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千嶼在鳳凰城的表現令小皇帝很是滿意,隻是可惜,朝中這幫大臣的悠悠眾口是很難堵住的,無論小皇帝做什麽,這些人都是會反對的,這是本性,無論做什麽,都要與小皇帝做對的本性。
小皇帝也不著急,畢竟現在才是剛剛開始,隻是江南道的靖王爺有些麻煩,因為不知道什麽時候,這位荊楚王朝最大的敵人就會卷土重來,那號稱百萬的軍隊,如果全部投入到戰場上,不僅僅對於荊楚王朝,甚至對於整個天下,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而這場災難最終受傷害最深的,還是荊楚王朝的百姓們。
這是誰都改變不了的事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小皇帝的思緒飄到了九霄雲外,不知不覺間,竟然眯起眼睡著了。
隻是這麽久以來,小皇帝實在是已經很久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這場天下大亂的局勢,或許即將就要蔓延至全國了屆時恐怕無論江湖還是王朝,都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是小皇帝不想看到的事情,至少在自己所統治的荊楚王朝境內,他絕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情況。
剛剛有來自鳳凰城的密報說,顧千嶼在軍中的威信正在逐漸增長。相信用不了多久,就真的能成為在軍中獨當一麵的人物,但他畢竟還是太年輕了,想要真正的成為軍中強將,甚至能夠成為帶兵打仗的大將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另一封密報上是來自紫帝城的消息,謝遷已經到達的紫帝城,並對紫帝城的兵力進行了重新劃分,在軍力部署上,謝遷將大部分兵力都散布到了紫帝城的外圍,城中隻留下了六千守城兵士,要知道,如果靖王爺的百萬大軍衝殺過來,僅僅憑借著這六千人是萬萬抵擋不住的。
時間不遠的濰州城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六萬精兵,雖然斬殺了江南道數萬人頭,但最終還是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何況在濰州城中,還有玄天劍宗這個天下第一的門派坐鎮,江湖高手更是多如牛毛,可惜,靖王爺的大軍還是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的將濰州城踏平,並殘忍的殺害了濰州城軍民十數萬之重!
這是為州城的扼恥辱,更是荊楚王朝的恥辱,而帶給荊楚王朝這個天大恥辱的,恰恰就是當今聖上的親叔叔!
而這個人,想要的不僅僅隻是濰州城,而是整個荊楚王朝!
小皇帝從軍報上來看,並不清楚兵部尚書謝遷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既然派他去鎮守鳳凰城,身為為數不多可以用的大臣,小皇帝知道,自己應該相信他。
但畢竟在軍事方麵,小皇帝懂得並不多,但也知道六千人是萬萬抵擋不住靖王爺的大軍的,所以他起筆迴了一封密信,很委婉的希望兵部尚書謝遷能夠告訴自己這麽多的目的,要不然他這個做皇帝的,總是提心吊膽的,心裏不舒服。
但實際上,謝遷有著自己的考量,對於這件事情,他是已經研究過靖王爺作戰風格的人,確切的說,是靖王爺手下第一戰將趙充國的作戰風格,對於趙充國來說,紫帝城最多也隻不過是一座堅城而已,與濰州城相比,甚至要比濰州城還要脆弱的多,所以按照趙充國的脾氣,一定不會布置過多的戰術,強攻對於他來說,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實際上在剛開始進攻濰州城的時候,趙充國也是這麽想的,但過程或許與他的想法有些出入,這個在當年的抗擊北蠻的部落中百戰百勝的大將軍,喜歡直來直去,但並不代表戰術能力就不夠強,相反,趙充國 是一個熟知兵法,用兵出神入化,變幻莫測的厲害人物。
謝遷對此人研究得相當透徹,如果一股腦將一個守軍全部安置在城內,如果趙充國用類似在濰州城用的戰術,那自己這座紫帝城,是萬萬不能夠與濰州城相提並論的,濰州城可是號稱中原第一堅城,而且有著異常強大的守軍,尚且不能抵擋住趙充國麾下的鐵騎,自己這幾萬人,又怎麽能夠抵擋得住趙充國的大軍?
