就入了宮。
就像是提前商量好的,他們來的都是‘皇室成員’,其中高麗。準部(準噶爾部)、迴部以及吐蕃還來了位公主。
吐蕃有公主前來可以理解,因為吐蕃的政權跟其他國家不一樣。他們與英吉利比較類似,在吐蕃女人的地位比較高,公主跟王子一樣都有繼承權。
這迴來的吐蕃公主據說就是下一任吐蕃王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其他國家的公主……
他們跟大清一樣,女人是沒有參政權力的。
雖如是,畢竟也是一國(部落)的公主,康熙還是很給麵子的接見了,隨後便讓人領著她們去慈寧宮拜見太後。
石姝瑤身為太子妃,也被通知去慈寧宮接見她們。或許是因為這次有公主出行,亦或者因為他們隸屬於大清,此次國宴的規格比上迴更顯熱鬧一些。
朝臣、貴婦,後宮妃嬪、太子妃、皇子福晉都可參加。
康熙後宮沒有皇後,太後年紀大精力不濟,因而招待幾位公主的任務便落在石姝瑤與貴妃鈕祜祿氏身上。
石姝瑤身份比貴妃高,因而又以她為主。
宴會上,石姝瑤與直郡王福晉等皇子福晉分為一桌,就坐在幾位出使公主的隔壁。
察覺到直郡王福晉頻頻抬頭往那邊看,石姝瑤好奇道:“大嫂在看什麽?”
直郡王福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她到底按捺不住心底的好奇,湊到石姝瑤耳邊小聲問道:“聽我們爺說,這迴來的公主裏頭有個吐蕃公主,據說這位公主在吐蕃特別厲害,還能參政。是不是真的?”
她活了這麽大還是第一次聽說女人能參政呢,這不是好奇麽,難免多注意了些。
其他福晉雖不如直郡王福晉表現的這麽直接,聽到她的話也紛紛抬頭一臉好奇的看向石姝瑤。
石姝瑤點頭,“大嫂說的沒錯,這位吐蕃公主確實跟咱們認識的不一樣。人家是這個,”說著她豎起大拇指。
她是幾人中唯一見過這些出使公主的,比起其他公主,吐蕃來的這位更是落落大方。別人聊得都是吃食、衣裳料子、胭脂水粉這些女人的玩意兒,吐蕃公主不一樣,人家關心的民生、朝政。
從她的談吐中能聽出來,人家不是誇誇其談,其言之有物,人家是真的懂。
穿越將近二十載,頭一迴遇上這樣‘禦姐範兒’的姑娘,石姝瑤不吝讚賞。
其他人雖不至於跟她一樣,也是滿臉感歎,隻八福晉不合時宜的說了句:“女人沒個女人的樣子,整日拋頭露麵有什麽好得意的。”
八福晉一開口,本來祥和的氣氛凝固。石姝瑤臉上的笑容淡了,“八貝勒福晉,你莫不是忘了,我們大清入關之前女人也是‘文能管家女紅,武能上馬彎弓射野狼’的。”
跟現在不一樣,大清入關前生活環境惡劣,那時候的男人女人都十分辛苦,特別是女人,不但要傳宗接代、照顧家庭,男人不在的時候還要能保護好家庭財產。
著實辛苦。
那時候的女人可沒有不能拋頭露麵一說,那時候誰家女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才是被人詬病的。
而今,大清入關才多少年,便學會了漢人那套做派。你學就學吧,沒人會說什麽。但你嘲諷別人算怎麽迴事?
十福晉也很不高興,她用別扭的滿語問道:“八嫂,女人應該什麽樣?”
十福晉是蒙古人,蒙古女人跟入關前的滿人一樣,在家時需要幹很多活,即便她身為郡王之女也是從早忙到晚。
八福晉這番話聽到她耳朵裏同樣有羞辱、看不起的意思。
十福晉的阿爸是蒙古郡王,別人懼怕八福晉、安親王府,她可不怕。心裏不滿,她當即就說了出來。
八福晉語塞。
大概是覺得自己被問住有些下不來台,她不悅道:“女人什麽樣我不知道,反正不是她那樣的。你看咱們大清,包括太子妃在內,誰家女人敢插手朝政,更別說跟著男人們到處打仗了。”
“這樣不知檢點的女人,哪個男人敢要?”
