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顧不得擦,迎頭朝著太後就跪了下去,「奴才見過太後。」
太後淡淡地「嗯」一聲,示意宮女把裙子拿過來,「這絲線是哪裏產的?」
玉生煙的料子上,繡著蓮花、遊魚以及數條隨著水波蕩漾的水草。
單看料子與繡工,便知道這裙子並非常人所有。
胖太監不敢碰觸,就著宮女的手,細細盯了眼絲線,又讓移到有陽光處看了看,才答道:「迴稟太後,是今秋江南才貢上的絲線,叫做天青絲……」
太後完全明白了,頹然揮了揮手,「你下去吧。」
秋天才進貢的絲線,如何到了陳六姑娘手裏,這還用問嗎?
敢情杜夫人什麽都明白,特地找她來撐腰的。
這腰是撐還是不撐?
慈寧宮的這番鬧騰沒費多大工夫就傳到了皇後的耳朵裏。
皇後正翻著禮部呈上來的秀女名冊,聽聞此事隻是稍頓了下就拋在了腦後。
這件事,即便太後知道了幕後之人是她又如何?
杜夫人不過是一介平民,既無家世又無背景,而她身為皇後,堂兄掌管著五軍營為皇上登基立了大功,父親文定伯在士子間名聲頗佳,為皇上籠絡了不少文人。
皇上登基未滿一年,根基不穩,太後怎可能因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女子而開罪於她?
就算杜仲手握重兵是不世出的將才,就算他與夫人鶼鰈情深,她相信,隻要杜夫人一死,不出三年,杜仲定會另娶新人。
阿芙品貌都在杜夫人之上,配杜仲綽綽有餘。
至於孩子,子嗣固然重要,可哪個女人不會生孩子?
娶了阿芙,還不照樣生兒育女繁衍後代?
而且,能得文定伯府的支持,杜仲隻有感激涕零的份兒。
故而,皇後完全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反而覺得遺憾,為什麽杜夫人沒有一死了之,倘若她死了,一切都好辦了吧。
到時候,在外有杜仲,在內有堂兄,而朝堂之上父親的擁躉者不少,這大好河山豈不盡數掌握在陳家人手裏?
隻可惜啊,杜夫人沒死,她為什麽不死?
這邊皇後在盤算著下次務必要了易楚的命,那邊吳峰也得知了慈寧宮發生的事。
吳峰在錦衣衛待了七八年,經常出沒在宮廷裏,自然也有私下相熟的太監。
隻是,他知道得遠沒有皇後那般詳細,隻聽說易楚動了胎氣,請了常太醫前去診脈,至今不曾出宮。
至於具體發生了什麽事,孩子能不能保住,太監沒有親見,也不敢亂說。
吳峰倒抽一口涼氣,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
杜仲對易楚的情意,皇後娘娘看不出,他卻知道得清清楚楚。
有些人表麵看起來無情,其實是他的情都用在了一人身上,所以沒有多餘的情意顧及他人。
杜仲便是如此,所以許多人都知道他的不在乎,對金銀財寶不在乎,對功勳業績不在乎,對女人更是不在乎。
豈不知,他在乎的唯有易楚一人而已。
易楚若出了事,杜仲會怎樣做。
吳峰想不出來,卻明白地知道,杜仲絕不會善罷甘休。
吳峰不敢耽擱,一麵讓太監繼續往慈寧宮打聽,一麵找了個可信的兵士,偷偷知會了俞樺。
俞樺聞言心涼了半截,恨不得直衝進慈寧宮問個清楚明白。可多年顛沛動蕩的生活讓他很快冷靜下來,略略思索片刻,到附近鋪子裏借來紙筆匆匆寫了張短箋讓護院送給林槐。
林槐做了兩件事,一是將短箋用繡眼鳥發向了宣府,另外讓人到曉望街接易郎中。
此時,暖閣裏的易楚心裏也是忐忑不安,七上八下。
她算計了太後,依太後的精明,稍捉摸就會想出來。沒有人願意被人算計,何況是萬人之上的太後。
可易楚又不得不這麽做。
這次是因為她鼻子靈,僥幸逃過一劫,倘若下次皇後不是在衣衫上下毒而是直接在飲食裏下毒呢?