所以謝遷這是打算孤注一擲,釣一釣趙充國這條大魚,用自己有限的兵力,盡可能的將他的帥帳圍在其中,用盡一切方法,將這位不可一世的大將軍幹掉!
他知道這很難,甚至比登天還難,但既然沒有更好的辦法,或許這就是唯一的,能夠又一絲絲希望的辦法。
這條大魚不好釣,力氣極大,道行極深,而且正暢遊在大海深處,魚遊大海,正是他最擅長的地方,想要將他拖上岸,恐怕沒有那麽簡單,但謝遷必須嚐試著去做這件事情,一昧的死守,換來的隻能是失敗,放手一搏,尚有一線生機。
但想要釣這條大魚,需要一個極其重量級的誘餌,而謝遷選的誘餌,正是他自己,所以他帶著少部分軍士守城,還必須要做出死守的姿態,要是這場戲演砸了,恐怕自己必然會萬劫不複。
他剛剛來到紫帝城的時候,先是悄無聲息的去軍營中查看了一番,但在軍帳外被人攔了下來,索性亮出了身份,但不讓那位兵士到處傳,隻是喚來了軍營中的校尉,在校尉的帶領下,謝遷走遍了整個軍營,對紫帝城的兵士極其滿意,作戰素質很強,訓練也很刻苦,甚至平時的生活起居,也被謝遷看在了眼裏,兵士們吃的並不好,米飯裏摻了稻穀糠,甚至還有些細微的沙子,校尉解釋說,這些糧食都是朝廷派發的糧草,送來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他們自己甚至已經將一些沙子過濾掉了,現在吃到嘴裏的,是幹淨了許多的糧食。
謝遷又去存放糧草的軍營探查了一番,糧草稀稀拉拉堆在用草垛搭起來的棚子裏,為了防止被雨淋濕,還特意蓋了許多草甸子,隻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這糧食短缺,摻沙子,不知道朝廷中又有那個大臣拿了迴扣。
兵士們每天隻能吃六七分飽,有時候連六七分都沒有,很多天都吃不上一頓肉,有時候沒辦法,軍中將軍甚至派人到附近樹林中去打獵,去河裏捕魚,迴來貼補軍中肉類的空缺,可是這些畢竟隻是杯水車薪,軍中人數太多了,沒人一口,甚至連塞牙縫都不夠,熬一鍋湯,每人連一口的量都沒有。
謝遷看了心疼,身為兵部尚書,竟然對地方官兵的現狀不夠了解,謝遷悔恨,恨自己這個兵部尚書當的不稱職,但有什麽辦法呢?兵部尚書管不著糧草的事情啊!
但是既然來了這紫帝城,那他就不會讓紫帝城的兵士們還餓著肚子打仗,兵士們就是他的命,同甘共苦是他一直以來的宗旨。
謝遷深深歎了口氣,當晚便寫了封密信,八百裏加急送往了京城。
實際上紫帝城距離京城不算太遠,快馬加鞭不到一日時間便可到達,所以這封密信皇帝陛下能夠在第一時間便看見,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謝遷想要的糧草便通過兩道送了過來,與之同來的,還有來自京城貪汙糧草的背後主使的消息。
沒錯,正是當今首輔大臣,文淵閣大學士呂乾,但由於沒有確切的證據,再加上呂乾在朝中權勢實在是太大了,所以目前來看,小皇帝並沒有辦法直接將呂乾處死或者罷官,所以小皇帝在信中也隻是提到了這件事情,而並沒有將這件事情作為一個能夠徹底解決的事情來說。
謝遷知道小皇帝的苦,他也是相當的憂愁,哪怕是小皇帝娶妻,在皇城的內城中,都能夠出現貴妃被刺殺一事,可見這幫人的膽子已經大到了什麽程度,但這件事情對於謝遷來說,確實是有些難辦了,皇帝都沒辦法的事情,他一個小小的兵部尚書,在朝中並沒有什麽同盟,也從來不加入什麽政黨,又何來的實力與在朝中一手遮天唿風喚雨的大學士抗衡?
