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單獨開一章給書友科普一些現實中的神話知識,以神明在真實曆史中的誕生為脈絡。


    主要原因,就是發現很多書友或許是過渡帶入洪荒文視角,使其神話知識的構成,


    就是各種二設、三設,雜加了各類洪荒文作者為了滿足小說劇情,從而再改編的內容。


    還有一種對現實神話的錯誤認知,便是將網絡上簡短的內容介紹,當成是“噢,原來就是這樣”。


    究其根本,實際上還是因為書友們很少接觸較為完整的神明神話內容。


    作者說的內容,不是指哪些經文典籍中對該神明的是多麽多厲害、又幹了什麽什麽厲害事情的描述。


    而是指該神明在我國古代是什麽時期,出現了他的信仰崇拜,而該神的起源——


    也就是這尊神明是怎麽被世人創造出來的,是來源於上古時代古人們對某一現象的觀察,在經過總結後以文字流轉,其中夾雜著古人的哲學思想觀。


    然後之後的古人,在了解這些內容的同時,將其中某些“要素”、“哲學事物概念”從中單獨體現出來,並加以糅雜,再進行神化,經過漫長歲月新設定的加入,於是便成為我們當今人眼中的該神明形象。


    還要再說明一點的就是,某些概念是外來的,也就是來源於其他文明,通過商貿、人群遷移等路徑,從而融入到某個神明的誕生過程中。


    說完這些,再談一談書友們會有“認知障”的原因。


    上麵說到有些書友是對現實神話並不算了解,完全是通過網文來接觸,相當於接收到的內容,屬於是完完全全的二道、三道、n道消息。


    經過作者對評論區的觀察,其實遠不止如此,作者也隻能感覺出還有這幾類書友。


    不少書友其實閱讀過一些神話故事的原文,不並是通過網文小說去了解神話。


    比如看過山海經、道教的一些典籍、佛教的一些典籍,以及其他宗教信仰的知識。


    同樣的,作者也發現這類書友中,因為各自的喜好和傾向,使得書友們對神話的了解止步於此。


    舉個鮮明的、最具代表力的例子——


    絕大部分書友,推崇道教神話,認為這是屬於國人自己的宗教,並且認為道教神話是完完全全、最具有獨特性,和其他宗教神話不同,是最“厲害”,也是“最棒”,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


    這類書友最常犯的誤區,就是強調道教是道家的繼承人,二者是一體的存在。


    至於原因?


    望文生義,因為名稱中都帶有道字。


    再者道家的代表是老子,而道教的老君就是老子,所以不少書友堅定的認為,就像表麵看上去那樣,二者是絕對的“一脈相承”,從而產生了別的宗教都是造神騙人,隻有我們才不是如此的【優越感】。


    可是但凡了解一二的書友都知道,二者間的關係是一前一後,道家是學派,道教是宗教。


    道家的老子是人,道教的老子是神。


    由人到神的徹底改變,就是源於東漢時,五鬥米道的誕生。


    五鬥米道,或稱五鬥米教、天師道,是東漢時期的張道陵建立。


    祖天師張道陵,自稱、劃重點,是自稱得到了早在戰國時期逝世的老子的傳承或授道。


    隔著——戰國七雄、秦朝、秦末起義、楚漢爭霸、西漢建立、王莽篡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這漫長的時間歲月,將近五百多年。


    或許很多書友覺得這是古人的浪漫、道家文化的間接傳承。


    但站在唯物史觀——道家學說隻是沒落,並未消失的曆史角度來看。


    祖天師的行為就很好理解,是當時傳統而又常見的做法——假托古人、借名造勢。


    換成現代人更通俗易懂的說法,那就是碰瓷,不是貶義,而是實際如此。


    就這樣,老子開始了死後被五鬥米教奉為主神,又在南北朝南梁時期,被已經出現編纂最初內容的三清所取代主神位置,南梁時期的三清神話設定還隻是最初1.0版本,經過曆朝曆代再添設定,才有了當今的模樣。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中,我們就能看到,道家和道教的關係,是後者早期發展時,為了打響知名度,將早已作古的大學者、思想家拉出來為為自己站台。


    老子和三清的關係也很簡單,老子為主神的神話體係被舍棄,改用三清取而代之,成神的老子被矮化,然後成為了太清也就是道德天尊的化身。


    類似的,也有古代知名人物,不少都被道教典籍寫作是三清下凡時的化身,按照其理論,就是正因為千百年後道教神明誕生,才有了千百年前、道教都沒有存在時,我們祖先才能留下光輝的成就。


    用唯物史觀看,就是頗為有趣。


    由此我們也可以得知,道家和道教根本上的不同。


    道家是學者屬性濃厚,道教則是以鬼神之說為主。


    那麽看到這裏的書友,恭喜你們初步抹除了一層認知障,同樣也恭喜作者自己,寫了那麽多廢話還有書友看到這裏。


    那麽繼續言歸正傳——


    可能還有書友會說:“作者胡說八道,道家有道、道教也有道,典籍中都有相似的地方,怎麽能說他們完全不相幹,至少也是傳承者。”


