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雁歌眸光微微一閃,沒好氣道:「誰怕的要命,我是頭一迴見到如此陣仗,就算有些驚慌也是人之常情吧。」
林思慎聞言笑了笑:「孟姑娘說的有理,那能不能請孟姑娘,將我的護衛也一同帶來,他們可沒有孟姑娘這般厲害的輕功。」
孟雁歌環臂靠在一旁,漫不經心道:「我隻管你的安危,至於他們與我何幹。」
說是隻管林思慎的安危,她卻又救了墨竹。
墨竹冷不丁的在一旁反問道:「你隻管公子的安危?」
孟雁歌瞥了墨竹一眼,輕哼一聲道:「你是捎帶的,我是怕你一個細皮嫩肉的小姑娘,一會別不小心被人啃上了兩口。」
墨竹對孟雁歌似乎有了些許改觀,竟是沒有再出言諷刺,隻是望了她一眼後沒再開口。
幾人正說這話,那幾個護衛便被災民攆著跑了過來,他們聽從林思慎的囑咐,並未傷人,隻用刀背對付撲來的災民。
見護衛們安然無恙的趕了上來,林思慎也不停留,一行人加緊望定西城方向跑去。
孟雁歌輕飄飄的在林思慎身旁晃來晃去,忍不住笑著諷刺道:「堂堂一個欽差大臣,被人攆的如此狼狽,還真是可憐。」
林思慎可沒心情跟她鬥嘴,隻管拔腿往前跑去。
身後的災民沒再追上來了,他們既是沒有體力繼續追,也是不敢再追。隻因遠處那一座巨大的城池,已經印入了他們眼簾,他們隻能作罷,轉頭與林思慎等人背道而馳。
這次隴右之行,可謂是危機四伏,林思慎要想解救這些可憐的災民,少不了和都護府的那些官員鬥智鬥勇。
正所謂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就算林思慎是皇帝派來的欽差大臣,也就隻能在明麵上震懾那些心思叵測之人罷了,至於暗地裏...她也隻能自己萬分小心了。
定西都護府的大都護名為孫文謙,乃是二皇子手下的得力幹將,他早便收到了林思慎繞路趕來安西府的消息,也知曉林思慎在路上被災民圍住的事。
可他並未出兵解救林思慎,而是一直派人暗中監視,直到林思慎脫困一路趕來,才率兵將城門打開,穿著一身官服,嚴陣以待的打算迎林思慎入城。
定西城乃是隴右腹地最大的城池,自從災情爆發之後,隴右四周的百姓從逃荒而來,可孫文謙卻下令關閉城門,甚至還將附近的災民通通驅趕。
朝廷下令開倉賑糧,他也隻是在城內城外設了幾個粥鋪,每日定時定量施粥,而所謂施粥,也不過是一碗渾濁甚至挑不出幾粒米飯的米湯罷了。
至於城外少量的災民,也不是真正的災民,而是他手下假扮。
隴右四處餓殍滿地,定西城卻一如既往的富足繁華,有京官來此巡查時,孫文謙通常都是好生招待一番,給些好處封口,再將人送走。
有二皇子的庇護,那些所謂的欽差大臣迴了京城,也不敢胡說八道。
這次林思慎擔任欽差,孫文謙依舊不放在眼裏,他早便從二皇子那得到了指令。
若是林思慎老老實實假模假樣的巡查一番離去,他便可放心大膽的繼續斂財作惡,若是林思慎不知死活的想要查帳,他也可以暗中對林思慎下手。
二皇子的親筆手諭上,清清楚楚的寫著,林思慎若有異心,誅殺之。
在這天高皇帝遠的地方,莫說是林思慎,再來個一品大員他都敢下手,隻要事後栽贓在刁民匪徒身上便可。
等到林思慎一行人趕到定西城時,身旁的孟雁歌已經不見了蹤影。
入城時,林思慎和孫文謙打了個照麵,這個看上去其貌不揚一臉正氣的大都護,一眼就認出了風塵僕僕的林思慎,領著手下的官員迎上前來。
孫文謙有意大張旗鼓的迎林思慎入城,敲鑼打鼓的恨不得整個定西城的人都知道。而定西城的百姓見狀,隻是麻木的圍觀著這一幕,絲毫不覺鼓舞。
在他們看來,新來的欽差也不過是例行公事,來走個過場而已,和之前那些欽差沒什麽兩樣。大撈一筆後就會離去,壓根不會管他們這些平頭百姓的死活。
孫文謙安排著林思慎在官驛住下,又馬不停蹄的讓人將幾次撥糧賑災的帳本,盡數送到了林思慎手上,看上去態度極為謙虛配合。
林思慎借著一路奔波勞累的由頭,將孫文謙等人送走後,這才有機會坐下歇一歇。
人都走光後,墨竹有條不紊的替林思慎整理著孫文謙送來的帳本,很快就從中挑出了第一批賑災糧庫帳本,送到了林思慎跟前,給她翻閱。
林思慎隨意翻了幾頁,勾唇冷冷一笑,又將帳本丟了迴去,不再看一眼。
墨竹見狀,疑惑的問了句:「公子,帳本可是有問題?」
林思慎搖了搖頭,笑道:「不是有問題,而是沒問題。不然他們怎會如此迫不及待,我才來定西落腳,就將帳本通通送了過來。」
墨竹聽她這麽說,也明白了她的意思,便也不管桌上的帳本了:「公子一路奔波勞累,想必也餓了,奴婢去讓人備些酒菜...」
林思慎搖了搖頭,緩緩站起身道:「不必了墨竹,孫文謙已經替我備下了接風洗塵的酒肴。」
果然不出林思慎所料,一炷香的功夫後,孫文謙就派人上門遞帖子,請林思慎晚些時候去定西城的仙鶴樓,說是要給她接風洗塵。