這不,這紫帝城之行,正是因為大學士的提議。
謝遷知道,這是呂乾要將自己往死路上逼,但他不在意,他活這麽大歲數,在朝中當官這麽多年,不靠關係,不攀炎附勢,不拍馬屁,隻是靠自己的實力,一步步爬到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在朝中自然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
從當官之初,他就是想要在這座官場之上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他曾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荊楚王朝,現在遇到了荊楚王朝大亂,自己理應站出來,成為加固荊楚王朝的普普通通的一塊磚,一片瓦,一塊石頭,哪怕是一堆泥巴,隻要自己能夠為穩住荊楚王朝的根基做出了哪怕微不足道的力量,自己也心甘情願了。
身為兵部尚書,能夠死在這場戰爭中,死在殺敵的路上,他感覺自己很榮幸,感覺自己這輩子沒白活。
所以從此以後,謝遷與戰士們同吃同睡,平時也在一起訓練,年紀不小的謝遷拿起長槍,奮力的紮向草人的那一刻,戰士們心中有光,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兵部尚書,從前沒有,或許以後也不會有。
所以很快,戰士們就被他所感染,在這片土地上更加賣力的訓練,隻是為了在靖王爺的江南道兵殺過來的時候,能夠抵擋更長的時間,能夠為荊楚王朝爭取更多的機會,這是所有人的心中所想。
或者說這是兵部尚書謝遷來到這座軍營之後,才真正改變了的東西。
戰鬥,是他們最好的報國方式,而戰死疆場,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謝遷站在紫帝城的城頭,白發揚起,衣袂飄飄,身後是荊楚王朝,前身的已經被江南道打碎了的濰州城,他靜靜地望著那座比自己腳下的這座城池還要高大的堅城,現在已經是一片廢墟了。
謝遷的心中五味雜陳,不知道心裏在想些什麽,但很明顯,他此時的心中異常平靜,對於這場即將到來的大風暴,他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
玉石俱焚,是他最終的目標。
突然,紫帝城中,不知是誰,彈起了那曲《蒼蒼荊楚山鬼謠》,那首蒼涼悲壯的曲子一響,總是有種讓人想要落淚的感覺,即便是現在戰爭還未起,但指不定什麽時候,江南道的兵士就要徹底的吹響進攻荊楚王朝的號角。
靖王爺已經占據了荊楚王朝的半壁江山,而且實力相當強大,號稱百萬大軍的江南道,已經比過去的荊楚王朝任何時候都要強大,但隻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是不一定能夠獲得天下的,最重要的還是民心,民心所向,才能天下無敵。
這一直都是謝遷的所信奉的道理,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蒼蒼荊楚,泱泱大國,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謝遷還記得荊楚王朝擊退北蠻之後的那幾年時光裏,皇帝帶領著諸位大臣大力發展,將整個荊楚王朝發展成了整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隻是,這才過去多久,就因為老皇帝駕崩了,新皇帝年幼,這個強大的荊楚王朝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就連小皇帝的親叔叔靖王爺都成了整個荊楚王朝最大的叛徒,王朝又怎麽可能不亂呢?
“報!”
一兵士飛奔而至,急匆匆趕來,謝遷眉頭一皺,或許擔憂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或許靖王爺已經開始進兵了。
“報告尚書大人,京城來報!”
