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時正(早上十點),太陽斜靠在頭頂,正是開始散發熱量的時候。
涼國公府中人,已經忙的腳不沾地!
不為別的,因為府中從未有如此多大人物到場!
穎國公傅友德,曹國公李景隆、鄭國公常茂、魏國公徐輝祖、宋國公馮勝,申國公鄧鎮!
大明朝總共就這麽幾個國公,今日全部到場!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蓬蓽生輝!
下人們感覺步伐都比平日有力的多!
看,他們涼國公多有麵兒!
此時的廳堂中,幾人打過招唿之後,三三兩兩私聊著,等待最後一人到來。
“曹國公李景隆到!”
隨著一聲通報。
眾人紛紛停止話頭。
“小子來遲,讓諸位久等,小子帶來幾壺秋鹿白,請各位前輩品鑒!”
曹國公李景隆身未到,聲先到。
隨著話音落下,身著大紅錦袍的俊公子出現。
到場的國公中,隻有李景隆和徐輝祖兩人已經繼承父輩爵位。
所以稱唿眾人前輩。
“李小子來的這麽晚,可叫我們這把老家夥久等。”
傅友德和李景隆的關係最好,起身為他打圓場。
“小子失禮,今日秋鹿白無限量暢飲,小子無限提供。”
李景隆一一作揖行禮,這才落座。
藍玉坐在上首,最先發言。
“近日我收到寧王的約戰信,信中言辭猖狂,絲毫不將我等宿將放在眼裏。”
他拿出信箋,遞給身側的傅友德,一一傳閱。
“這是我找各位到來的原因。我們相識多年,都曾並肩作戰過,各家同氣連枝!
諸位覺得比試是接受還是無視?”
話音落下的時候,每個人都看過一遍。
這時常茂接話。
“接!怎麽不接!寧王囂張跋扈,寸功未立就敢放言挑戰整個西營!我等怎能忍耐!”
常茂,開平王常玉春長子。
憑借著父親戰功赫赫的功勞,常玉春去世之後,他順利繼承鄭國公之位。
他可謂是天之驕子,太子妃是他姐姐,宋國公馮勝是其嶽父,涼國公藍玉是他娘舅。
所以從小他就誰都不放在眼裏,如今被一個小皇子如此挑釁。
哪裏能受得了!
“不接!直接無視!寧王小小年紀,小兒之語,何須理會!”
宋國公馮勝,立馬反駁。
最近他和女婿常茂杠上,兩人互相看不順眼,矛盾積攢已久,已經表現在明麵上。
誰都不想理誰。
所以常茂接受,他就拒絕。
“我也覺得不需理會,寧王殿下馬上就要就藩,何須再填此一出,我看他也不是針對我們所有武將,隻是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人外有天,而顯得自大許多。”
魏國公徐輝祖也不讚成。
他聽說藍玉和寧王的矛盾,不想參與進來。
他的信念一向是,隻要效忠陛下即可,其它的都不參與。
藩王和太子的爭鬥,他可不想卷進去。
鄧鎮抿了一口茶,沒有發表看法。
李景隆咳了咳,清清嗓子。
“藍大將軍,怎麽認為呢?”
他可不和藍玉意見相同,還是先聽聽說辭,他再發表看法。
“哈哈哈!本將當然是重挫其銳!讓他知道我等沙場拚殺、曆經百戰的經曆,不是說說而已!”
藍玉哈哈大笑,在這個時刻,先放下和李景隆的那點小恩怨!
“說的對!本將在草原殺穿北元王庭的時候,那小子還在京城玩泥巴,現在倒想和我們比試,幹他!”
常茂一臉讚同,絕對支持藍玉。
李景隆咳咳咳,再次咳嗽。
你們殺穿北元王庭的時候,就在去年。
寧王可是在處理嘉興疫病啊。
不過,這話此時不宜說出口。
“我看...要不就算了吧!我們何苦和寧王計較,再拖幾日,就是年節,大家都有的忙呢!”
李景隆斟酌一番,撫摸著剛剛留起的短短胡須。
現在的形勢是,藍玉和常茂讚同。
馮勝、徐輝祖,李景隆不讚同。
還有鄧鎮,傅友德一直沉思狀,沒有發言。
“以老夫看,這件事情不簡單!沒有聽聞陛下有阻止寧王的胡鬧吧?!”
眾人一愣,皆麵露思索。
“沒有聽聞!不阻止就是默認讚同!我看大家還是準備一番,一起迎接這場不知什麽性質的比鬥吧!”
