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還會加大力度製作這種重弩箭,朕決定把這種重弩箭編製成重箭步兵,把精騎的長槍也換下來,用上火銃。”
“弓箭手們所有人員全部替換重弩箭,讓他們各個都成為我大慶的神射手。”
“林峰的功勞不小,官升三級是他應得的,朕很看好這個年輕人....”
皇帝接連幾次提起林峰,讓幾人心裏對這個林峰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
火銃?
重弩箭?
還有那寒山關的交易市場。
聽說還搞出了磚窯廠瓷器廠這些,真的是林峰一個人想出來的法子嗎?
還是說,這林峰身邊還有其他的高人在其背後指點?
一時間。
幾人心裏都有這樣的疑惑。
林峰此人,好像突然就橫空出世了,從一個個小小的縣令,在半年之內就一躍成為了寒山關的守備之將,這樣的升官速度在大慶聞所未聞。
就這林峰,是大慶國唯一一個。
李稷跟著附和。
“林峰這樣的人才,確實是極其難得,之前聽微臣小兒說起過一次這林峰,他在陵縣的一些作為,確實是令人大開眼界。”
“聽說他剛去陵縣,就讓陵縣的幾個富商們捐錢捐物,商戶們卷上來的錢糧,他都分給了遭受荒年的百姓,然後首先搞起了陵縣到渝州城的官道,還聯通了周邊各個縣城的縣道。”
“林峰說的一句話沒錯,要想富就得先修路,還有陵縣的磚窯廠他請的並非全是工匠,更多的都是陵縣那些吃不上飯的貧民子弟,每天管三頓飯,天天都能吃上有油水的菜。”
“這才讓陵縣百姓的日子,也跟著漸漸好了起來,由此可見,林峰這人的心性確實是不錯。”
李稷的話。
讓皇帝都聽得入神。
忙問:“後來呢?”
李稷笑著繼續往下說,“後來,林峰還自己搞出了水庫、水車,聽他說這樣在旱災來臨的時候,也不至於全年無收。”
“他還免了當地百姓三年的賦稅,說他自己想辦法往上補,百姓本就生活艱難,這賦稅一免除,百姓們高興的在縣衙門外慶賀了整整一夜....”
聽著李稷說林峰,皇帝也是一臉的欣慰。
他感歎:“要是我大慶的官員都像林峰一樣,那可真是我大慶之福運。”
“國運昌盛繁榮富強也指日可待!”
大慶國一年比一年增高的賦稅,已經讓百姓們入不敷出,要是再加上年年饑荒,大慶國一定會橫屍遍野最終走向亡國之路。
這些問題,皇帝知道,各位官員也知道。
可他們改變的並不是國策,而是對百姓的繼續剝削跟壓製,這讓百姓們怨聲載道,官員們依舊我行我素說是要尊崇大慶國法製度。
問題就出在決策者的身上,可他們竟然沒有一人敢提出來。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幾人這點頭稱是,“陛下說的在理,我大慶國是該多提拔一些像林峰這樣的官員。”
皇帝留下李稷幾人商議整改一事,一直到天黑之前才結束。
隔天。
李家老二李貞樺就帶著人秘密出了京城。
三天後。
皇帝當朝宣布,東南西北四路巡撫全部出京,明麵上是巡查各處,其實,就是秘密查處各地的官員貪腐,還有一些冤假錯案。
四路巡撫齊齊出京,這樣的陣仗還真的不多見。
就在剛剛宣布巡撫出京的當天,京城就被抓了三波貪腐的京城官員,而且這些案件已經是證據確鑿,再無更改餘地的大案件。
一時間。
京城的官員人人自危,隨之而來的坊間謠言四起。
“聽說了嗎?那戶部錢糧的王家,要被秋後問斬了!”
“不是吧?王家也被牽扯進去了?”
“還不止這些呢,聽說李丞相家裏的三個兒子都被貶到了邊陲小城去了,難道李家受了這次貪腐的影響?”
“哎呦,這貪腐案件一查下來,拔出蘿卜帶出泥,肯定有不少人要跟著遭殃,可要真能夠敲打一下,應該也會有一定的震懾效果....”
