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鄙視鏈
用戚將軍練兵法的我開始稱霸之路 作者:青燈黃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慘烈的廝殺在繼續。
這支蠻軍就是蠻子首領為了測試出守城官軍戰力而派出來的。
因此負責攻城的都是一些輔兵,死兵旗兵這兩個精銳部隊都是沒有出動。
這些蠻子輔兵雖然對比其他周朝官軍來說戰力算是不錯的了,但對李自修來說,這支輔兵還不夠看。
依靠城牆之利,攀爬上城牆的蠻子不斷被刺殺掉落,但他們依舊無法接觸到城頭守城的官軍。
城下雖然有數百弓手在掩護下不斷放箭壓製官軍,但因為人數稀少,射出的箭矢造成殺傷甚微。
大部分箭矢都被鉤鐮槍盾手的圓盾擋了下來。
終於,在攻城輔兵死傷近五百人後,攻城隊伍開始有些騷亂,沒有了那股狂熱的氣勢。
饒是他們見識不多也明白了,這次自己的主子根本沒有打算攻城,後續的攻城隊伍遲遲沒有出來。
自己肯定是用來試探官軍的棋子罷了,但他們沒有選擇,蠻軍中這等手段不足為奇,隻有等到鳴金收兵以後他們才可以撤退。
不然就算跑迴軍營也難逃一死,至於逃往別處,除非自己一家老小不想要了,否則這個想法還是盡早打消的好。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既然不讓逃跑,那己方攻城也不需要這麽賣力了。
反正城頭上的官軍連守城器械都沒有用,弓手也沒有出動,隻要自己沒有靠近城頭,那就是安全的。
攻城效率開始緩慢下來,這群輔兵在幾個百戶將的帶領下沒有了剛剛的賣力,連攀爬雲梯都有些不情不願拖拖拉拉。
又是付出了百餘人的傷亡,眼看攻城無用隻是送死,輔兵隊伍內開始騷亂。
後方督戰的千戶將見此情況向大營內匯報,同時安排人前去安撫軍心。
不久,蠻軍大營內鳴金聲傳出,攻城的蠻子聞聲立刻如潮水般退迴營內。
李自修也沒有不依不饒,他知道這隻是開胃小菜,這些蠻兵還不值得他浪費箭矢。
攻城隊伍退下,鑲藍旗旗主兀敏招來領兵攻城的幾個百戶將和千戶將詢問。
聽完屬下匯報,兀敏臉色並不是很好看。
“這部官軍果然不凡,我軍試探攻城,他們既然是連守城器械和弓箭都沒有動用,作戰意誌也是頗為頑強。”
“看來這是塊硬骨頭。”
兀室看著帳內輿圖道。
這次他領兵攻城不僅僅是蠻王命令,更是私仇。
當年的老鑲藍旗旗主就是兀敏的父親,他死後,兀敏成功上位。
但鑲藍旗也一落千丈,再加上多年來在西安路沒有獲得太多好處。
當初可以睥睨幾支正旗的鑲藍旗已經落到了鑲旗末流,八旗中鑲藍旗實力可謂墊底。
如此大仇,怎能不報,私仇事小,說起來兀敏還要感謝官軍殺死了他的父親。
順帶著讓父親身邊的大哥名望在旗內跌落低穀,不然自己也沒有機會上位坐上這鑲藍旗旗主的寶座。
但往大了說,這支周朝官軍是鑲藍旗沒落的最大因素,也是蠻族對周朝侵略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令那些奴才加緊打造攻城器械,三日後攻城,我軍糧草儲備不足,沒有那麽多時間浪費。”
兀敏一拳狠狠砸在桌麵,周圍的千戶萬戶將連連領命。
這次蠻子不僅調來鑲藍旗的部隊,還有正藍旗的三個萬戶,蒙兀室韋族的三個萬戶以及大量的輔兵牲口奴隸包衣前來攻城。
蒙兀室韋族名義上歸於兀敏這個最高統帥管理,實際上他們還是有自主權的。
而且蠻子糧草本就不足,每每出戰都要到大量的牲口幹糧作為糧食。
每到一處便劫掠,用以補充軍糧。
蠻軍曾經還有過用周人充當軍糧的惡行,因為實在是太缺糧食了,手下的兵卒們沒糧吃就會有意見,軍隊自然也就不能打仗了。
甚至還有炸營的風險。
不過用人充當軍糧此舉太過惡劣,連蠻王都出麵斥責當時做決議之人,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了,他也隻是裝裝樣子給國內投降的周人以及各部落的族人看看。
不然你今日可以用周人百姓為糧,明日是否就可用我族百姓為糧?
