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死諫
穿成國公老夫人沒素質後開心多了 作者:我愛芝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約是心緒實在煩亂,又或是馬車內空氣沉悶,令人氣窒,宋琦遙隻覺心神不寧,難以自持。
於是,她輕輕撩起馬車的窗簾,欲讓些許外界的新鮮空氣滲入,也期盼能借此讓自己的思緒暫時得以放空。
窗簾輕啟之間,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
那人身影修長,正站在街道旁與一個賣餛飩的老大爺交談。
他挺拔的背影在黃昏的餘暉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每一道光線都在他身上流轉。
宋琦遙凝神望去,隻見那人頭戴一頂深色的帷帽,遮住了大半麵容,卻無法掩住那身上那股生人勿近的氣勢。
一陣微風吹過,帷帽的一角輕輕掀起,露出了那人的下巴和一部分側臉。
那一瞬間,宋琦遙仿佛被什麽擊中了一般。
她脫口而出:“成國公的三…”
剩下的話,在衛嬤嬤的輕聲詢問中盡數吞了進去。
“老夫人,怎麽呢?可是眼花了?”
衛嬤嬤疑惑的問著,但一雙眼睛卻滿是擔憂。
宋琦遙想翻個白眼,我是老花又不是近視,怎麽眼花。
但還是配合地拍拍她的手,緩緩道:“沒事,突然想起成國公那老小子還欠老身三千兩銀子,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還上。”
衛嬤嬤笑道:“老夫人放心,成國公看起來可不是那種會賴賬的人。”
宋琦遙哼了一聲,“那誰知道,這些老東西們,可一個比一個精明、小氣!”
提到小氣這個詞,宋琦遙又氣唿唿地點名道:“特別是那個謝尚書,簡直跟個牛皮糖一樣,就這種時候居然還時不時上門來找老身討要銀子,簡直!簡直...”
宋琦遙簡直了半天,一時想不起什麽詞來,隻得自己給自己拍了拍胸脯。
也不知是在安慰自己莫生氣,還是什麽別的。
*
英武侯下葬的前一日,宣治帝不顧重病在身,堅持臨朝聽政。
他坐在龍椅上,麵色蒼白,身形消瘦,然而眼神卻依然銳利如昔。
“英武侯為國捐軀,英勇無畏,實乃我大瑞之棟梁。明日將予以厚葬,以表彰其功勳。”
緊接著便是群臣對英武侯的逝去,表示哀傷。
就在眾人以為,今日早朝就要到這裏的時候,一位姓胡的禦史挺身而出,跪在金鑾殿上,叩首道:“陛下,立儲之事關乎國家安穩,社稷長治久安。請陛下為了大瑞江山社稷,早日確立儲君,以安天下人心。”
隨後,一位姓胡的禦史挺身而出,跪在金鑾殿上,叩首道:“陛下,立儲之事關乎國家安穩,社稷長治久安。請陛下為了大瑞江山社稷,早日確立儲君,以安天下人心。”
宣治帝聽後,眉頭緊皺,麵色不悅。
他大聲喝道:“放肆!立儲之事豈能如此草率。朕自有主張,不需爾等幹涉!”
胡禦史毫不畏懼,抬頭道:“陛下,國家正值多事之秋,百姓渴望安定。立儲之事若不能早日解決,必將引發朝野動蕩,人心惶惶。”
謝尚書和苗禦史互相看了一眼,這胡禦史平日跟個透明人似的。
今日突然整這麽一出,要說他背後沒人,謝尚書是萬萬不敢相信的!
“你...”
宣治帝氣得渾身發抖,手指著胡禦史,卻說不出話來。
隨即他雙眼一眯,“看來平日是朕對你們太過縱容了,朕說容後再議,你是聽不懂嗎?退下!”
胡禦史卻不肯退下,他猛地磕頭道:“陛下,立儲之事關乎國家未來。臣死諫陛下,早日決斷!”
