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有一輪黯淡無光的太陽。
因為臘月寒冬的原因,散發的熱量也微乎其微。
出發!
在朱權的大聲宣告中。
就藩的隊伍,轟隆隆的開始啟程。
此去,別京城。
朱權生長十三年的故鄉。
此去,別父皇!
對他從小愛護有加,長大後卻想軟禁他的,最崇拜的洪武大帝。
此去,別皇姐!
對他影響最大,是大明朝他最為親近之人。
別故鄉!別親人!隻為去走自己該走的路!
不能退縮,不能猶豫,也沒有選擇。
或許等有一天他混的好,闖出偌大的名聲之後,才能衣錦還鄉。
或是,從此,故鄉隻是記憶中的故鄉。
這個地方,你卻再也迴不去。
眼前轟轟烈烈出發的場景,多麽像前世他離開小村莊,去向大城市闖蕩的情形。
時代或許不同。
但是此情此心此情景,與記憶中的多麽相似!
朱權迴首,最後望一眼,熟悉的京城!
然後,轉身!
馬鞭高高揚起。
駕!
......
浩浩蕩蕩的隊伍,綿延數裏地。
朱權就藩的地點是在大寧府,現今的內蒙赤峰市寧城縣附近。
位置是在北平和沈陽的中間線上。
距離北京的直線距離,大約八百裏。
明朝大名鼎鼎的九邊重鎮之一。
一路過去,從南向北,沿著大運河的陸路行走。
因為人多的緣故,速度並不快,每天大概移動三十裏。
而應天府到大寧的距離,大約是兩千五百裏,所以在路上的時間,預計是三個月。
但如果僅僅隻是騎兵趕路的話。
隻需要十六七天即能到達。
離開京城,朱權才有時間考量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不過在那之前,他需要先和一個人打好關係。
“施總管,勞您陪我趕赴北地,這趟差事您辛苦了!”
朱權偏過頭,對大太監施理客氣道。
大太監施理,朱元璋的貼身太監,服侍老朱二十五載!
如今卻被派去大寧,服侍朱權!
朱元璋是何用意?!
施理原先藏在隊伍中,並沒有露臉,現下的文武百官還不知道。
不過,知道之後,又是一陣真有的猜測和推演,就不得而知。
而現在,不知道該怎樣處理的是朱權。
父皇為何將這尊大佛派過來。
其他皇兄就藩的時候,沒看到派出‘監軍太監’啊。
他看到施理的第一眼,就看到他腦門上寫的大大的兩個字。
監軍!
絕對是監軍!
扯後腿,監視,打小報告,壞事,統統都是他們的傑作。
這樣的燙手山芋,被父皇安排到他身邊,做一貼身伺候的太監。
他怎麽能安心使喚的來。
“不敢!王爺言重,臣隻是奉命行事,陛下讓臣去哪裏,臣就去哪裏!陛下讓臣做什麽,臣就做什麽。不敢稍有差錯!
若是其中給王爺造成不便,還請掂量則個。”
施理深深彎腰,表示尊敬,口中卻是明明白白的講清楚。
聖旨難違。
不是他的本意啊。
朱權聽出畫外音。
他忽然想起來,他和施理還有一段小恩怨呢。
還記得上一次在太和殿,談論的內閣披紅權。
朱權就是以施理來舉例,來引起朱元璋對於太監掌權的警示。
當時可是嚇得施理長跪不起,懇請放歸他迴鄉。
“施總管,上次的事情,你還記得吧?!”
朱權微微斜身,靠近他小聲悄悄的問。
“殿下指的什麽?臣的記性向來不好,恐怕已經不記得了。”
施理一副死魚臉,大概也是想到這茬。
明朝的太監,有官職在身的屬於內官,是有品級的,所以也可以自稱臣。
而不是像到下一個王朝一樣,天下官員都是奴才。
“哦,那就好,接下來去大寧的一路,你好好吃好好玩!別的就不用您操心,您看可行?!”
朱權對他擠擠眼,小聲說道。
對待老爹身邊的人,他還是選擇先榮養著。
如果他不同意嘛,到時自會有其它的解決辦法。
“寧王殿下此舉不妥,陛下吩咐臣貼身伺候殿下,臣自然要時刻跟隨在您身邊,聽候差遣。”
施理再次拱手,表示恐怕不行。
他還是原來的意思,老朱怎麽說他就會怎麽做。
“那好!你現在去看一下今天幾點開飯,本王餓了!”
