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薑窈看了看胡瑞生,又看一眼他手中的錦盒。
胡瑞生看著她的眼睛,極是自然地道:“剛才在寶鑲樓的時候,碰巧看到,便想著今日實在是麻煩姑娘了。”
“還望姑娘不要嫌棄。”
錦盒遞到她麵前,胡樓主騰不出手,便示意薑窈打開。
薑窈看了一眼錦盒,拿了過來,直接打開來。
錦盒裏是一枚雕著桃枝的湖綠平安扣。
“這隻是個小物件,沒有其他意思,隻是希望姑娘以後平安順遂。”
胡瑞生看著她,真誠地道。
薑窈看了一眼平安扣,點了點頭,倒沒有拒絕。
畢竟,替人辦事拿人錢財。
見她收下,胡瑞生整個人笑盈盈地。
看了眼天色,笑著道:“我們迴吧,樓裏應當備好飯了。”
不遠處的碼頭上,一個頎長的身影站在那處。
明明太陽已經落下,但為什麽那兩人瞧著那般刺眼!
等再也見不到兩人的時候,站著的人似乎才又重新活了過來。
“齊大人走了。”
終於把自己一堆行李處理好的王守義,見站在碼頭上的齊書廷,便出言提醒。
齊書廷掩下思緒,如常地迴了官署。
他努力控製自己,不要再去想方才那幕,但是他的心卻並不願意放過他。
像是細節慢放,那一刻她飛舞的發絲都能記得一清二楚。
她收了那人的平安扣,她還朝他笑了笑,他們還並肩走了。
自己離她這般近,但她都未曾發現他。
齊書廷摩挲著自己手中那枚鴛鴦扣,心中愈發難過了。
看著窗外濃重的夜色,他想,就這樣吧,就這樣了結了這段無始無終的感情。
捏著鴛鴦扣的手揚了又揚,終是放了下來。
心中還是不舍。
止不住,控不了!
————
薑窈同胡樓主迴到百曉樓的時候才將將到戌時。
“今日麻煩十日姑娘了。”見薑窈準備上樓,胡樓主再次謝道。
薑窈不甚在意:“客氣了胡樓主。”
“那姑娘您先更衣,我去安排晚飯。”
薑窈點點頭,便迴房了。
“胡樓主,要挑禮物怎的不叫上我!”在一旁已經聽了一耳的吳姑娘,開口調侃道。
“別人不知,胡樓主還會不知道!這些門道我可是最清楚的。”
胡樓主無奈地看向來人:“這點小事,可不敢勞煩吳姑娘。”
“呲!”吳姑娘白了他一眼,對方的算盤她自然是能看出來的。
隻是.....這樣想著,看了樓上一眼。
樓上那位就不知道能不能知曉了!
這種與她無關的事,她自然樂得看個熱鬧,必不會多說什麽。
六月二十五這日。
蘇城的陳府格外熱鬧,今日是陳長史的生日宴。
蘇城有頭有臉的人物,和附近的大大小小的官員都聚在了陳家。
逗留在蘇城的齊書廷和王守義自然是不會缺席,陳長史作為蘇城長史,隻一人之下,生日宴的排場自然是隆重得很。
前頭擺了戲台子,後院招待女客處也擺了一個。
隻是略略走了一圈,這陳府比起京中的公主府,都不遑相讓。
“齊大人,今日要我做什麽?”戲台下,相鄰而坐的兩人看似是在討論台上的戲,實則是在商量今日的計劃。
齊書廷眼尾掃了他一眼,心中納罕他今日怎麽的這般積極?
很快,他便知曉了緣由。
今日陳府的生日宴別開生麵,宴席辦在了湖上。
蘇城周圍江湖環繞,這陳府便是鄰水修建,後頭自己的湖是連著外頭的,容下三艘畫舫簡直綽綽有餘。
賓客眾多,自然有不少女眷,各家小姐們都聚在一處,這讓愛在脂粉堆裏打滾的王守義快活得不行。
隻遠遠看著對麵的畫舫,便已經開始品評起來。
坐在一旁的齊書廷木著個臉,要不是今日是抱著目的來的,他都想裝作不認識他。
難怪剛那麽主動,原來原因在這,他怕是想趕緊把該辦的辦完,然後能盡情的玩樂吧!
“如何了?”王守義靠過來,低聲問道。
他剛可是看到有人過來稟告了。
齊書廷依舊是麵無表情地搖了搖頭。
還是沒找到!
