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寒霜見大家氣氛好像有點低,連忙轉移注意力:“漢武帝徹底掌控朝綱之後,便開始征戰四方,他有野心有抱負,而恰好衛青迴報給了他這點底氣,他非常想要重現大一統的局麵,而胡一直是他的心頭大患。”
“於是他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想要與匈奴的敵人大月氏結盟,隻是倒黴的直接被抓了,計劃失敗,開始了和親,但後續想要利誘匈奴單於伏擊的計劃又失敗,和親也被斬斷,匈奴開始頻繁侵略漢朝邊境。”
“這種情況下,有大臣主張求和,漢武帝卻果斷提拔衛青和霍去病,讓他們去抗擊匈奴。衛青首戰告捷,大破匈奴,收複河套地區,建立了後世非常有名的朔方城。這場戰役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漢書》稱全甲兵而還,意思是幾乎沒有什麽傷亡,衛青也在此戰立下大功,被封為長平候。”
葉寒霜每次想起這些老祖宗的經曆,都覺得非同凡響。
更是難以想象當時的畫麵,他講的是真的超級簡潔,完整的在《史記西漢》《史記漢武帝》《史記匈奴列傳》和《衛青》《霍去病》的這些史料上看,詳細到路線到達的點做出的決策安排的後續製定的計劃等等。
字裏行間全是老祖宗們的智慧和難以言說的心動。
很多人喜歡說一句武將都是莽夫,一點不準確。
有的可能確實不喜歡思考,但能身為一個將領,絕非庸人。
葉寒霜繼續往下說:“鏢旗將軍霍去病則是率軍西征匈奴,拿下了河西走廊,渾邪王部全部降於漢,他後又設置了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隔絕匈奴人與其他人的往來,徹底控製了出西域的路。”
“之後衛霍二人一起發動進攻,深入漠北,從此匈奴在沙漠以南的地區再也沒有王庭,直到霍去病去世,對匈奴的痛擊才暫時停下。”
“若是霍去病將軍不因病去世,恐怕當時已再無匈奴,真實現了漢武帝的漢朝為萬國之主的願望,可惜,霍去病將軍年紀輕輕,英年早逝。”
這也就給了匈奴喘息之機。
或許,這同是命運注定的結局。
“再聽一次霍去病將軍的事情,還是覺得好遺憾。”
“是啊,霍去病將軍才二十三歲啊,這個年紀,我們還在讀書呢。”
“就想哭,霍去病將軍年少上戰場,征戰四五年成就了別人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他真就如晚香玉一樣,花開刹那璀璨奪目,之後歸於虛無。”
“我的霍去病將軍啊,還好你複活了,聽人說,星海大戰的時候出現了。”
“真的嗎,那太好了,那衛青將軍呢?”
……
眾人激動的問著,傷感一下子就驅散了,充滿了期待。
葉寒霜迴憶了下,好像衛青將軍也是蘇醒了的,之前戰場有見到,隻是那時候形勢很緊張,他也沒時間去詢問。
後麵結束後又去弄陣法了,就忘了。
想到這,葉寒霜又想起了武侯。
武侯到現在還沒有醒,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被念叨的霍去病這個當事人,倒是一點不難過,雖然他確實死的早。
但問題不大,現在不是好好的嘛。
劉邦欣慰的拍著他的肩膀:‘小病病啊,你真是太堅毅了,太優秀了。’
‘……’
一行人無語的看向漢高祖,小病病又是什麽稱唿啊。
漢高祖嘴裏出來的,真是沒啥正經名。
霍去病也是嘴角抽搐,這會就分外想念他舅舅。
隻是他舅舅之前力量消耗過度,還在休息。
其他人也是,什麽孫策,周瑜,李靖,常遇春的,都在沉睡。
先前的星海大戰,他們這邊看起來沒有損傷,其實不然。
所幸的是,先前通天教主設置了一個陣法,大家都在裏麵養靈體,比等待信仰之力要來的快。
葉寒霜:“匈奴那邊放下後,漢武帝又劍指其他地方,繼續開疆拓土,也是漢武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後麵漢宣帝時期,打下了漢朝最大領土,達2560萬平方公裏,非比尋常。
漢宣帝也是一位非常賢明的皇帝,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比漢武帝還要精彩,同樣也是漢朝的一代傳奇,我們後麵有時間再講,說迴來。”
“漢武帝後期,爆發了巫蠱之禍,太子被陷害,導致了父子之間的矛盾爆發,群臣也開始分裂,還重用酷吏,惡果積累,宮廷內的鬥爭更是白熱化,最終太子劉據造反,衛子夫皇後自殺而亡。”
“晚年更是赴蓬萊,想要求仙,隻是在路上遇到海嘯,在泰山封禪後,便遣散了所有方士,沒有在繼續求仙,也悔著自己的過錯,並努力調整苛暴,穩定農事發展農耕,與民休息。”
說到這,葉寒霜心情有些複雜,曆史上尋仙問道的皇帝是真不少,無論是昏君還是明君,都有。
就好像,這是帝王的最終追求似的。
秦皇陵也很沉默。
又是求仙,又是想要長生。
有錯嗎?
