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的聲音很輕,輕的隻容得相距不過一步的人聽得到。


    可姚廣孝的話語又極重!


    重重的擊打在朱棣的心口上,而且還是連續不斷的衝擊!


    他的眼睛一瞬間瞪得頂大,直直的望向姚廣孝。


    他的腦袋被這句話衝擊的陷入宕機,這句話進了耳朵,卻怎麽都跑不進腦袋裏。


    這句話他明明明白是什麽意思,卻又不明白到底是什麽意思。


    良久。


    良久。


    在一次次衝擊的餘韻中,朱棣才恢複思考的能力。


    太子先陛下而去?!


    他的眼前忽然浮現,什麽還算康健的太子,太子一向是無病無痛的,身體很是康健,而且才剛剛三十七歲。


    對麵的人是怎麽想的,竟然會覺得太子會先陛下而去?!


    難道就因為太子這次生病了嗎?


    “先生何出此言?太子即使是生病,也會很快好起來的。”


    燕王朱棣的眼睛還是直直的,他這句話是對著姚廣孝說的,其實更像是對自己說的。


    他的目光中沒有別人,隻有深深的思索。


    “貧僧會些相麵之術,太子殿下非長壽之人。”


    姚廣孝嘴角勾起一個淺淺的角度,端起茶水,慢慢吸啜。


    他也不囉嗦,直接拋出他的依據。


    剛剛談論陛下麵相之時,他隻說了一半,還有一半沒說的就是太子。


    他還跟太子麵對麵相談過,那時候他就不看好他。


    所以才會選擇追隨燕王。


    試想一下,若是被皇帝給予厚望的太子故去,剩下的皇嗣裏麵,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是誰?!


    會是以童女為樂,閹割童男的秦王殿下?!


    還是表裏不一,為人陰狠自私,和秦王不相上下的晉王殿下?!


    更何況,看他們的麵相,怕也不是長壽的。


    所以他的選擇就變成了隻有一個。


    就是坐在身前的燕王殿下。


    燕王朱棣少聰慧,驍勇善戰,治民有方,算是眾多皇子中有所作為的。


    更重要的是,他的麵相看著活的時間長。


    起碼比他前麵的幾位哥哥活的長的多。


    而對麵的燕王殿下,又是一陣驚愕,他的嘴巴張開,驚訝不已,又想要說些什麽。


    隻是張嘴半天,也不知道要表達什麽。


    隻是心間湧出的一股龐大的衝動,使他激動不已。


    可偏偏卻要克製著。


    他深吸一口氣。


    “先生不可妄言,本王隻會做好本王的事情,其它的就等待天意吧。”


    朱棣語氣緩緩,讓自己冷靜下來。


    而對麵之人,喝茶,含笑,不語。


    氣氛一下子緩和起來。


    好像在消化剛剛巨大波動帶來的餘波。


    朱棣也端起眼前的茶杯,慢慢喝著,溫熱的茶水,順著幹涸的腸胃,緩緩滋潤著心肺。


    這個話題到此為止,不再深談。


    雖然這句話已經占據朱棣的整個腦海。


    “遷都之議,因為太子的生病告一段落,而二哥秦王這一去京城,也不知道會鬧出什麽事情,所以暫時應該牽扯不到什麽事情。”


    朱棣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麽,他隻知道自己想要說點什麽,來緩解自己砰砰狂跳的心髒。


    “嗯,遷都動的利益太多,而陛下又沒有下定決心,貧僧看來,不是能一年半載就能夠決定的。”


    姚廣孝放下茶杯,撚起佛珠,下了結論。


    他生平隻有兩件事,禮佛和參悟人性。


    一個人外在表現什麽都是表象,隻要參透這個人是什麽樣的性格經曆,他大概會做出什麽選擇就不難猜出來。


    所以有時他的猜測往往正確。


    “本王...也這麽認為。”


    幾句閑聊,朱棣的心緒平複下來,可以思考。


    他想起來自己想說的事情。


    “今日草原又異動頻頻,怕是又要起戰事。”


    瓦剌和韃靼的內鬥,不止朱權探得,其實對於情報工作做的不錯的大明朝,尤其還有一個錦衣衛專職刺探。


    其實北邊的幾個藩王都知道蒙古即將內鬥的消息。


    隻是他們目前的關注中心都在朝堂,自己的利益都在朝堂。


    對於已經被打的半殘的蒙古,自然就沒有那麽上心。


    蒙古什麽時候不能打?等到他們身後安全,等到那個皇位繼承人的位置再次穩若泰山,完全無望的時候。


    再來打,不可以嗎。


    反正他們就在那裏,怎麽打也不可能一戰打死。


    “大寧府的那位有什麽動作嗎?”


    姚廣孝轉動的佛珠停下。


    他直指關鍵點,或許是他也清楚秦王和晉王二位在這個時刻是不會有什麽動作的。


    而大寧府的那位卻不同,他可是自從就藩以來,就以殲滅蒙古為己任。


    “十七弟已經上書,請求出戰。”


    對於朱權的上書,在朝堂上並不是什麽秘密。


    隻是會別人來上那麽一句“如此局勢,武夫爾”。


    也不知道是罵寧王看不懂局勢呢,還是可惜寧王看不懂局勢。


    “寧王不會不留意朝堂動作的。”


    姚廣孝再次肯定的語氣。


    寧王的勇力天下皆知。


    可是他若是如此簡單的人物,也不會讓老皇帝如此斟酌重視,幾乎幹出出爾反爾之事。


    “本王也清楚,可是他在所有人都沒有動作的時候,率先做出對大明有利的選擇,這點本王......不如。”


    朱棣摸摸鼻子,坦言道。


    他這個弟弟啊,讓他用一個詞語形容,就是。


    天縱奇才!


    他還有不如沒有說出口,不如寧王的戰場衝殺,不如寧王的一軍敢敵萬軍,不如寧王的...一手籌建新寧城!


    和蒙古的貿易,是在寧王就藩之前,他就想做,並且已經在做的。


    可是後來戰事一起,他聯係的阿魯台被寧王俘虜,對大明懷恨在心,就斷了聯係。


    本以為這件事情已經徹底失敗,沒想到卻讓寧王直接給辦成了!


    他僅僅就藩一年,不說這份辦事的效率和魄力。


    但是這份精準的眼力,能夠看出貿易是城市發展的根本的眼力,就非一般人也。


    “王爺不必妄自菲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隻要把握住那稍縱即逝的機會即可。”


    姚廣孝一顆一顆的撥動著佛珠。


    對於燕王的話他隻信三分。


    燕王是極其自傲的,豈會輕易認輸,不過是在積蓄力量吧。


    “那就借先生吉言!一切如何,還是要看京城的動向!”


    朱棣與之四目相對,理解他所指何事。


    他頗為豪邁的將茶杯端起,仿佛是端起一碗烈酒,一飲而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庶子天生異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久在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久在高並收藏大明:庶子天生異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