他們選擇迴到蘇城,是因著江南刺史居於蘇城。曾刺史年初剛剛上任,自然不會與瘟疫這事牽扯上,並且刺史是齊太師門下。
想要著手調查,最好的辦法便是迴蘇城借調人手,光憑他們自己,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
已經調了幾波人到濟北暗訪,得到的記過的確如他們所料。
濟北的那場時疫準確來說,隻是尋常會傳染的病症而已。
隻不過染上的人會病情會厲害些,嘔吐腹瀉,渾身虛弱,並且快熟的消瘦下去。瞧著像是時疫,實則生生抗上半個月,便能痊愈。
剛開始隻有村中的幾戶人家染上,報道縣衙的時候,姚縣令並未在意。
到了後來,大規模的染病,姚縣令直接命人把那個村圍了起來,隨意尋了幾個郎中去看的。
郎中對姚縣令如何說的,現在自然是無從得知。
但後來姚縣令便直接下令說是時疫,把染病的村圍了起來。
還以此向朝廷索要銀兩藥草,最後怕事情敗落,竟然活活把整個村連同人一起燒了。
這個村兩百多人,就這樣葬身火海,死無對證了。
這就是當年濟北時疫的真相!聞之讓人膽寒。
而揭露這樁真相的關鍵,便是在逃走的一位郎中身上,這位郎中參與了時疫的診治。他憑借這多年的行醫的經驗,可以判斷出很大可能並不是時疫。
但姚縣令一口咬定就是時疫的時候,便知曉事情並不簡單,急忙尋了個由頭離開了濟北。
後麵姚縣令那一係列手段他並不知曉,但無意中發現當年一同參與的郎中都因各種緣由丟了性命之後,他猜到這當中必有蹊蹺。
整日惶恐不安,怕姚縣令哪天記得他這麽個人。
所以在他們的人找到他的時候,便立即和盤托出了。
“話說,你怎麽猜到那場時疫不是真的?”王守義看著對麵畫舫的小姐們都迴去了,這才迴頭找齊書廷。
“就是那個村落附近,有個獵戶也染上了,因為怕傳給家人,於是自個住在了山上。”齊書廷說出了緣由。
“後頭沒看郎中便自己好啦?”王守義插話。
“就因著這個,你便懷疑上了!不知該誇你多疑還是誇你心細。”
齊書廷興致不高,濟北那邊是查清楚了,但據調查,姚縣令似乎與蘇城的陳長史有些牽扯。
他們今日過來,便是想要拿到姚縣令寫的書信和陳府的賬冊。
薑窈看了看胡瑞生,又看一眼他手中的錦盒。
胡瑞生看著她的眼睛,極是自然地道:“剛才在寶鑲樓的時候,碰巧看到,便想著今日實在是麻煩姑娘了。”
“還望姑娘不要嫌棄。”
錦盒遞到她麵前,胡樓主騰不出手,便示意薑窈打開。
薑窈看了一眼錦盒,拿了過來,直接打開來。
錦盒裏是一枚雕著桃枝的湖綠平安扣。
“這隻是個小物件,沒有其他意思,隻是希望姑娘以後平安順遂。”
胡瑞生看著她,真誠地道。
薑窈看了一眼平安扣,點了點頭,倒沒有拒絕。
畢竟,替人辦事拿人錢財。
見她收下,胡瑞生整個人笑盈盈地。
看了眼天色,笑著道:“我們迴吧,樓裏應當備好飯了。”
不遠處的碼頭上,一個頎長的身影站在那處。
明明太陽已經落下,但為什麽那兩人瞧著那般刺眼!
等再也見不到兩人的時候,站著的人似乎才又重新活了過來。
“齊大人走了。”
終於把自己一堆行李處理好的王守義,見站在碼頭上的齊書廷,便出言提醒。
齊書廷掩下思緒,如常地迴了官署。
他努力控製自己,不要再去想方才那幕,但是他的心卻並不願意放過他。
像是細節慢放,那一刻她飛舞的發絲都能記得一清二楚。
她收了那人的平安扣,她還朝他笑了笑,他們還並肩走了。
自己離她這般近,但她都未曾發現他。
齊書廷摩挲著自己手中那枚鴛鴦扣,心中愈發難過了。
看著窗外濃重的夜色,他想,就這樣吧,就這樣了結了這段無始無終的感情。
捏著鴛鴦扣的手揚了又揚,終是放了下來。
心中還是不舍。
止不住,控不了!