    關於這點,作者覺得這類書友已經陷入了摳字眼的誤區邊緣。


    首先道家的典籍,因為古人對世界認知並不完全、且因為沒有合適的觀測用詞,所以就用了或創造一些詞匯來替代某種現象,或某種理論思想。


    再加上古人也受鬼神之說信仰,所以道家典籍中出現某些超凡內容也很正常。


    但就整體上而言,道家側重的是各種哲學思想,並對治國安民提供指導。


    道教的側重就是常見的宗教手段,通過對道家一些內容的吸納,並且改編成符合教派傳播的經文,為信眾提供信仰價值。


    其實關於這些,作者經常在評論區迴複書友,表達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我國的傳統神話,作者認為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上古時期,也就是先秦時期就流傳的神話傳說,時間段也可以往後推到東漢道教誕生之前。


    【注:像是太一、昊天上帝、五方上帝,以及祖先神——三皇五帝等,都可以歸納於上古一類,包括西王母神話、山海經等,在道教誕生之前的本土神話故事都可以算在其中。】


    2、佛教傳入後的時期,來源於其他文明的哲學思想以及各類知識,還有與眾不同的神話設定,比如來自其他文明的輪迴概念。


    【注:佛教傳入的具體時間以廣為人知的西漢時代為參照。也有佛教在先秦、秦朝就和我們有過接觸的說法,如果能夠證實並找到相應的佐證,那麽說明兩個文明的交流要追溯到更早。】


    3、東漢時五鬥米教的建立,以老子為主神,開創有別於上古神話傳說的新神話,即後來經過不同時代的刪減增新,才有了我們所看到的道教神話。


    【注:道教對於上古傳統神話、以及能用得到的古代學說,其態度就是一個,能為我所用者,吸納改編之,變成現代人所熟悉的道教神明。】


    4、儒釋道三教合一,即三者交流已久,三者間的關係也由敵對走向看似可以互通的地步。


    【注:得益於民間信仰的推動,老百姓們其實分不清什麽神是什麽神,隻知道反正一樣信,能靈就行。】


    要是按照體係來講,那麽就是——


    上古神話體係、上古祖先神體係、儒教體係(以傳統的祭祀昊天為主)、佛教體係、道教體係、民間體係(指民間不管是哪家神明,都能放到一起供奉)


    在作者私以為的理解中,上古時代的神話體係、古代的文學思想典籍,無論在什麽時代都是一座豐富的知識寶庫。


    而道教的誕生,就是來源於對以上二者的汲取,並對汲取的內容加以改編,變成了道教最初的神話體係和最初的傳教理論經文。


    並且隨著佛教發展的昌盛,因為世俗利益、業務爭鬥,佛教和道教的碰撞,也讓道教開始吸納佛教的一些內容。


    關於這些,作者在本書中提到了不止一處。


    就拿鬥姆元君來說,書友們也通過作者的描寫,感受到了現實神話傳播時產生的樂子。


    鬥姆元君信仰是在宋元兩代開始出現具體形象,也和宋代的神霄派有關聯,沒錯就是修煉雷法的神霄派,關於九霄大帝的樂子,作者也在之前的章節說中,為各位書友講過這些樂子。


    總之,摩利支天、鬥姆元君,以及最新章節提到的筏羅希、吉祥天女拉克什米。


    根據現實神話的誕生時間和傳播途徑,可以發現鬥姆元君在現實中的“輩分”,可以說是最年輕的一個。


    也有書友會出於文化自信的原因,理所當然地認為是我們影響了別人,然而現實並不是想象得那麽簡單。


    鬥姆、即鬥母,就是眾星之母的意思,是古代天文學知識被神化後,所誕生的神明。


    鬥姆的形象也是道教吸收了其他文明的神話人物,並且還是借由佛教這個“二道販子”作為中間媒介,再加上【鬥母】這個核心概念,然後成功創造出鬥姆元君這尊神明。


    看到這裏還感興趣的書友,且聽作者為你們一一道來。


    鬥姆這個稱唿不是外來的,但其形象來源,是受到了很濃厚的外來因素影響。


    攤開講很長,作者就挑重點說,感興趣的書友可以搜一搜《先天鬥姆摩利支天祈禱奏告大梵雷書》一書,裏麵描述了將摩利支天和鬥母融合,所誕生的鬥姆元君形象。


    原文:【光中車輦上有一神,四頭八臂,托日月,持弓矢,執降魔鈴杵針索,纓絡莊嚴,雷光繚繞下,有七大金豬禦輦雲雲。】


    七隻豬拉車為坐騎的形象,就是摩利支天的特征之一。


    並且摩利支天信仰,在我國古代是佛教密宗在信仰,因為信仰地區的地理原因,很容易找到其來源和傳播路徑。


    那麽以七支豬為要點,讓我們來追溯一下鬥姆元君、摩利支天的更原始的形象。


    為啥坐騎不是什麽神獸,非得是豬豬?