或者換成無色無味的藥物?
或者不是借陳芙的手,而是直接宣她到坤寧宮?
能讓人神不知鬼不覺死去的法子太多了。
而皇後與她,孰輕孰重,不用想都知道。她便是平白無故地死在坤寧宮,誰還敢讓皇後給她償命?
兔子急了還會咬人,易楚性子雖好,可也不是伸著脖子任人宰割的主兒。
能製裁皇後的隻有嘉德帝跟太後,她一個內宅女子見不到嘉德帝的麵兒,唯有把主意打到太後頭上。
易楚唯一能依仗的是嘉德帝對杜仲的看重和太後對皇後的不喜。
杜仲曾說過,嘉德帝登基以來,皇後甚是得意,連帶著文定伯陳家都狂妄得不行,反之太後卻越發低調,太後娘家兄長仍是做著生意並沒有謀求一官半職,太後娘家侄子,論起來也是嘉德帝的表兄,還是在清河縣當縣丞,沒有因此而升遷。
太後娘家的本分越發襯托出陳家的居功自傲。
太後接趙十七進宮作伴,意在抬舉平涼侯打壓陳家,而嘉德帝也有意無意地默許了這種行為,甚至有兩次還特地到慈寧宮與趙十七一同用了午膳。
借著這次的事情,太後無疑又有了壓製皇後的把柄。
說起來應該是雙方都能夠得利,可是君心難測,太後的心思同樣令人無法揣測。
正當易楚坐臥難寧時,宮女送來了煎好的湯藥。
易楚聞了聞,知道是尋常的安胎藥,卻不知為何,常太醫不但沒用甘草,反而額外加了丁點兒黃連。
因冬雪還在偏殿,易楚不願麻煩宮女侍候,自己端起碗硬著頭皮喝了一口。
滿嘴的苦澀,一直苦到了心裏。
易楚咬牙喝完,放下碗,淚水不自主地滑下來,濕了滿臉。
宮女惶然地問:「夫人……可是覺得不舒服?」
易楚搖搖頭,隻是流淚。而眼淚像是無窮盡似的,怎麽停也停不下來。
宮女慌了,急切地說:「夫人且忍耐片刻,我去請太醫過來。」說罷提著裙角飛一般小跑了出去。
很快地,常太醫拎著從不離手的藥箱從偏殿過來,瞧見默默哭泣的易楚,臉色似乎更沉了些。
宮女托起易楚的手放在床邊,又搭了條絲帕。
常太醫就勢把了脈,冷聲道:「夫人切莫太過悲戚,對胎兒不利。」聲音裏帶了很大的怒氣。
易楚抬眸,清清楚楚地看到常太醫眸中的不滿,瞬時明白過來。
但凡行醫者,最恨的就是不遵醫囑,拿自己身體不當迴事的人。
以前在濟世堂,常聽到易郎中苦口婆心地勸,「你這病症,要是聽我的好好吃上三劑藥,休息幾天就能好利索,你看你蹉跎這幾天,不但沒好,反而又重了。」
現如今常太醫對她,恐怕也是這種心態吧。
易楚完全能了解這種感受,忙拭了淚,低聲道:「多謝太醫,我受教了。」
趁著常太醫去給易楚診脈,趙十七起身告辭,「娘娘今日不得空閑,我就不在這裏裹亂了,改天再來陪娘娘說話。」
太後凝神看了趙十七兩眼,頹然揮揮手,「去吧。」待趙十七離開,「哐當」一聲將手裏的佛珠串兒拍在桌子上,恨恨地說:「一個兩個都不是省心的玩意兒。」
太後淡淡地「嗯」一聲,示意宮女把裙子拿過來,「這絲線是哪裏產的?」
玉生煙的料子上,繡著蓮花、遊魚以及數條隨著水波蕩漾的水草。
單看料子與繡工,便知道這裙子並非常人所有。
胖太監不敢碰觸,就著宮女的手,細細盯了眼絲線,又讓移到有陽光處看了看,才答道:「迴稟太後,是今秋江南才貢上的絲線,叫做天青絲……」
太後完全明白了,頹然揮了揮手,「你下去吧。」
秋天才進貢的絲線,如何到了陳六姑娘手裏,這還用問嗎?
