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在停靈七七四十九日之後。
於今日,終於要入土為安了!
四月十二是個宜出殯的好日子。
滿朝文武,還有當先的眾位藩王們,跟隨著太子的儀仗,一路走,一路哭嚎。
大明最為賢德的太子啊。
就永遠離他們而去了!
今日,三日未露麵的皇帝陛下也出宮了!
他拖著還有些不太舒服的身體,一路乘坐著輦駕,走出城門。
“標兒啊!爹隻能送你到這裏了!”
咳咳咳!
老朱說完之後,開始重重的咳嗽。
“陛下!太醫說,您這是思慮過度,導致身體虛弱,是不能見風的啊!”
太監果旺的提醒聲傳來。
老朱一個眼神都沒給他。
他的目光緊緊鎖定在,漸漸遠去的棺木上。
他的標兒真的走了。
他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親人!
他的目光漸漸更為冰冷。
閃爍著弑人的光芒。
“咱欲靜而風不止啊!這個時候,怎麽可能不見風呢。”
隨著話落。
他啟程迴宮!
太子守靈一事,已經徹底結束!
......
四月天,最是人間好時節。
太陽高高的升起,又緩緩的落下。
帶走的是誰的一生。
留下的又是怎樣的傳說。
對於朱元璋來說。
他的標兒永遠留在了昨日的黃昏中。
再也不會出現了!
這個時候的他,反而比從前更加冷靜的認識到這一點。
“陛下!該起了!”
果旺提醒早朝的聲音響起。
將沉迷在思緒中的朱元璋拉迴來。
他早就醒了!
他默然的起身,張開雙臂,任由宮人們為他穿戴更衣。
而他閉著眼睛,不由再次迴想起昨晚的夢境。
他夢到他的標兒,沒死,還活的好好地。
而他在六十六歲的時候,也就是明年,將皇位傳給朱標。
親眼看著他穿上龍袍,帶上十二冕冠,眾臣匍匐在他的腳下,口唿“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一刻,親眼見證這個時刻的他,欣慰不已。
可是轉眼他就醒了。
而現實是,他的標兒永遠停留在洪武二十五年,走不到二十六年!
他睜開眼睛,麵無表情的,上朝。
因為生病的原因,他已經三天未上朝。
他能夠預料到,今日必定會是一個熱鬧不已的朝會。
他走著,思緒又飄散到朱標身上。
這時候的朱標,應該是六層玉階之上等著他。
隻是,直到他坐上龍椅,也沒有看到那個令他欣慰不已的身影。
往下望去。
卻是看到一雙清亮深邃的眼睛!
他迴過神來。
移開目光。
寧王來上朝了?!
哦,對了,標兒已經走了,這些個親王們可不就閑下來。
能來上朝了!
他掃了一眼。
發現九個藩王,一個沒少,全部都來了!
他心中微沉,擺了擺手,示意早朝開始。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果旺高高吊起的喊聲,剛剛落下。
劉三吾的振奮聲音就無縫銜接。
“臣有事起奏!”
大清早,早晨五六點的朝會上。
本來還有些睡意的寧王朱權,一下子被高昂的話音震醒。
他循聲望去。
看到他一向討厭的劉三吾劉大人,出列。
他挑了挑眉。
嘴角勾起一個小小的弧度。
繼而轉過頭來,繼續閉目養神。
今日這出劇,應該唱不起來吧。
他來,純粹是不想錯過什麽。
這時,隻聽劉三吾開始引經據典。
從大禹傳其子之後的‘家天下’,到秦始皇沒有立儲,造成的秦二世上位。
洋洋灑灑,說個話像在寫文章一樣,又臭又長!
朱權大大的打了個哈欠。
終於聽到最後結尾的那句話。
“儲為國本!國本不明,則國家必動蕩!臣肺腑之言,望陛下早日立下儲君,以固國本!”
劉三吾通篇長話,隻有這一句才是能讓人聽懂的。
還有,隻有這一句值得說!
朱權不禁在心中嘀咕。
這種朝會就是浪費大家夥時間。
若是由他來的話,就是.....交給秘書。
先審議一遍,再來煩他。
就在朱權腦海中飄蕩著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之時。
殿中明顯是有組織的,有預謀的開始響起連片的附和聲。
“臣呂峰,冒死進諫!望陛下早日立儲!”
被他摔壞了腰的呂家人,首先跳出來附和。
“臣方孝孺,進諫!望陛下早日立儲!”
