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楚隻知道他們在忙活事情,並不知在忙活什麽,卻沒有多問。
晚飯仍是兩葷兩素,卻難得的多了道蘿卜幹燉兔子肉,兔子肉燉得很爛乎,易齊吃了好幾塊,丫鬟們也紛紛說好吃,易楚卻感覺像是有股怪味,一口沒動。
夜裏,仍是冬雨陪著易楚做針線,往常兩人總是到亥時才睡,今兒冬雨不知怎地,一個勁兒打盹,好幾次針尖紮破了食指。
易楚便笑道:「困成這樣,早點睡了吧,何苦陪著我熬。」
冬雨不好意思地下去睡了。
易楚坐在大炕上又繡了會花,忽然聽到窗腳下有人再喚,「太太……」
這個時候叫她?
易楚一個激靈,極快地推開窗戶,瞧見清淡的月色下,一抹高大的身影站在梧桐樹旁,正是俞樺。
「果然是太太,還以為是哪個丫鬟沒睡,正要動點手腳。」俞樺笑著揚揚手裏的東西,細細長長的,乍眼一看,像根銅筷子,「既然是太太,那就無妨了。」
頓一頓又道,「昨晚宮裏傳出來的消息,皇上怕是不好了,也不知能不能挺過去……大勇送了兩車糧食過來,想趁著天黑放進暗道裏。」
難怪冬雨那麽困倦,死命撐也撐不住。
易楚稍一思索便明白,晚飯時候的兔子肉果然不地道,又想起俞樺的話,心頭一緊,問道:「你可有公子的消息?」
俞樺沒迴答,卻是道:「這陣子京都怕是不太平,不過太太也不用怕,該做什麽仍做什麽,橫豎有我們在。」
易楚卻愈加忐忑,因為知道杜仲行蹤隱秘,她對那些事不懂,問多了反而不好,所以杜仲走了這半年,她很少主動問起他。眼下皇上不好,杜仲是替皇上辦差,萬一皇上真的殯天,杜仲怎麽辦?
思及此,神色上便帶了焦慮,再問一遍,「公子有信嗎?」
俞樺輕聲道:「十天前來過信。」
十天前……加上路途所用的時間,至少半個月沒有訊息了。
易楚身子晃了晃,淚水迅速地盈滿眼眶順著眼角滾落下來。
淚珠輝映著月色,亮閃閃的,襯著那張小臉分外地讓人憐惜。
俞樺看在眼裏,眸光暗了下,低聲安慰:「沒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以往公子在外麵辦差,不方便傳信的時候一兩個月沒消息也是有的。」
易楚勉強笑笑,瞧見垂花門處人影閃動,便道:「你去忙吧,家裏的事勞你多費心了。」說罷,關上窗子,沒多久就吹熄了燈。
俞樺默默地站了會,走出垂花門,看到林梧已將暗道打開,正和大勇一起把米糧袋子往裏搬。
俞樺跟著幫忙,待收拾完,悄聲說了句,「太太適才問起公子,我說十天前收到過信,你們心裏有點數,別說漏了。」
大勇搓搓手,欲言又止。
其實上封信是一個月前寫的,說杜仲孤注一擲要去韃靼軍營裏探探,他手裏隻有韃靼人寫過來的信,如果能找到莊猛寫給韃靼將領的,兩下印證,扳倒莊猛就容易得多。
到如今將近四十天了,再沒有過隻言片語。
而皇上在昏迷了兩天後終於清醒過來,精神似乎也較先前好了些。
朝中大臣俱都鬆了口氣,若皇上一旦駕鶴西去,太子未立,朝政還不知道要亂成什麽樣子。
早朝時,便有臣子聯名上書請求冊立太子。
皇上並未作答,卻在退朝後,連續召見了內閣的幾位閣老以及好幾位朝廷重臣。
眾人都在猜測皇上會立哪位皇子為太子,西北接二連三地有消息傳來。
先是韃靼人再舉南侵。
韃靼人侵犯中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冬春之交,去年的秋糧已經吃完,今年的糧食剛剛種下,而野草野菜也沒長成,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今年卻是不同,韃靼人避開了玉門關直搗榆林衛。莊猛奮勇應戰,殲敵四千,逼退韃靼人,隻是奉命前去犒軍的錦衣衛特使辛大人在戰爭中不幸遇難。
