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到達此次逃荒終點站
逃荒:族長明明超強卻過分擺爛 作者:年少不知豹豹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家都快喜極而泣了,一路上遇見的或瘦如骷髏或浮腫如南瓜的災民,要麽就是十室九空,屋內屍體風幹幾乎成紙,如今能看到炊煙可不高興的要命。
唯一的想法就是能活下來了!
“到了,到了!”高玉民兄弟兩個說話聲音都顫抖的不行,用破爛的衣服擦拭著眼淚。
其他高家人也是有樣學樣,一路上風餐露宿,艱難險阻,哪是一句話能說的完的,如今終於走到這裏,帶著一家老小找到活路,提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甚至感覺雙腿發軟,連站起來都是難事。
此時路上的積雪已經很深,大家深一腳淺一腳的行走,再沒提休息的事情,仿佛全身已經有了用不完的力氣。
越走白駝鎮離大家越來越近,也能看到進鎮的路口上被一列列身穿鎧甲的兵士守著,鋒利的尖刀透出寒芒,讓災民不敢造次,也不敢上前擁擠,聽話的排著隊,跟著隊伍往前走。
林瑞看的第一眼就覺得這裏有戲,還挺有秩序的,說明管理很嚴格。
嚴格好啊,如果散漫的話,各種搶劫殺人事情層出不窮,被軍事接管意味著秩序還沒亂,進鎮的災民們也能控製得住,他們林家的安全也有保障。
負責警戒的士兵看著林瑞等人前來目光不由一愣,他守在這裏多日,看到的災民富戶一個個都狼狽的要命,黃漠關冬天冷的要死, 無不縮手縮腳的貓著。
林瑞等人卻穿著皮毛和棉衣,明明看起來就是個鄉下的泥腿子,但偏偏穿的比他們這些兵士還暖和,真令人眼紅。
關鍵不是一個,他們那群人都是。拉車用的兩頭青牛雖然瘦弱了些,但竟然和人一樣都活到了黃漠關,這可真不常見。
亂世裏遇到這種人,連兵士都對他高看一眼,簡單搜查了一下就放他們同行:“前頭照著大人吩咐排隊。”
排隊還要聽吩咐嗎?
等排了隊,行進到能看到大人的路段後,發現還真是。
讀書人一個隊伍,鐵匠一個隊伍,木匠一個隊伍,連屠戶獵戶也都各有隊伍。
林瑞發現自己一個都不擅長,如果硬要扯上一個的話,那就是做生意,關鍵是這裏的選項中沒有做生意啊!
人群裏隻有高家和方家以及林大姐一家能算是技術工種,高玉民兄弟二人是屠戶,方家父子竟然都是個木匠,趙青是個獵戶。
這些技術工種可以得到很好的待遇,每月都有十斤的救濟糧發放,唯一要求是得進邢家的軍營。
救濟糧可不是像林瑞在路上提供的細糧,古代百姓吃的食物都是類似泔水一樣的東西,穀衣,麥麩,爛菜葉子一起燉煮,和逃荒路途上的沒什麽兩樣。
或許唯一的區別是逃荒路上災民們還吃不到這樣的食物,像林瑞在後半程路上提供夠大家飽肚子的細糧簡直是炸裂般的存在,也難怪林氏一族無論是精氣神還是體型都不是普通災民能比的,引起兵士的注意也不算奇怪。
救濟糧是各種穀衣,麥麩,芋頭以及碎米的混合,就這樣一份十斤的糧食,一大家子要是熬的稀一點,也能勉強湊和活下去。
高家的糧食本來就吃完了,這樣正中下懷。等排到他們時表示進軍營,去討一條活路。
趙青卻是拒絕了,表示寧可當個小民也得和自家人在一起。他雖然不姓林,但妻子姓啊,現在他和女兒都是沾了妻子的光,才能和妻子娘家一起吃香喝辣。
小舅子又是個能人,現在年紀輕輕就當上了族長,假以時日不定還有更高的造化,去軍營裏受苦哪裏有跟在他身邊有前途。
方家也和林瑞等人提出離別,方家父子是木匠,也願意去軍營做工,一路來跟著林家好吃好喝,細糧管飽,這是方餅父子兩一輩子也沒嚐到過的甜頭。