這個給史上留下一個‘誅十族!’名聲的庸臣,也跳出來。
在朱權看來,朱允炆任用方孝孺削藩,多次采納他的提議,任用李景隆,方孝孺妥妥的奸臣庸臣啊,誤了朱允炆的一生!
“臣齊泰,附議!”
“臣黃子澄,附議!”
一大片一大片的附和聲。
朱權掃了一眼,發現皆是侍郎以下,還有翰林院中人。
而六部侍郎們,還沒有動作。
不過就在他想著高官們就是沉得住的時候。
有人下場了!
“臣都禦史範文從,請求陛下早日立儲,安定朝野內外,四萬萬大明百姓之心!”
範文從出列。
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
國本不穩,每多一天,就多一分大明霍亂的幾率!
親眼看到陛下昏迷,當時的他,可是嚇得半天迴不過神來。
他親眼看著,朝野巨震!百姓不安。
如此下去,豈能長久?!
朱權挑了挑眉,重新閉上眼睛。
看來今日會是一場文官的盛宴啊!
果然!
範文從出列附議之後。
刑部侍郎樊敬出列附議!
兵部尚書沈溍出列附議!!
戶部侍郎方嶽貢附議!!!
滿朝官員,六部尚書,大殿右側所站立的文官們,個個都出列附議!
將偌大的太和殿,填滿!
若說這不是商量好的,若說這不是蓄謀已久的,若說這不是給皇帝施加壓力的。
那就是個笑話。
連金水河中的錦鯉魚都不信!
朱權抬眸,打量起此時老朱的表情。
剛剛與之對視的一瞬,他能夠感覺到老朱今日的心情不怎麽好。
想來是又想到,那個被他培育三十多年的太子。
用腳指頭都能想出來。
隻見金鑾殿上,高坐龍椅的老朱,麵無表情的看著跪滿殿的眾臣。
不發一語。
朱權覺得老朱這時候肯定在壓製著怒氣。
老朱是想要立皇儲不假,可是一兩個人來提醒他還好。
這麽多人,做成逼宮的形勢,怕是老朱很反感的。
果不其然!
隻見龍椅上高坐的朱元璋。
不發一語的,站起身!
於今日,終於要入土為安了!
四月十二是個宜出殯的好日子。
滿朝文武,還有當先的眾位藩王們,跟隨著太子的儀仗,一路走,一路哭嚎。
大明最為賢德的太子啊。
就永遠離他們而去了!
今日,三日未露麵的皇帝陛下也出宮了!
他拖著還有些不太舒服的身體,一路乘坐著輦駕,走出城門。
“標兒啊!爹隻能送你到這裏了!”
咳咳咳!
老朱說完之後,開始重重的咳嗽。
“陛下!太醫說,您這是思慮過度,導致身體虛弱,是不能見風的啊!”
太監果旺的提醒聲傳來。
老朱一個眼神都沒給他。
他的目光緊緊鎖定在,漸漸遠去的棺木上。
他的標兒真的走了。
他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親人!
他的目光漸漸更為冰冷。
閃爍著弑人的光芒。
“咱欲靜而風不止啊!這個時候,怎麽可能不見風呢。”
隨著話落。
他啟程迴宮!
太子守靈一事,已經徹底結束!
......
四月天,最是人間好時節。
太陽高高的升起,又緩緩的落下。
帶走的是誰的一生。
留下的又是怎樣的傳說。
對於朱元璋來說。
他的標兒永遠留在了昨日的黃昏中。
再也不會出現了!
這個時候的他,反而比從前更加冷靜的認識到這一點。
“陛下!該起了!”
果旺提醒早朝的聲音響起。
將沉迷在思緒中的朱元璋拉迴來。
他早就醒了!
他默然的起身,張開雙臂,任由宮人們為他穿戴更衣。
而他閉著眼睛,不由再次迴想起昨晚的夢境。
他夢到他的標兒,沒死,還活的好好地。
而他在六十六歲的時候,也就是明年,將皇位傳給朱標。
親眼看著他穿上龍袍,帶上十二冕冠,眾臣匍匐在他的腳下,口唿“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一刻,親眼見證這個時刻的他,欣慰不已。
可是轉眼他就醒了。
而現實是,他的標兒永遠停留在洪武二十五年,走不到二十六年!