林思慎聞言笑了笑:「孟姑娘說的有理,那能不能請孟姑娘,將我的護衛也一同帶來,他們可沒有孟姑娘這般厲害的輕功。」
孟雁歌環臂靠在一旁,漫不經心道:「我隻管你的安危,至於他們與我何幹。」
說是隻管林思慎的安危,她卻又救了墨竹。
墨竹冷不丁的在一旁反問道:「你隻管公子的安危?」
孟雁歌瞥了墨竹一眼,輕哼一聲道:「你是捎帶的,我是怕你一個細皮嫩肉的小姑娘,一會別不小心被人啃上了兩口。」
墨竹對孟雁歌似乎有了些許改觀,竟是沒有再出言諷刺,隻是望了她一眼後沒再開口。
幾人正說這話,那幾個護衛便被災民攆著跑了過來,他們聽從林思慎的囑咐,並未傷人,隻用刀背對付撲來的災民。
見護衛們安然無恙的趕了上來,林思慎也不停留,一行人加緊望定西城方向跑去。
孟雁歌輕飄飄的在林思慎身旁晃來晃去,忍不住笑著諷刺道:「堂堂一個欽差大臣,被人攆的如此狼狽,還真是可憐。」
林思慎可沒心情跟她鬥嘴,隻管拔腿往前跑去。
身後的災民沒再追上來了,他們既是沒有體力繼續追,也是不敢再追。隻因遠處那一座巨大的城池,已經印入了他們眼簾,他們隻能作罷,轉頭與林思慎等人背道而馳。
這次隴右之行,可謂是危機四伏,林思慎要想解救這些可憐的災民,少不了和都護府的那些官員鬥智鬥勇。
正所謂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就算林思慎是皇帝派來的欽差大臣,也就隻能在明麵上震懾那些心思叵測之人罷了,至於暗地裏...她也隻能自己萬分小心了。
定西都護府的大都護名為孫文謙,乃是二皇子手下的得力幹將,他早便收到了林思慎繞路趕來安西府的消息,也知曉林思慎在路上被災民圍住的事。
可他並未出兵解救林思慎,而是一直派人暗中監視,直到林思慎脫困一路趕來,才率兵將城門打開,穿著一身官服,嚴陣以待的打算迎林思慎入城。
定西城乃是隴右腹地最大的城池,自從災情爆發之後,隴右四周的百姓從逃荒而來,可孫文謙卻下令關閉城門,甚至還將附近的災民通通驅趕。
朝廷下令開倉賑糧,他也隻是在城內城外設了幾個粥鋪,每日定時定量施粥,而所謂施粥,也不過是一碗渾濁甚至挑不出幾粒米飯的米湯罷了。
至於城外少量的災民,也不是真正的災民,而是他手下假扮。
隴右四處餓殍滿地,定西城卻一如既往的富足繁華,有京官來此巡查時,孫文謙通常都是好生招待一番,給些好處封口,再將人送走。
有二皇子的庇護,那些所謂的欽差大臣迴了京城,也不敢胡說八道。
這次林思慎擔任欽差,孫文謙依舊不放在眼裏,他早便從二皇子那得到了指令。
若是林思慎老老實實假模假樣的巡查一番離去,他便可放心大膽的繼續斂財作惡,若是林思慎不知死活的想要查帳,他也可以暗中對林思慎下手。
二皇子的親筆手諭上,清清楚楚的寫著,林思慎若有異心,誅殺之。
在這天高皇帝遠的地方,莫說是林思慎,再來個一品大員他都敢下手,隻要事後栽贓在刁民匪徒身上便可。
等到林思慎一行人趕到定西城時,身旁的孟雁歌已經不見了蹤影。
入城時,林思慎和孫文謙打了個照麵,這個看上去其貌不揚一臉正氣的大都護,一眼就認出了風塵僕僕的林思慎,領著手下的官員迎上前來。
孫文謙有意大張旗鼓的迎林思慎入城,敲鑼打鼓的恨不得整個定西城的人都知道。而定西城的百姓見狀,隻是麻木的圍觀著這一幕,絲毫不覺鼓舞。
在他們看來,新來的欽差也不過是例行公事,來走個過場而已,和之前那些欽差沒什麽兩樣。大撈一筆後就會離去,壓根不會管他們這些平頭百姓的死活。
孫文謙安排著林思慎在官驛住下,又馬不停蹄的讓人將幾次撥糧賑災的帳本,盡數送到了林思慎手上,看上去態度極為謙虛配合。
林思慎借著一路奔波勞累的由頭,將孫文謙等人送走後,這才有機會坐下歇一歇。
人都走光後,墨竹有條不紊的替林思慎整理著孫文謙送來的帳本,很快就從中挑出了第一批賑災糧庫帳本,送到了林思慎跟前,給她翻閱。
林思慎隨意翻了幾頁,勾唇冷冷一笑,又將帳本丟了迴去,不再看一眼。
墨竹見狀,疑惑的問了句:「公子,帳本可是有問題?」
林思慎搖了搖頭,笑道:「不是有問題,而是沒問題。不然他們怎會如此迫不及待,我才來定西落腳,就將帳本通通送了過來。」
墨竹聽她這麽說,也明白了她的意思,便也不管桌上的帳本了:「公子一路奔波勞累,想必也餓了,奴婢去讓人備些酒菜...」
林思慎搖了搖頭,緩緩站起身道:「不必了墨竹,孫文謙已經替我備下了接風洗塵的酒肴。」
果然不出林思慎所料,一炷香的功夫後,孫文謙就派人上門遞帖子,請林思慎晚些時候去定西城的仙鶴樓,說是要給她接風洗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