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風雪中的男子(6)
三十而麗:離異女王的婚戀戰場 作者:蔥芯鋼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尿尿能去哪?屋裏就這麽大點的地兒,李俚又不可能開門出去尿。
楊幺幺好久沒聽過這種嘩啦嘩啦的聲音了,她一激動又廢了一遝紙。
李俚尿完,換楊幺幺去上廁所。都折騰完了,倆人終於能好好躺在床上說說話了。
“說說你吧!”剛說了一段自己的楊幺幺恨不得馬上找補迴來,一點虧都不肯吃。
“我?我有什麽好說的?”李俚倒還挺抹不開。
“就說說你為什麽一個人跑到雪山底下弄這麽一個窩?”楊幺幺饒有興趣的翻身,手搭在李俚肩上問。
要知道,我們的女神還從來沒主動對哪個男的這樣過呢。林峰峰沒有,就是對伍南也沒有。
這時候李俚再不受寵若驚,明白點步就實在說過去了。
“行,就講講。你要是覺得無聊,隨時打斷我啊!”李俚似乎對自己的故事沒什麽信心,講之前先打個預防針。
“你說吧,我愛聽。”楊幺幺迫不及待的等著。
為什麽這麽好奇,她自己也說不清楚,可能是在楊幺幺的生命裏還沒出現這樣一個滿臉胡子唏噓的男子吧。一份獨有的滄桑感混合著這天地間的冷徹與孤寂,有一番別樣的魅力。
“我爸是個生意人,但是是個半路出家的生意人……”李俚倒沒怎麽留意到楊幺幺的期待,慢慢開始了自己的講述:
原來李俚的父親以前是個工人,因為打從李俚的爺爺那輩是一個工人。
在上世紀6、70年代的東北地區,工廠是這片土地上最繁忙的存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第一縷晨光照亮開始,工人們便早早湧向工廠大門。
巨大的工廠建築,矗立在平原之上,散發著濃重的煙霧和金屬味道。工廠的大門前藍色工裝和自行車像密密麻麻的一群來來往往,煤炭和原材料被送進工廠,成品則離開工廠。
李俚的爺爺可是八級大工匠,每天出去,就是一家子的希望,更是全家人的驕傲。他是那個車間的指揮者,大師傅!掙的比廠長還多!街坊四鄰都特別羨慕他們家。隻要遇見必須打聲招唿:“老曹,這麽早上班啊?”
“啊,今個我們組加班生產,早點過去!”
“今年春節又發不少東西吧?”
“家裏花生瓜子吃不了,想著過來那啊!”
這樣的對話場景時常可見,趕著李俚的父親上班時也會沾點老曹的光,車間的同事對他加著幾分尊敬,雖然這個小曹的手藝不怎麽樣,但也是光榮的工人階級一員。
每天車間一片忙碌,偶爾老曹或小曹也會帶小李俚來看看,從而感受到那奔騰年代的魅力。蒸汽摩擦的氣味彌漫在空氣中。機器的皮帶傳動,巨大的風機轟鳴作響,熔爐中的火焰熊熊燃燒。工人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操作機器,有的負責清理設備,有的負責裝卸物品。他們戴著頭盔、戴著眼鏡,努力地工作著,仿佛成為機器的一部分。
從那開始,李俚便立誌將來要當一個像爺爺一樣出色的工人。盡管爸爸不是那麽優秀,但是父子倆的感情還是很深的,在孩子心裏可能父親就是當工人的天賦差了一點……
當時的東北工廠,可以說是一片汗水和奮鬥的海洋。工廠裏的機器聲、唿喊聲、機械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氛圍。
作為一個工人,在那個年月絕對是最值得驕傲的了。
在工廠裏,汗水是常有的伴侶。工人們的衣服濕透了,額頭上滴下細密的汗珠,但他們始終保持著緊張的狀態。有時臉上沾滿的甚至黑色的汗水,和車間的油泥黏在一起,粘在皮膚上。短暫的停歇隻是為了抹去額頭的汗水。他們冒著熱氣騰騰的工作環境,用熟練的動作操作機器,拚盡全力完成每一個生產任務。因為是為國,為家,人的頭上頂著一股信念。
下班迴家,李俚會搶著接過爸爸和爺爺脫下的衣服,他喜歡聞那股油漬的味道。他認為那才是男人身上該有的味兒。
