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跟楊家這門親事,這是霍景之挑的,也不強求他們夫妻一定要和和美美,當然能和美就更好了。要是實在和美不了,那兩個人都要做到相敬如賓,你敬我敬你。三天兩頭吵起來那是肯定不行的,夫妻間敢動手,霍景之先給霍希賢一頓板子。
至於妾室,霍希賢實在有喜歡的了,過個一年半載的收了房。要是楊氏敢有意見,這就是楊家的問題,楊大人雖然愛女兒,但並不是不懂道理的人。楊大人自己沒納妾是他自己的事,但女婿納不納妾就管不著了。
「兒子成親之後定能跟楊家小姐相敬相愛。」霍希賢低頭保證著,雖然他也沒有見過楊家姑娘,也不知道性情脾氣如何,但正妻就是正妻,丫頭妾室可以隨意打罵,但對正妻該有尊敬肯定要有。不是因為這個人,而是因為這個身份。
霍景之對於霍希賢這個迴答很滿意,其實這一點霍景之真不擔心,霍希賢這樣的性格以及他所受的教育,打老婆和寵妾滅妻都不會發生,隻是例行囑咐一下。
接下來就是重點問題,夫綱。三綱之一,夫為妻綱。霍景倒不是擔心霍希賢以後會怕老婆,被老婆壓的抬不起頭來。重申夫綱是為了確定責任人的問題,霍景之很不喜歡推卸責任,不幸娶到悍婦或者糊塗老婆的男人總是抱怨著,要不是因為家裏的婆娘,我早就怎麽樣怎麽樣。
霍景之最不屑聽這樣的話,因為妻子怎麽樣而導致了什麽結果,那當丈夫的立場又在哪裏。夫是妻的天,她應該聽你的。自己的立場沒有把握住,導致了壞的結果,責任卻全推給妻子,這種男人既無能又沒有責任心。
霍景之一直看不起霍三太太,短視又無知,要不是因為她霍家能平靜多少。但以後三房要是有什麽事了,霍景之覺得霍三太太不需要承擔全部責任,因為三房還有霍三老爺在,做為一個爺們,他啥都不幹,天天就知道吃喝玩樂。
一個男人不思進取,凡事不管,全部推給女人去料理本身就是錯的。不去行使自己的權利,任由自己的妻子做錯事,那更是錯上加錯。三房的第一責任人是霍三老爺而不是霍三太太。
霍希賢性格裏頭本來就有幾分軟弱了,一下子變強也不可能,但是霍希賢必須得知道身為一個男人,他的責任在哪裏,他要為什麽事情負責。老是想著妻子做的主,聽她的就好。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的,凡事必須得有自己的看法和決定。
在夫妻兩個有衝突的時候,當然妻子能說服那也是本事,說服不了,隻能聽其中一方的,那就要丈夫把這個夫綱發揮出來。夫是妻的天,就得聽我的。霍景之從來都是把自己的權利抓的緊緊的,別說夫妻之間,就是對著霍老太太,還有老來從子這一條呢,愚孝要不得。
霍希賢又是如此軟弱的性格,這一條也就猶為重要。遇到一個明理懂事的妻子,聽她的可能還沒問題,要是遇上霍三太太那樣,丈夫要是再立不起來,整房人都完了。
當然霍希賢暫時不會分家出去,上頭還有兩層長輩在,大方麵的錯處想犯也沒機會。但性格習慣的形成本來就在日常中,現在就把他的責任列清楚了,連推卸的機會都不給他。
「兒子明白。」霍希賢低頭說著,這一條他並沒有想到,但並不難理解,男人必須得自己立起來,霍景之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的意思。雖然深深的害怕這個父親,但霍希賢很崇拜這個父親,雖然自己做不好,但也是目標。
霍景之知道霍希賢是聽進去了,心裏也比較滿意,現在笨點軟弱點也沒啥。要是不出意外霍希賢至少還要跟在他身邊十五年左右,現在很年輕,隨著時間的增長總會慢慢長大,然後自己懂事領好一房人。
過年雖是大日子,韓家上下都守著孝,交際應酬少了許多,隻有幾個至親之間相互走動。大太太那邊還有點事情,三太太就真清閑了。三房人口少,事情也就少,天天在家裏看看孫子,或者到思慧那裏看看她,大著肚子,再有婆子照看,三太太也擔心不周到。
思宸和霍景之忙的腳不沾地,但過年之前兩人還是去了趟國公府,年後就要走,走之前總得辭了嶽家,年後事情更多,還不如年前來的方便。 韓家分了家,但霍景之要來,大太太張羅了席麵,爺們輩的不說,大老爺和四老爺做陪,尤其是四老爺更為熱心。四老爺想在官場上有所發展,三年丁憂己經打亂了他的計劃。丁憂之後複職又是個問題,侄女婿被點外放了巡鹽禦史,四老爺也是滿心歡喜,到他的複職的時候肯定得需要霍景之的助力。
