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收黑木耳
農女要翻身:四叔,嬌寵小甜妻 作者:明夜微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娘,我先迴屋裏了。”
母女二人坐著牛車趕迴村裏,趙寶珠進了家門就往自個屋裏去。
丁氏以為趙寶珠是不好意思,當下還讓她好好休息。
趙寶珠進了屋把門小心鎖上才坐到桌子麵前,從袖子裏拿出一支包好的簪子,小心翼翼的放在手心,竟是一支赤金蝴蝶簪子,在她手中顫顫欲飛的樣子。
頓時滿心歡喜插在自己頭上,走到盆前照自個的樣子。
因簪子是金色的,水麵上清晰的照出簪子在她頭上的模樣,想到曹大雄對她說的那些甜言蜜語,就讓她臉上一陣甜蜜羞澀。
不知想到了什麽,隨後她臉上的羞澀退去,取下頭上的蝴蝶簪子咬了咬唇!
可惜這簪子不是金的!
不過她相信曹公子,他肯定會想辦法娶她過門!
到時候還怕不能戴上真金白銀的首飾!?
這邊丁氏進門趙村長父子幾人正說完事兒,見丁氏迴來臉色不錯就知道有好消息傳來。
不用問,丁氏就把娘家傳來的話說了一遍。
“我大嫂那侄兒年紀輕輕已經在朱府做到三百文的月錢,他舅舅又是府裏的管事,前途自然差不了。
至於那王家小兒子,雖說是在縣裏有鋪子,可是上麵還有個哥哥,現在正管著家裏的鋪子。
他大哥也成了家,現在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提到王家的條件,丁氏不免開始挑剔起來!
王家不分家,鋪子又在老大手裏管著,鋪子裏的錢自然落不到寶珠手裏。
再有就是,長嫂如母!要是王家已經進門的媳婦是個厲害的,寶珠還不得受委屈。
“隻要人好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
畢竟是自家閨女的親事,趙守仁點頭說了一句。
對於嶽母幫忙找的這兩家小子家世聽著都還不錯,就是不知道人是啥樣!
“要不先看看人再說?”
丁氏見家裏人都沒反對,頓時提議道。
趙寶珠得知家裏人已經開始幫她商議親事,心中著急臉上卻不露半分,因為她知道短時間內她的親事是不會定下來。
所以她要在這段時間裏讓曹公子來家裏提親!
前兩天樓小西放了消息給村裏人,以兩文錢一斤的價格收村裏的黑木耳。
再加上正好農忙完,村裏人都閑了下來。不少人上山幫忙摘木耳!
樓小西每天在家裏收黑木耳,與樓老太門氏他們一起幫著把黑木耳洗幹淨拿席子曬起來,後來家裏沒地方放了就拿到穀地曬。
好在為了保證黑木耳的完整性,不用翻的很勤快,隻要兩個時辰翻一次就行。
村裏人自然也知道了黑木耳能吃,不過大多不敢入口,摘來的黑木耳都賣給了樓家。
忙活了兩三天村裏便沒有多少人再來送黑木耳,實在是這東西對生長的氣候要求過高,一般出現的地方都是一片一片的,摘起來也容易,卻不是什麽地方都會有。
這幾天差不多收了兩三百斤黑木耳,曬幹後隻有一百多斤的樣子。
“收了幾百斤,怎麽曬幹後才這麽點!咱們是不是虧了。”
樓老太看著收迴來的木耳少了一大半有些心疼,畢竟收木耳家裏費了大半兩銀子。
母女二人坐著牛車趕迴村裏,趙寶珠進了家門就往自個屋裏去。
丁氏以為趙寶珠是不好意思,當下還讓她好好休息。
趙寶珠進了屋把門小心鎖上才坐到桌子麵前,從袖子裏拿出一支包好的簪子,小心翼翼的放在手心,竟是一支赤金蝴蝶簪子,在她手中顫顫欲飛的樣子。
頓時滿心歡喜插在自己頭上,走到盆前照自個的樣子。
因簪子是金色的,水麵上清晰的照出簪子在她頭上的模樣,想到曹大雄對她說的那些甜言蜜語,就讓她臉上一陣甜蜜羞澀。
不知想到了什麽,隨後她臉上的羞澀退去,取下頭上的蝴蝶簪子咬了咬唇!
可惜這簪子不是金的!
不過她相信曹公子,他肯定會想辦法娶她過門!
到時候還怕不能戴上真金白銀的首飾!?
這邊丁氏進門趙村長父子幾人正說完事兒,見丁氏迴來臉色不錯就知道有好消息傳來。
不用問,丁氏就把娘家傳來的話說了一遍。
“我大嫂那侄兒年紀輕輕已經在朱府做到三百文的月錢,他舅舅又是府裏的管事,前途自然差不了。
至於那王家小兒子,雖說是在縣裏有鋪子,可是上麵還有個哥哥,現在正管著家裏的鋪子。
他大哥也成了家,現在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提到王家的條件,丁氏不免開始挑剔起來!
王家不分家,鋪子又在老大手裏管著,鋪子裏的錢自然落不到寶珠手裏。
再有就是,長嫂如母!要是王家已經進門的媳婦是個厲害的,寶珠還不得受委屈。
“隻要人好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
畢竟是自家閨女的親事,趙守仁點頭說了一句。
對於嶽母幫忙找的這兩家小子家世聽著都還不錯,就是不知道人是啥樣!
“要不先看看人再說?”
丁氏見家裏人都沒反對,頓時提議道。
趙寶珠得知家裏人已經開始幫她商議親事,心中著急臉上卻不露半分,因為她知道短時間內她的親事是不會定下來。
所以她要在這段時間裏讓曹公子來家裏提親!
前兩天樓小西放了消息給村裏人,以兩文錢一斤的價格收村裏的黑木耳。
再加上正好農忙完,村裏人都閑了下來。不少人上山幫忙摘木耳!
樓小西每天在家裏收黑木耳,與樓老太門氏他們一起幫著把黑木耳洗幹淨拿席子曬起來,後來家裏沒地方放了就拿到穀地曬。
好在為了保證黑木耳的完整性,不用翻的很勤快,隻要兩個時辰翻一次就行。
村裏人自然也知道了黑木耳能吃,不過大多不敢入口,摘來的黑木耳都賣給了樓家。
忙活了兩三天村裏便沒有多少人再來送黑木耳,實在是這東西對生長的氣候要求過高,一般出現的地方都是一片一片的,摘起來也容易,卻不是什麽地方都會有。
這幾天差不多收了兩三百斤黑木耳,曬幹後隻有一百多斤的樣子。
“收了幾百斤,怎麽曬幹後才這麽點!咱們是不是虧了。”
樓老太看著收迴來的木耳少了一大半有些心疼,畢竟收木耳家裏費了大半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