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出月子沒多久,又開始去學堂教課了。
她每天都會把袁滾滾帶在身邊自己照料。
反正都隻上半天的課,也不耽誤她照看孩子。
袁母也會抽出空來去割兔子草。
雖然土地集體化了,上麵對他們村來說也沒那麽嚴格。
隻要他們村能夠按時把每年的公糧交夠,那就燒高香了。
才不會去多管其他的。
老林村就隻有那麽一點點土地,能種出多少莊稼,大家心裏也有一杆秤。
總不能糧食都交了公糧,他們卻要被餓死吧。
所以更加不會幹涉他們村裏的任何決定。
隻要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就行。
至於限製養家禽什麽的,對其他村來說肯定要管。
對老林村來說,那就隨便。
村長更精明,上麵都不管,他更巴不得自己村能吃飽穿暖,有餘糧。
對於漢子們相約著進山打獵,他還很支持。
除了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就是讓那些不能上山打獵的人,用以物換物的方法來交換。
這樣對大家來說都比較公平。
也會減少很多紅眼病的滋生。
很快又迎來了一波春收春種。
大家都很高興。
家裏早已經沒有糧食了。隻能吃一些紅薯,土豆墊肚子。
希望這一次交了公糧後,還能多餘一些糧食,好吃口飽飯。
由於土地比較少,村長都招唿年輕力壯的漢子們上山幹活。
有些力氣大的婦人,想掙工分也可以去。
不過地裏就隻有那麽一點活,
沒幾天就做完了。
為了不讓大家餓肚子,村長還是鼓勵大家多養副業。
像小小,和範鐵生他們那樣。
養兔子最好,兔子又不吃糧食。
滿山遍野都是草,割了一茬又一茬的,根本就不會缺它們吃的。
兔子養肥了,不但可以吃肉。
那些皮毛處理好後,還能縫成衣服過冬。
有的人家就是不願意,說太麻煩。
誰不知道袁石頭和範鐵生都是打獵的好手。
兩人也是拚命三郎。
一有空就往山上跑。
就是出來做工,都背著背簍拿著鐮刀。
迴去時順便就割了一背簍草迴去養兔子。
試問誰能做到他們那樣的?
人家不僅力氣大,手腳也特別的快。
哪裏有新鮮的嫩草,比誰都清楚。
他們呢,家裏都是些熊孩子,在外麵做工的時候,來跟前晃。
在家裏更是纏著你,整天都喊肚子餓。
能不餓嗎?吃一點東西在肚子裏,就到處跑,沒一會兒就把肚裏那點兒食兒給消耗光了。
那像人家袁平安。
上午上課,下午就是割草喂兔子,抓蟲子喂雞。
才不會跟他們一樣,整天像野猴子似的滿山竄。
其實他們口頭的袁平安也沒他們想的那麽好。
這孩子打著割草的名義,跟著小朋友們還不是一樣滿山的跑。
什麽追兔子,攆野雞這些經常就會出現發生。
有時候迴去,褲子上都是被刮破的口子。
袁母心疼他,從來舍不得打罵他。
小小就更不會了。
她覺得像這麽大的孩子,正是貪玩的時候。
最起碼他還知道玩的同時,割一背草迴來,這就很好了。
再說,男孩子嘛。
調皮些,那也是正常的。
尤其是生活在這深山老林裏的孩子,更要能跑能跳才行。
山上經常會有野獸出沒,沒有一身奔跑的本事,萬一遇到野獸咋辦?
所以她不但不會管,反而還會鼓勵他。
教他一些小常識。
比如如何查看野獸留下的痕跡,從而確定那是什麽野獸?
還有設置小陷阱之類的。
反正她覺得利於在野外生存的,她都會教一些。
還想著等袁滾滾大些,他就把袁平安帶到森林裏麵去曆練曆練。
男孩子嘛,就要糙著養。
可別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碰,養得個娘們兒唧唧的,那才叫鬧心。
反正小小覺得愛玩愛鬧愛折騰的孩子,就是聰明的。
長大了也肯定有出息。
那些老老實實,啥事兒都聽父母的。
長大了肯定沒主見 。
想想啥事兒都要問別人的意見,那人生還有什麽活頭?
