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疑竇叢生
清穿太子妃:我有一個紅包群 作者:雪球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眼前的奴才,鈕祜祿氏簡直懷疑自己耳朵出現問題,聽錯了。她用手指掏掏耳朵,瞪大眼睛問道:“你剛才說什麽,再說一遍,誰來了?”
奴才笑眯眯道:“迴夫人,是太子妃來了。”
她是鈕祜祿氏的心腹奴才,對鈕祜祿氏的心思知之甚詳。自太子妃出嫁,她們夫人沒一晚上不念叨的。
如今總算千盼萬盼總算把太子妃給盼迴了家,夫人反而不敢相信了。
“您若不信就去榮壽堂看看,這會兒太子妃怕是到了。”
太子妃剛進門奴才就來稟告,之後一路去了榮壽堂,她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
鈕祜祿氏瞪了她一眼,“你莫要唬我,她如今是太子妃,怎麽可能會出宮。”
太子妃跟皇阿哥福晉不一樣,皇阿哥福晉早晚得出宮開府,到那時候想迴娘家不過一句話的事兒。誰也不會攔著。
太子妃的處境跟皇帝後妃一樣,入了宮看似榮華富貴,卻失去了自由,一舉一動都被人盯著。她想出宮不但需得經過皇上的同意,還有文武百官。那些人可就等著她出錯呢。
沒個能說過去的理由,她能出來?
“是真的,太子妃親口說的,先去給老夫人請安,隨後就來看望您。”
老夫人是祖母,地位最高。外嫁女迴來都會先過來給她請安,之後才會去見自己的額娘。
這是規矩。
鈕祜祿氏雙手絞著帕子,遲疑道:“你真沒唬我?”她咬咬牙,“罷了,我就信你一迴過去瞧瞧。”
她跟婆婆關係不錯,即便女兒沒迴來,她過去打擾婆婆也不會說什麽。
鈕祜祿氏剛進榮壽堂垂花門就與伺候誠安格格的奴才碰了個正著。那奴才笑眯眯道:“格格剛說讓奴婢去喊夫人過來,夫人您就來了,可見是母女連心。”
鈕祜祿氏麵露驚喜,“這麽說太子妃真的來了?”
嬤嬤點頭。這下她腳步比之前輕快不少,不用人通報直接入了正廳。
正廳,石姝瑤端坐在左側的椅子上正與誠安格格說笑。
看到她進來當即起身,“額娘。”她想給自家額娘行禮卻被鈕祜祿氏拉住。
“使不得,使不得,你現在可是太子妃,怎能給額娘行禮。應該是額娘給你行禮才對。”
石姝瑤拉著她娘,嗔怪道:“額娘,旁人也就算了,您也來消遣女兒。這兒又沒有外人。”
若在外頭碰上,她少不得要接受額娘的禮,如今屋內都是自己人,額娘給她行禮不是折煞她?
誠安格格對著兩人招招手,“你們娘倆行了,咱家瑤瑤的性子你還不知道,你這般小心她生氣。”
自家孩子可不是那種一朝得勢便張狂的人,相反她很看重親情。親額娘給她請安,孩子心裏頭能舒服?
“瑤瑤難得出宮家來,你不說坐下與她說說體己話,竟招惹她。”
宮裏頭人多眼雜即便是在毓慶宮也難免有些顧忌,自家則不同。有些不敢問的,剛好趁此機會好好問問,說說。
鈕祜祿氏擦擦眼睛拉著她女兒的手坐下,“今日怎的出宮了,可是出了什麽事兒?”
太子妃出宮非同一般,鈕祜祿氏最怕女兒有事兒。
石姝瑤安慰的拍拍她的手,“沒事兒,這不快三年沒出宮了,剛好趁著中秋出來走走。正好我也想額娘了,就過來看看。”
“你一人來的?”