可夢也會醒,吃掉的糧也迴不來,每次組長老娘做飯時他們都會盯著糧袋,眼睜睜的看著癟下去。
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啊,還得另尋出路,況且他們也不姓林,難保到了地方後林氏一族會不會排外,與其將命運交到別人手上,還不如自己選擇。
到了軍營至少餓不死,他們就一家三口,十斤糧食足夠他們活下去了。
以林瑞為首的林家人最擅長的就是種田種地和苦力,最後被分到了黃漠關一帶。
黃漠關地處邊境,時常會和異族發出戰爭,但那邊有太多荒地待開墾,沒辦法啊,臨朝完了,駐守在黃漠關的邢家軍不能活活被餓死吧,沒有軍糧送達的他們開始自給自足,逃荒而來的災民們盡數接收, 從本就不多的軍糧裏又擠出了三成用來安置這些災民。
災民們就去黃漠關一帶開荒種地,豐收後的糧食上交一半賦稅後剩下的一半都歸自己。
本來邢老將軍還打算三年免了賦稅的,結果被軍師連忙叫停,本來都拿了三成軍糧,如果不按時讓百姓還了,軍營裏的將士不夠吃會惹出大亂子的。
這才讓老將軍訕訕的打消了這個念頭,黃漠關這鬼地方自古以來就是邢家軍駐守,這不難得來了這麽多百姓,他想讓留下來讓黃漠關熱熱鬧鬧的嘛!
其實他也知道要不是中原那實在沒了活路,百姓們也不會冒著被異族屠殺的危險來投奔邢家軍,隻能說現在邢家村是整個臨朝唯一靠譜的存在了,多可悲啊!
五五分成的賦稅對於百姓來說簡直喜從天降,按照臨京的賦稅,百姓們一年得交自己所得的七八成糧食,剩下的不足一家十幾口人吃,餓到麵黃肌瘦是大環境下每個百姓的真實寫照。
如今到了黃漠關,邢將軍給糧給種子,就讓他們坐迴老本行種田種地,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活菩薩了。
說句沒臉沒皮的話,他們對土地比對自家婆娘還要熟悉。
沒有一技之長的林氏一族自然也是去黃漠關種地,黃漠關距離白駝鎮並不遠,比百興鎮和白駝鎮的距離還近,否則邢家軍也不至於在這裏設卡。
唯一的想法就是能活下來了!
“到了,到了!”高玉民兄弟兩個說話聲音都顫抖的不行,用破爛的衣服擦拭著眼淚。
其他高家人也是有樣學樣,一路上風餐露宿,艱難險阻,哪是一句話能說的完的,如今終於走到這裏,帶著一家老小找到活路,提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甚至感覺雙腿發軟,連站起來都是難事。
此時路上的積雪已經很深,大家深一腳淺一腳的行走,再沒提休息的事情,仿佛全身已經有了用不完的力氣。
越走白駝鎮離大家越來越近,也能看到進鎮的路口上被一列列身穿鎧甲的兵士守著,鋒利的尖刀透出寒芒,讓災民不敢造次,也不敢上前擁擠,聽話的排著隊,跟著隊伍往前走。
林瑞看的第一眼就覺得這裏有戲,還挺有秩序的,說明管理很嚴格。
嚴格好啊,如果散漫的話,各種搶劫殺人事情層出不窮,被軍事接管意味著秩序還沒亂,進鎮的災民們也能控製得住,他們林家的安全也有保障。
負責警戒的士兵看著林瑞等人前來目光不由一愣,他守在這裏多日,看到的災民富戶一個個都狼狽的要命,黃漠關冬天冷的要死, 無不縮手縮腳的貓著。
林瑞等人卻穿著皮毛和棉衣,明明看起來就是個鄉下的泥腿子,但偏偏穿的比他們這些兵士還暖和,真令人眼紅。
關鍵不是一個,他們那群人都是。拉車用的兩頭青牛雖然瘦弱了些,但竟然和人一樣都活到了黃漠關,這可真不常見。
亂世裏遇到這種人,連兵士都對他高看一眼,簡單搜查了一下就放他們同行:“前頭照著大人吩咐排隊。”
排隊還要聽吩咐嗎?
