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在各國當中一直都是強勢的存在。
他們跟各國的交易少之又少,一直都是自給自足的治理之下存活的,就是因為這樣的發展趨勢,金國這兩年的發展勢頭也是越來越迅猛。
在金國稻米自產自銷,畜牧產業也搞的相當出色,就連蠻夷國引以為傲的草原戰馬,金國也都通過長達十幾年的時間,從而摸索出來了一套新的養殖經驗。
現在,金國有跟蠻夷相提並論的金象馬,也是馬中貴族,跟蠻夷的戰馬不相上下。
金國因為有炮船跟火銃,在整個大陸上可以說是獨占鼇頭。
現在金國想要跟大慶國做精鹽交易,在金國看來是給大慶國賺銀子的大好機會,但相對於大慶國來說,自然也是兩國交好的苗頭。
劉昌東自然是要極力把這件事做成的。
當時在寒山關的時候,林峰就分析過臨近幾個國家的局勢。
金國在大慶以南的淮河邊境,大慶國想要跟金國交好,那就隻有發展漕運行業,跟金國達成生意往來之後慢慢滲透進去。
而蠻夷國在大慶以北的寒山關邊境,現在兩國因為交易市場而達成了首次合作,寒山關出產的精鹽,成了穩定兩國後續往來的那根割不斷的經脈。
現在大慶國手裏把控著精鹽的製鹽之法,那就是相當於是掌握了整個大陸的經濟命脈。
先有蠻夷國,現在有金國。
要是一直按照這個趨勢下去。
劉昌東十分確信,後麵想要求購精鹽合作的國家,應該隻會越來越多。
思及此。
他笑道:“這件事,我們現在也隻是猜測分析,具體的還要等金國那邊的消息。”
“不過,大家不用太擔心此事,兩國既然要展開合作,最後確定合作意向之後,還需要上麵派皇子或者高官下來簽署字據,最後才能雙方進行這次的合作交易。”
“現在這事還才剛有個影子,且還早著呢!”
“好了,大家都迴去趕緊去吃午食吧,估計這會後堂都等急了.....”
被劉昌東這麽一說。
所有人都跟著笑了起來附和他的話。
“對對對,這件事還是劉大人這邊考慮的到位!”
“現在金國的地位擺在那裏,我們大慶即便是有這個拿喬的機會,也不能是這個時候用出來。”
“更何況,現在這個情況之下,金國跟蠻夷國的情況不一樣,我們跟蠻夷之間,通過兩國市場談下來的合作很多,但是這金國卻從未有過合作。”
“是是是,還是矜持點好,矜持點好....”
這話一出。
後麵跟著就響起一陣忍不住的笑聲傳出來。
劉昌東走在前麵帶隊,所有人都跟著起身,隨後一起去了後堂用午食。
時間一天一天的溜走。
而張成,則是一直注意著金人藍旗那邊的動向。
今天一早金國有兩人,大張旗鼓的返迴了淮河郡城附近的驛站,而這些消息,在兩人進入淮河郡之後不到一刻鍾張成就收到了消息。
此刻。
張成剛到城門口。
他就看到了等在城門口不遠處的藍旗幾人,本來張成沒有想要理會藍旗幾人的打算,可奈何藍旗就在此刻徑直朝著自己走了過來。
藍旗拱手就是一禮。
隨後還是每天那句話,他張口就問:“張大人,今兒林知州空閑下來了嗎?”
張成依舊搖搖頭。
“今兒林大人要跟各部官員商議今年雨季修築堤壩的事宜,實在是忙的走不開,還望見諒。”
說完這句,張成以為這藍旗依舊會像前幾天一樣,直接轉頭離開。
結果。
張成剛剛坐下。
就聽藍旗笑著開口,“張大人,我這次可是帶著上官的手令來的。”
藍旗看著周圍人來人往的百姓,他指了指旁邊不遠處的茶攤。
依舊笑著問道:“能否借一步說話?”
張成定定的看了這藍旗一眼。
他在猜測,這藍旗這次是帶著什麽命令而來?