守著孝並無酒戲,又因天氣太冷,男人們吃完也就去書房談事情。女人們則在了大太太的暖閣坐下說話。不自覺得就說到了二太太,四房人來了三房,隻有二房沒有人來。二老爺現在不在家中,去三爺那裏小住,就是分出去了,應爹的到兒子家裏住幾天也沒啥問題。二太太倒是在,大太太怕她添亂,直接無視她了。
分家之後二房就沒消停過,二太太一是抱怨分家不公,二是思芸嫁的太差,天天對著二老爺吵。大太太雖然是嫂子,但己經分了家她也不會管閑事。反正現在國公府連應酬都沒有,關上門兩口子就是打起來也沒人知道。
「我才聽小六說,小三分出去之後,她媳婦就拿了銀子當本錢,打算做點小生意。」大太太說著最新消息,小三分到的家產不多,幸好沈氏的嫁妝夠豐厚,一房人隻說吃飯穿衣問題不大,但想過的好就不容易了。沒想到沈氏如此有遠見,捐官要大筆銀子,直接不放棄這條路,改經商了,雖然地位低了但銀子就多了。
思宸倒是不太意外,沈氏看著就不像是會坐吃等死的,其實以沈氏的強悍,要是三爺老實聽她的話,小夫妻也能過的很不錯。最怕的就是不能幫忙,反而拚命拖後腿。笑著道:「三嫂最能幹,兩人做點生意,收益想必不錯。」
三太太卻是歎了口氣,道:「要是二太太能不去,就更好了。」沈氏的想法很好,但是公婆太貪,丈夫太軟弱,她連個孩子都沒有,這日子難過著呢。
二太太天天吵吵鬧鬧,不外乎是因為銀子,也不知道誰給二太太出的主意,還是她自己想到的。讓她和二老爺沒事就去小三那裏住著,雖然分家了,但父母到家中住不好攔著吧,然後變著法的向小三要錢。就這大半年功夫,二太太從小三那裏弄了多少銀子。
據丫頭們說每次沈氏都說不給,己經分了家,哪有這樣要的,但小三卻是想著孝道不敢不給,夫妻兩個沒少吵架。
大太太繼續暴料著:「我也是聽人說的,二太太的娘家似乎不太好,她娘家兄弟借了她好些錢。」說起來二太太的娘家門第也不低,但有門第跟手裏有銀子不是一迴事,孫家的嫡係都快到街上要飯了,越是高門大族,落敗的越快,養出來的子孫不會經營隻會敗家。
至於妾室,霍希賢實在有喜歡的了,過個一年半載的收了房。要是楊氏敢有意見,這就是楊家的問題,楊大人雖然愛女兒,但並不是不懂道理的人。楊大人自己沒納妾是他自己的事,但女婿納不納妾就管不著了。
「兒子成親之後定能跟楊家小姐相敬相愛。」霍希賢低頭保證著,雖然他也沒有見過楊家姑娘,也不知道性情脾氣如何,但正妻就是正妻,丫頭妾室可以隨意打罵,但對正妻該有尊敬肯定要有。不是因為這個人,而是因為這個身份。
霍景之對於霍希賢這個迴答很滿意,其實這一點霍景之真不擔心,霍希賢這樣的性格以及他所受的教育,打老婆和寵妾滅妻都不會發生,隻是例行囑咐一下。
接下來就是重點問題,夫綱。三綱之一,夫為妻綱。霍景倒不是擔心霍希賢以後會怕老婆,被老婆壓的抬不起頭來。重申夫綱是為了確定責任人的問題,霍景之很不喜歡推卸責任,不幸娶到悍婦或者糊塗老婆的男人總是抱怨著,要不是因為家裏的婆娘,我早就怎麽樣怎麽樣。
霍景之最不屑聽這樣的話,因為妻子怎麽樣而導致了什麽結果,那當丈夫的立場又在哪裏。夫是妻的天,她應該聽你的。自己的立場沒有把握住,導致了壞的結果,責任卻全推給妻子,這種男人既無能又沒有責任心。
霍景之一直看不起霍三太太,短視又無知,要不是因為她霍家能平靜多少。但以後三房要是有什麽事了,霍景之覺得霍三太太不需要承擔全部責任,因為三房還有霍三老爺在,做為一個爺們,他啥都不幹,天天就知道吃喝玩樂。
一個男人不思進取,凡事不管,全部推給女人去料理本身就是錯的。不去行使自己的權利,任由自己的妻子做錯事,那更是錯上加錯。三房的第一責任人是霍三老爺而不是霍三太太。
霍希賢性格裏頭本來就有幾分軟弱了,一下子變強也不可能,但是霍希賢必須得知道身為一個男人,他的責任在哪裏,他要為什麽事情負責。老是想著妻子做的主,聽她的就好。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的,凡事必須得有自己的看法和決定。