沒有。
這不過是正常的心裏罷了,誰不想活的越長越久為好?
隻是縱觀曆史下來,求仙的皇帝有幾個得到了善終?
最最知名的,也是最警醒的,就當屬秦始皇。
這樣的盛世霸主,都栽在了這上,更遑論其他人。
可人大概就是有,別人做不成的事情不一定表示我也做不成的狂妄想法,非要去做。
葉寒霜瞄了眼漢高祖,忍不住腹誹,漢高祖真是難得安靜,收迴視線,接著說:“然而雄主遲暮,培養的太子因為被構陷已廢,適合的隻有幼子劉弗陵,為了防止後宮幹政,他安排了四個托孤大臣也是四大輔臣:霍光、金日、上官桀、桑弘羊。”
“到漢武帝病重時,有‘望氣者’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漢武帝便下令處死獄中的所有犯人,其中就有前太子劉據之孫,所幸一個小獄卒邴吉勸阻,漢武帝得知後感歎或許是天意,便放棄了屠殺的命令,沒多久便去世了。”
頓了下,又道:“而僥幸活下來的劉據之孫,就是方才所講的,帶領西漢走向巔峰,堪稱西漢最完美皇帝的漢宣帝,劉洵。”
剛剛睜開眼睛的劉徹,沉默在原地。
第167章 漢武帝:朕的祖宗竟然如此……
劉徹是不知道這點的, 當年太子謀反,全家……他並非要那般趕盡殺絕,隻是若不給出態度, 那般的大罪,豈非讓人覺得也不算什麽了。
往後若是不斷有人犯, 又當如何?
何況當時, 他也是真的氣憤。
輕歎一聲, 他心裏這會也說不上來是個什麽感受, 他此生唯一覺得虧欠的,隻有他的皇後衛子夫。
作為他的皇後時, 她賢良淑德, 對他真心, 他出巡之時, 也是她幫忙打理宮廷的諸事,他也從來不會擔心因為她會後宮幹政, 外戚專權。
因為他有最理解他的皇後, 也有最得體的大舅子。
衛青自從榮登大司馬長平候之後, 便有意減少自己的存在, 他不不結交大臣, 也拒絕其他大臣的結交, 最親近的太子都沒有不顧一切的去站在他那邊。
要知道, 以他的身份,他不僅僅是皇後的弟弟, 也不僅僅是戰神軍功赫赫,他還更是平陽長公主的丈夫, 是他的姐夫。
他也時常感歎,他這一生, 是很圓滿的,尤其是青年時。
他的抱負,他的野望,他的雄心,基本全都得到了實現。
隻是還有一些未能達成,所以後期他想要求仙,不想死,但終究,有些事情可為,有些事不可為。
而如今聽到太子的消息,再聽到他的孫子因為自己的命令命懸一線,隻有複雜。
作為一個單純的帝王,他是很欣慰的,後麵他大漢出了這般優秀的一位君主,是大漢之幸,也是他劉家之幸。
作為一個長輩,他更是驕傲,後世子孫如此卓絕。
可這中又牽扯著一些事,尤其是當年的巫蠱之禍,他其實……
“要我說,這就是造化弄人,生在皇家,真沒幾個能善終的。”
一道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抬頭看去,就見許許多多的人聚在一起,他們穿著很不同,倒是跟他當初見到的後世差不多,難道他們迴來了?危機解除了?
