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平時也不太能遇得到,還住在這邊的全是些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要不就是丟給這些人照看的小孩子,年輕群體大多都不在這邊了,為了丁作牛活基本上都轉到了東區、新區傘經濟發展更好的地區,大院周圍的空屋率其實挺高的。
以前沒這種感覺,那是因為家裏有年輕人走動,顯得有活力有盼頭,整體感覺好像變化不大,實則不然。
老早就變了,從十多年前新區大規模建設起來後,這片區域就不復九幾年的盛頭了,已經沒了當年的舒適熱鬧。
而自從姥姥發脾氣這天起,喬、周家的往來慢慢變淡,周慧文不再有空沒空就到喬家打轉身,多數時候都忙著工作,處理公司的文件。
也不是一次都不去,隻是出現的次數沒那麽勤,不如往常。
周慧文生姥姥姥的氣,不介意那些,不會因此就生嫌隙或怎樣,隻不過還是有些過不去心裏那道防線。
怕姥姥那些話傷人,徐子卿為此特地跟周慧文說道說道,表示姥姥是年紀大了不清醒,讓周慧文別和老人家一般見識。
徐女士夾在中間挺為難,幫哪頭都不是,一方是親媽,一方是髮小兼中年姐妹,偏頗哪邊都沒理。
姥姥肯定沒有壞心眼,不是為了逼迫周慧文才故意搞那些有的沒的,她就是難受,繃不住情緒儼然老小孩兒一個。
周慧文的做法亦無可指責,並非心胸狹隘,疏離喬家也在情理當中。
再者,周慧文又不是感覺不到徐子卿本人的偏向,當時一聽徐子卿帶罷腔就懂了,知道徐女十心底裏還是很捨不得斷開女兒。
周慧文同樣不想影響徐子卿,幹脆就遠離這邊了。周姨這人挺軸的,又克製又理智,很難搞。
徐子卿打算緩和一下關係,可做什麽都顯得太刻意,反而更傷人。
兩家就這麽僵持了一陣子,直至院裏的竹葉掉落一地,到門口的老樹變得光秀秀為止。
到後來還是姥姥讓步,憋了一段時間的火,之後還是不再提及那些亂七八糟的。姥姥主動到周家走了一遭,看看周慧文,送了些軟乎的燉菜和蹄花湯上門,關心一下周慧文的飲食狀況。
很多情況不是非黑即白的,姥姥放心不下喬言,可到底還是憂愁在意周慧文。不論怎麽講,周慧文對姥姥而言,那也是「小姑娘」一樣的存在,是晚輩,自己看著長大的,終究於心不忍。
姥姥懂得將心比心的道理,明白周慧文也不容易,自己確實有點過了。
老人家不再亂講話,見周慧文臉色又憔悴了些,人亦消瘦許多,便貼心地多加照顧周慧文,還別扭地叮囑周慧文別想太多,不要老是憂心那些已經發生的問題,得看開點。
真心實意地勸,不帶半點私心,全是為了周慧文好。
也許是被姥姥過於慈祥和藹打動,真心不作假,周慧文的態度也慢慢軟和了下來。
母親都是從女兒這個身份過來的,周家上頭的老一輩早沒了,這麽多年以來,凡是老一輩常做的事,姥姥都為周家做過,像對待徐子卿一般對待周慧文,有時就是出去逛一圈買點吃的,迴來以後也會分一些給周家這邊,更不用說周慧文往年常常出差,老人家不求迴報地幫著看家看孩子什麽的。
周慧文從來都是感激並尊敬姥姥,拿她當自家長輩看待,對此並不會較真埋怨,到這兒還是順著台階就下。
徐子卿沒法兒摻和,明麵上倒是沒說什麽,該咋樣就咋樣,但看到周慧文態度有所好轉後,心頭鬆了口氣,同時又不免掛念喬言。
哪能完全不在平,這麽久了沒見到喬言,或多或少還是想女兒的。
有些話姥姥講得對,不管她們承
不承認,徐子卿也好,周慧文也罷,明麵上的作為再如何狠心,可舍不下孩子是不爭的事實。
周慧文也曾暗暗逼過周希雲,無非是在經濟上稍加打壓,可最後是沒能下狠手。
不單單是下不去那個勁兒,發現周希雲因為這邊的緊逼而把名下大部分投資都賣掉後,周慧文不多時便收手了,沒將周希雲往絕境上趕。
生意場上的很多手段都不光彩,必要時候用到競爭對手頭上也就算了,這麽逼迫一個剛紮穩腳跟的年輕姑娘屬實沒必要。
於情於理都幹不出那種醃攢事,太跌份了。
兩家的關係重新緩和後,女兒們的事又被擱下,誰都不說了。
喬言仍是偷偷摸摸迴這邊看望,自以為做得挺隱蔽,每次來了就站在遠處看向大院,發現一切安好再悄然離開。
周希雲亦是,最近專門換了輛十幾萬的便宜國產車開,照舊下班途中從附近繞路。
西井大院的巷子寬闊,房子與房子之間也沒圍牆隔著,這人繞路還能從家門口經過,直接由巷口進去再轉個彎就能辦到。
仁長輩看破不說破,偶爾知道她倆誰迴來過,甚至有兩次周慧文還撞見周希雲開車經由門口,可三人都裝作不知情。
姥姥嘆息,喝茶的心情都沒了,每次得知喬言迴來過就吃不下飯,堵得胃口全無。
又過一陣子,恍然間就立冬了。
溫度持續下降,氣候轉涼,已經徹底不能穿單衣,外麵怕冷的那些提前裹上了薄棉服、羽絨服,剛到這時就準備過冬。