“請。”張成抬抬手,做了個請的手勢。
兩人並排前行。
隨後兩人在茶攤落座。
張成朝著掌櫃的一勾手,那掌櫃識趣的提著一壺熱茶就給兩人倒滿,隨後直接扔下茶壺就去了城牆根下蹲著了。
那藍旗看著這一幕,眼神微不可察的閃了閃。
本來他想要等著張成仙開口問自己,但是一盞茶之後卻什麽都沒有等來,他耗得起,對麵坐著的張成更加耗得起,結果兩人對坐品茶,卻什麽都沒有說出口。
最後還是藍旗穩不住。
他先開了口。
第一句就是,“張大人,這次將軍給出了交換的具體合作指示。”
“我金國願意拿出我國的十艘貨船,來跟大慶國做這筆交易,我相信這次我們金國拿出這樣的誠意來,林大人應該也無法再拒絕見麵了吧?”
藍旗說完這話,眼神一瞬不瞬的盯著張成看。
原本他以為能夠從張成的臉上,看到震驚或者驚喜的神情,可是讓他失望了,張成現在都還是那一派淡然的神情掛在臉上,自始至終好像都沒有變過一般。
而張成此刻的心裏也跟著一動。
這事,還真就被劉昌東給說中了!
藍旗看著張成沒有接話,心裏有些不滿。
但還是忍住那股不滿。
開口問,“張大人?你覺得現在我方這誠意如何?”
“要知道我金國的貨船,那也是各國爭相求購的對象,當然了我也知道你們大慶國一直都想要搞碼頭造船,但這麽多年過去了,你們的進展可確實是不夠高。”
“再說了,拿精鹽來跟我金國換取貨船這事,說到底還是你們大慶國占了天大的便宜。”
“我聽說你淮河郡實行了禁賭令,那漕運的發展就是你們的必經之路,首先,淮河郡這樣的天然的優勢就擺在這裏,而我金國的貨船,正好就能夠立馬解決你們淮河郡的困境。”
“一旦淮河流域搞起了漕運,你淮河郡就會打通南方各條水路,今後,淮河郡的漕運行業隻會越來越好,說不定你家那位劉大人,還會因此進京為官也未可知.....”
他們跟各國的交易少之又少,一直都是自給自足的治理之下存活的,就是因為這樣的發展趨勢,金國這兩年的發展勢頭也是越來越迅猛。
在金國稻米自產自銷,畜牧產業也搞的相當出色,就連蠻夷國引以為傲的草原戰馬,金國也都通過長達十幾年的時間,從而摸索出來了一套新的養殖經驗。
現在,金國有跟蠻夷相提並論的金象馬,也是馬中貴族,跟蠻夷的戰馬不相上下。
金國因為有炮船跟火銃,在整個大陸上可以說是獨占鼇頭。
現在金國想要跟大慶國做精鹽交易,在金國看來是給大慶國賺銀子的大好機會,但相對於大慶國來說,自然也是兩國交好的苗頭。
劉昌東自然是要極力把這件事做成的。
當時在寒山關的時候,林峰就分析過臨近幾個國家的局勢。
金國在大慶以南的淮河邊境,大慶國想要跟金國交好,那就隻有發展漕運行業,跟金國達成生意往來之後慢慢滲透進去。
而蠻夷國在大慶以北的寒山關邊境,現在兩國因為交易市場而達成了首次合作,寒山關出產的精鹽,成了穩定兩國後續往來的那根割不斷的經脈。
現在大慶國手裏把控著精鹽的製鹽之法,那就是相當於是掌握了整個大陸的經濟命脈。
先有蠻夷國,現在有金國。
要是一直按照這個趨勢下去。
劉昌東十分確信,後麵想要求購精鹽合作的國家,應該隻會越來越多。
思及此。
他笑道:“這件事,我們現在也隻是猜測分析,具體的還要等金國那邊的消息。”
“不過,大家不用太擔心此事,兩國既然要展開合作,最後確定合作意向之後,還需要上麵派皇子或者高官下來簽署字據,最後才能雙方進行這次的合作交易。”
“現在這事還才剛有個影子,且還早著呢!”
“好了,大家都迴去趕緊去吃午食吧,估計這會後堂都等急了.....”