    那麽我們就要了解一下摩利支天原型,沒錯,摩利支天並不是鬥姆元君的初始版本。


    摩利支天的原型就是婆羅門教、即現代印度教中筏羅希\/瓦拉希【梵語音譯:varahi】,這個名稱和筏羅訶【varaha】一樣,都有野豬的意思,也就是母野豬、公野豬。


    別看豬在現代完全淪為侮辱性詞匯,但在古代動物崇拜中,野蠻的野豬是勇猛的象征。


    而這位筏羅希的形象,就是長著母豬腦袋,被認為是毗濕奴陰性力量的化身,因此和拉克米什扯上關係也不奇怪。


    而且筏羅希在印度教神話中,又是瑪特尼塔【音譯,梵語matrika,意思是神聖的母親】中的一員,因為matrika共有七位,或許可以統稱為七聖母?


    而這七聖母在印度教中,被認為昴宿星的化身,這也可以看做是古印度天文知識,在進行神化後所所創造出的神明。


    而且按照神話演變和傳播的尿性,筏羅希在古印度不同的故事中,有著不一樣的人際關係。


    在當今的印度,仍有廟宇供奉著這位女神。


    還有書中出場的金剛亥母,之所以在書中把金剛亥母,設定成鬥姆元君在佛門的“化身”。


    也是因為金剛亥母的形象,其來源也是筏羅希,金剛亥母的造像和畫像中也有野豬麵孔的外表。


    說到這裏,相信各位書友對於不同文化、神話的傳播和演變,都能有一種大概的印象。


    而不是有些書友在評論區搞花活,說什麽我們才是最優秀,他們都是抄我們的,我們才是文明悠久所以最厲害,這種看似文化自信,實則沙文主義的言論,真的希望書友們能夠早早遠離。


    作者之所以單獨開一章,也是因為很多書友的評論都是這種重複性的疑問、困惑。


    “明明我們道教神話這麽厲害,你這個撲街作者為什麽要吹印度神話”這類言語,說實話很讓作者苦惱。


    因為作者自問還是一個比較在乎書友們的意見,有空也會在評論中迴複。


    作者也剛好發現,不少書友總是會提到的論調:


    1、過度推崇道教,甚至達到了無限吹捧的地步,哪怕書友對其印象基本來源於影視劇和網絡小說。


    2、可能和近年來網絡上的西方偽史論有關,在發現西方曆史有造假的地方,選擇以點概麵,全麵否認其他文明文化。


    而且隨著這種論調的魔幻化,作者在網絡平台上看到了,不少網友喊出其他國家的文明、文化曆史都是假的,國外所有文化都是源自於我古代,因此,隻有我們國家的文化才是最棒的……


    最魔幻的現象級代表莫過於——開天辟地·天工開物、萬物之源·永樂大典……


    作者甚至在某短視頻平台看到十分荒誕地內容,某些博主貼出一張圖片,上麵是清末時期,一本書籍中記載著電學知識的內容,還有相應原理模型、器械圖畫。


    然後這個博主的標題就是那種博人眼球,大概就是:震驚,是老祖宗發明了電力學,結果被洋人偷走!


    更離譜的是,放出的圖片中,書本上赫然寫著鹹豐xx年,以及“譯本”的字樣。


    也就是說,這本書其實是清末時期翻譯自國外的電學書籍。


    結果……


    即便不用稍微了解電學發展曆史的網友,也能看穿這種像極了釣魚的暴論謠言。


    結果還是有網友在下麵痛罵西方無恥小偷……


    雖然最後作者對網絡怪像的吐槽,其實在作者看來,除了相關知識的認知缺乏,通過網絡快速接收見聞的方式、喜好的推送,逐漸為自己打造了一個信息繭房。


    作者寫這本書,一開始也是在試圖了解我國古代神話體係的時候,萌生了不如自己寫著玩的想法。


    所以才偷懶地披著洪荒皮,什麽都往裏塞,寫作過程中也得到不少書友的追閱,作者也感到很高興。


    其實作者大可不寫這一章,讓困惑的書友繼續困惑、不滿的書友繼續不滿。


    但作者創作本書之餘,也喜歡同書友們交流知識、交換意見。


    因此,哪怕這一章節不知有多少書友才能看到最後、不知有多少書友,因為作者的觀點感到憤怒而選擇棄書。


    作者仍然想表達一下創作中的想法,以及用唯物史觀,才能欣賞到神話獨特的魅力。


    “越古老,越強大”


    這句小說中常出現的話,放在現實神話中也是十分通用。


    作者認為,強大的並不是現實神話故事中,所吹噓的神明偉力。


    而是神話故事本身生命力(隨著文化交融而傳播演變)的堅挺,才是更為強大。


    就比如筏羅希女神,其原型還能再往前追溯到其他神話體係!


    而且這些內容真的很好查找翻閱,能獲得的樂子也很多。


    最後,作者十分感謝能夠看完本章的書友,感謝你們的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荒大舞台,有夢你就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哇哇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哇哇叫並收藏洪荒大舞台,有夢你就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