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見到蕭翌時,杜渙微微有些吃驚。他一愣神的功夫,蕭翌就笑道:「怎麽,不歡迎?」
「歡迎歡迎,蕭兄,請。」杜渙急忙在前帶路,領著沈嘉和蕭翌上二樓自己住的地方。
蕭翌打量四周,隻見這客房中隻有一個床榻,應該是杜渙一個人住。桌椅板凳,紙墨筆硯也一應俱全,算是上房。蕭翌心道能在狀元樓包幾個月的上房,看來杜渙家中頗為富有。
「蕭兄,沈兄,請坐。」杜渙帶他們去窗邊茶幾旁坐定,「我從家中帶來的茶,蕭兄,請品鑑。」
說罷,杜渙開始洗手煮茶,蕭翌定眼一看,竟然是團餅茶。
自從本朝太祖頒布廢團茶興葉茶後,民間已經很少有這種團餅茶。隻有在皇親貴胄府中,才有地方進貢的大龍團、小龍團等等團茶。
蕭翌再觀杜渙煮茶手藝嫻熟,看來他們家中的確是非富即貴的。
沈嘉早就嚐過了杜渙煮的團茶,但每一次看他碾茶、煎水、調膏、擊拂,如同看西洋景似的,充滿了新奇。可蕭翌臉上神色淡淡的,仿佛早已看慣了茶藝。
等一杯茶端到蕭翌麵前時,他則淡定的觀其湯花,點評道:「色澤鮮白,淳淳光澤。」
「蕭兄原來是行家,見笑了。」杜渙問道,「不如,我們鬥一次茶?」
「不了。」蕭翌搖頭,「如今不興團茶了,我現在多喝散茶,技藝早已生疏。」
杜渙見狀,便不再強求。他見蕭兄的一舉一動中透出貴不可言的氣質,一看就知出身貴族世家,見多識廣。
而沈兄不講究吃穿,甚至以前都沒見過團茶。不過和他在一起時,倒是自在。
杜渙又向沈嘉請教了四書中的不解之處,蕭翌聽他們二人討論,心道原來沈嘉讀書時,是這般樣子。
見杜渙最近有些焦慮,沈嘉安慰道:「你把四書吃的很透了,春闈不像秋闈,不會東拚西湊,出些讓人解不了的題目。」
鄉試時為了避免出題重複,考官最愛將牛頭不對馬嘴的兩句拉一起。前一句出自《論語》,後一句出自《大學》,這種讓考生頭疼的題目,比比皆是。
不過會試則不一樣了,畢竟是全國大考,出的題目大多中規中矩,不會太過跳脫,讓考生摸不著頭腦。
「哎,可是會試中強者如雲,我這幾天惆悵的,連覺都睡不好了。」杜渙掰著手指算了算,「離二月還有十天,今年大比應該還是定在三月初,隻有一個多月時間了。」
沈嘉太能理解杜渙的心態了,他毫不吝嗇的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杜渙,「現在再想書中疑惑之處,隻會越想越解不出。考試,考的就是心態。若你臨考前如此焦慮緊張,到了考場上,怎麽能發揮正常?」
「沈兄一語驚醒夢中人。」杜渙又一次被感動了,「若你不及時點醒我,恐怕我這次就完了。」
「杜兄不要妄自菲薄,你一定能中的。」沈嘉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
「沈兄,蕭兄。」杜渙疑惑的看著他們淡定的表情,「你們不緊張嗎?」
蕭翌:「……」
「……還好,還好。」沈嘉尷尬的笑了兩聲,「杜兄,今日不要再看書了,休息休息吧。你上迴說關於『考成簿』的看法,我倒是很感興趣。」
沈嘉趕緊把話題給轉移了,否則他和蕭翌就要露餡了。
杜渙的注意力果然被新政吸引,他皺眉說道:「『考成簿』是很好的政策,不過光嚴查考成有什麽用呢?不處罰,不罷官,不裁員,吏治依舊混亂,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
沈嘉聽後挑挑眉看向蕭翌,那意思是說,還不把「除冗濫」提上日程?