————
薑窈同胡樓主迴到百曉樓的時候才將將到戌時。
“今日麻煩十日姑娘了。”見薑窈準備上樓,胡樓主再次謝道。
薑窈不甚在意:“客氣了胡樓主。”
“那姑娘您先更衣,我去安排晚飯。”
薑窈點點頭,便迴房了。
“胡樓主,要挑禮物怎的不叫上我!”在一旁已經聽了一耳的吳姑娘,開口調侃道。
“別人不知,胡樓主還會不知道!這些門道我可是最清楚的。”
胡樓主無奈地看向來人:“這點小事,可不敢勞煩吳姑娘。”
“呲!”吳姑娘白了他一眼,對方的算盤她自然是能看出來的。
隻是.....這樣想著,看了樓上一眼。
樓上那位就不知道能不能知曉了!
這種與她無關的事,她自然樂得看個熱鬧,必不會多說什麽。
六月二十五這日。
蘇城的陳府格外熱鬧,今日是陳長史的生日宴。
蘇城有頭有臉的人物,和附近的大大小小的官員都聚在了陳家。
逗留在蘇城的齊書廷和王守義自然是不會缺席,陳長史作為蘇城長史,隻一人之下,生日宴的排場自然是隆重得很。
前頭擺了戲台子,後院招待女客處也擺了一個。
隻是略略走了一圈,這陳府比起京中的公主府,都不遑相讓。
“齊大人,今日要我做什麽?”戲台下,相鄰而坐的兩人看似是在討論台上的戲,實則是在商量今日的計劃。
齊書廷眼尾掃了他一眼,心中納罕他今日怎麽的這般積極?
很快,他便知曉了緣由。
今日陳府的生日宴別開生麵,宴席辦在了湖上。
蘇城周圍江湖環繞,這陳府便是鄰水修建,後頭自己的湖是連著外頭的,容下三艘畫舫簡直綽綽有餘。
賓客眾多,自然有不少女眷,各家小姐們都聚在一處,這讓愛在脂粉堆裏打滾的王守義快活得不行。
隻遠遠看著對麵的畫舫,便已經開始品評起來。
坐在一旁的齊書廷木著個臉,要不是今日是抱著目的來的,他都想裝作不認識他。
難怪剛那麽主動,原來原因在這,他怕是想趕緊把該辦的辦完,然後能盡情的玩樂吧!
“如何了?”王守義靠過來,低聲問道。
他剛可是看到有人過來稟告了。
齊書廷依舊是麵無表情地搖了搖頭。
還是沒找到!
他們選擇迴到蘇城,是因著江南刺史居於蘇城。曾刺史年初剛剛上任,自然不會與瘟疫這事牽扯上,並且刺史是齊太師門下。
想要著手調查,最好的辦法便是迴蘇城借調人手,光憑他們自己,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
已經調了幾波人到濟北暗訪,得到的記過的確如他們所料。
濟北的那場時疫準確來說,隻是尋常會傳染的病症而已。
隻不過染上的人會病情會厲害些,嘔吐腹瀉,渾身虛弱,並且快熟的消瘦下去。瞧著像是時疫,實則生生抗上半個月,便能痊愈。
剛開始隻有村中的幾戶人家染上,報道縣衙的時候,姚縣令並未在意。
到了後來,大規模的染病,姚縣令直接命人把那個村圍了起來,隨意尋了幾個郎中去看的。
郎中對姚縣令如何說的,現在自然是無從得知。
但後來姚縣令便直接下令說是時疫,把染病的村圍了起來。
還以此向朝廷索要銀兩藥草,最後怕事情敗落,竟然活活把整個村連同人一起燒了。
這個村兩百多人,就這樣葬身火海,死無對證了。
這就是當年濟北時疫的真相!聞之讓人膽寒。
而揭露這樁真相的關鍵,便是在逃走的一位郎中身上,這位郎中參與了時疫的診治。他憑借這多年的行醫的經驗,可以判斷出很大可能並不是時疫。
但姚縣令一口咬定就是時疫的時候,便知曉事情並不簡單,急忙尋了個由頭離開了濟北。
後麵姚縣令那一係列手段他並不知曉,但無意中發現當年一同參與的郎中都因各種緣由丟了性命之後,他猜到這當中必有蹊蹺。
整日惶恐不安,怕姚縣令哪天記得他這麽個人。
所以在他們的人找到他的時候,便立即和盤托出了。
“話說,你怎麽猜到那場時疫不是真的?”王守義看著對麵畫舫的小姐們都迴去了,這才迴頭找齊書廷。
“就是那個村落附近,有個獵戶也染上了,因為怕傳給家人,於是自個住在了山上。”齊書廷說出了緣由。
“後頭沒看郎中便自己好啦?”王守義插話。
“就因著這個,你便懷疑上了!不知該誇你多疑還是誇你心細。”
齊書廷興致不高,濟北那邊是查清楚了,但據調查,姚縣令似乎與蘇城的陳長史有些牽扯。
他們今日過來,便是想要拿到姚縣令寫的書信和陳府的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