花滿枝很讚同聞斯宇的話:“確實,皇家就是勾心鬥角,太子劉據背景太強大,後宮那些有皇子的妃子誰不害怕,就算是沒有巫蠱之禍也會有其他的,當然,我不是說我就讚同這種陷害,隻是想說,真的不容易。”
“劉據的行為我也不評判,是對是錯我們都是看客,隻是這裏麵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太子府所有家眷,就連皇後都自殺了,哎。”楊悅也忍不住開口,她替衛子夫感到難過,女子在後宮本就生存不易,哪怕是皇後,可也正因為是皇後,那必然是其他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誰不想要登上至高的位置?
誰又不想大權在握?
前排的鳳皇等人,更是慨然。
對於掌權者來說,最不能挑釁的就是尊位,謀反這是在龍上拔鱗剜角。
就是最大度的皇帝,都不會當沒事也不會原諒,怎麽都會處理。
葉寒霜也沒管現場的嘰嘰喳喳,隻是盯著秦皇陵。
他還蠻擔心漢高祖的,結果最為衝動的人,淡然的很,不隻是他,皇陵裏其他人也是十分好奇的瞅著他,好像在看稀奇。
‘漢高祖,您老不發表點看法?’曹操沒忍住,這位轉性了?
李世民也湊過來,滿是探究。
劉邦一時間沒反應過來,莫名其妙的:‘發表什麽看法?需要什麽看法?’
朱棣唏噓了:‘漢武帝啊,還有漢宣帝呀。’
劉邦淡淡的哦了聲,就沒了。
???
這真的泰山崩頂都不變臉了?
秦始皇看不下去了,很是無語:‘漢朝的曆史他看的認真的很,早就知道了。’
‘……’
好的,小醜原來是他們自己。
還以為能看一場漢高祖的好戲呢,結果想太多。
葉寒霜也十分遺憾,他怎麽就忘記了呢,他爹天天捧著史記看,還經常催他更新,不做人的讓他曾經兩天兩夜沒睡覺,給他寫曆史,也是絕了。
那個時候漢高祖也在一邊不吃不喝的挑燈夜戰,還要一邊看一邊罵罵咧咧。
他晚上沒睡覺漢高祖也是要負很大一部分原因的,太吵了。
隻是隨著皇陵裏麵祖宗的增多,他的事也變多,就忘了,最初的那段日子,真是忙裏偷閑啊。
也跟現在一樣,多姿多彩。
“於是他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想要與匈奴的敵人大月氏結盟,隻是倒黴的直接被抓了,計劃失敗,開始了和親,但後續想要利誘匈奴單於伏擊的計劃又失敗,和親也被斬斷,匈奴開始頻繁侵略漢朝邊境。”
“這種情況下,有大臣主張求和,漢武帝卻果斷提拔衛青和霍去病,讓他們去抗擊匈奴。衛青首戰告捷,大破匈奴,收複河套地區,建立了後世非常有名的朔方城。這場戰役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漢書》稱全甲兵而還,意思是幾乎沒有什麽傷亡,衛青也在此戰立下大功,被封為長平候。”
葉寒霜每次想起這些老祖宗的經曆,都覺得非同凡響。
更是難以想象當時的畫麵,他講的是真的超級簡潔,完整的在《史記西漢》《史記漢武帝》《史記匈奴列傳》和《衛青》《霍去病》的這些史料上看,詳細到路線到達的點做出的決策安排的後續製定的計劃等等。
字裏行間全是老祖宗們的智慧和難以言說的心動。
很多人喜歡說一句武將都是莽夫,一點不準確。
有的可能確實不喜歡思考,但能身為一個將領,絕非庸人。
葉寒霜繼續往下說:“鏢旗將軍霍去病則是率軍西征匈奴,拿下了河西走廊,渾邪王部全部降於漢,他後又設置了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郡,隔絕匈奴人與其他人的往來,徹底控製了出西域的路。”
“之後衛霍二人一起發動進攻,深入漠北,從此匈奴在沙漠以南的地區再也沒有王庭,直到霍去病去世,對匈奴的痛擊才暫時停下。”
“若是霍去病將軍不因病去世,恐怕當時已再無匈奴,真實現了漢武帝的漢朝為萬國之主的願望,可惜,霍去病將軍年紀輕輕,英年早逝。”
這也就給了匈奴喘息之機。
或許,這同是命運注定的結局。
“再聽一次霍去病將軍的事情,還是覺得好遺憾。”
“是啊,霍去病將軍才二十三歲啊,這個年紀,我們還在讀書呢。”
“就想哭,霍去病將軍年少上戰場,征戰四五年成就了別人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他真就如晚香玉一樣,花開刹那璀璨奪目,之後歸於虛無。”
“我的霍去病將軍啊,還好你複活了,聽人說,星海大戰的時候出現了。”
“真的嗎,那太好了,那衛青將軍呢?”