朝野上下一片喧嘩,辛大人任特使五年,素有暴戾兇殘之名,加上受皇上寵信,行事一向乖張。得知他的死訊,竟有一大半喜笑顏開,另有一小半卻覺得他死得悲壯又是為國捐軀,倒顯出了幾分悲痛。
韃靼人在榆林衛受挫,便集結了大軍轉而向東,直奔雁門關。武雲飛與之交戰數次,竟是勝少敗多,隻能苦苦支撐。
一旦雁門關被破,韃靼人便可長驅直入,京都也會陷入困境。
皇上愁眉不展將冊立東宮之事暫且擱下,命朝臣獻禦敵之策。危急時刻,晉王挺身而出,願率軍北上支援。
皇上甚為讚許,點了京衛兩萬,又從臨近幾個府州調兵集結了十萬,隨晉王出征。
消息從西北傳到京都需要近十日,而從廟堂傳到民間不過一日。
易郎中聽說辛大人遇難時,正研了磨準備寫方子,一時手抖,差點將硯台推落在地。強穩住心神寫好方子送走病患,再要診病卻是不能,便關了醫館的門,獨自在院子裏踱步。
畫屏在廚房看到他心神不寧的樣子,關切地問:「出了什麽事?」
易郎中本不想畫屏跟著憂心,可轉念想到易楚那邊少不得她來勸解,便道:「聽外麵的人說,子溪在榆林遇難了。」
畫屏呆在當地半天沒反應過來,好容易迴過神來,啞著聲問:「是真是假?」
「說是中了流箭,對心穿了個透,他沒拔箭,硬是砍殺了十幾個韃靼士兵才斷得氣,莊猛那邊要上旨替他請功。」易郎中轉述從病患那裏聽來的話。
他原本是不信的,可聽別人說得如此真切,又不得不相信。
別人眼中的杜仲或許令人不齒,他卻是知道杜仲是條硬漢子,上次左肩中箭仍能帶著箭頭奔波一夜趕迴來赴宴,這次砍殺十幾人才死絕對做得到。
「那阿楚,也不知道聽說了沒有?」杜仲死了,畫屏也揪著心,可畢竟跟杜仲不熟悉,眼下更多得卻想到易楚的痛與難。
易郎中也是這般心情,「便是不知,這兩天也就知道了……倒是先別跟娘說。」不單是杜仲的事,現在衛珂還在西北,衛氏能不能受得住還兩說。
「好,」畫屏點點頭,「那我吃過飯去瞧瞧阿楚。」
易楚其實早兩天就聽說了這個消息……
她是聽吳峰說的。
吳峰一直關注著杜仲率領的衛隊的動靜。
本來他以為犒軍會是趟平安差事,沒想到,一路上數次被襲擊,倒比南下揚州那次都兇險。等到了陝西,原本上百人的衛隊隻餘下半數。這還是武雲飛派人護送了,否則怕不是連榆林衛都到不了。
這其中的蹊蹺,吳峰也猜到了幾分,所以對於莊猛傳迴來的消息,他是半信半疑,特地過來向易楚打探消息。
沒想到易楚更是連大街上傳的沸沸揚揚的消息也不知道。
得知這個消息,易楚第一時間求證於俞樺,俞樺仍是原話,「沒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那天,易楚輾轉反側了一夜沒睡,腦子裏亂哄哄的全是昔日跟杜仲相處的點點滴滴。驀地就想起他曾經說過的話,「無論你聽到什麽看到什麽都不要信,即便有人說我死了,你也別信,但凡有一口氣,我總會迴來找你。」
晚飯仍是兩葷兩素,卻難得的多了道蘿卜幹燉兔子肉,兔子肉燉得很爛乎,易齊吃了好幾塊,丫鬟們也紛紛說好吃,易楚卻感覺像是有股怪味,一口沒動。
夜裏,仍是冬雨陪著易楚做針線,往常兩人總是到亥時才睡,今兒冬雨不知怎地,一個勁兒打盹,好幾次針尖紮破了食指。
易楚便笑道:「困成這樣,早點睡了吧,何苦陪著我熬。」
冬雨不好意思地下去睡了。
易楚坐在大炕上又繡了會花,忽然聽到窗腳下有人再喚,「太太……」
這個時候叫她?