敢情杜夫人什麽都明白,特地找她來撐腰的。
這腰是撐還是不撐?
慈寧宮的這番鬧騰沒費多大工夫就傳到了皇後的耳朵裏。
皇後正翻著禮部呈上來的秀女名冊,聽聞此事隻是稍頓了下就拋在了腦後。
這件事,即便太後知道了幕後之人是她又如何?
杜夫人不過是一介平民,既無家世又無背景,而她身為皇後,堂兄掌管著五軍營為皇上登基立了大功,父親文定伯在士子間名聲頗佳,為皇上籠絡了不少文人。
皇上登基未滿一年,根基不穩,太後怎可能因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女子而開罪於她?
就算杜仲手握重兵是不世出的將才,就算他與夫人鶼鰈情深,她相信,隻要杜夫人一死,不出三年,杜仲定會另娶新人。
阿芙品貌都在杜夫人之上,配杜仲綽綽有餘。
至於孩子,子嗣固然重要,可哪個女人不會生孩子?
娶了阿芙,還不照樣生兒育女繁衍後代?
而且,能得文定伯府的支持,杜仲隻有感激涕零的份兒。
故而,皇後完全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反而覺得遺憾,為什麽杜夫人沒有一死了之,倘若她死了,一切都好辦了吧。
到時候,在外有杜仲,在內有堂兄,而朝堂之上父親的擁躉者不少,這大好河山豈不盡數掌握在陳家人手裏?
隻可惜啊,杜夫人沒死,她為什麽不死?
這邊皇後在盤算著下次務必要了易楚的命,那邊吳峰也得知了慈寧宮發生的事。
吳峰在錦衣衛待了七八年,經常出沒在宮廷裏,自然也有私下相熟的太監。
隻是,他知道得遠沒有皇後那般詳細,隻聽說易楚動了胎氣,請了常太醫前去診脈,至今不曾出宮。
至於具體發生了什麽事,孩子能不能保住,太監沒有親見,也不敢亂說。
吳峰倒抽一口涼氣,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
杜仲對易楚的情意,皇後娘娘看不出,他卻知道得清清楚楚。
有些人表麵看起來無情,其實是他的情都用在了一人身上,所以沒有多餘的情意顧及他人。
杜仲便是如此,所以許多人都知道他的不在乎,對金銀財寶不在乎,對功勳業績不在乎,對女人更是不在乎。
豈不知,他在乎的唯有易楚一人而已。
易楚若出了事,杜仲會怎樣做。
吳峰想不出來,卻明白地知道,杜仲絕不會善罷甘休。
吳峰不敢耽擱,一麵讓太監繼續往慈寧宮打聽,一麵找了個可信的兵士,偷偷知會了俞樺。
俞樺聞言心涼了半截,恨不得直衝進慈寧宮問個清楚明白。可多年顛沛動蕩的生活讓他很快冷靜下來,略略思索片刻,到附近鋪子裏借來紙筆匆匆寫了張短箋讓護院送給林槐。
林槐做了兩件事,一是將短箋用繡眼鳥發向了宣府,另外讓人到曉望街接易郎中。
此時,暖閣裏的易楚心裏也是忐忑不安,七上八下。
她算計了太後,依太後的精明,稍捉摸就會想出來。沒有人願意被人算計,何況是萬人之上的太後。
可易楚又不得不這麽做。
這次是因為她鼻子靈,僥幸逃過一劫,倘若下次皇後不是在衣衫上下毒而是直接在飲食裏下毒呢?