……
眾人激動的問著,傷感一下子就驅散了,充滿了期待。
葉寒霜迴憶了下,好像衛青將軍也是蘇醒了的,之前戰場有見到,隻是那時候形勢很緊張,他也沒時間去詢問。
後麵結束後又去弄陣法了,就忘了。
想到這,葉寒霜又想起了武侯。
武侯到現在還沒有醒,不知道是怎麽迴事。
被念叨的霍去病這個當事人,倒是一點不難過,雖然他確實死的早。
但問題不大,現在不是好好的嘛。
劉邦欣慰的拍著他的肩膀:‘小病病啊,你真是太堅毅了,太優秀了。’
‘……’
一行人無語的看向漢高祖,小病病又是什麽稱唿啊。
漢高祖嘴裏出來的,真是沒啥正經名。
霍去病也是嘴角抽搐,這會就分外想念他舅舅。
隻是他舅舅之前力量消耗過度,還在休息。
其他人也是,什麽孫策,周瑜,李靖,常遇春的,都在沉睡。
先前的星海大戰,他們這邊看起來沒有損傷,其實不然。
所幸的是,先前通天教主設置了一個陣法,大家都在裏麵養靈體,比等待信仰之力要來的快。
葉寒霜:“匈奴那邊放下後,漢武帝又劍指其他地方,繼續開疆拓土,也是漢武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後麵漢宣帝時期,打下了漢朝最大領土,達2560萬平方公裏,非比尋常。
漢宣帝也是一位非常賢明的皇帝,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比漢武帝還要精彩,同樣也是漢朝的一代傳奇,我們後麵有時間再講,說迴來。”
“漢武帝後期,爆發了巫蠱之禍,太子被陷害,導致了父子之間的矛盾爆發,群臣也開始分裂,還重用酷吏,惡果積累,宮廷內的鬥爭更是白熱化,最終太子劉據造反,衛子夫皇後自殺而亡。”
“晚年更是赴蓬萊,想要求仙,隻是在路上遇到海嘯,在泰山封禪後,便遣散了所有方士,沒有在繼續求仙,也悔著自己的過錯,並努力調整苛暴,穩定農事發展農耕,與民休息。”
說到這,葉寒霜心情有些複雜,曆史上尋仙問道的皇帝是真不少,無論是昏君還是明君,都有。
就好像,這是帝王的最終追求似的。
秦皇陵也很沉默。
又是求仙,又是想要長生。
有錯嗎?
沒有。
這不過是正常的心裏罷了,誰不想活的越長越久為好?
隻是縱觀曆史下來,求仙的皇帝有幾個得到了善終?
最最知名的,也是最警醒的,就當屬秦始皇。
這樣的盛世霸主,都栽在了這上,更遑論其他人。
可人大概就是有,別人做不成的事情不一定表示我也做不成的狂妄想法,非要去做。
葉寒霜瞄了眼漢高祖,忍不住腹誹,漢高祖真是難得安靜,收迴視線,接著說:“然而雄主遲暮,培養的太子因為被構陷已廢,適合的隻有幼子劉弗陵,為了防止後宮幹政,他安排了四個托孤大臣也是四大輔臣:霍光、金日、上官桀、桑弘羊。”
“到漢武帝病重時,有‘望氣者’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漢武帝便下令處死獄中的所有犯人,其中就有前太子劉據之孫,所幸一個小獄卒邴吉勸阻,漢武帝得知後感歎或許是天意,便放棄了屠殺的命令,沒多久便去世了。”
頓了下,又道:“而僥幸活下來的劉據之孫,就是方才所講的,帶領西漢走向巔峰,堪稱西漢最完美皇帝的漢宣帝,劉洵。”
剛剛睜開眼睛的劉徹,沉默在原地。
第167章 漢武帝:朕的祖宗竟然如此……
劉徹是不知道這點的, 當年太子謀反,全家……他並非要那般趕盡殺絕,隻是若不給出態度, 那般的大罪,豈非讓人覺得也不算什麽了。
往後若是不斷有人犯, 又當如何?