石姝瑤搖頭,“不是,太子中途有事兒把我送門口就去忙了。”
說完自己的情況,石姝瑤又問了問家裏人。
誠安格格開口:“我跟你額娘都是老樣子,你兩個弟弟最近一直在家刻苦讀書,他們打算明年去考個秀才,過兩年正好下場。”
她嘴裏的下場是參加秋闈的意思、。
石姝瑤的弟弟隻比她小兩歲半,早前一直在國子監讀書,石姝瑤嫁給太子後被皇上點名成了十阿哥的哈哈珠子。
石家算是少有的文武世家,他家的人走文臣和武將路子的都有。隻要是石家人,不管嫡庶都必須從小習文練武,且考取一定的功名。
比如石文焯跟石文炳兩兄弟,他們倆都是進士出身。之後石文炳做了都統走武將的路子,石文焯則去了光祿寺。
石文焯的三個庶兄要遜色一些,老二同樣走的武將路子,隻考到了秀才。老三和老四是舉人,然後靠著石家蔭封做了官兒。
石禮哈兄弟原本也是打算一個走文臣一個武將,倆人小小年紀也過了童生試,正準備考取秀才,結果石華善出事。作為親孫子的他們不得不迴家守孝,科舉的事兒也不了了之。
不過兩人年紀小,即便是再過三年科考也能稱得上‘天縱之資‘’。
石姝瑤蹙著眉頭,“如今阿瑪不在,弟弟的學業誰負責?可需要我們幫忙指導,可需要太子幫忙尋找個大儒布置功課?”
如今科舉乃是八股,僅靠自己閉門造車耗時耗力,石家沒有這個條件也不就罷了,既然有,她當然要給親弟弟方便。
鈕祜祿氏笑道:“不用,說來也巧,你阿瑪跟徐家的徐秉義有些交情,他如今又擢升為詹事府少詹事,臨行前你阿瑪帶著厚禮去徐家拜訪過他。托他幫忙照看你倆弟弟。“”
徐家的名頭在讀書人圈子裏很是響亮,能得到徐家的照顧鈕祜祿氏求之不得。關鍵是她倆兒子也都爭氣,全部通過徐秉義的考教。
如今倆兄弟每個月都會去徐家兩次,求教徐秉義。
徐家?這麽巧?
石姝瑤忽然想到今日遇到的那個大胖子。
她道:“額娘,聽說徐秉義有個侄子約莫二十歲上下,如今已經是舉人。瞧他的樣子今年怕是會再次參加春闈,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若徐秉義教導他侄子,再讓他輔導弟弟,豈不給人添麻煩?“”
她弟弟這也不算正式拜師,即便將來出名對徐秉義的好處也不大,換做是她肯定是先顧自己的侄子。
“侄子?“”鈕祜祿氏仔細想了想搖頭道,“這,我倒沒聽你弟弟說起過。不過徐家不是還有個徐乾學麽,想來李阿瑪也是考慮到這種情況,才求了徐秉義頭上。“”
徐秉義兄弟五人,論才學徐秉義並不是最出色的。最出眾的徐元文二十九年過世,除他之外,徐家還有徐乾學這位探花。
徐秉義的侄子那不就是徐乾學的,由這位探花親自教導自家子侄哪裏還用得著徐秉義。
石姝瑤點頭,“額娘,您跟徐家可曾有過交集,您覺得他家家風如何?“”
文人人品看家風,若家風嚴格,是不可能出現諸如徐翰林這樣的人。
鈕祜祿氏疑惑的看著石姝瑤,“好好地,怎麽問起徐家了?可是太子想要重用徐秉義?“”
徐秉義是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府是什麽地方?那是專門為太子服務的。石姝瑤開口打聽徐家,她想當然的認為是太子有什麽打算。
鈕祜祿氏仔細想了想道:“我跟徐家接觸也不多,你知道的,石家雖然也是漢臣,可我畢竟出自鈕祜祿,與她們這些純粹的漢人有些說不上話。“”
“不過,你阿瑪對徐家印象倒是不錯。“”
鈕祜祿氏這話說的有夠委婉,她與徐家何止是說不上話啊,簡直是沒話可說。