此言一出,殿中眾人皆驚。
他們沒想到胡禦史竟然以死相諫。
胡禦史的動作迅疾如風,不給任何人反應的機會。
他一頭磕向堅固的殿柱,那一聲悶響迴蕩在朝堂之上,令人毛骨悚然。
鮮血順著他的額頭流淌下來,染紅了他的官服,觸目驚心。
宣治帝原本因重病而略顯蒼白的臉色此刻更是白得嚇人,他的雙眼瞪得溜圓,眼中滿是憤怒和震驚。
“好好好!”宣治帝連說三個好字,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充滿了憤怒和無奈,“想死諫!想踩在朕的頭上青史留名!朕成全你!”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被威脅的憤怒,仿佛火山爆發前的最後寧靜。
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群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觸了皇帝的黴頭。
“來人!”宣治帝大喝一聲,如同被惹怒的獅子發出震天的咆哮。
他指著躺在地上的胡禦史,手指都在顫抖,“將這個不忠不義的東西拖下去,五馬分屍!胡家人三代之內不準參加科考!”
此言一出,百官顧不得其他,全都跪在地上為胡禦史求情。
就連一向眼觀鼻鼻觀心的劉公公也跪在了地上。
不為別的,隻為胡禦史的身份。
縱觀史書,殺諫臣的皇帝,哪一個不被說一句昏庸或者獨斷專行。
不管這姓胡的所諫之事,有多不得聖心,宣治帝可以貶、可以罰,但是就是不能要了他的性命,更何況還有波及家人。
“陛下息怒!”苗禦史出列,跪倒在地,“胡禦史雖然言辭激烈,但也是出於對國家社稷的關心。請陛下念在他一片忠心的份上,饒他一命,饒恕他的家人吧。”
“陛下,胡禦史固然有罪,但他的家人無辜啊!”謝尚書也站出來求情。
朝堂上頓時響起一片求情之聲,群臣紛紛下跪,請求宣治帝饒恕胡家人和胡禦史。
宣治帝看著跪倒在地的群臣,心中的憤怒漸漸平息下來。
眼底也漸漸清明起來。
他深吸一口氣,沉默了片刻後開口道:“念在胡禦史一片忠心的份上,朕饒恕他的家人。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免去胡恩嶽禦史一職,三日內逐出京城!!”
說完這些話後,宣治帝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一般,他閉上眼睛靠在龍椅上喘著粗氣。
而朝堂上也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胡禦史這顆探路石,讓有些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聖上既然這麽不想立太子,那就再加加碼,看看在聖上心中,到底是太子之位重要,還是大瑞江山更重要了。
於是,她輕輕撩起馬車的窗簾,欲讓些許外界的新鮮空氣滲入,也期盼能借此讓自己的思緒暫時得以放空。
窗簾輕啟之間,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
那人身影修長,正站在街道旁與一個賣餛飩的老大爺交談。
他挺拔的背影在黃昏的餘暉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每一道光線都在他身上流轉。
宋琦遙凝神望去,隻見那人頭戴一頂深色的帷帽,遮住了大半麵容,卻無法掩住那身上那股生人勿近的氣勢。
一陣微風吹過,帷帽的一角輕輕掀起,露出了那人的下巴和一部分側臉。
那一瞬間,宋琦遙仿佛被什麽擊中了一般。
她脫口而出:“成國公的三…”
剩下的話,在衛嬤嬤的輕聲詢問中盡數吞了進去。
“老夫人,怎麽呢?可是眼花了?”
衛嬤嬤疑惑的問著,但一雙眼睛卻滿是擔憂。
宋琦遙想翻個白眼,我是老花又不是近視,怎麽眼花。
但還是配合地拍拍她的手,緩緩道:“沒事,突然想起成國公那老小子還欠老身三千兩銀子,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還上。”
衛嬤嬤笑道:“老夫人放心,成國公看起來可不是那種會賴賬的人。”
宋琦遙哼了一聲,“那誰知道,這些老東西們,可一個比一個精明、小氣!”
提到小氣這個詞,宋琦遙又氣唿唿地點名道:“特別是那個謝尚書,簡直跟個牛皮糖一樣,就這種時候居然還時不時上門來找老身討要銀子,簡直!簡直...”