何況當時, 他也是真的氣憤。
輕歎一聲, 他心裏這會也說不上來是個什麽感受, 他此生唯一覺得虧欠的,隻有他的皇後衛子夫。
作為他的皇後時, 她賢良淑德, 對他真心, 他出巡之時, 也是她幫忙打理宮廷的諸事,他也從來不會擔心因為她會後宮幹政, 外戚專權。
因為他有最理解他的皇後, 也有最得體的大舅子。
衛青自從榮登大司馬長平候之後, 便有意減少自己的存在, 他不不結交大臣, 也拒絕其他大臣的結交, 最親近的太子都沒有不顧一切的去站在他那邊。
要知道, 以他的身份,他不僅僅是皇後的弟弟, 也不僅僅是戰神軍功赫赫,他還更是平陽長公主的丈夫, 是他的姐夫。
他也時常感歎,他這一生, 是很圓滿的,尤其是青年時。
他的抱負,他的野望,他的雄心,基本全都得到了實現。
隻是還有一些未能達成,所以後期他想要求仙,不想死,但終究,有些事情可為,有些事不可為。
而如今聽到太子的消息,再聽到他的孫子因為自己的命令命懸一線,隻有複雜。
作為一個單純的帝王,他是很欣慰的,後麵他大漢出了這般優秀的一位君主,是大漢之幸,也是他劉家之幸。
作為一個長輩,他更是驕傲,後世子孫如此卓絕。
可這中又牽扯著一些事,尤其是當年的巫蠱之禍,他其實……
“要我說,這就是造化弄人,生在皇家,真沒幾個能善終的。”
一道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抬頭看去,就見許許多多的人聚在一起,他們穿著很不同,倒是跟他當初見到的後世差不多,難道他們迴來了?危機解除了?
花滿枝很讚同聞斯宇的話:“確實,皇家就是勾心鬥角,太子劉據背景太強大,後宮那些有皇子的妃子誰不害怕,就算是沒有巫蠱之禍也會有其他的,當然,我不是說我就讚同這種陷害,隻是想說,真的不容易。”
“劉據的行為我也不評判,是對是錯我們都是看客,隻是這裏麵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太子府所有家眷,就連皇後都自殺了,哎。”楊悅也忍不住開口,她替衛子夫感到難過,女子在後宮本就生存不易,哪怕是皇後,可也正因為是皇後,那必然是其他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誰不想要登上至高的位置?
誰又不想大權在握?
前排的鳳皇等人,更是慨然。
對於掌權者來說,最不能挑釁的就是尊位,謀反這是在龍上拔鱗剜角。
就是最大度的皇帝,都不會當沒事也不會原諒,怎麽都會處理。
葉寒霜也沒管現場的嘰嘰喳喳,隻是盯著秦皇陵。
他還蠻擔心漢高祖的,結果最為衝動的人,淡然的很,不隻是他,皇陵裏其他人也是十分好奇的瞅著他,好像在看稀奇。
‘漢高祖,您老不發表點看法?’曹操沒忍住,這位轉性了?
李世民也湊過來,滿是探究。
劉邦一時間沒反應過來,莫名其妙的:‘發表什麽看法?需要什麽看法?’
朱棣唏噓了:‘漢武帝啊,還有漢宣帝呀。’
劉邦淡淡的哦了聲,就沒了。
???
這真的泰山崩頂都不變臉了?
秦始皇看不下去了,很是無語:‘漢朝的曆史他看的認真的很,早就知道了。’
‘……’
好的,小醜原來是他們自己。
還以為能看一場漢高祖的好戲呢,結果想太多。
葉寒霜也十分遺憾,他怎麽就忘記了呢,他爹天天捧著史記看,還經常催他更新,不做人的讓他曾經兩天兩夜沒睡覺,給他寫曆史,也是絕了。
那個時候漢高祖也在一邊不吃不喝的挑燈夜戰,還要一邊看一邊罵罵咧咧。
他晚上沒睡覺漢高祖也是要負很大一部分原因的,太吵了。
隻是隨著皇陵裏麵祖宗的增多,他的事也變多,就忘了,最初的那段日子,真是忙裏偷閑啊。
也跟現在一樣,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