往年過冬這天喬家都會燉軟爛黏糊的肘子和其它肉吃,意在貼膘好抗凍,多吃身子暖和,一家人最愛的就是冬天了,每年的這個時期都會圍一桌好吃好喝的。
以前沒這種感覺,那是因為家裏有年輕人走動,顯得有活力有盼頭,整體感覺好像變化不大,實則不然。
老早就變了,從十多年前新區大規模建設起來後,這片區域就不復九幾年的盛頭了,已經沒了當年的舒適熱鬧。
而自從姥姥發脾氣這天起,喬、周家的往來慢慢變淡,周慧文不再有空沒空就到喬家打轉身,多數時候都忙著工作,處理公司的文件。
也不是一次都不去,隻是出現的次數沒那麽勤,不如往常。
周慧文生姥姥姥的氣,不介意那些,不會因此就生嫌隙或怎樣,隻不過還是有些過不去心裏那道防線。
怕姥姥那些話傷人,徐子卿為此特地跟周慧文說道說道,表示姥姥是年紀大了不清醒,讓周慧文別和老人家一般見識。
徐女士夾在中間挺為難,幫哪頭都不是,一方是親媽,一方是髮小兼中年姐妹,偏頗哪邊都沒理。
姥姥肯定沒有壞心眼,不是為了逼迫周慧文才故意搞那些有的沒的,她就是難受,繃不住情緒儼然老小孩兒一個。
周慧文的做法亦無可指責,並非心胸狹隘,疏離喬家也在情理當中。
再者,周慧文又不是感覺不到徐子卿本人的偏向,當時一聽徐子卿帶罷腔就懂了,知道徐女十心底裏還是很捨不得斷開女兒。
周慧文同樣不想影響徐子卿,幹脆就遠離這邊了。周姨這人挺軸的,又克製又理智,很難搞。
徐子卿打算緩和一下關係,可做什麽都顯得太刻意,反而更傷人。
兩家就這麽僵持了一陣子,直至院裏的竹葉掉落一地,到門口的老樹變得光秀秀為止。
到後來還是姥姥讓步,憋了一段時間的火,之後還是不再提及那些亂七八糟的。姥姥主動到周家走了一遭,看看周慧文,送了些軟乎的燉菜和蹄花湯上門,關心一下周慧文的飲食狀況。
很多情況不是非黑即白的,姥姥放心不下喬言,可到底還是憂愁在意周慧文。不論怎麽講,周慧文對姥姥而言,那也是「小姑娘」一樣的存在,是晚輩,自己看著長大的,終究於心不忍。
姥姥懂得將心比心的道理,明白周慧文也不容易,自己確實有點過了。
老人家不再亂講話,見周慧文臉色又憔悴了些,人亦消瘦許多,便貼心地多加照顧周慧文,還別扭地叮囑周慧文別想太多,不要老是憂心那些已經發生的問題,得看開點。
真心實意地勸,不帶半點私心,全是為了周慧文好。
也許是被姥姥過於慈祥和藹打動,真心不作假,周慧文的態度也慢慢軟和了下來。
母親都是從女兒這個身份過來的,周家上頭的老一輩早沒了,這麽多年以來,凡是老一輩常做的事,姥姥都為周家做過,像對待徐子卿一般對待周慧文,有時就是出去逛一圈買點吃的,迴來以後也會分一些給周家這邊,更不用說周慧文往年常常出差,老人家不求迴報地幫著看家看孩子什麽的。
周慧文從來都是感激並尊敬姥姥,拿她當自家長輩看待,對此並不會較真埋怨,到這兒還是順著台階就下。
徐子卿沒法兒摻和,明麵上倒是沒說什麽,該咋樣就咋樣,但看到周慧文態度有所好轉後,心頭鬆了口氣,同時又不免掛念喬言。
哪能完全不在平,這麽久了沒見到喬言,或多或少還是想女兒的。
有些話姥姥講得對,不管她們承
不承認,徐子卿也好,周慧文也罷,明麵上的作為再如何狠心,可舍不下孩子是不爭的事實。
周慧文也曾暗暗逼過周希雲,無非是在經濟上稍加打壓,可最後是沒能下狠手。
不單單是下不去那個勁兒,發現周希雲因為這邊的緊逼而把名下大部分投資都賣掉後,周慧文不多時便收手了,沒將周希雲往絕境上趕。
生意場上的很多手段都不光彩,必要時候用到競爭對手頭上也就算了,這麽逼迫一個剛紮穩腳跟的年輕姑娘屬實沒必要。
於情於理都幹不出那種醃攢事,太跌份了。
兩家的關係重新緩和後,女兒們的事又被擱下,誰都不說了。
喬言仍是偷偷摸摸迴這邊看望,自以為做得挺隱蔽,每次來了就站在遠處看向大院,發現一切安好再悄然離開。
周希雲亦是,最近專門換了輛十幾萬的便宜國產車開,照舊下班途中從附近繞路。
西井大院的巷子寬闊,房子與房子之間也沒圍牆隔著,這人繞路還能從家門口經過,直接由巷口進去再轉個彎就能辦到。
仁長輩看破不說破,偶爾知道她倆誰迴來過,甚至有兩次周慧文還撞見周希雲開車經由門口,可三人都裝作不知情。
姥姥嘆息,喝茶的心情都沒了,每次得知喬言迴來過就吃不下飯,堵得胃口全無。
又過一陣子,恍然間就立冬了。
溫度持續下降,氣候轉涼,已經徹底不能穿單衣,外麵怕冷的那些提前裹上了薄棉服、羽絨服,剛到這時就準備過冬。
往年過冬這天喬家都會燉軟爛黏糊的肘子和其它肉吃,意在貼膘好抗凍,多吃身子暖和,一家人最愛的就是冬天了,每年的這個時期都會圍一桌好吃好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