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的發展規劃其實不必我們來操心,皇城內多的是臣子為陛下分憂。”
“如今,南部的發展是目前最重要的一個大項,這是我們淮河官員們的首要任務,其次才是都城的建設。”
“南部城池周邊才是我們該考慮的發展方向,周邊發展帶動的整個南部發展,隻有同步發展才能保證南部的整體賦稅的不斷增長。”
林峰現在一旦展開議事,那就句句都不離賦稅增長點。
用林峰的話說,隻有發展才能促進賦稅的增長,整個國家隻有同步發展才能促進大慶國整個國家的實力。
大慶的發展,離不開國君的掌舵,也離不開大慶國各地的官員們的努力。
更加離不開,身在大慶最底層的老百姓們。
林峰停頓之後,又再次開口。
“我說的共同努力、共同發展,最終的目的是我大慶達到官民一心,這才是一個國家最好的發展狀態。”
他這話,這下讓所有官員都聽明白了。
“大人說的對,我們作為地方官員的就應該為民辦事、為民請命,官民一心才能把地方賦稅給搞起來。”
“為了我淮河郡的賦稅成倍的增長下去,大人我決定了,之後還要加大淮河郡的磚窯擴建,至少要達到五萬紅磚的日出售量。”
另一個官員,立馬就跟著表態。
他朝著林峰一拱手。
笑道:“大人說的這話確實沒錯,我大慶的發展離不開我們這些不起眼的小官跟百姓們的共同努力。”
“接下來,我準備把城南的陶瓷廠子也盡快擴建起來,也準備按照大人說的那樣,把工匠們分為三班製度來進行陶瓷的燒製,另外還要增加做坯子的廠房,這樣做才能增加廠子的產出。”
“隻有足夠的產出量,才能有大量的銀子進賬。”
“銀子是個好東西,它現在能夠解決我目前九成的問題,還有一成解決不了,那就是我手裏還沒有足夠的銀兩來辦到這件事。”
跟著林峰的話附和的官員們,保證的聲音此起彼伏的響起。
林峰對他們的態度轉變,一一都看在眼裏。
這次的議事效果,其實也已經達到了林峰的目的。
“我南方發展其實就跟北境是一樣的道理,寒山關那樣的地方都能發展到如今北方最大的城池,我認為我淮河郡一定也可以。”
“淮河郡的發展,還需要在場的諸位官員們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把淮河郡建成我南方的工業大城。”
“爭取坐上我大慶年年賦稅第一的最富城池,這才是諸位為官的榮耀。”
林峰的話,瞬間就激起了不少官員心裏的那點子攀比的心思。
不少官員跟著摩拳擦掌的跟著林峰的話保證,“大人您放心,我們大家夥兒一定跟著您一起走上更高的位置。”
“大人有事盡管吩咐我們去做!”
說完這話的那位官員,還準備恭維林峰兩句的。
就被旁邊一個年輕的官員給搶了話頭。
他直言不諱的開口,“大人,遷都提前之後肯定要忙起來了,恐怕部門之間都難以配合默契,我的意思主要是想把我淮河碼頭現在這些部門,都給弄到一個大地方進行做事。”
“這也是部門之間相互配合磨合的一個好辦法,哪個部門差什麽東西,立馬就能得到反饋,這樣時間上就縮短了很多,大人您覺得呢?”
林峰眼睛微眯,看向那年輕官員的眼神立馬變得有些熾熱起來。
再看之後,林峰這才記起來這人,是之前自己在禮官裏提拔起來的一個提筆的書寫官。
官員裏麵需要大換血,林峰早就有這個想法。
可對於付諸行動,他還是猶豫了起來。
畢竟,這件事跟地方官員的勢力連接在一起,他這一動必然會跟著讓整個淮河郡隨之動蕩。
官員內鬥不是林峰想要看到的事情,他也不想看到官員內鬥引發的一些難看的事情,這不僅耽誤他寶貴的時間,還讓百姓們看了笑話。
現在看到年輕的官員們激情澎湃的模樣,這也讓林峰再次看到了官員改製的希望。
“好,那這件事你就來牽頭協調做這件事,如果其中有部門不願意配合的,你直接跟我這邊上報,我來讓人跟他們說!”