他睜開眼睛,麵無表情的,上朝。
因為生病的原因,他已經三天未上朝。
他能夠預料到,今日必定會是一個熱鬧不已的朝會。
他走著,思緒又飄散到朱標身上。
這時候的朱標,應該是六層玉階之上等著他。
隻是,直到他坐上龍椅,也沒有看到那個令他欣慰不已的身影。
往下望去。
卻是看到一雙清亮深邃的眼睛!
他迴過神來。
移開目光。
寧王來上朝了?!
哦,對了,標兒已經走了,這些個親王們可不就閑下來。
能來上朝了!
他掃了一眼。
發現九個藩王,一個沒少,全部都來了!
他心中微沉,擺了擺手,示意早朝開始。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果旺高高吊起的喊聲,剛剛落下。
劉三吾的振奮聲音就無縫銜接。
“臣有事起奏!”
大清早,早晨五六點的朝會上。
本來還有些睡意的寧王朱權,一下子被高昂的話音震醒。
他循聲望去。
看到他一向討厭的劉三吾劉大人,出列。
他挑了挑眉。
嘴角勾起一個小小的弧度。
繼而轉過頭來,繼續閉目養神。
今日這出劇,應該唱不起來吧。
他來,純粹是不想錯過什麽。
這時,隻聽劉三吾開始引經據典。
從大禹傳其子之後的‘家天下’,到秦始皇沒有立儲,造成的秦二世上位。
洋洋灑灑,說個話像在寫文章一樣,又臭又長!
朱權大大的打了個哈欠。
終於聽到最後結尾的那句話。
“儲為國本!國本不明,則國家必動蕩!臣肺腑之言,望陛下早日立下儲君,以固國本!”
劉三吾通篇長話,隻有這一句才是能讓人聽懂的。
還有,隻有這一句值得說!
朱權不禁在心中嘀咕。
這種朝會就是浪費大家夥時間。
若是由他來的話,就是.....交給秘書。
先審議一遍,再來煩他。
就在朱權腦海中飄蕩著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之時。
殿中明顯是有組織的,有預謀的開始響起連片的附和聲。
“臣呂峰,冒死進諫!望陛下早日立儲!”
被他摔壞了腰的呂家人,首先跳出來附和。
“臣方孝孺,進諫!望陛下早日立儲!”
這個給史上留下一個‘誅十族!’名聲的庸臣,也跳出來。
在朱權看來,朱允炆任用方孝孺削藩,多次采納他的提議,任用李景隆,方孝孺妥妥的奸臣庸臣啊,誤了朱允炆的一生!
“臣齊泰,附議!”
“臣黃子澄,附議!”
一大片一大片的附和聲。
朱權掃了一眼,發現皆是侍郎以下,還有翰林院中人。
而六部侍郎們,還沒有動作。
不過就在他想著高官們就是沉得住的時候。
有人下場了!
“臣都禦史範文從,請求陛下早日立儲,安定朝野內外,四萬萬大明百姓之心!”
範文從出列。
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
國本不穩,每多一天,就多一分大明霍亂的幾率!
親眼看到陛下昏迷,當時的他,可是嚇得半天迴不過神來。
他親眼看著,朝野巨震!百姓不安。
如此下去,豈能長久?!
朱權挑了挑眉,重新閉上眼睛。
看來今日會是一場文官的盛宴啊!
果然!
範文從出列附議之後。
刑部侍郎樊敬出列附議!
兵部尚書沈溍出列附議!!
戶部侍郎方嶽貢附議!!!
滿朝官員,六部尚書,大殿右側所站立的文官們,個個都出列附議!
將偌大的太和殿,填滿!
若說這不是商量好的,若說這不是蓄謀已久的,若說這不是給皇帝施加壓力的。
那就是個笑話。
連金水河中的錦鯉魚都不信!
朱權抬眸,打量起此時老朱的表情。
剛剛與之對視的一瞬,他能夠感覺到老朱今日的心情不怎麽好。
想來是又想到,那個被他培育三十多年的太子。
用腳指頭都能想出來。
隻見金鑾殿上,高坐龍椅的老朱,麵無表情的看著跪滿殿的眾臣。
不發一語。
朱權覺得老朱這時候肯定在壓製著怒氣。
老朱是想要立皇儲不假,可是一兩個人來提醒他還好。
這麽多人,做成逼宮的形勢,怕是老朱很反感的。
果不其然!
隻見龍椅上高坐的朱元璋。
不發一語的,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