易楚一個激靈,極快地推開窗戶,瞧見清淡的月色下,一抹高大的身影站在梧桐樹旁,正是俞樺。
「果然是太太,還以為是哪個丫鬟沒睡,正要動點手腳。」俞樺笑著揚揚手裏的東西,細細長長的,乍眼一看,像根銅筷子,「既然是太太,那就無妨了。」
頓一頓又道,「昨晚宮裏傳出來的消息,皇上怕是不好了,也不知能不能挺過去……大勇送了兩車糧食過來,想趁著天黑放進暗道裏。」
難怪冬雨那麽困倦,死命撐也撐不住。
易楚稍一思索便明白,晚飯時候的兔子肉果然不地道,又想起俞樺的話,心頭一緊,問道:「你可有公子的消息?」
俞樺沒迴答,卻是道:「這陣子京都怕是不太平,不過太太也不用怕,該做什麽仍做什麽,橫豎有我們在。」
易楚卻愈加忐忑,因為知道杜仲行蹤隱秘,她對那些事不懂,問多了反而不好,所以杜仲走了這半年,她很少主動問起他。眼下皇上不好,杜仲是替皇上辦差,萬一皇上真的殯天,杜仲怎麽辦?
思及此,神色上便帶了焦慮,再問一遍,「公子有信嗎?」
俞樺輕聲道:「十天前來過信。」
十天前……加上路途所用的時間,至少半個月沒有訊息了。
易楚身子晃了晃,淚水迅速地盈滿眼眶順著眼角滾落下來。
淚珠輝映著月色,亮閃閃的,襯著那張小臉分外地讓人憐惜。
俞樺看在眼裏,眸光暗了下,低聲安慰:「沒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以往公子在外麵辦差,不方便傳信的時候一兩個月沒消息也是有的。」
易楚勉強笑笑,瞧見垂花門處人影閃動,便道:「你去忙吧,家裏的事勞你多費心了。」說罷,關上窗子,沒多久就吹熄了燈。
俞樺默默地站了會,走出垂花門,看到林梧已將暗道打開,正和大勇一起把米糧袋子往裏搬。
俞樺跟著幫忙,待收拾完,悄聲說了句,「太太適才問起公子,我說十天前收到過信,你們心裏有點數,別說漏了。」
大勇搓搓手,欲言又止。
其實上封信是一個月前寫的,說杜仲孤注一擲要去韃靼軍營裏探探,他手裏隻有韃靼人寫過來的信,如果能找到莊猛寫給韃靼將領的,兩下印證,扳倒莊猛就容易得多。
到如今將近四十天了,再沒有過隻言片語。
而皇上在昏迷了兩天後終於清醒過來,精神似乎也較先前好了些。
朝中大臣俱都鬆了口氣,若皇上一旦駕鶴西去,太子未立,朝政還不知道要亂成什麽樣子。
早朝時,便有臣子聯名上書請求冊立太子。
皇上並未作答,卻在退朝後,連續召見了內閣的幾位閣老以及好幾位朝廷重臣。
眾人都在猜測皇上會立哪位皇子為太子,西北接二連三地有消息傳來。
先是韃靼人再舉南侵。
韃靼人侵犯中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冬春之交,去年的秋糧已經吃完,今年的糧食剛剛種下,而野草野菜也沒長成,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今年卻是不同,韃靼人避開了玉門關直搗榆林衛。莊猛奮勇應戰,殲敵四千,逼退韃靼人,隻是奉命前去犒軍的錦衣衛特使辛大人在戰爭中不幸遇難。