然而這一切在李俚8歲時戛然而止。那時正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經曆了一場空前的下崗潮,這場潮流席卷了整個國家的工業體係,給成千上萬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困惑。
李俚的爺爺也在92年去世了。還好,他是幸運的,生活在一個風華絕代的年代,有工廠裏的機器轟鳴聲,一片繁忙和活力為他送行。不過,李俚的父親可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改革開放的浪潮衝擊著舊有的體製,因為技術進步和市場改革,許多傳統工廠麵臨著無法應對的困境,大量廠區紛紛宣布破產倒閉,無數工人隨之走上失業的道路。
下崗潮如同一陣狂風,將許多人的生活吹得支離破碎。老工人們曾經以熟練的技能和辛勤的勞動為企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可是麵對無情的市場競爭和新興產業的崛起,他們卻漸漸失去了立足之地。他們成了一群飄零的人,被迫離開工作崗位,踏上了找工作的漫漫長路。
李俚的父親就是這大潮中的一人,但是他是其中最沒有包袱的那個人。想法也和別人多少有些不同,對他來說似乎是個機會!
記得剛剛告訴家裏他不打算當工人的那天,李俚和媽媽都是一臉的哀容。唯獨李俚的父親,居然自己興奮喝了半斤小酒。
對於別人,下崗帶來了的是失業的痛苦和無助。許多失業工人由於年齡大、技術過時,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們在失業的旋渦中掙紮,希望著政府能夠給予關懷和援助。一些下崗工人主動求職,改換行業,但麵對陌生的事物和新的挑戰,他們往往感到局促不安。
但是李俚的父親卻早有預見,下崗沒到一個月,自己就張羅起一個小的錄像廳,每周去市裏九路市場淘一次帶子,迴來能反複放上一周左右。看舊的錄像帶他還擺攤再出去賣掉,一來一迴一個月能有兩三千的收入,還是趕上十一這種大假期,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賺過4220塊錢。
楊幺幺好久沒聽過這種嘩啦嘩啦的聲音了,她一激動又廢了一遝紙。
李俚尿完,換楊幺幺去上廁所。都折騰完了,倆人終於能好好躺在床上說說話了。
“說說你吧!”剛說了一段自己的楊幺幺恨不得馬上找補迴來,一點虧都不肯吃。
“我?我有什麽好說的?”李俚倒還挺抹不開。
“就說說你為什麽一個人跑到雪山底下弄這麽一個窩?”楊幺幺饒有興趣的翻身,手搭在李俚肩上問。
要知道,我們的女神還從來沒主動對哪個男的這樣過呢。林峰峰沒有,就是對伍南也沒有。
這時候李俚再不受寵若驚,明白點步就實在說過去了。
“行,就講講。你要是覺得無聊,隨時打斷我啊!”李俚似乎對自己的故事沒什麽信心,講之前先打個預防針。
“你說吧,我愛聽。”楊幺幺迫不及待的等著。
為什麽這麽好奇,她自己也說不清楚,可能是在楊幺幺的生命裏還沒出現這樣一個滿臉胡子唏噓的男子吧。一份獨有的滄桑感混合著這天地間的冷徹與孤寂,有一番別樣的魅力。
“我爸是個生意人,但是是個半路出家的生意人……”李俚倒沒怎麽留意到楊幺幺的期待,慢慢開始了自己的講述:
原來李俚的父親以前是個工人,因為打從李俚的爺爺那輩是一個工人。
在上世紀6、70年代的東北地區,工廠是這片土地上最繁忙的存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第一縷晨光照亮開始,工人們便早早湧向工廠大門。
巨大的工廠建築,矗立在平原之上,散發著濃重的煙霧和金屬味道。工廠的大門前藍色工裝和自行車像密密麻麻的一群來來往往,煤炭和原材料被送進工廠,成品則離開工廠。
李俚的爺爺可是八級大工匠,每天出去,就是一家子的希望,更是全家人的驕傲。他是那個車間的指揮者,大師傅!掙的比廠長還多!街坊四鄰都特別羨慕他們家。隻要遇見必須打聲招唿:“老曹,這麽早上班啊?”