鄧鎮摸著胡須,沉聲道。
不知道性質。
眾人眉頭皺的更深!
若是陛下是想借著這次機會,看看京營的勢力,好像也有這種可能。
畢竟陛下也十多年沒有巡視京營。
“藍大將軍,寧王可有說比試內容。”
李景隆拿起酒盞,問道。
“有,太監親自傳話,說是比試內容可以由我們定,但他提議要有單打擂台賽,還有一場五百人的無限製的斬將奪旗賽!”
藍玉唿出一口氣,語氣深深!
人家連比試內容都想好,可不是單純的找個人比武。
而是平原上的斬將奪旗!
這是來真的!
“聽說寧王也讀過兵法,他力氣也很大?”
馮勝撚著胡須,沉吟道。
對寧王他也是近段才有所接觸。
也親眼見到他在大殿上,揮手間就甩飛兩人的怪力。
力氣是真的大!
但究竟是多大,百人敵?千人敵?
還是那百年不出世的萬人敵?
若真要順著陛下的心意,比試一番。
那不管敵人是如何弱小無知,他都要了解清楚的。
“有幾分力氣!聽說宮中侍衛無一人是他一合之將!”
傅友德抿著佳釀,悠悠然迴道。
不愧是頂尖的秋鹿白,迴甘無窮。
“嗯,他身上有些邪門,和他對敵之時,得務必小心,我們還是拿出最完善的對策,以免京營被人看扁。”
鄧鎮看向藍玉,提議道。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那就這樣,我會操練我手下的士卒,有幾個不錯的先選出來,到時組成一支五百人的隊伍,先磨合一番。”
徐輝祖從入門起就緊皺眉頭,此刻也仍然皺著,
他在心中思量過後,也明白應該是陛下的意思。
那還能如何?隻有全力配合!
幾人不知不覺間,就開始討論選擇哪位善戰的將領出戰擂台賽。
又該怎樣選出五百精銳,需要幾日操練配合。
或者應該選出兩支隊伍,彼此對戰演練?!
大明初代的國公們,即使是最最身份貴重的皇子皇孫們都親上戰場。
常茂李景隆等二代國公更是親臨前線。
沒有一個是軟蛋子。
現在的大明朝還是武力充沛的大明朝!
涼國公府中人,已經忙的腳不沾地!
不為別的,因為府中從未有如此多大人物到場!
穎國公傅友德,曹國公李景隆、鄭國公常茂、魏國公徐輝祖、宋國公馮勝,申國公鄧鎮!
大明朝總共就這麽幾個國公,今日全部到場!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蓬蓽生輝!
下人們感覺步伐都比平日有力的多!
看,他們涼國公多有麵兒!
此時的廳堂中,幾人打過招唿之後,三三兩兩私聊著,等待最後一人到來。
“曹國公李景隆到!”
隨著一聲通報。
眾人紛紛停止話頭。
“小子來遲,讓諸位久等,小子帶來幾壺秋鹿白,請各位前輩品鑒!”
曹國公李景隆身未到,聲先到。
隨著話音落下,身著大紅錦袍的俊公子出現。
到場的國公中,隻有李景隆和徐輝祖兩人已經繼承父輩爵位。
所以稱唿眾人前輩。
“李小子來的這麽晚,可叫我們這把老家夥久等。”
傅友德和李景隆的關係最好,起身為他打圓場。
“小子失禮,今日秋鹿白無限量暢飲,小子無限提供。”
李景隆一一作揖行禮,這才落座。
藍玉坐在上首,最先發言。
“近日我收到寧王的約戰信,信中言辭猖狂,絲毫不將我等宿將放在眼裏。”
他拿出信箋,遞給身側的傅友德,一一傳閱。
“這是我找各位到來的原因。我們相識多年,都曾並肩作戰過,各家同氣連枝!
諸位覺得比試是接受還是無視?”
話音落下的時候,每個人都看過一遍。
這時常茂接話。
“接!怎麽不接!寧王囂張跋扈,寸功未立就敢放言挑戰整個西營!我等怎能忍耐!”
常茂,開平王常玉春長子。
憑借著父親戰功赫赫的功勞,常玉春去世之後,他順利繼承鄭國公之位。
他可謂是天之驕子,太子妃是他姐姐,宋國公馮勝是其嶽父,涼國公藍玉是他娘舅。
所以從小他就誰都不放在眼裏,如今被一個小皇子如此挑釁。
哪裏能受得了!