謝遷深深的舒了口氣,原來隻是京城來的密報,並不是靖王爺要進攻的消息,他的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雖說自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但當這一刻真的到來的時候,他的內心深處還是相當的緊張。
畢竟這場戰爭不同以往,不論勝敗,自己活著的希望都不大,人在麵對死亡的時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慷慨赴死的,都有著一些畏懼,但每個人麵對死亡的方式不一樣,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謝遷現在死去,那他的死就重於泰山,他,也就無憾了。
小皇帝也不著急,畢竟現在才是剛剛開始,隻是江南道的靖王爺有些麻煩,因為不知道什麽時候,這位荊楚王朝最大的敵人就會卷土重來,那號稱百萬的軍隊,如果全部投入到戰場上,不僅僅對於荊楚王朝,甚至對於整個天下,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而這場災難最終受傷害最深的,還是荊楚王朝的百姓們。
這是誰都改變不了的事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小皇帝的思緒飄到了九霄雲外,不知不覺間,竟然眯起眼睡著了。
隻是這麽久以來,小皇帝實在是已經很久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這場天下大亂的局勢,或許即將就要蔓延至全國了屆時恐怕無論江湖還是王朝,都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是小皇帝不想看到的事情,至少在自己所統治的荊楚王朝境內,他絕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情況。
剛剛有來自鳳凰城的密報說,顧千嶼在軍中的威信正在逐漸增長。相信用不了多久,就真的能成為在軍中獨當一麵的人物,但他畢竟還是太年輕了,想要真正的成為軍中強將,甚至能夠成為帶兵打仗的大將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另一封密報上是來自紫帝城的消息,謝遷已經到達的紫帝城,並對紫帝城的兵力進行了重新劃分,在軍力部署上,謝遷將大部分兵力都散布到了紫帝城的外圍,城中隻留下了六千守城兵士,要知道,如果靖王爺的百萬大軍衝殺過來,僅僅憑借著這六千人是萬萬抵擋不住的。
時間不遠的濰州城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六萬精兵,雖然斬殺了江南道數萬人頭,但最終還是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何況在濰州城中,還有玄天劍宗這個天下第一的門派坐鎮,江湖高手更是多如牛毛,可惜,靖王爺的大軍還是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的將濰州城踏平,並殘忍的殺害了濰州城軍民十數萬之重!
這是為州城的扼恥辱,更是荊楚王朝的恥辱,而帶給荊楚王朝這個天大恥辱的,恰恰就是當今聖上的親叔叔!
而這個人,想要的不僅僅隻是濰州城,而是整個荊楚王朝!
小皇帝從軍報上來看,並不清楚兵部尚書謝遷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既然派他去鎮守鳳凰城,身為為數不多可以用的大臣,小皇帝知道,自己應該相信他。
但畢竟在軍事方麵,小皇帝懂得並不多,但也知道六千人是萬萬抵擋不住靖王爺的大軍的,所以他起筆迴了一封密信,很委婉的希望兵部尚書謝遷能夠告訴自己這麽多的目的,要不然他這個做皇帝的,總是提心吊膽的,心裏不舒服。
但實際上,謝遷有著自己的考量,對於這件事情,他是已經研究過靖王爺作戰風格的人,確切的說,是靖王爺手下第一戰將趙充國的作戰風格,對於趙充國來說,紫帝城最多也隻不過是一座堅城而已,與濰州城相比,甚至要比濰州城還要脆弱的多,所以按照趙充國的脾氣,一定不會布置過多的戰術,強攻對於他來說,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實際上在剛開始進攻濰州城的時候,趙充國也是這麽想的,但過程或許與他的想法有些出入,這個在當年的抗擊北蠻的部落中百戰百勝的大將軍,喜歡直來直去,但並不代表戰術能力就不夠強,相反,趙充國 是一個熟知兵法,用兵出神入化,變幻莫測的厲害人物。
謝遷對此人研究得相當透徹,如果一股腦將一個守軍全部安置在城內,如果趙充國用類似在濰州城用的戰術,那自己這座紫帝城,是萬萬不能夠與濰州城相提並論的,濰州城可是號稱中原第一堅城,而且有著異常強大的守軍,尚且不能抵擋住趙充國麾下的鐵騎,自己這幾萬人,又怎麽能夠抵擋得住趙充國的大軍?