一句話,就讓年輕官員眼睛都跟著亮了幾分。
立馬對著林峰這邊拱手,“下官,深謝大人信任!”
林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誇了一句,“你的想法很好,加油!”
淮河碼頭這邊的事情林峰這邊也漸漸有了眉目,那遷都一事林峰這邊就會立馬往慶陽帝的麵前匯報。
林峰一一交代好接下來工作。
議事廳內的官員接到新工作之後,便很快離開。
整場議事結束,已經是兩個時辰之後。
林峰催促慶陽帝緊急遷都的急遞信,很快就飛出了淮河郡的範圍內。
南方勢力趨於逐漸穩定的局麵,這讓林峰再次把目光放在了北麵礦產上。
大慶的北麵,屬於是礦產最豐富的地方。
若是北部地區全力發展采礦業,其實百姓們一樣能夠存活下來。
礦業給北境帶來的是賦稅增收,跟武器庫的儲備量。
首先,有了礦石才能提高冶煉技術。
目前大慶的煉金術在林峰提出的幾個解決辦法之後,很快就得到了質的升華,這也讓大慶的煉金術師們,看到了煉金術提升的希望。
兵強馬壯的北部蠻族,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沒有足夠的糧食過冬,根本就不注重煉金術。
林峰用精鹽換來了蠻族大量的礦石,這也給北方的蠻族們帶來了不少的好處。
在寒山關交易市場上麵,高價都買不到的精鹽,竟然拿沒用的石頭就能換來,目前看來這樣的交易對於蠻族來說是絕對有利的。
跟大慶國合作將近一年的時間,這也讓蠻族首領對大慶的交易製度感到很滿意。
這樣的結果,大慶皇帝當然也是樂見其成的。
畢竟跟蠻族換礦石這事,對大慶當然也是好事一樁。
當然,從不畏戰的蠻族戰士們也會精進自己的武器,但大多都是靠著直接買賣鐵器重新煉製打造的居多。
“如今,南部的發展是目前最重要的一個大項,這是我們淮河官員們的首要任務,其次才是都城的建設。”
“南部城池周邊才是我們該考慮的發展方向,周邊發展帶動的整個南部發展,隻有同步發展才能保證南部的整體賦稅的不斷增長。”
林峰現在一旦展開議事,那就句句都不離賦稅增長點。
用林峰的話說,隻有發展才能促進賦稅的增長,整個國家隻有同步發展才能促進大慶國整個國家的實力。
大慶的發展,離不開國君的掌舵,也離不開大慶國各地的官員們的努力。
更加離不開,身在大慶最底層的老百姓們。
林峰停頓之後,又再次開口。
“我說的共同努力、共同發展,最終的目的是我大慶達到官民一心,這才是一個國家最好的發展狀態。”
他這話,這下讓所有官員都聽明白了。
“大人說的對,我們作為地方官員的就應該為民辦事、為民請命,官民一心才能把地方賦稅給搞起來。”
“為了我淮河郡的賦稅成倍的增長下去,大人我決定了,之後還要加大淮河郡的磚窯擴建,至少要達到五萬紅磚的日出售量。”
另一個官員,立馬就跟著表態。
他朝著林峰一拱手。
笑道:“大人說的這話確實沒錯,我大慶的發展離不開我們這些不起眼的小官跟百姓們的共同努力。”
“接下來,我準備把城南的陶瓷廠子也盡快擴建起來,也準備按照大人說的那樣,把工匠們分為三班製度來進行陶瓷的燒製,另外還要增加做坯子的廠房,這樣做才能增加廠子的產出。”
“隻有足夠的產出量,才能有大量的銀子進賬。”
“銀子是個好東西,它現在能夠解決我目前九成的問題,還有一成解決不了,那就是我手裏還沒有足夠的銀兩來辦到這件事。”
跟著林峰的話附和的官員們,保證的聲音此起彼伏的響起。
林峰對他們的態度轉變,一一都看在眼裏。
這次的議事效果,其實也已經達到了林峰的目的。
“我南方發展其實就跟北境是一樣的道理,寒山關那樣的地方都能發展到如今北方最大的城池,我認為我淮河郡一定也可以。”
“淮河郡的發展,還需要在場的諸位官員們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把淮河郡建成我南方的工業大城。”
“爭取坐上我大慶年年賦稅第一的最富城池,這才是諸位為官的榮耀。”
林峰的話,瞬間就激起了不少官員心裏的那點子攀比的心思。
不少官員跟著摩拳擦掌的跟著林峰的話保證,“大人您放心,我們大家夥兒一定跟著您一起走上更高的位置。”
“大人有事盡管吩咐我們去做!”