新世紀的她,小時候就是這樣的。
村裏很多人都笑罵她是竄天猴。
整天就跟個孩子王似的。
一上山屁股後麵就跟著一群孩子。
雖然他們這樣說,但是孩子們出了啥事兒,從來不會來找他麻煩。
這變相的就是同意了她的舉動。
所以才不會去說平安呢。
不但不說,還讓林叔給她找了兩個鐵環。
教平安滾鐵環,抽陀螺。
這可是他們那麽大的男孩子最喜歡幹的事情了。
對於袁平安來說,小小是他的姨姨,是他的舅娘,也是他的阿娘。
從來就不會對她有一丁點兒的隔閡。
相反還特別的粘著她。
袁石頭就更不會有啥說的了。
雖然嘴上說著嫌棄他的話,對平安也是有求必應。
雖然袁平安無父無母,但他卻是真真實實的享受到了父愛和母愛。
所以他才會這麽開心,這麽快樂的活著。
他也知道他阿娘生他的時候不在了。
他阿爹是誰,沒人知道。
但這並不妨礙他開心的活著。
隻要家裏人對他好,不嫌棄他就行。
今年的麥子總產量比起以往,相對來說還是有小幅度的增產。
不過那也隻是一點點。
除夠交公糧的和種子之外,也沒剩多少。
這樣的收成對那些有糧的人來說,倒不覺得怎麽樣。
對一些沒有糧食隻巴望著麥子這一季的人來說,那可真的就太失望了。
有些人緣好的,會去別的家借點,或者買點。
那些人緣不好的就隻有幹瞪眼。
但是這年月,哪家會有多餘的糧食借給你,或者賣給你。
夠自家吃的就不錯了。
雖然紅薯,土豆是夠吃的。
但也不能老吃這兩樣啊。
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了雲小小一家。
他們家去年可是買了幾千斤糧食的。
要是能從她家裏借點出來,就再好不過了。
於是便有人上門來了。
袁母看著上門來苦哈哈想借糧食的幾個婦人,歎了一口氣。
“我要說我家沒有,你們肯定不信。
我要說我家有吧,又拿不出多少糧食來。
這樣吧,我帶你們去我家地窖看看,你們就知道了。”
她每天都會把袁滾滾帶在身邊自己照料。
反正都隻上半天的課,也不耽誤她照看孩子。
袁母也會抽出空來去割兔子草。
雖然土地集體化了,上麵對他們村來說也沒那麽嚴格。
隻要他們村能夠按時把每年的公糧交夠,那就燒高香了。
才不會去多管其他的。
老林村就隻有那麽一點點土地,能種出多少莊稼,大家心裏也有一杆秤。
總不能糧食都交了公糧,他們卻要被餓死吧。
所以更加不會幹涉他們村裏的任何決定。
隻要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就行。
至於限製養家禽什麽的,對其他村來說肯定要管。
對老林村來說,那就隨便。
村長更精明,上麵都不管,他更巴不得自己村能吃飽穿暖,有餘糧。
對於漢子們相約著進山打獵,他還很支持。
除了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就是讓那些不能上山打獵的人,用以物換物的方法來交換。
這樣對大家來說都比較公平。
也會減少很多紅眼病的滋生。
很快又迎來了一波春收春種。
大家都很高興。
家裏早已經沒有糧食了。隻能吃一些紅薯,土豆墊肚子。
希望這一次交了公糧後,還能多餘一些糧食,好吃口飽飯。
由於土地比較少,村長都招唿年輕力壯的漢子們上山幹活。
有些力氣大的婦人,想掙工分也可以去。
不過地裏就隻有那麽一點活,
沒幾天就做完了。
為了不讓大家餓肚子,村長還是鼓勵大家多養副業。
像小小,和範鐵生他們那樣。
養兔子最好,兔子又不吃糧食。
滿山遍野都是草,割了一茬又一茬的,根本就不會缺它們吃的。
兔子養肥了,不但可以吃肉。
那些皮毛處理好後,還能縫成衣服過冬。
有的人家就是不願意,說太麻煩。
誰不知道袁石頭和範鐵生都是打獵的好手。
兩人也是拚命三郎。
一有空就往山上跑。
就是出來做工,都背著背簍拿著鐮刀。
迴去時順便就割了一背簍草迴去養兔子。
試問誰能做到他們那樣的?