“不接!直接無視!寧王小小年紀,小兒之語,何須理會!”
宋國公馮勝,立馬反駁。
最近他和女婿常茂杠上,兩人互相看不順眼,矛盾積攢已久,已經表現在明麵上。
誰都不想理誰。
所以常茂接受,他就拒絕。
“我也覺得不需理會,寧王殿下馬上就要就藩,何須再填此一出,我看他也不是針對我們所有武將,隻是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人外有天,而顯得自大許多。”
魏國公徐輝祖也不讚成。
他聽說藍玉和寧王的矛盾,不想參與進來。
他的信念一向是,隻要效忠陛下即可,其它的都不參與。
藩王和太子的爭鬥,他可不想卷進去。
鄧鎮抿了一口茶,沒有發表看法。
李景隆咳了咳,清清嗓子。
“藍大將軍,怎麽認為呢?”
他可不和藍玉意見相同,還是先聽聽說辭,他再發表看法。
“哈哈哈!本將當然是重挫其銳!讓他知道我等沙場拚殺、曆經百戰的經曆,不是說說而已!”
藍玉哈哈大笑,在這個時刻,先放下和李景隆的那點小恩怨!
“說的對!本將在草原殺穿北元王庭的時候,那小子還在京城玩泥巴,現在倒想和我們比試,幹他!”
常茂一臉讚同,絕對支持藍玉。
李景隆咳咳咳,再次咳嗽。
你們殺穿北元王庭的時候,就在去年。
寧王可是在處理嘉興疫病啊。
不過,這話此時不宜說出口。
“我看...要不就算了吧!我們何苦和寧王計較,再拖幾日,就是年節,大家都有的忙呢!”
李景隆斟酌一番,撫摸著剛剛留起的短短胡須。
現在的形勢是,藍玉和常茂讚同。
馮勝、徐輝祖,李景隆不讚同。
還有鄧鎮,傅友德一直沉思狀,沒有發言。
“以老夫看,這件事情不簡單!沒有聽聞陛下有阻止寧王的胡鬧吧?!”
眾人一愣,皆麵露思索。
“沒有聽聞!不阻止就是默認讚同!我看大家還是準備一番,一起迎接這場不知什麽性質的比鬥吧!”
鄧鎮摸著胡須,沉聲道。
不知道性質。
眾人眉頭皺的更深!
若是陛下是想借著這次機會,看看京營的勢力,好像也有這種可能。
畢竟陛下也十多年沒有巡視京營。
“藍大將軍,寧王可有說比試內容。”
李景隆拿起酒盞,問道。
“有,太監親自傳話,說是比試內容可以由我們定,但他提議要有單打擂台賽,還有一場五百人的無限製的斬將奪旗賽!”
藍玉唿出一口氣,語氣深深!
人家連比試內容都想好,可不是單純的找個人比武。
而是平原上的斬將奪旗!
這是來真的!
“聽說寧王也讀過兵法,他力氣也很大?”
馮勝撚著胡須,沉吟道。
對寧王他也是近段才有所接觸。
也親眼見到他在大殿上,揮手間就甩飛兩人的怪力。
力氣是真的大!
但究竟是多大,百人敵?千人敵?
還是那百年不出世的萬人敵?
若真要順著陛下的心意,比試一番。
那不管敵人是如何弱小無知,他都要了解清楚的。
“有幾分力氣!聽說宮中侍衛無一人是他一合之將!”
傅友德抿著佳釀,悠悠然迴道。
不愧是頂尖的秋鹿白,迴甘無窮。
“嗯,他身上有些邪門,和他對敵之時,得務必小心,我們還是拿出最完善的對策,以免京營被人看扁。”
鄧鎮看向藍玉,提議道。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那就這樣,我會操練我手下的士卒,有幾個不錯的先選出來,到時組成一支五百人的隊伍,先磨合一番。”
徐輝祖從入門起就緊皺眉頭,此刻也仍然皺著,
他在心中思量過後,也明白應該是陛下的意思。
那還能如何?隻有全力配合!
幾人不知不覺間,就開始討論選擇哪位善戰的將領出戰擂台賽。
又該怎樣選出五百精銳,需要幾日操練配合。
或者應該選出兩支隊伍,彼此對戰演練?!
大明初代的國公們,即使是最最身份貴重的皇子皇孫們都親上戰場。
常茂李景隆等二代國公更是親臨前線。
沒有一個是軟蛋子。
現在的大明朝還是武力充沛的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