宋琦遙簡直了半天,一時想不起什麽詞來,隻得自己給自己拍了拍胸脯。
也不知是在安慰自己莫生氣,還是什麽別的。
*
英武侯下葬的前一日,宣治帝不顧重病在身,堅持臨朝聽政。
他坐在龍椅上,麵色蒼白,身形消瘦,然而眼神卻依然銳利如昔。
“英武侯為國捐軀,英勇無畏,實乃我大瑞之棟梁。明日將予以厚葬,以表彰其功勳。”
緊接著便是群臣對英武侯的逝去,表示哀傷。
就在眾人以為,今日早朝就要到這裏的時候,一位姓胡的禦史挺身而出,跪在金鑾殿上,叩首道:“陛下,立儲之事關乎國家安穩,社稷長治久安。請陛下為了大瑞江山社稷,早日確立儲君,以安天下人心。”
隨後,一位姓胡的禦史挺身而出,跪在金鑾殿上,叩首道:“陛下,立儲之事關乎國家安穩,社稷長治久安。請陛下為了大瑞江山社稷,早日確立儲君,以安天下人心。”
宣治帝聽後,眉頭緊皺,麵色不悅。
他大聲喝道:“放肆!立儲之事豈能如此草率。朕自有主張,不需爾等幹涉!”
胡禦史毫不畏懼,抬頭道:“陛下,國家正值多事之秋,百姓渴望安定。立儲之事若不能早日解決,必將引發朝野動蕩,人心惶惶。”
謝尚書和苗禦史互相看了一眼,這胡禦史平日跟個透明人似的。
今日突然整這麽一出,要說他背後沒人,謝尚書是萬萬不敢相信的!
“你...”
宣治帝氣得渾身發抖,手指著胡禦史,卻說不出話來。
隨即他雙眼一眯,“看來平日是朕對你們太過縱容了,朕說容後再議,你是聽不懂嗎?退下!”
胡禦史卻不肯退下,他猛地磕頭道:“陛下,立儲之事關乎國家未來。臣死諫陛下,早日決斷!”
此言一出,殿中眾人皆驚。
他們沒想到胡禦史竟然以死相諫。
胡禦史的動作迅疾如風,不給任何人反應的機會。
他一頭磕向堅固的殿柱,那一聲悶響迴蕩在朝堂之上,令人毛骨悚然。
鮮血順著他的額頭流淌下來,染紅了他的官服,觸目驚心。
宣治帝原本因重病而略顯蒼白的臉色此刻更是白得嚇人,他的雙眼瞪得溜圓,眼中滿是憤怒和震驚。
“好好好!”宣治帝連說三個好字,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充滿了憤怒和無奈,“想死諫!想踩在朕的頭上青史留名!朕成全你!”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被威脅的憤怒,仿佛火山爆發前的最後寧靜。
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群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觸了皇帝的黴頭。
“來人!”宣治帝大喝一聲,如同被惹怒的獅子發出震天的咆哮。
他指著躺在地上的胡禦史,手指都在顫抖,“將這個不忠不義的東西拖下去,五馬分屍!胡家人三代之內不準參加科考!”
此言一出,百官顧不得其他,全都跪在地上為胡禦史求情。
就連一向眼觀鼻鼻觀心的劉公公也跪在了地上。
不為別的,隻為胡禦史的身份。
縱觀史書,殺諫臣的皇帝,哪一個不被說一句昏庸或者獨斷專行。
不管這姓胡的所諫之事,有多不得聖心,宣治帝可以貶、可以罰,但是就是不能要了他的性命,更何況還有波及家人。
“陛下息怒!”苗禦史出列,跪倒在地,“胡禦史雖然言辭激烈,但也是出於對國家社稷的關心。請陛下念在他一片忠心的份上,饒他一命,饒恕他的家人吧。”
“陛下,胡禦史固然有罪,但他的家人無辜啊!”謝尚書也站出來求情。
朝堂上頓時響起一片求情之聲,群臣紛紛下跪,請求宣治帝饒恕胡家人和胡禦史。
宣治帝看著跪倒在地的群臣,心中的憤怒漸漸平息下來。
眼底也漸漸清明起來。
他深吸一口氣,沉默了片刻後開口道:“念在胡禦史一片忠心的份上,朕饒恕他的家人。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免去胡恩嶽禦史一職,三日內逐出京城!!”
說完這些話後,宣治帝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一般,他閉上眼睛靠在龍椅上喘著粗氣。
而朝堂上也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胡禦史這顆探路石,讓有些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聖上既然這麽不想立太子,那就再加加碼,看看在聖上心中,到底是太子之位重要,還是大瑞江山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