若不製止,恐國內有動蕩風險,不利於蠻王統治。
此刻三個蒙兀室韋族的萬戶將正在自己帳內商討。
蠻子的軍營和蒙兀室韋族的軍營並不是混合在一起,而是分開的。
“今日那群蠻子攻城本將前往觀戰了,此部官軍可不是軟柿子。”
“他們軍械精良,有勉強跳入甬道的蠻子也是立馬被殺死沒有作為。”
“看樣子是周朝軍隊中的精銳部隊了,若是強行攻城,不知死傷多少。”
一個黑壯萬戶將擔憂開口,他們此次聯同蠻族前來攻城是想來進入周朝劫掠一番,順便搶一些糧食茶葉迴去好好給族人過冬。
不是想給蠻族當刀使,要是蠻子想要讓他們跟那些輔兵一樣送死,那他們肯定是不同意的。
“沒想到周朝內還有如此精銳軍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看來蠻子在這西安路沒有進展不是毫無原因的。”
“有如此一座堅城和一支精銳部隊在此,蠻子若不拔除恐怕一輩子也隻能在這邊境打打秋風了。”
另外一個萬戶將幸災樂禍,雖然兩族暫時聯手,但互相戒備之心還沒有完全解除。
畢竟兩族爭鬥多年,又曾經都是周朝附屬的異族,雖然現在慢慢做大,但相互間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
而且三國間還有著一條鄙視鏈。
鄙視鏈的頂端就是周朝,周朝百姓雖然窮苦,可自詡禮儀之邦,泱泱大國,對於這兩個奴才部落是看不上的。
兩族百姓自然也看不上周朝,認為周朝人是虛偽,惺惺作假,但他們的高層貴族都習周語,識周字,行周禮。
從這一方麵就可以看出,周朝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兩族也在盡量把自己和周朝製度禮儀靠攏,他們也都認同周朝正統性。
因此兩族百姓雖然表麵上鄙視周朝,但心裏還是向往周朝百姓生活的,起碼不用像他們一般風餐露宿,時不時還要挪窩。
享受生活這個事情,向來是貴族老爺們才能做到的。
周朝百姓雖然徭役重,但起碼勤奮一些,沒有天災,不餓死不凍死還是可以做到的。
而兩族間又相互鄙視,認為對方是蠻夷,自己才是周朝正統傳承者。
至於那些小族,異族,那連入鄙視鏈的資格都沒有。
這支蠻軍就是蠻子首領為了測試出守城官軍戰力而派出來的。
因此負責攻城的都是一些輔兵,死兵旗兵這兩個精銳部隊都是沒有出動。
這些蠻子輔兵雖然對比其他周朝官軍來說戰力算是不錯的了,但對李自修來說,這支輔兵還不夠看。
依靠城牆之利,攀爬上城牆的蠻子不斷被刺殺掉落,但他們依舊無法接觸到城頭守城的官軍。
城下雖然有數百弓手在掩護下不斷放箭壓製官軍,但因為人數稀少,射出的箭矢造成殺傷甚微。
大部分箭矢都被鉤鐮槍盾手的圓盾擋了下來。
終於,在攻城輔兵死傷近五百人後,攻城隊伍開始有些騷亂,沒有了那股狂熱的氣勢。
饒是他們見識不多也明白了,這次自己的主子根本沒有打算攻城,後續的攻城隊伍遲遲沒有出來。
自己肯定是用來試探官軍的棋子罷了,但他們沒有選擇,蠻軍中這等手段不足為奇,隻有等到鳴金收兵以後他們才可以撤退。
不然就算跑迴軍營也難逃一死,至於逃往別處,除非自己一家老小不想要了,否則這個想法還是盡早打消的好。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既然不讓逃跑,那己方攻城也不需要這麽賣力了。
反正城頭上的官軍連守城器械都沒有用,弓手也沒有出動,隻要自己沒有靠近城頭,那就是安全的。
攻城效率開始緩慢下來,這群輔兵在幾個百戶將的帶領下沒有了剛剛的賣力,連攀爬雲梯都有些不情不願拖拖拉拉。
又是付出了百餘人的傷亡,眼看攻城無用隻是送死,輔兵隊伍內開始騷亂。
後方督戰的千戶將見此情況向大營內匯報,同時安排人前去安撫軍心。
不久,蠻軍大營內鳴金聲傳出,攻城的蠻子聞聲立刻如潮水般退迴營內。
李自修也沒有不依不饒,他知道這隻是開胃小菜,這些蠻兵還不值得他浪費箭矢。
攻城隊伍退下,鑲藍旗旗主兀敏招來領兵攻城的幾個百戶將和千戶將詢問。
聽完屬下匯報,兀敏臉色並不是很好看。
“這部官軍果然不凡,我軍試探攻城,他們既然是連守城器械和弓箭都沒有動用,作戰意誌也是頗為頑強。”