朱權眼珠一轉,也不多言,直接吩咐道。
‘監軍’太監雖然簡在帝心,但是他沒有兵權,還是在他的地盤。
多吩咐他多做一些這樣的小事,不過分吧。
施理愣在原地,抬起眼皮,瞥一眼寧王。
眼皮重新耷拉下來,淡淡的道了一聲是之後,就朝著火頭軍的方向走去。
“小樣兒!還製不了你。”
朱權翹起嘴角,低低呢喃一聲。
這個定時炸彈,他可要看好了,不然未來他在大寧做的一切,又要都在老朱的眼皮子底下了。
想著這些,不知不覺間,已經趕了一天的路。
臨近傍晚,開始紮營吃飯休息。
朱權簡單用餐後,隨即坐到書桌前,開始研究接下來的行程。
每日需要消耗的糧草是一萬六千斤糧食,也就是大約一萬石。
還有士兵的訓練情況,如果和大部隊一起,走上三個月。
他的三千精銳騎兵的戰鬥力還剩下多少。
想到這裏,朱權不由微微皺起眉頭。
就這樣,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也不知多久。
耳旁傳來聲響。
“殿下!今天我父親......我代父親向殿下賠罪。”
馬恩慧猶豫半晌,還是決定開口。
她趨步向前,深深下拜。
今日趕路一天,已是十分疲憊,此時她的臉上滿是倦容。
“啊!那什麽...你是指承恩侯在送別時沒有說話嗎?”
朱權迴過神來,連忙起身,將她扶起。
“是。父親今日也沒有跟我說話......”
其實她也很傷心的。
她作為家中的嫡女,出嫁時嫁妝僅僅隻有三箱,讓她在殿下麵前,一直抬不起來頭來。
她沒提,也沒有強求父親什麽。
可是,今次遠行,不知何時能和父親再見麵。
在這樣的時刻,父親沒有和他的夫婿有任何交談,也沒有給她留隻言片語。
這樣的父親,還是那個他認識的,對她關愛有加的父親嗎?
因為臘月寒冬的原因,散發的熱量也微乎其微。
出發!
在朱權的大聲宣告中。
就藩的隊伍,轟隆隆的開始啟程。
此去,別京城。
朱權生長十三年的故鄉。
此去,別父皇!
對他從小愛護有加,長大後卻想軟禁他的,最崇拜的洪武大帝。
此去,別皇姐!
對他影響最大,是大明朝他最為親近之人。
別故鄉!別親人!隻為去走自己該走的路!
不能退縮,不能猶豫,也沒有選擇。
或許等有一天他混的好,闖出偌大的名聲之後,才能衣錦還鄉。
或是,從此,故鄉隻是記憶中的故鄉。
這個地方,你卻再也迴不去。
眼前轟轟烈烈出發的場景,多麽像前世他離開小村莊,去向大城市闖蕩的情形。
時代或許不同。
但是此情此心此情景,與記憶中的多麽相似!
朱權迴首,最後望一眼,熟悉的京城!
然後,轉身!
馬鞭高高揚起。
駕!
......
浩浩蕩蕩的隊伍,綿延數裏地。
朱權就藩的地點是在大寧府,現今的內蒙赤峰市寧城縣附近。
位置是在北平和沈陽的中間線上。
距離北京的直線距離,大約八百裏。
明朝大名鼎鼎的九邊重鎮之一。
一路過去,從南向北,沿著大運河的陸路行走。
因為人多的緣故,速度並不快,每天大概移動三十裏。
而應天府到大寧的距離,大約是兩千五百裏,所以在路上的時間,預計是三個月。
但如果僅僅隻是騎兵趕路的話。
隻需要十六七天即能到達。
離開京城,朱權才有時間考量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不過在那之前,他需要先和一個人打好關係。
“施總管,勞您陪我趕赴北地,這趟差事您辛苦了!”
朱權偏過頭,對大太監施理客氣道。
大太監施理,朱元璋的貼身太監,服侍老朱二十五載!
如今卻被派去大寧,服侍朱權!
朱元璋是何用意?!