“啊,今個我們組加班生產,早點過去!”
“今年春節又發不少東西吧?”
“家裏花生瓜子吃不了,想著過來那啊!”
這樣的對話場景時常可見,趕著李俚的父親上班時也會沾點老曹的光,車間的同事對他加著幾分尊敬,雖然這個小曹的手藝不怎麽樣,但也是光榮的工人階級一員。
每天車間一片忙碌,偶爾老曹或小曹也會帶小李俚來看看,從而感受到那奔騰年代的魅力。蒸汽摩擦的氣味彌漫在空氣中。機器的皮帶傳動,巨大的風機轟鳴作響,熔爐中的火焰熊熊燃燒。工人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操作機器,有的負責清理設備,有的負責裝卸物品。他們戴著頭盔、戴著眼鏡,努力地工作著,仿佛成為機器的一部分。
從那開始,李俚便立誌將來要當一個像爺爺一樣出色的工人。盡管爸爸不是那麽優秀,但是父子倆的感情還是很深的,在孩子心裏可能父親就是當工人的天賦差了一點……
當時的東北工廠,可以說是一片汗水和奮鬥的海洋。工廠裏的機器聲、唿喊聲、機械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氛圍。
作為一個工人,在那個年月絕對是最值得驕傲的了。
在工廠裏,汗水是常有的伴侶。工人們的衣服濕透了,額頭上滴下細密的汗珠,但他們始終保持著緊張的狀態。有時臉上沾滿的甚至黑色的汗水,和車間的油泥黏在一起,粘在皮膚上。短暫的停歇隻是為了抹去額頭的汗水。他們冒著熱氣騰騰的工作環境,用熟練的動作操作機器,拚盡全力完成每一個生產任務。因為是為國,為家,人的頭上頂著一股信念。
下班迴家,李俚會搶著接過爸爸和爺爺脫下的衣服,他喜歡聞那股油漬的味道。他認為那才是男人身上該有的味兒。
然而這一切在李俚8歲時戛然而止。那時正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經曆了一場空前的下崗潮,這場潮流席卷了整個國家的工業體係,給成千上萬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困惑。
李俚的爺爺也在92年去世了。還好,他是幸運的,生活在一個風華絕代的年代,有工廠裏的機器轟鳴聲,一片繁忙和活力為他送行。不過,李俚的父親可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改革開放的浪潮衝擊著舊有的體製,因為技術進步和市場改革,許多傳統工廠麵臨著無法應對的困境,大量廠區紛紛宣布破產倒閉,無數工人隨之走上失業的道路。
下崗潮如同一陣狂風,將許多人的生活吹得支離破碎。老工人們曾經以熟練的技能和辛勤的勞動為企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可是麵對無情的市場競爭和新興產業的崛起,他們卻漸漸失去了立足之地。他們成了一群飄零的人,被迫離開工作崗位,踏上了找工作的漫漫長路。
李俚的父親就是這大潮中的一人,但是他是其中最沒有包袱的那個人。想法也和別人多少有些不同,對他來說似乎是個機會!
記得剛剛告訴家裏他不打算當工人的那天,李俚和媽媽都是一臉的哀容。唯獨李俚的父親,居然自己興奮喝了半斤小酒。
對於別人,下崗帶來了的是失業的痛苦和無助。許多失業工人由於年齡大、技術過時,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們在失業的旋渦中掙紮,希望著政府能夠給予關懷和援助。一些下崗工人主動求職,改換行業,但麵對陌生的事物和新的挑戰,他們往往感到局促不安。
但是李俚的父親卻早有預見,下崗沒到一個月,自己就張羅起一個小的錄像廳,每周去市裏九路市場淘一次帶子,迴來能反複放上一周左右。看舊的錄像帶他還擺攤再出去賣掉,一來一迴一個月能有兩三千的收入,還是趕上十一這種大假期,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賺過4220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