或者換成無色無味的藥物?
或者不是借陳芙的手,而是直接宣她到坤寧宮?
能讓人神不知鬼不覺死去的法子太多了。
而皇後與她,孰輕孰重,不用想都知道。她便是平白無故地死在坤寧宮,誰還敢讓皇後給她償命?
兔子急了還會咬人,易楚性子雖好,可也不是伸著脖子任人宰割的主兒。
能製裁皇後的隻有嘉德帝跟太後,她一個內宅女子見不到嘉德帝的麵兒,唯有把主意打到太後頭上。
易楚唯一能依仗的是嘉德帝對杜仲的看重和太後對皇後的不喜。
杜仲曾說過,嘉德帝登基以來,皇後甚是得意,連帶著文定伯陳家都狂妄得不行,反之太後卻越發低調,太後娘家兄長仍是做著生意並沒有謀求一官半職,太後娘家侄子,論起來也是嘉德帝的表兄,還是在清河縣當縣丞,沒有因此而升遷。
太後娘家的本分越發襯托出陳家的居功自傲。
太後接趙十七進宮作伴,意在抬舉平涼侯打壓陳家,而嘉德帝也有意無意地默許了這種行為,甚至有兩次還特地到慈寧宮與趙十七一同用了午膳。
借著這次的事情,太後無疑又有了壓製皇後的把柄。
說起來應該是雙方都能夠得利,可是君心難測,太後的心思同樣令人無法揣測。
正當易楚坐臥難寧時,宮女送來了煎好的湯藥。
易楚聞了聞,知道是尋常的安胎藥,卻不知為何,常太醫不但沒用甘草,反而額外加了丁點兒黃連。
因冬雪還在偏殿,易楚不願麻煩宮女侍候,自己端起碗硬著頭皮喝了一口。
滿嘴的苦澀,一直苦到了心裏。
易楚咬牙喝完,放下碗,淚水不自主地滑下來,濕了滿臉。
宮女惶然地問:「夫人……可是覺得不舒服?」
易楚搖搖頭,隻是流淚。而眼淚像是無窮盡似的,怎麽停也停不下來。
宮女慌了,急切地說:「夫人且忍耐片刻,我去請太醫過來。」說罷提著裙角飛一般小跑了出去。
很快地,常太醫拎著從不離手的藥箱從偏殿過來,瞧見默默哭泣的易楚,臉色似乎更沉了些。
宮女托起易楚的手放在床邊,又搭了條絲帕。
常太醫就勢把了脈,冷聲道:「夫人切莫太過悲戚,對胎兒不利。」聲音裏帶了很大的怒氣。
易楚抬眸,清清楚楚地看到常太醫眸中的不滿,瞬時明白過來。
但凡行醫者,最恨的就是不遵醫囑,拿自己身體不當迴事的人。
以前在濟世堂,常聽到易郎中苦口婆心地勸,「你這病症,要是聽我的好好吃上三劑藥,休息幾天就能好利索,你看你蹉跎這幾天,不但沒好,反而又重了。」
現如今常太醫對她,恐怕也是這種心態吧。
易楚完全能了解這種感受,忙拭了淚,低聲道:「多謝太醫,我受教了。」
趁著常太醫去給易楚診脈,趙十七起身告辭,「娘娘今日不得空閑,我就不在這裏裹亂了,改天再來陪娘娘說話。」
太後凝神看了趙十七兩眼,頹然揮揮手,「去吧。」待趙十七離開,「哐當」一聲將手裏的佛珠串兒拍在桌子上,恨恨地說:「一個兩個都不是省心的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