蕭翌揉揉眉頭,對杜渙道:「你想裁撤官員,是否太激進了?」
「治標不治本,又有什麽用?」杜渙說出自己的觀點,「沈閣老和韓閣老還是不行,太過保守了。」
「你可知,現在朝中官員因為『考成簿』,一直在彈劾沈嘉?」蕭翌又說道。
「不是因為他勾結宦官和錦衣衛,才彈劾他的嗎?」杜渙之前遠在浙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他閑閑道,「不過我想沈閣老應該不是會和宦官混在一起的人,他應該是個溫文爾雅的老者。」
「溫文爾雅的老者」沈嘉差點一口茶噴出來,他辯解道:「沈……沈閣老不老吧。」
「是嗎,入閣的不都七老八十了?難道你見過他嗎?」杜渙一心隻讀聖賢書,不怎麽關心當前政局,也是來到京城後,和舉子們聊天時才了解一二的。
蕭翌繃著臉看向沈嘉,可惜眉眼中露出幾絲笑意,暴露他的心思。
笑吧笑吧!沈嘉鬱悶了,他怎麽就七老八十了,程閣老也才六十多好吧。
「說起沈閣老,我記得他的字也是長青。」杜渙詫異道,「和你的表字一樣?」
沈嘉又是一驚,「那個,音同,字不同。我表字是長……經常的常,青是……是……」
沈嘉一時編不出來了,求助般的看向蕭翌。
蕭翌忍著笑,接話道:「白衣卿相之卿。」
「原來是常卿。」杜渙輕易就信了,贊道,「好字,好字。」
沈嘉趕緊擦擦鬢角的汗,終於混過去了。
被杜渙一打岔,沈嘉也忘了討論裁撤官員之事了。三人又隨意閑談了幾句,喝完茶就離開了。
「歡迎歡迎,蕭兄,請。」杜渙急忙在前帶路,領著沈嘉和蕭翌上二樓自己住的地方。
蕭翌打量四周,隻見這客房中隻有一個床榻,應該是杜渙一個人住。桌椅板凳,紙墨筆硯也一應俱全,算是上房。蕭翌心道能在狀元樓包幾個月的上房,看來杜渙家中頗為富有。
「蕭兄,沈兄,請坐。」杜渙帶他們去窗邊茶幾旁坐定,「我從家中帶來的茶,蕭兄,請品鑑。」
說罷,杜渙開始洗手煮茶,蕭翌定眼一看,竟然是團餅茶。
自從本朝太祖頒布廢團茶興葉茶後,民間已經很少有這種團餅茶。隻有在皇親貴胄府中,才有地方進貢的大龍團、小龍團等等團茶。
蕭翌再觀杜渙煮茶手藝嫻熟,看來他們家中的確是非富即貴的。
沈嘉早就嚐過了杜渙煮的團茶,但每一次看他碾茶、煎水、調膏、擊拂,如同看西洋景似的,充滿了新奇。可蕭翌臉上神色淡淡的,仿佛早已看慣了茶藝。
等一杯茶端到蕭翌麵前時,他則淡定的觀其湯花,點評道:「色澤鮮白,淳淳光澤。」
「蕭兄原來是行家,見笑了。」杜渙問道,「不如,我們鬥一次茶?」
「不了。」蕭翌搖頭,「如今不興團茶了,我現在多喝散茶,技藝早已生疏。」
杜渙見狀,便不再強求。他見蕭兄的一舉一動中透出貴不可言的氣質,一看就知出身貴族世家,見多識廣。
而沈兄不講究吃穿,甚至以前都沒見過團茶。不過和他在一起時,倒是自在。
杜渙又向沈嘉請教了四書中的不解之處,蕭翌聽他們二人討論,心道原來沈嘉讀書時,是這般樣子。
見杜渙最近有些焦慮,沈嘉安慰道:「你把四書吃的很透了,春闈不像秋闈,不會東拚西湊,出些讓人解不了的題目。」
鄉試時為了避免出題重複,考官最愛將牛頭不對馬嘴的兩句拉一起。前一句出自《論語》,後一句出自《大學》,這種讓考生頭疼的題目,比比皆是。
不過會試則不一樣了,畢竟是全國大考,出的題目大多中規中矩,不會太過跳脫,讓考生摸不著頭腦。
「哎,可是會試中強者如雲,我這幾天惆悵的,連覺都睡不好了。」杜渙掰著手指算了算,「離二月還有十天,今年大比應該還是定在三月初,隻有一個多月時間了。」
沈嘉太能理解杜渙的心態了,他毫不吝嗇的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杜渙,「現在再想書中疑惑之處,隻會越想越解不出。考試,考的就是心態。若你臨考前如此焦慮緊張,到了考場上,怎麽能發揮正常?」
「沈兄一語驚醒夢中人。」杜渙又一次被感動了,「若你不及時點醒我,恐怕我這次就完了。」
「杜兄不要妄自菲薄,你一定能中的。」沈嘉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
「沈兄,蕭兄。」杜渙疑惑的看著他們淡定的表情,「你們不緊張嗎?」
蕭翌:「……」
「……還好,還好。」沈嘉尷尬的笑了兩聲,「杜兄,今日不要再看書了,休息休息吧。你上迴說關於『考成簿』的看法,我倒是很感興趣。」
沈嘉趕緊把話題給轉移了,否則他和蕭翌就要露餡了。
杜渙的注意力果然被新政吸引,他皺眉說道:「『考成簿』是很好的政策,不過光嚴查考成有什麽用呢?不處罰,不罷官,不裁員,吏治依舊混亂,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
沈嘉聽後挑挑眉看向蕭翌,那意思是說,還不把「除冗濫」提上日程?
蕭翌揉揉眉頭,對杜渙道:「你想裁撤官員,是否太激進了?」
「治標不治本,又有什麽用?」杜渙說出自己的觀點,「沈閣老和韓閣老還是不行,太過保守了。」
「你可知,現在朝中官員因為『考成簿』,一直在彈劾沈嘉?」蕭翌又說道。
「不是因為他勾結宦官和錦衣衛,才彈劾他的嗎?」杜渙之前遠在浙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他閑閑道,「不過我想沈閣老應該不是會和宦官混在一起的人,他應該是個溫文爾雅的老者。」
「溫文爾雅的老者」沈嘉差點一口茶噴出來,他辯解道:「沈……沈閣老不老吧。」
「是嗎,入閣的不都七老八十了?難道你見過他嗎?」杜渙一心隻讀聖賢書,不怎麽關心當前政局,也是來到京城後,和舉子們聊天時才了解一二的。
蕭翌繃著臉看向沈嘉,可惜眉眼中露出幾絲笑意,暴露他的心思。
笑吧笑吧!沈嘉鬱悶了,他怎麽就七老八十了,程閣老也才六十多好吧。
「說起沈閣老,我記得他的字也是長青。」杜渙詫異道,「和你的表字一樣?」
沈嘉又是一驚,「那個,音同,字不同。我表字是長……經常的常,青是……是……」
沈嘉一時編不出來了,求助般的看向蕭翌。
蕭翌忍著笑,接話道:「白衣卿相之卿。」
「原來是常卿。」杜渙輕易就信了,贊道,「好字,好字。」
沈嘉趕緊擦擦鬢角的汗,終於混過去了。
被杜渙一打岔,沈嘉也忘了討論裁撤官員之事了。三人又隨意閑談了幾句,喝完茶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