朝野上下一片喧嘩,辛大人任特使五年,素有暴戾兇殘之名,加上受皇上寵信,行事一向乖張。得知他的死訊,竟有一大半喜笑顏開,另有一小半卻覺得他死得悲壯又是為國捐軀,倒顯出了幾分悲痛。
韃靼人在榆林衛受挫,便集結了大軍轉而向東,直奔雁門關。武雲飛與之交戰數次,竟是勝少敗多,隻能苦苦支撐。
一旦雁門關被破,韃靼人便可長驅直入,京都也會陷入困境。
皇上愁眉不展將冊立東宮之事暫且擱下,命朝臣獻禦敵之策。危急時刻,晉王挺身而出,願率軍北上支援。
皇上甚為讚許,點了京衛兩萬,又從臨近幾個府州調兵集結了十萬,隨晉王出征。
消息從西北傳到京都需要近十日,而從廟堂傳到民間不過一日。
易郎中聽說辛大人遇難時,正研了磨準備寫方子,一時手抖,差點將硯台推落在地。強穩住心神寫好方子送走病患,再要診病卻是不能,便關了醫館的門,獨自在院子裏踱步。
畫屏在廚房看到他心神不寧的樣子,關切地問:「出了什麽事?」
易郎中本不想畫屏跟著憂心,可轉念想到易楚那邊少不得她來勸解,便道:「聽外麵的人說,子溪在榆林遇難了。」
畫屏呆在當地半天沒反應過來,好容易迴過神來,啞著聲問:「是真是假?」
「說是中了流箭,對心穿了個透,他沒拔箭,硬是砍殺了十幾個韃靼士兵才斷得氣,莊猛那邊要上旨替他請功。」易郎中轉述從病患那裏聽來的話。
他原本是不信的,可聽別人說得如此真切,又不得不相信。
別人眼中的杜仲或許令人不齒,他卻是知道杜仲是條硬漢子,上次左肩中箭仍能帶著箭頭奔波一夜趕迴來赴宴,這次砍殺十幾人才死絕對做得到。
「那阿楚,也不知道聽說了沒有?」杜仲死了,畫屏也揪著心,可畢竟跟杜仲不熟悉,眼下更多得卻想到易楚的痛與難。
易郎中也是這般心情,「便是不知,這兩天也就知道了……倒是先別跟娘說。」不單是杜仲的事,現在衛珂還在西北,衛氏能不能受得住還兩說。
「好,」畫屏點點頭,「那我吃過飯去瞧瞧阿楚。」
易楚其實早兩天就聽說了這個消息……
她是聽吳峰說的。
吳峰一直關注著杜仲率領的衛隊的動靜。
本來他以為犒軍會是趟平安差事,沒想到,一路上數次被襲擊,倒比南下揚州那次都兇險。等到了陝西,原本上百人的衛隊隻餘下半數。這還是武雲飛派人護送了,否則怕不是連榆林衛都到不了。
這其中的蹊蹺,吳峰也猜到了幾分,所以對於莊猛傳迴來的消息,他是半信半疑,特地過來向易楚打探消息。
沒想到易楚更是連大街上傳的沸沸揚揚的消息也不知道。
得知這個消息,易楚第一時間求證於俞樺,俞樺仍是原話,「沒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那天,易楚輾轉反側了一夜沒睡,腦子裏亂哄哄的全是昔日跟杜仲相處的點點滴滴。驀地就想起他曾經說過的話,「無論你聽到什麽看到什麽都不要信,即便有人說我死了,你也別信,但凡有一口氣,我總會迴來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