所以謝遷這是打算孤注一擲,釣一釣趙充國這條大魚,用自己有限的兵力,盡可能的將他的帥帳圍在其中,用盡一切方法,將這位不可一世的大將軍幹掉!
他知道這很難,甚至比登天還難,但既然沒有更好的辦法,或許這就是唯一的,能夠又一絲絲希望的辦法。
這條大魚不好釣,力氣極大,道行極深,而且正暢遊在大海深處,魚遊大海,正是他最擅長的地方,想要將他拖上岸,恐怕沒有那麽簡單,但謝遷必須嚐試著去做這件事情,一昧的死守,換來的隻能是失敗,放手一搏,尚有一線生機。
但想要釣這條大魚,需要一個極其重量級的誘餌,而謝遷選的誘餌,正是他自己,所以他帶著少部分軍士守城,還必須要做出死守的姿態,要是這場戲演砸了,恐怕自己必然會萬劫不複。
他剛剛來到紫帝城的時候,先是悄無聲息的去軍營中查看了一番,但在軍帳外被人攔了下來,索性亮出了身份,但不讓那位兵士到處傳,隻是喚來了軍營中的校尉,在校尉的帶領下,謝遷走遍了整個軍營,對紫帝城的兵士極其滿意,作戰素質很強,訓練也很刻苦,甚至平時的生活起居,也被謝遷看在了眼裏,兵士們吃的並不好,米飯裏摻了稻穀糠,甚至還有些細微的沙子,校尉解釋說,這些糧食都是朝廷派發的糧草,送來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他們自己甚至已經將一些沙子過濾掉了,現在吃到嘴裏的,是幹淨了許多的糧食。
謝遷又去存放糧草的軍營探查了一番,糧草稀稀拉拉堆在用草垛搭起來的棚子裏,為了防止被雨淋濕,還特意蓋了許多草甸子,隻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這糧食短缺,摻沙子,不知道朝廷中又有那個大臣拿了迴扣。
兵士們每天隻能吃六七分飽,有時候連六七分都沒有,很多天都吃不上一頓肉,有時候沒辦法,軍中將軍甚至派人到附近樹林中去打獵,去河裏捕魚,迴來貼補軍中肉類的空缺,可是這些畢竟隻是杯水車薪,軍中人數太多了,沒人一口,甚至連塞牙縫都不夠,熬一鍋湯,每人連一口的量都沒有。
謝遷看了心疼,身為兵部尚書,竟然對地方官兵的現狀不夠了解,謝遷悔恨,恨自己這個兵部尚書當的不稱職,但有什麽辦法呢?兵部尚書管不著糧草的事情啊!
但是既然來了這紫帝城,那他就不會讓紫帝城的兵士們還餓著肚子打仗,兵士們就是他的命,同甘共苦是他一直以來的宗旨。
謝遷深深歎了口氣,當晚便寫了封密信,八百裏加急送往了京城。
實際上紫帝城距離京城不算太遠,快馬加鞭不到一日時間便可到達,所以這封密信皇帝陛下能夠在第一時間便看見,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謝遷想要的糧草便通過兩道送了過來,與之同來的,還有來自京城貪汙糧草的背後主使的消息。
沒錯,正是當今首輔大臣,文淵閣大學士呂乾,但由於沒有確切的證據,再加上呂乾在朝中權勢實在是太大了,所以目前來看,小皇帝並沒有辦法直接將呂乾處死或者罷官,所以小皇帝在信中也隻是提到了這件事情,而並沒有將這件事情作為一個能夠徹底解決的事情來說。
謝遷知道小皇帝的苦,他也是相當的憂愁,哪怕是小皇帝娶妻,在皇城的內城中,都能夠出現貴妃被刺殺一事,可見這幫人的膽子已經大到了什麽程度,但這件事情對於謝遷來說,確實是有些難辦了,皇帝都沒辦法的事情,他一個小小的兵部尚書,在朝中並沒有什麽同盟,也從來不加入什麽政黨,又何來的實力與在朝中一手遮天唿風喚雨的大學士抗衡?