說完這話的那位官員,還準備恭維林峰兩句的。
就被旁邊一個年輕的官員給搶了話頭。
他直言不諱的開口,“大人,遷都提前之後肯定要忙起來了,恐怕部門之間都難以配合默契,我的意思主要是想把我淮河碼頭現在這些部門,都給弄到一個大地方進行做事。”
“這也是部門之間相互配合磨合的一個好辦法,哪個部門差什麽東西,立馬就能得到反饋,這樣時間上就縮短了很多,大人您覺得呢?”
林峰眼睛微眯,看向那年輕官員的眼神立馬變得有些熾熱起來。
再看之後,林峰這才記起來這人,是之前自己在禮官裏提拔起來的一個提筆的書寫官。
官員裏麵需要大換血,林峰早就有這個想法。
可對於付諸行動,他還是猶豫了起來。
畢竟,這件事跟地方官員的勢力連接在一起,他這一動必然會跟著讓整個淮河郡隨之動蕩。
官員內鬥不是林峰想要看到的事情,他也不想看到官員內鬥引發的一些難看的事情,這不僅耽誤他寶貴的時間,還讓百姓們看了笑話。
現在看到年輕的官員們激情澎湃的模樣,這也讓林峰再次看到了官員改製的希望。
“好,那這件事你就來牽頭協調做這件事,如果其中有部門不願意配合的,你直接跟我這邊上報,我來讓人跟他們說!”
一句話,就讓年輕官員眼睛都跟著亮了幾分。
立馬對著林峰這邊拱手,“下官,深謝大人信任!”
林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誇了一句,“你的想法很好,加油!”
淮河碼頭這邊的事情林峰這邊也漸漸有了眉目,那遷都一事林峰這邊就會立馬往慶陽帝的麵前匯報。
林峰一一交代好接下來工作。
議事廳內的官員接到新工作之後,便很快離開。
整場議事結束,已經是兩個時辰之後。
林峰催促慶陽帝緊急遷都的急遞信,很快就飛出了淮河郡的範圍內。
南方勢力趨於逐漸穩定的局麵,這讓林峰再次把目光放在了北麵礦產上。
大慶的北麵,屬於是礦產最豐富的地方。
若是北部地區全力發展采礦業,其實百姓們一樣能夠存活下來。
礦業給北境帶來的是賦稅增收,跟武器庫的儲備量。
首先,有了礦石才能提高冶煉技術。
目前大慶的煉金術在林峰提出的幾個解決辦法之後,很快就得到了質的升華,這也讓大慶的煉金術師們,看到了煉金術提升的希望。
兵強馬壯的北部蠻族,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沒有足夠的糧食過冬,根本就不注重煉金術。
林峰用精鹽換來了蠻族大量的礦石,這也給北方的蠻族們帶來了不少的好處。
在寒山關交易市場上麵,高價都買不到的精鹽,竟然拿沒用的石頭就能換來,目前看來這樣的交易對於蠻族來說是絕對有利的。
跟大慶國合作將近一年的時間,這也讓蠻族首領對大慶的交易製度感到很滿意。
這樣的結果,大慶皇帝當然也是樂見其成的。
畢竟跟蠻族換礦石這事,對大慶當然也是好事一樁。
當然,從不畏戰的蠻族戰士們也會精進自己的武器,但大多都是靠著直接買賣鐵器重新煉製打造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