“天下的貪腐案這麽多,哪裏能夠查的完?”
謠言起的第二天。
就有官員打著捐錢捐物的幌子,給京城衙門送了不少的錢糧。
有一個就有第二個。
很快,各處初級衙門門外就堆滿了錢糧的箱子,全是請的抬工出動的,有的家裏抬了一箱,有的抬了兩箱,還有的直接拿了銀票前來。
衙門讓他們留下姓名,可沒有一家肯告知雇主姓名。
再後來,這些錢糧就全部都入了六部衙門的賬上。
兩日後。
朝廷運糧大隊就從糧倉出發,發往各地災荒比較嚴重的地區賑災。
這一係列的舉動,引發了京城的百姓們再次熱議。
京城百姓:
“看見沒?兩百個大車的糧食隊伍,看來這京城查處貪腐案件還是有效果的,官員們不是整天哭窮說沒錢嗎?”
“官家讓他們交,可能還會給自己找借口,還是直接查處道他們麵前,來的爽快多了!”
“這次震懾效果可真是來的太好了,運往災荒地區的糧食,應該能夠讓那裏的百姓們挨過這個冬季,明年各地就都能夠好過一些。”
“誰說不是呢!”
“要我說,就應該早點查處這些貪官汙吏....”
當今官家這次的做法,得到了京城百姓的民心,同時也震懾住了很多官員,這背後,李稷幾個高官可沒少出力。
皇宮。
此時,皇帝正跟李稷幾人在議事殿,商議接下來的進一步發展方向。
“林峰跟老三提的那個工業發展的模式就很好,京城是大慶國地處最中心的位置,卻也是大慶國發展最薄弱的地方。”
“你們看看南下的客商們被京城客商打壓至此,他們卻能在南下的一畝三分地上玩出花樣來,皇宮裏的絲綢多數都是南下的絲綢,京城的絲綢質地沒有南下柔軟,所以皇商可就給了南下。”
“他們自己在南下建立起商會,搞起染布廠而且是一種顏色一個廠子,現在他們能夠用一種染料染出多種不同樣式的花樣來,這就是他們比京城的絲綢商會強的地方...”
“弓箭手們所有人員全部替換重弩箭,讓他們各個都成為我大慶的神射手。”
“林峰的功勞不小,官升三級是他應得的,朕很看好這個年輕人....”
皇帝接連幾次提起林峰,讓幾人心裏對這個林峰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
火銃?
重弩箭?
還有那寒山關的交易市場。
聽說還搞出了磚窯廠瓷器廠這些,真的是林峰一個人想出來的法子嗎?
還是說,這林峰身邊還有其他的高人在其背後指點?
一時間。
幾人心裏都有這樣的疑惑。
林峰此人,好像突然就橫空出世了,從一個個小小的縣令,在半年之內就一躍成為了寒山關的守備之將,這樣的升官速度在大慶聞所未聞。
就這林峰,是大慶國唯一一個。
李稷跟著附和。
“林峰這樣的人才,確實是極其難得,之前聽微臣小兒說起過一次這林峰,他在陵縣的一些作為,確實是令人大開眼界。”
“聽說他剛去陵縣,就讓陵縣的幾個富商們捐錢捐物,商戶們卷上來的錢糧,他都分給了遭受荒年的百姓,然後首先搞起了陵縣到渝州城的官道,還聯通了周邊各個縣城的縣道。”
“林峰說的一句話沒錯,要想富就得先修路,還有陵縣的磚窯廠他請的並非全是工匠,更多的都是陵縣那些吃不上飯的貧民子弟,每天管三頓飯,天天都能吃上有油水的菜。”
“這才讓陵縣百姓的日子,也跟著漸漸好了起來,由此可見,林峰這人的心性確實是不錯。”
李稷的話。
讓皇帝都聽得入神。
忙問:“後來呢?”
李稷笑著繼續往下說,“後來,林峰還自己搞出了水庫、水車,聽他說這樣在旱災來臨的時候,也不至於全年無收。”
“他還免了當地百姓三年的賦稅,說他自己想辦法往上補,百姓本就生活艱難,這賦稅一免除,百姓們高興的在縣衙門外慶賀了整整一夜....”