大清是有嚴重鄙視鏈的,滿人最看不起的便是漢人。身為滿洲旗,很少有人會‘紆尊降貴‘’跟漢人交往。
鈕祜祿氏身上雖然沒有這個癖好,但她是地道的滿人世家出身,自幼學習的是滿人的規矩。
滿人的規矩跟漢人是完全不同的,她們聚在一起聊天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兩個人說不到一塊去,自然不會有過多的往來。因而除非必要,否則鈕祜祿氏很少會主動去跟漢臣家的夫人來往。
既不來往,何來了解。
石姝瑤點頭,她想著左右也不算什麽大事兒,便把今日的事情簡單說了說,“剛才我與殿下去了趟外城的琉璃街,碰上個紈絝橫行霸道,那人自稱是徐家的侄子。“”
她歎了口氣,“若隻是這樣也就算了,有人當街指責他冒名頂替,說他解元透明是搶的別人的。“”
“皇上對科舉很是重視,太子聽聞此事豈能不管。剛才聽額娘提起徐家,這才好奇多問一句。“”
鈕祜祿氏瞠目結舌:“這,這會不會弄錯了?“”
徐家是什麽人家,一門都在朝中為官,犯得著為了個舉人名頭幹這種事兒?
抿了口茶,石姝瑤搖頭,“剛開始我也不信,可隨後一想,今年的秋闈還未曾開始,那徐翰林即為解元肯定是三年前的。額娘應該知道,咱大清的狀元郎十之八九都出自江南。他既然能考中解元為何仍舊是舉人?“”
何謂解元?
頭名才能被稱之為解元。
江南又多狀元,一個江南的頭名,即便春闈發揮失常沒有入三甲,也不會連個進士都考不上吧?
誠安格格道:“徐家人我也見過,看著不像是如此膽大包天為非作歹的。有句話怎麽說來著‘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我看八成是有人借了徐家的名頭,實際上他根本不是徐家人。“
這種事並不稀奇,隻要注意別惹著不該惹的人還很難被發現。
就好比當年淩家借助太子的勢力作怪一樣。你敢去找太子求證嗎?
肯定是不敢的。
隻要沒人去找徐家求證,想怎麽說不還是他說了算?
奴才笑眯眯道:“迴夫人,是太子妃來了。”
她是鈕祜祿氏的心腹奴才,對鈕祜祿氏的心思知之甚詳。自太子妃出嫁,她們夫人沒一晚上不念叨的。
如今總算千盼萬盼總算把太子妃給盼迴了家,夫人反而不敢相信了。
“您若不信就去榮壽堂看看,這會兒太子妃怕是到了。”
太子妃剛進門奴才就來稟告,之後一路去了榮壽堂,她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
鈕祜祿氏瞪了她一眼,“你莫要唬我,她如今是太子妃,怎麽可能會出宮。”
太子妃跟皇阿哥福晉不一樣,皇阿哥福晉早晚得出宮開府,到那時候想迴娘家不過一句話的事兒。誰也不會攔著。
太子妃的處境跟皇帝後妃一樣,入了宮看似榮華富貴,卻失去了自由,一舉一動都被人盯著。她想出宮不但需得經過皇上的同意,還有文武百官。那些人可就等著她出錯呢。
沒個能說過去的理由,她能出來?
“是真的,太子妃親口說的,先去給老夫人請安,隨後就來看望您。”
老夫人是祖母,地位最高。外嫁女迴來都會先過來給她請安,之後才會去見自己的額娘。
這是規矩。
鈕祜祿氏雙手絞著帕子,遲疑道:“你真沒唬我?”她咬咬牙,“罷了,我就信你一迴過去瞧瞧。”
她跟婆婆關係不錯,即便女兒沒迴來,她過去打擾婆婆也不會說什麽。
鈕祜祿氏剛進榮壽堂垂花門就與伺候誠安格格的奴才碰了個正著。那奴才笑眯眯道:“格格剛說讓奴婢去喊夫人過來,夫人您就來了,可見是母女連心。”
鈕祜祿氏麵露驚喜,“這麽說太子妃真的來了?”