等排了隊,行進到能看到大人的路段後,發現還真是。
讀書人一個隊伍,鐵匠一個隊伍,木匠一個隊伍,連屠戶獵戶也都各有隊伍。
林瑞發現自己一個都不擅長,如果硬要扯上一個的話,那就是做生意,關鍵是這裏的選項中沒有做生意啊!
人群裏隻有高家和方家以及林大姐一家能算是技術工種,高玉民兄弟二人是屠戶,方家父子竟然都是個木匠,趙青是個獵戶。
這些技術工種可以得到很好的待遇,每月都有十斤的救濟糧發放,唯一要求是得進邢家的軍營。
救濟糧可不是像林瑞在路上提供的細糧,古代百姓吃的食物都是類似泔水一樣的東西,穀衣,麥麩,爛菜葉子一起燉煮,和逃荒路途上的沒什麽兩樣。
或許唯一的區別是逃荒路上災民們還吃不到這樣的食物,像林瑞在後半程路上提供夠大家飽肚子的細糧簡直是炸裂般的存在,也難怪林氏一族無論是精氣神還是體型都不是普通災民能比的,引起兵士的注意也不算奇怪。
救濟糧是各種穀衣,麥麩,芋頭以及碎米的混合,就這樣一份十斤的糧食,一大家子要是熬的稀一點,也能勉強湊和活下去。
高家的糧食本來就吃完了,這樣正中下懷。等排到他們時表示進軍營,去討一條活路。
趙青卻是拒絕了,表示寧可當個小民也得和自家人在一起。他雖然不姓林,但妻子姓啊,現在他和女兒都是沾了妻子的光,才能和妻子娘家一起吃香喝辣。
小舅子又是個能人,現在年紀輕輕就當上了族長,假以時日不定還有更高的造化,去軍營裏受苦哪裏有跟在他身邊有前途。
方家也和林瑞等人提出離別,方家父子是木匠,也願意去軍營做工,一路來跟著林家好吃好喝,細糧管飽,這是方餅父子兩一輩子也沒嚐到過的甜頭。
可夢也會醒,吃掉的糧也迴不來,每次組長老娘做飯時他們都會盯著糧袋,眼睜睜的看著癟下去。
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啊,還得另尋出路,況且他們也不姓林,難保到了地方後林氏一族會不會排外,與其將命運交到別人手上,還不如自己選擇。
到了軍營至少餓不死,他們就一家三口,十斤糧食足夠他們活下去了。
以林瑞為首的林家人最擅長的就是種田種地和苦力,最後被分到了黃漠關一帶。
黃漠關地處邊境,時常會和異族發出戰爭,但那邊有太多荒地待開墾,沒辦法啊,臨朝完了,駐守在黃漠關的邢家軍不能活活被餓死吧,沒有軍糧送達的他們開始自給自足,逃荒而來的災民們盡數接收, 從本就不多的軍糧裏又擠出了三成用來安置這些災民。
災民們就去黃漠關一帶開荒種地,豐收後的糧食上交一半賦稅後剩下的一半都歸自己。
本來邢老將軍還打算三年免了賦稅的,結果被軍師連忙叫停,本來都拿了三成軍糧,如果不按時讓百姓還了,軍營裏的將士不夠吃會惹出大亂子的。
這才讓老將軍訕訕的打消了這個念頭,黃漠關這鬼地方自古以來就是邢家軍駐守,這不難得來了這麽多百姓,他想讓留下來讓黃漠關熱熱鬧鬧的嘛!
其實他也知道要不是中原那實在沒了活路,百姓們也不會冒著被異族屠殺的危險來投奔邢家軍,隻能說現在邢家村是整個臨朝唯一靠譜的存在了,多可悲啊!
五五分成的賦稅對於百姓來說簡直喜從天降,按照臨京的賦稅,百姓們一年得交自己所得的七八成糧食,剩下的不足一家十幾口人吃,餓到麵黃肌瘦是大環境下每個百姓的真實寫照。
如今到了黃漠關,邢將軍給糧給種子,就讓他們坐迴老本行種田種地,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活菩薩了。
說句沒臉沒皮的話,他們對土地比對自家婆娘還要熟悉。
沒有一技之長的林氏一族自然也是去黃漠關種地,黃漠關距離白駝鎮並不遠,比百興鎮和白駝鎮的距離還近,否則邢家軍也不至於在這裏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