被劉昌東這麽一說。
所有人都跟著笑了起來附和他的話。
“對對對,這件事還是劉大人這邊考慮的到位!”
“現在金國的地位擺在那裏,我們大慶即便是有這個拿喬的機會,也不能是這個時候用出來。”
“更何況,現在這個情況之下,金國跟蠻夷國的情況不一樣,我們跟蠻夷之間,通過兩國市場談下來的合作很多,但是這金國卻從未有過合作。”
“是是是,還是矜持點好,矜持點好....”
這話一出。
後麵跟著就響起一陣忍不住的笑聲傳出來。
劉昌東走在前麵帶隊,所有人都跟著起身,隨後一起去了後堂用午食。
時間一天一天的溜走。
而張成,則是一直注意著金人藍旗那邊的動向。
今天一早金國有兩人,大張旗鼓的返迴了淮河郡城附近的驛站,而這些消息,在兩人進入淮河郡之後不到一刻鍾張成就收到了消息。
此刻。
張成剛到城門口。
他就看到了等在城門口不遠處的藍旗幾人,本來張成沒有想要理會藍旗幾人的打算,可奈何藍旗就在此刻徑直朝著自己走了過來。
藍旗拱手就是一禮。
隨後還是每天那句話,他張口就問:“張大人,今兒林知州空閑下來了嗎?”
張成依舊搖搖頭。
“今兒林大人要跟各部官員商議今年雨季修築堤壩的事宜,實在是忙的走不開,還望見諒。”
說完這句,張成以為這藍旗依舊會像前幾天一樣,直接轉頭離開。
結果。
張成剛剛坐下。
就聽藍旗笑著開口,“張大人,我這次可是帶著上官的手令來的。”
藍旗看著周圍人來人往的百姓,他指了指旁邊不遠處的茶攤。
依舊笑著問道:“能否借一步說話?”
張成定定的看了這藍旗一眼。
他在猜測,這藍旗這次是帶著什麽命令而來?
“請。”張成抬抬手,做了個請的手勢。
兩人並排前行。
隨後兩人在茶攤落座。
張成朝著掌櫃的一勾手,那掌櫃識趣的提著一壺熱茶就給兩人倒滿,隨後直接扔下茶壺就去了城牆根下蹲著了。
那藍旗看著這一幕,眼神微不可察的閃了閃。
本來他想要等著張成仙開口問自己,但是一盞茶之後卻什麽都沒有等來,他耗得起,對麵坐著的張成更加耗得起,結果兩人對坐品茶,卻什麽都沒有說出口。
最後還是藍旗穩不住。
他先開了口。
第一句就是,“張大人,這次將軍給出了交換的具體合作指示。”
“我金國願意拿出我國的十艘貨船,來跟大慶國做這筆交易,我相信這次我們金國拿出這樣的誠意來,林大人應該也無法再拒絕見麵了吧?”
藍旗說完這話,眼神一瞬不瞬的盯著張成看。
原本他以為能夠從張成的臉上,看到震驚或者驚喜的神情,可是讓他失望了,張成現在都還是那一派淡然的神情掛在臉上,自始至終好像都沒有變過一般。
而張成此刻的心裏也跟著一動。
這事,還真就被劉昌東給說中了!
藍旗看著張成沒有接話,心裏有些不滿。
但還是忍住那股不滿。
開口問,“張大人?你覺得現在我方這誠意如何?”
“要知道我金國的貨船,那也是各國爭相求購的對象,當然了我也知道你們大慶國一直都想要搞碼頭造船,但這麽多年過去了,你們的進展可確實是不夠高。”
“再說了,拿精鹽來跟我金國換取貨船這事,說到底還是你們大慶國占了天大的便宜。”
“我聽說你淮河郡實行了禁賭令,那漕運的發展就是你們的必經之路,首先,淮河郡這樣的天然的優勢就擺在這裏,而我金國的貨船,正好就能夠立馬解決你們淮河郡的困境。”
“一旦淮河流域搞起了漕運,你淮河郡就會打通南方各條水路,今後,淮河郡的漕運行業隻會越來越好,說不定你家那位劉大人,還會因此進京為官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