施理原先藏在隊伍中,並沒有露臉,現下的文武百官還不知道。
不過,知道之後,又是一陣真有的猜測和推演,就不得而知。
而現在,不知道該怎樣處理的是朱權。
父皇為何將這尊大佛派過來。
其他皇兄就藩的時候,沒看到派出‘監軍太監’啊。
他看到施理的第一眼,就看到他腦門上寫的大大的兩個字。
監軍!
絕對是監軍!
扯後腿,監視,打小報告,壞事,統統都是他們的傑作。
這樣的燙手山芋,被父皇安排到他身邊,做一貼身伺候的太監。
他怎麽能安心使喚的來。
“不敢!王爺言重,臣隻是奉命行事,陛下讓臣去哪裏,臣就去哪裏!陛下讓臣做什麽,臣就做什麽。不敢稍有差錯!
若是其中給王爺造成不便,還請掂量則個。”
施理深深彎腰,表示尊敬,口中卻是明明白白的講清楚。
聖旨難違。
不是他的本意啊。
朱權聽出畫外音。
他忽然想起來,他和施理還有一段小恩怨呢。
還記得上一次在太和殿,談論的內閣披紅權。
朱權就是以施理來舉例,來引起朱元璋對於太監掌權的警示。
當時可是嚇得施理長跪不起,懇請放歸他迴鄉。
“施總管,上次的事情,你還記得吧?!”
朱權微微斜身,靠近他小聲悄悄的問。
“殿下指的什麽?臣的記性向來不好,恐怕已經不記得了。”
施理一副死魚臉,大概也是想到這茬。
明朝的太監,有官職在身的屬於內官,是有品級的,所以也可以自稱臣。
而不是像到下一個王朝一樣,天下官員都是奴才。
“哦,那就好,接下來去大寧的一路,你好好吃好好玩!別的就不用您操心,您看可行?!”
朱權對他擠擠眼,小聲說道。
對待老爹身邊的人,他還是選擇先榮養著。
如果他不同意嘛,到時自會有其它的解決辦法。
“寧王殿下此舉不妥,陛下吩咐臣貼身伺候殿下,臣自然要時刻跟隨在您身邊,聽候差遣。”
施理再次拱手,表示恐怕不行。
他還是原來的意思,老朱怎麽說他就會怎麽做。
“那好!你現在去看一下今天幾點開飯,本王餓了!”
朱權眼珠一轉,也不多言,直接吩咐道。
‘監軍’太監雖然簡在帝心,但是他沒有兵權,還是在他的地盤。
多吩咐他多做一些這樣的小事,不過分吧。
施理愣在原地,抬起眼皮,瞥一眼寧王。
眼皮重新耷拉下來,淡淡的道了一聲是之後,就朝著火頭軍的方向走去。
“小樣兒!還製不了你。”
朱權翹起嘴角,低低呢喃一聲。
這個定時炸彈,他可要看好了,不然未來他在大寧做的一切,又要都在老朱的眼皮子底下了。
想著這些,不知不覺間,已經趕了一天的路。
臨近傍晚,開始紮營吃飯休息。
朱權簡單用餐後,隨即坐到書桌前,開始研究接下來的行程。
每日需要消耗的糧草是一萬六千斤糧食,也就是大約一萬石。
還有士兵的訓練情況,如果和大部隊一起,走上三個月。
他的三千精銳騎兵的戰鬥力還剩下多少。
想到這裏,朱權不由微微皺起眉頭。
就這樣,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也不知多久。
耳旁傳來聲響。
“殿下!今天我父親......我代父親向殿下賠罪。”
馬恩慧猶豫半晌,還是決定開口。
她趨步向前,深深下拜。
今日趕路一天,已是十分疲憊,此時她的臉上滿是倦容。
“啊!那什麽...你是指承恩侯在送別時沒有說話嗎?”
朱權迴過神來,連忙起身,將她扶起。
“是。父親今日也沒有跟我說話......”
其實她也很傷心的。
她作為家中的嫡女,出嫁時嫁妝僅僅隻有三箱,讓她在殿下麵前,一直抬不起來頭來。
她沒提,也沒有強求父親什麽。
可是,今次遠行,不知何時能和父親再見麵。
在這樣的時刻,父親沒有和他的夫婿有任何交談,也沒有給她留隻言片語。
這樣的父親,還是那個他認識的,對她關愛有加的父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