在夫妻兩個有衝突的時候,當然妻子能說服那也是本事,說服不了,隻能聽其中一方的,那就要丈夫把這個夫綱發揮出來。夫是妻的天,就得聽我的。霍景之從來都是把自己的權利抓的緊緊的,別說夫妻之間,就是對著霍老太太,還有老來從子這一條呢,愚孝要不得。
霍希賢又是如此軟弱的性格,這一條也就猶為重要。遇到一個明理懂事的妻子,聽她的可能還沒問題,要是遇上霍三太太那樣,丈夫要是再立不起來,整房人都完了。
當然霍希賢暫時不會分家出去,上頭還有兩層長輩在,大方麵的錯處想犯也沒機會。但性格習慣的形成本來就在日常中,現在就把他的責任列清楚了,連推卸的機會都不給他。
「兒子明白。」霍希賢低頭說著,這一條他並沒有想到,但並不難理解,男人必須得自己立起來,霍景之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的意思。雖然深深的害怕這個父親,但霍希賢很崇拜這個父親,雖然自己做不好,但也是目標。
霍景之知道霍希賢是聽進去了,心裏也比較滿意,現在笨點軟弱點也沒啥。要是不出意外霍希賢至少還要跟在他身邊十五年左右,現在很年輕,隨著時間的增長總會慢慢長大,然後自己懂事領好一房人。
過年雖是大日子,韓家上下都守著孝,交際應酬少了許多,隻有幾個至親之間相互走動。大太太那邊還有點事情,三太太就真清閑了。三房人口少,事情也就少,天天在家裏看看孫子,或者到思慧那裏看看她,大著肚子,再有婆子照看,三太太也擔心不周到。
思宸和霍景之忙的腳不沾地,但過年之前兩人還是去了趟國公府,年後就要走,走之前總得辭了嶽家,年後事情更多,還不如年前來的方便。 韓家分了家,但霍景之要來,大太太張羅了席麵,爺們輩的不說,大老爺和四老爺做陪,尤其是四老爺更為熱心。四老爺想在官場上有所發展,三年丁憂己經打亂了他的計劃。丁憂之後複職又是個問題,侄女婿被點外放了巡鹽禦史,四老爺也是滿心歡喜,到他的複職的時候肯定得需要霍景之的助力。
守著孝並無酒戲,又因天氣太冷,男人們吃完也就去書房談事情。女人們則在了大太太的暖閣坐下說話。不自覺得就說到了二太太,四房人來了三房,隻有二房沒有人來。二老爺現在不在家中,去三爺那裏小住,就是分出去了,應爹的到兒子家裏住幾天也沒啥問題。二太太倒是在,大太太怕她添亂,直接無視她了。
分家之後二房就沒消停過,二太太一是抱怨分家不公,二是思芸嫁的太差,天天對著二老爺吵。大太太雖然是嫂子,但己經分了家她也不會管閑事。反正現在國公府連應酬都沒有,關上門兩口子就是打起來也沒人知道。
「我才聽小六說,小三分出去之後,她媳婦就拿了銀子當本錢,打算做點小生意。」大太太說著最新消息,小三分到的家產不多,幸好沈氏的嫁妝夠豐厚,一房人隻說吃飯穿衣問題不大,但想過的好就不容易了。沒想到沈氏如此有遠見,捐官要大筆銀子,直接不放棄這條路,改經商了,雖然地位低了但銀子就多了。
思宸倒是不太意外,沈氏看著就不像是會坐吃等死的,其實以沈氏的強悍,要是三爺老實聽她的話,小夫妻也能過的很不錯。最怕的就是不能幫忙,反而拚命拖後腿。笑著道:「三嫂最能幹,兩人做點生意,收益想必不錯。」
三太太卻是歎了口氣,道:「要是二太太能不去,就更好了。」沈氏的想法很好,但是公婆太貪,丈夫太軟弱,她連個孩子都沒有,這日子難過著呢。
二太太天天吵吵鬧鬧,不外乎是因為銀子,也不知道誰給二太太出的主意,還是她自己想到的。讓她和二老爺沒事就去小三那裏住著,雖然分家了,但父母到家中住不好攔著吧,然後變著法的向小三要錢。就這大半年功夫,二太太從小三那裏弄了多少銀子。
據丫頭們說每次沈氏都說不給,己經分了家,哪有這樣要的,但小三卻是想著孝道不敢不給,夫妻兩個沒少吵架。
大太太繼續暴料著:「我也是聽人說的,二太太的娘家似乎不太好,她娘家兄弟借了她好些錢。」說起來二太太的娘家門第也不低,但有門第跟手裏有銀子不是一迴事,孫家的嫡係都快到街上要飯了,越是高門大族,落敗的越快,養出來的子孫不會經營隻會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