她剛才可是聽見太子妃說了,這個吐蕃公主曾經跟著她阿瑪打仗。
想想,一個女人在男人堆裏混,像什麽樣子。
不知檢點幾個字有些重了。石姝瑤不輕不重的放下手裏的茶盞,麵帶警告:“八貝勒福晉,本宮好心勸你一句,飯可以亂吃有些話卻不能亂說,小心禍從口出。”
“另外,你怕是不了解吐蕃的風土人情。人家吐蕃女人地位高的很,咱們大清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到了吐蕃,隻要雙方願意,一個女人可以同時擁有好幾個丈夫。”
“普通女人尚且如此,更別說人家貴為吐蕃的公主。”
“還有,背後說人是非終究不好,她們既然敢來大清出使,你猜她們懂不懂大清的語言?”
這群使者帶著翻譯不代表人家一句大清的話都不會說,聽不懂。雖是附屬國,並不代表人家就得卑躬屈膝、像個毫無尊嚴的奴才。
背地裏毫無顧忌嘲諷別人的傳統,被別人知道了,你看人家揍不揍你?
這種事兒,即便真的挨了揍,鬧到皇上那裏,皇上也會站在人家那邊。
八福晉又不服氣,“那又如何?她們本來就不守婦道。”
這下連直郡王福晉都聽得皺眉,她低聲嗬斥:“八弟妹,尊重別人有這麽難?你適可而止一些。”
太子妃說得對,您可以看不上別人的習俗,但不可以嘲諷。別以為背後有安親王府就可以肆無忌憚。
安親王府或許在京城還有些威嚴,別人會給些麵子。吐蕃?
別說安親王府,即便是大阿哥直郡王人家公主也未必會給麵子。
大福晉或許不懂朝政,但她知道什麽話該說什麽不該說,怎麽做不給自家男人拖後腿。
石姝瑤狠狠皺眉,不過大福晉已經訓斥過八福晉,她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隻心裏打定主意離她越遠越好,免得她不知天高地厚真得罪了人,帶累自己跟太子。
當然,這事兒還得跟太子說一聲。倒不是她喜歡背後打小報告,主要是八福晉的性子。
以她對八福晉的了解,這位你越不讓她做什麽,她越喜歡做什麽。今兒個大家都站在吐蕃公主那邊說她,她心裏必定是不服氣的,說不得就恨上人家公主。
萬一,她去找人家麻煩……
這不是沒可能的,以八福晉的性子,這種事兒她真做得出來。
人家好好前來上供,你卻無緣無故找茬,別說對方是公主,即便不是。使臣代表的是國家,你不把人放在眼裏,就是看不上人家的國家。
傳出去,也是很影響兩國之間友誼的。
告訴太子,讓太子警告下老八,讓老八看好他福晉。至少別人在京城的這段時間別整出什麽幺蛾子。
因著八福晉,這頓飯吃的並不是很愉快。宴後迴府,各家福晉不約而同跟阿哥們說起此事。
十福晉:“聽說你從小跟八哥關係親近,八嫂也是跟你們一起長大的,她從小就這麽,這麽、嗯,不知所謂嗎?”
十福晉絞盡腦汁,才想出這麽個詞來。
未出嫁前在十福晉心中大清的皇子福晉應該是尊貴耀眼、光芒四射讓人羨慕的,嫁人後,她才發現,皇子福晉們耀眼是耀眼,但有些人難免有些拉胯。
對,她說的就是八福晉。
在她看來,八福晉有些高傲、不可一世過頭了。
就像今天,沒見太子妃都對人很客氣嗎?她一個貝勒福晉充的什麽大頭蒜,自己從小失孤寄居在別人籬下,有什麽可傲氣的,居然敢看不起人家的公主。
吐蕃在如何,人家那也是實打實的皇族血脈。
十阿哥深深皺眉,隨後歎道:“她自幼便是如此,你若不喜歡日後可不與她交往。你大可、嗯,我兄弟多,你看你喜歡誰,就跟誰來往便是。”
他想說讓阿巴亥博爾濟吉特氏(十福晉)跟太子妃一起玩耍,太子妃性子好,又是他表姐,他福晉的性子也很直爽,胤俄覺得兩人應該能合得來。
隨後想到他額娘說的,讓他可以給阿巴亥建議,但不能左右對方的想法,遂改成喜歡誰就跟誰。
十福晉點頭,她雀躍道:“其實我最喜歡太子妃,她性子很對我胃口,也不會嘲笑我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