這不,這紫帝城之行,正是因為大學士的提議。
謝遷知道,這是呂乾要將自己往死路上逼,但他不在意,他活這麽大歲數,在朝中當官這麽多年,不靠關係,不攀炎附勢,不拍馬屁,隻是靠自己的實力,一步步爬到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在朝中自然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
從當官之初,他就是想要在這座官場之上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他曾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荊楚王朝,現在遇到了荊楚王朝大亂,自己理應站出來,成為加固荊楚王朝的普普通通的一塊磚,一片瓦,一塊石頭,哪怕是一堆泥巴,隻要自己能夠為穩住荊楚王朝的根基做出了哪怕微不足道的力量,自己也心甘情願了。
身為兵部尚書,能夠死在這場戰爭中,死在殺敵的路上,他感覺自己很榮幸,感覺自己這輩子沒白活。
所以從此以後,謝遷與戰士們同吃同睡,平時也在一起訓練,年紀不小的謝遷拿起長槍,奮力的紮向草人的那一刻,戰士們心中有光,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兵部尚書,從前沒有,或許以後也不會有。
所以很快,戰士們就被他所感染,在這片土地上更加賣力的訓練,隻是為了在靖王爺的江南道兵殺過來的時候,能夠抵擋更長的時間,能夠為荊楚王朝爭取更多的機會,這是所有人的心中所想。
或者說這是兵部尚書謝遷來到這座軍營之後,才真正改變了的東西。
戰鬥,是他們最好的報國方式,而戰死疆場,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謝遷站在紫帝城的城頭,白發揚起,衣袂飄飄,身後是荊楚王朝,前身的已經被江南道打碎了的濰州城,他靜靜地望著那座比自己腳下的這座城池還要高大的堅城,現在已經是一片廢墟了。
謝遷的心中五味雜陳,不知道心裏在想些什麽,但很明顯,他此時的心中異常平靜,對於這場即將到來的大風暴,他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
玉石俱焚,是他最終的目標。
突然,紫帝城中,不知是誰,彈起了那曲《蒼蒼荊楚山鬼謠》,那首蒼涼悲壯的曲子一響,總是有種讓人想要落淚的感覺,即便是現在戰爭還未起,但指不定什麽時候,江南道的兵士就要徹底的吹響進攻荊楚王朝的號角。
靖王爺已經占據了荊楚王朝的半壁江山,而且實力相當強大,號稱百萬大軍的江南道,已經比過去的荊楚王朝任何時候都要強大,但隻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是不一定能夠獲得天下的,最重要的還是民心,民心所向,才能天下無敵。
這一直都是謝遷的所信奉的道理,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蒼蒼荊楚,泱泱大國,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謝遷還記得荊楚王朝擊退北蠻之後的那幾年時光裏,皇帝帶領著諸位大臣大力發展,將整個荊楚王朝發展成了整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隻是,這才過去多久,就因為老皇帝駕崩了,新皇帝年幼,這個強大的荊楚王朝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就連小皇帝的親叔叔靖王爺都成了整個荊楚王朝最大的叛徒,王朝又怎麽可能不亂呢?
“報!”
一兵士飛奔而至,急匆匆趕來,謝遷眉頭一皺,或許擔憂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或許靖王爺已經開始進兵了。
“報告尚書大人,京城來報!”
謝遷深深的舒了口氣,原來隻是京城來的密報,並不是靖王爺要進攻的消息,他的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雖說自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但當這一刻真的到來的時候,他的內心深處還是相當的緊張。
畢竟這場戰爭不同以往,不論勝敗,自己活著的希望都不大,人在麵對死亡的時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慷慨赴死的,都有著一些畏懼,但每個人麵對死亡的方式不一樣,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謝遷現在死去,那他的死就重於泰山,他,也就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