聽著李稷說林峰,皇帝也是一臉的欣慰。
他感歎:“要是我大慶的官員都像林峰一樣,那可真是我大慶之福運。”
“國運昌盛繁榮富強也指日可待!”
大慶國一年比一年增高的賦稅,已經讓百姓們入不敷出,要是再加上年年饑荒,大慶國一定會橫屍遍野最終走向亡國之路。
這些問題,皇帝知道,各位官員也知道。
可他們改變的並不是國策,而是對百姓的繼續剝削跟壓製,這讓百姓們怨聲載道,官員們依舊我行我素說是要尊崇大慶國法製度。
問題就出在決策者的身上,可他們竟然沒有一人敢提出來。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幾人這點頭稱是,“陛下說的在理,我大慶國是該多提拔一些像林峰這樣的官員。”
皇帝留下李稷幾人商議整改一事,一直到天黑之前才結束。
隔天。
李家老二李貞樺就帶著人秘密出了京城。
三天後。
皇帝當朝宣布,東南西北四路巡撫全部出京,明麵上是巡查各處,其實,就是秘密查處各地的官員貪腐,還有一些冤假錯案。
四路巡撫齊齊出京,這樣的陣仗還真的不多見。
就在剛剛宣布巡撫出京的當天,京城就被抓了三波貪腐的京城官員,而且這些案件已經是證據確鑿,再無更改餘地的大案件。
一時間。
京城的官員人人自危,隨之而來的坊間謠言四起。
“聽說了嗎?那戶部錢糧的王家,要被秋後問斬了!”
“不是吧?王家也被牽扯進去了?”
“還不止這些呢,聽說李丞相家裏的三個兒子都被貶到了邊陲小城去了,難道李家受了這次貪腐的影響?”
“哎呦,這貪腐案件一查下來,拔出蘿卜帶出泥,肯定有不少人要跟著遭殃,可要真能夠敲打一下,應該也會有一定的震懾效果....”
“天下的貪腐案這麽多,哪裏能夠查的完?”
謠言起的第二天。
就有官員打著捐錢捐物的幌子,給京城衙門送了不少的錢糧。
有一個就有第二個。
很快,各處初級衙門門外就堆滿了錢糧的箱子,全是請的抬工出動的,有的家裏抬了一箱,有的抬了兩箱,還有的直接拿了銀票前來。
衙門讓他們留下姓名,可沒有一家肯告知雇主姓名。
再後來,這些錢糧就全部都入了六部衙門的賬上。
兩日後。
朝廷運糧大隊就從糧倉出發,發往各地災荒比較嚴重的地區賑災。
這一係列的舉動,引發了京城的百姓們再次熱議。
京城百姓:
“看見沒?兩百個大車的糧食隊伍,看來這京城查處貪腐案件還是有效果的,官員們不是整天哭窮說沒錢嗎?”
“官家讓他們交,可能還會給自己找借口,還是直接查處道他們麵前,來的爽快多了!”
“這次震懾效果可真是來的太好了,運往災荒地區的糧食,應該能夠讓那裏的百姓們挨過這個冬季,明年各地就都能夠好過一些。”
“誰說不是呢!”
“要我說,就應該早點查處這些貪官汙吏....”
當今官家這次的做法,得到了京城百姓的民心,同時也震懾住了很多官員,這背後,李稷幾個高官可沒少出力。
皇宮。
此時,皇帝正跟李稷幾人在議事殿,商議接下來的進一步發展方向。
“林峰跟老三提的那個工業發展的模式就很好,京城是大慶國地處最中心的位置,卻也是大慶國發展最薄弱的地方。”
“你們看看南下的客商們被京城客商打壓至此,他們卻能在南下的一畝三分地上玩出花樣來,皇宮裏的絲綢多數都是南下的絲綢,京城的絲綢質地沒有南下柔軟,所以皇商可就給了南下。”
“他們自己在南下建立起商會,搞起染布廠而且是一種顏色一個廠子,現在他們能夠用一種染料染出多種不同樣式的花樣來,這就是他們比京城的絲綢商會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