人家不僅力氣大,手腳也特別的快。
哪裏有新鮮的嫩草,比誰都清楚。
他們呢,家裏都是些熊孩子,在外麵做工的時候,來跟前晃。
在家裏更是纏著你,整天都喊肚子餓。
能不餓嗎?吃一點東西在肚子裏,就到處跑,沒一會兒就把肚裏那點兒食兒給消耗光了。
那像人家袁平安。
上午上課,下午就是割草喂兔子,抓蟲子喂雞。
才不會跟他們一樣,整天像野猴子似的滿山竄。
其實他們口頭的袁平安也沒他們想的那麽好。
這孩子打著割草的名義,跟著小朋友們還不是一樣滿山的跑。
什麽追兔子,攆野雞這些經常就會出現發生。
有時候迴去,褲子上都是被刮破的口子。
袁母心疼他,從來舍不得打罵他。
小小就更不會了。
她覺得像這麽大的孩子,正是貪玩的時候。
最起碼他還知道玩的同時,割一背草迴來,這就很好了。
再說,男孩子嘛。
調皮些,那也是正常的。
尤其是生活在這深山老林裏的孩子,更要能跑能跳才行。
山上經常會有野獸出沒,沒有一身奔跑的本事,萬一遇到野獸咋辦?
所以她不但不會管,反而還會鼓勵他。
教他一些小常識。
比如如何查看野獸留下的痕跡,從而確定那是什麽野獸?
還有設置小陷阱之類的。
反正她覺得利於在野外生存的,她都會教一些。
還想著等袁滾滾大些,他就把袁平安帶到森林裏麵去曆練曆練。
男孩子嘛,就要糙著養。
可別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碰,養得個娘們兒唧唧的,那才叫鬧心。
反正小小覺得愛玩愛鬧愛折騰的孩子,就是聰明的。
長大了也肯定有出息。
那些老老實實,啥事兒都聽父母的。
長大了肯定沒主見 。
想想啥事兒都要問別人的意見,那人生還有什麽活頭?
新世紀的她,小時候就是這樣的。
村裏很多人都笑罵她是竄天猴。
整天就跟個孩子王似的。
一上山屁股後麵就跟著一群孩子。
雖然他們這樣說,但是孩子們出了啥事兒,從來不會來找他麻煩。
這變相的就是同意了她的舉動。
所以才不會去說平安呢。
不但不說,還讓林叔給她找了兩個鐵環。
教平安滾鐵環,抽陀螺。
這可是他們那麽大的男孩子最喜歡幹的事情了。
對於袁平安來說,小小是他的姨姨,是他的舅娘,也是他的阿娘。
從來就不會對她有一丁點兒的隔閡。
相反還特別的粘著她。
袁石頭就更不會有啥說的了。
雖然嘴上說著嫌棄他的話,對平安也是有求必應。
雖然袁平安無父無母,但他卻是真真實實的享受到了父愛和母愛。
所以他才會這麽開心,這麽快樂的活著。
他也知道他阿娘生他的時候不在了。
他阿爹是誰,沒人知道。
但這並不妨礙他開心的活著。
隻要家裏人對他好,不嫌棄他就行。
今年的麥子總產量比起以往,相對來說還是有小幅度的增產。
不過那也隻是一點點。
除夠交公糧的和種子之外,也沒剩多少。
這樣的收成對那些有糧的人來說,倒不覺得怎麽樣。
對一些沒有糧食隻巴望著麥子這一季的人來說,那可真的就太失望了。
有些人緣好的,會去別的家借點,或者買點。
那些人緣不好的就隻有幹瞪眼。
但是這年月,哪家會有多餘的糧食借給你,或者賣給你。
夠自家吃的就不錯了。
雖然紅薯,土豆是夠吃的。
但也不能老吃這兩樣啊。
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了雲小小一家。
他們家去年可是買了幾千斤糧食的。
要是能從她家裏借點出來,就再好不過了。
於是便有人上門來了。
袁母看著上門來苦哈哈想借糧食的幾個婦人,歎了一口氣。
“我要說我家沒有,你們肯定不信。
我要說我家有吧,又拿不出多少糧食來。
這樣吧,我帶你們去我家地窖看看,你們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