“看來這是塊硬骨頭。”
兀室看著帳內輿圖道。
這次他領兵攻城不僅僅是蠻王命令,更是私仇。
當年的老鑲藍旗旗主就是兀敏的父親,他死後,兀敏成功上位。
但鑲藍旗也一落千丈,再加上多年來在西安路沒有獲得太多好處。
當初可以睥睨幾支正旗的鑲藍旗已經落到了鑲旗末流,八旗中鑲藍旗實力可謂墊底。
如此大仇,怎能不報,私仇事小,說起來兀敏還要感謝官軍殺死了他的父親。
順帶著讓父親身邊的大哥名望在旗內跌落低穀,不然自己也沒有機會上位坐上這鑲藍旗旗主的寶座。
但往大了說,這支周朝官軍是鑲藍旗沒落的最大因素,也是蠻族對周朝侵略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令那些奴才加緊打造攻城器械,三日後攻城,我軍糧草儲備不足,沒有那麽多時間浪費。”
兀敏一拳狠狠砸在桌麵,周圍的千戶萬戶將連連領命。
這次蠻子不僅調來鑲藍旗的部隊,還有正藍旗的三個萬戶,蒙兀室韋族的三個萬戶以及大量的輔兵牲口奴隸包衣前來攻城。
蒙兀室韋族名義上歸於兀敏這個最高統帥管理,實際上他們還是有自主權的。
而且蠻子糧草本就不足,每每出戰都要到大量的牲口幹糧作為糧食。
每到一處便劫掠,用以補充軍糧。
蠻軍曾經還有過用周人充當軍糧的惡行,因為實在是太缺糧食了,手下的兵卒們沒糧吃就會有意見,軍隊自然也就不能打仗了。
甚至還有炸營的風險。
不過用人充當軍糧此舉太過惡劣,連蠻王都出麵斥責當時做決議之人,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了,他也隻是裝裝樣子給國內投降的周人以及各部落的族人看看。
不然你今日可以用周人百姓為糧,明日是否就可用我族百姓為糧?
若不製止,恐國內有動蕩風險,不利於蠻王統治。
此刻三個蒙兀室韋族的萬戶將正在自己帳內商討。
蠻子的軍營和蒙兀室韋族的軍營並不是混合在一起,而是分開的。
“今日那群蠻子攻城本將前往觀戰了,此部官軍可不是軟柿子。”
“他們軍械精良,有勉強跳入甬道的蠻子也是立馬被殺死沒有作為。”
“看樣子是周朝軍隊中的精銳部隊了,若是強行攻城,不知死傷多少。”
一個黑壯萬戶將擔憂開口,他們此次聯同蠻族前來攻城是想來進入周朝劫掠一番,順便搶一些糧食茶葉迴去好好給族人過冬。
不是想給蠻族當刀使,要是蠻子想要讓他們跟那些輔兵一樣送死,那他們肯定是不同意的。
“沒想到周朝內還有如此精銳軍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看來蠻子在這西安路沒有進展不是毫無原因的。”
“有如此一座堅城和一支精銳部隊在此,蠻子若不拔除恐怕一輩子也隻能在這邊境打打秋風了。”
另外一個萬戶將幸災樂禍,雖然兩族暫時聯手,但互相戒備之心還沒有完全解除。
畢竟兩族爭鬥多年,又曾經都是周朝附屬的異族,雖然現在慢慢做大,但相互間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
而且三國間還有著一條鄙視鏈。
鄙視鏈的頂端就是周朝,周朝百姓雖然窮苦,可自詡禮儀之邦,泱泱大國,對於這兩個奴才部落是看不上的。
兩族百姓自然也看不上周朝,認為周朝人是虛偽,惺惺作假,但他們的高層貴族都習周語,識周字,行周禮。
從這一方麵就可以看出,周朝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兩族也在盡量把自己和周朝製度禮儀靠攏,他們也都認同周朝正統性。
因此兩族百姓雖然表麵上鄙視周朝,但心裏還是向往周朝百姓生活的,起碼不用像他們一般風餐露宿,時不時還要挪窩。
享受生活這個事情,向來是貴族老爺們才能做到的。
周朝百姓雖然徭役重,但起碼勤奮一些,沒有天災,不餓死不凍死還是可以做到的。
而兩族間又相互鄙視,認為對方是蠻夷,自己才是周朝正統傳承者。
至於那些小族,異族,那連入鄙視鏈的資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