嬤嬤點頭。這下她腳步比之前輕快不少,不用人通報直接入了正廳。
正廳,石姝瑤端坐在左側的椅子上正與誠安格格說笑。
看到她進來當即起身,“額娘。”她想給自家額娘行禮卻被鈕祜祿氏拉住。
“使不得,使不得,你現在可是太子妃,怎能給額娘行禮。應該是額娘給你行禮才對。”
石姝瑤拉著她娘,嗔怪道:“額娘,旁人也就算了,您也來消遣女兒。這兒又沒有外人。”
若在外頭碰上,她少不得要接受額娘的禮,如今屋內都是自己人,額娘給她行禮不是折煞她?
誠安格格對著兩人招招手,“你們娘倆行了,咱家瑤瑤的性子你還不知道,你這般小心她生氣。”
自家孩子可不是那種一朝得勢便張狂的人,相反她很看重親情。親額娘給她請安,孩子心裏頭能舒服?
“瑤瑤難得出宮家來,你不說坐下與她說說體己話,竟招惹她。”
宮裏頭人多眼雜即便是在毓慶宮也難免有些顧忌,自家則不同。有些不敢問的,剛好趁此機會好好問問,說說。
鈕祜祿氏擦擦眼睛拉著她女兒的手坐下,“今日怎的出宮了,可是出了什麽事兒?”
太子妃出宮非同一般,鈕祜祿氏最怕女兒有事兒。
石姝瑤安慰的拍拍她的手,“沒事兒,這不快三年沒出宮了,剛好趁著中秋出來走走。正好我也想額娘了,就過來看看。”
“你一人來的?”
石姝瑤搖頭,“不是,太子中途有事兒把我送門口就去忙了。”
說完自己的情況,石姝瑤又問了問家裏人。
誠安格格開口:“我跟你額娘都是老樣子,你兩個弟弟最近一直在家刻苦讀書,他們打算明年去考個秀才,過兩年正好下場。”
她嘴裏的下場是參加秋闈的意思、。
石姝瑤的弟弟隻比她小兩歲半,早前一直在國子監讀書,石姝瑤嫁給太子後被皇上點名成了十阿哥的哈哈珠子。
石家算是少有的文武世家,他家的人走文臣和武將路子的都有。隻要是石家人,不管嫡庶都必須從小習文練武,且考取一定的功名。
比如石文焯跟石文炳兩兄弟,他們倆都是進士出身。之後石文炳做了都統走武將的路子,石文焯則去了光祿寺。
石文焯的三個庶兄要遜色一些,老二同樣走的武將路子,隻考到了秀才。老三和老四是舉人,然後靠著石家蔭封做了官兒。
石禮哈兄弟原本也是打算一個走文臣一個武將,倆人小小年紀也過了童生試,正準備考取秀才,結果石華善出事。作為親孫子的他們不得不迴家守孝,科舉的事兒也不了了之。
不過兩人年紀小,即便是再過三年科考也能稱得上‘天縱之資‘’。
石姝瑤蹙著眉頭,“如今阿瑪不在,弟弟的學業誰負責?可需要我們幫忙指導,可需要太子幫忙尋找個大儒布置功課?”
如今科舉乃是八股,僅靠自己閉門造車耗時耗力,石家沒有這個條件也不就罷了,既然有,她當然要給親弟弟方便。
鈕祜祿氏笑道:“不用,說來也巧,你阿瑪跟徐家的徐秉義有些交情,他如今又擢升為詹事府少詹事,臨行前你阿瑪帶著厚禮去徐家拜訪過他。托他幫忙照看你倆弟弟。“”
徐家的名頭在讀書人圈子裏很是響亮,能得到徐家的照顧鈕祜祿氏求之不得。關鍵是她倆兒子也都爭氣,全部通過徐秉義的考教。
如今倆兄弟每個月都會去徐家兩次,求教徐秉義。
徐家?這麽巧?
石姝瑤忽然想到今日遇到的那個大胖子。
她道:“額娘,聽說徐秉義有個侄子約莫二十歲上下,如今已經是舉人。瞧他的樣子今年怕是會再次參加春闈,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若徐秉義教導他侄子,再讓他輔導弟弟,豈不給人添麻煩?“”
她弟弟這也不算正式拜師,即便將來出名對徐秉義的好處也不大,換做是她肯定是先顧自己的侄子。
“侄子?“”鈕祜祿氏仔細想了想搖頭道,“這,我倒沒聽你弟弟說起過。不過徐家不是還有個徐乾學麽,想來李阿瑪也是考慮到這種情況,才求了徐秉義頭上。“”
徐秉義兄弟五人,論才學徐秉義並不是最出色的。最出眾的徐元文二十九年過世,除他之外,徐家還有徐乾學這位探花。
徐秉義的侄子那不就是徐乾學的,由這位探花親自教導自家子侄哪裏還用得著徐秉義。
石姝瑤點頭,“額娘,您跟徐家可曾有過交集,您覺得他家家風如何?“”
文人人品看家風,若家風嚴格,是不可能出現諸如徐翰林這樣的人。
鈕祜祿氏疑惑的看著石姝瑤,“好好地,怎麽問起徐家了?可是太子想要重用徐秉義?“”
徐秉義是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府是什麽地方?那是專門為太子服務的。石姝瑤開口打聽徐家,她想當然的認為是太子有什麽打算。
鈕祜祿氏仔細想了想道:“我跟徐家接觸也不多,你知道的,石家雖然也是漢臣,可我畢竟出自鈕祜祿,與她們這些純粹的漢人有些說不上話。“”
“不過,你阿瑪對徐家印象倒是不錯。“”
鈕祜祿氏這話說的有夠委婉,她與徐家何止是說不上話啊,簡直是沒話可說。
大清是有嚴重鄙視鏈的,滿人最看不起的便是漢人。身為滿洲旗,很少有人會‘紆尊降貴‘’跟漢人交往。
鈕祜祿氏身上雖然沒有這個癖好,但她是地道的滿人世家出身,自幼學習的是滿人的規矩。
滿人的規矩跟漢人是完全不同的,她們聚在一起聊天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兩個人說不到一塊去,自然不會有過多的往來。因而除非必要,否則鈕祜祿氏很少會主動去跟漢臣家的夫人來往。
既不來往,何來了解。
石姝瑤點頭,她想著左右也不算什麽大事兒,便把今日的事情簡單說了說,“剛才我與殿下去了趟外城的琉璃街,碰上個紈絝橫行霸道,那人自稱是徐家的侄子。“”
她歎了口氣,“若隻是這樣也就算了,有人當街指責他冒名頂替,說他解元透明是搶的別人的。“”
“皇上對科舉很是重視,太子聽聞此事豈能不管。剛才聽額娘提起徐家,這才好奇多問一句。“”
鈕祜祿氏瞠目結舌:“這,這會不會弄錯了?“”
徐家是什麽人家,一門都在朝中為官,犯得著為了個舉人名頭幹這種事兒?
抿了口茶,石姝瑤搖頭,“剛開始我也不信,可隨後一想,今年的秋闈還未曾開始,那徐翰林即為解元肯定是三年前的。額娘應該知道,咱大清的狀元郎十之八九都出自江南。他既然能考中解元為何仍舊是舉人?“”
何謂解元?
頭名才能被稱之為解元。
江南又多狀元,一個江南的頭名,即便春闈發揮失常沒有入三甲,也不會連個進士都考不上吧?
誠安格格道:“徐家人我也見過,看著不像是如此膽大包天為非作歹的。有句話怎麽說來著‘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我看八成是有人借了徐家的名頭,實際上他根本不是徐家人。“
這種事並不稀奇,隻要注意別惹著不該惹的人還很難被發現。
就好比當年淩家借助太子的勢力作怪一樣。你敢去找太子求證嗎?
肯定是不敢的。
隻要沒人去找徐家求證,想怎麽說不還是他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