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顧千嶼,李子木第一時間與顧千嶼說了剛剛遇到李暮雲的事情,顧千嶼聽到後很是吃驚,對於這件事情,顧千嶼持肯定的態度。
但卻遭到了趙立新的反對,趙立新認為,隻要是答應了皇帝,就一定要做到之後再去想其他的,畢竟取得信任很難,但失去信任很簡單,但按照顧千嶼的想法,李暮雲號稱帝師,說出的話絕不可能隻是隨口一說,一定是有依據的。
就在三人爭論不休的時候,年輕道士恰巧趕來,對三人的對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後,便插嘴道:“皇帝已經下旨了,命你們即刻出城去,去往鳳凰城,找守軍方正中。”
三人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誰都沒想到,這消息竟然來的如此之快,距離李子木遇見李暮雲僅僅過去了一個時辰的時間,皇帝的聖旨就到了,而且是秘密相送,來的人都不是宮中的公公們,而是李暮雲府上的下人。
看來李暮雲早已經與皇帝陛下商量好了,這件案子,真的已經不需要幾人負責調查了,這樣也好,本來這件案子就是一件難辦的案子,查好了也沒多大的好處,而且危險重重,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跌入無底的深淵。
四人即刻啟程,不敢耽擱,當夜便朝著鳳凰城而去。
鳳凰城距離京城不算遠,第二日清晨,幾人便來到了鳳凰城外,鳳凰城隻是一座小城,城池不夠高深,城也不大,但地理位置很好,在京都的正南邊,雖然城不大,但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很是便利,多條官道從這裏經過,並直接貫穿城內。
這便導致這城中的旅店餐館相當之多,幾乎全都是做這檔子生意的商人。
隻是這城中的商人多了,也難免魚龍混雜,黑店也不少,隻是這些店鋪往往隻是對個別顧客獅子大開口,卻不會有殺人越貨這種事情出現,所以官府對這種事情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被訛的人不報官,也就沒人去管他。
有人報官的話,就將多收的錢追迴來,也就不會再有人去計較了,畢竟這裏的很多官員都收到過那些店鋪的恩惠,所以在麵對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也就寬大處理,皆大歡喜多好。
四人來到鳳凰城外,出示了皇帝在傳聖旨的時候帶給他們的信物,一名留著絡腮胡子的兵士前去通報沒一會兒功夫,便從城中出來一個帥氣逼人的將軍,將軍身著亮銀鎧,手拿一柄長槍,英俊瀟灑,相貌堂堂。
將軍來到眾人麵前,翻身下馬,跪倒在地,喊道:“末將見過各位大人。”
也不知這小皇帝是如何與這位將軍說的,為什麽一見到他們就跪下了,年輕道士張道陵倒是很享受這樣的待遇,背負著手站在原地,享受著一些沒有用的榮譽。
帥氣將軍的身後,守城的兵士們唿啦啦跪倒一片,高唿見過大人。
這令顧千嶼受寵若驚,但又無可奈何,看著自己的師父這個模樣,顧千嶼就氣不打一處來,瞪了他一眼,但年輕道士渾然不覺,依舊我行我素,麵對著這幫人沒有一丁點的怯場,渾然如同一個久經官場的老油子。
顧千嶼見狀,趕緊走上前來,將那帥氣將軍扶了起來,說道:“將軍何故下跪?我們隻是來投奔將軍的。”
“這位可是顧千嶼顧大將軍?”
顧千嶼心中一楞,不知道這聲將軍是從何而來,叫的又是不是他,但恍惚之間,他好像聽到了那個帥氣將軍在前麵加了顧千嶼三個字,顧千嶼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他叫的,就是自己,但不知道為什麽,自己什麽時候變成將軍了?難不成是小皇帝的傑作?
難道小皇帝直接將他提成了將軍?
隻是不知道這將軍算不算數,朝堂中那些老謀深算的大臣們,願不願意將這個將軍之位交給自己,隻是可惜的是,這並不是大將軍,隻是鳳凰城守軍的將軍,官職不大,隻有正五品,但即便如此,對於顧千嶼來說,也已經是受寵若驚了,畢竟就連名聲在外的大將方正中,也隻是個正五品的將軍而已。
而他這個未立寸功的人,竟然直接升到了方正中的上麵,成了他在鳳凰城的頂頭上司?這本來就有些不可思議,但想想倒也可以理解,畢竟顧千嶼身上有著大氣運,這是現在的荊楚王朝極度欠缺的,雖說天下大勢的氣運還在荊楚王朝這邊,但畢竟江南道的靖王爺已經請到了大巫師,許南星的氣運即將成為江南道靖王爺的囊中之物,屆時江南道得了氣運,就可以與荊楚王朝處在同一水平線上,那樣的話,憑借著江南道靖王爺的軍事實力,統一整個荊楚王朝指日可待。
更何況如今的荊楚王朝內憂外患,從內部就已經開始腐爛了,如果沒有得到徹底的根治,想要翻身,很難。
這對小皇帝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所以小皇帝依然需要這份氣運,這份得天獨厚的,存在於顧千嶼一個人身上的巨大的氣運。
如果想要得到這份氣運,首先要做的,就是留住顧千嶼,將他牢牢的捆在自己的身邊。
好在江南道的靖王爺與顧千嶼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小皇帝也不用太過擔心顧千嶼能加入到靖王爺的陣營,畢竟殺母殺父之仇,是永遠都不可能磨滅的。
但至少在荊楚王朝這片地,小皇帝也要對顧千嶼好點,但好在顧千嶼在稷下學院學的是縱橫之術,據說還是學業很好的那類學生,又師從鶴鳴山得道真人張道陵的親身傳授,顧千嶼幾乎得到了無數人的誇獎與稱讚,尤其李暮雲對他的不吝讚美尤為有份量,雖然在第一次見麵時顧千嶼並沒有表現出多麽強的心境來,完全就是一副紈絝的模樣,但能夠得到一眾大人物的賞識,應該也差不到哪裏去。所以小皇帝也相信顧千嶼,能夠有這個實力,當這個將軍。
當然了,鳳凰城守將這個官職,也不大,平時也沒有多少事情可做,畢竟這裏距離京都如此之近,不太可能發生什麽大事情,讓他在這裏當一個閑散將軍,正合適不過,既能檢驗顧千嶼的能力,也不至於出什麽大的亂子,更何況這裏還有荊楚王朝有名的大將方正中,如果顧千嶼敢出什麽亂子,就算是方正中,也絕對不會輕饒了他。
顧千嶼終於是走馬上任,隻是令人沒想到的是,顧千嶼剛一上任,第一刀,便斬在了商人的頭上。
這是整個鳳凰城的商販都沒有想到的一件事情,顧千嶼設立了舉報機製,完全匿名,他號召人們舉報開黑店的商販,並設置了各種渠道,令遭到黑店洗劫式收錢的行為的人們勇敢的站出來,官府會為他們做主。
起初沒有幾個人相信顧千嶼,都認為他是在欺騙他們,官商勾結,目的就是為了揪出那些想要檢舉黑店的那些人,然後將這些人清理掉,以後這賺錢的事情,就再也沒有人敢阻攔了。
所以在這項政策設立的時候,響應者了了,甚至那些開黑店的商販夜裏湊到一起,都在笑話這個新來的將軍不識時務不懂變通。
畢竟顧千嶼隻是一個武將,而打擊黑店這種事情,自然有相應的衙門去做,而這些衙門的長官,一般都是文官。
顧千嶼身為守將,去管這些事情,就有些多管閑事的意思了,但好在,因為鳳凰城實在是太小了,所以索性沒有設立文官係統,實際上之前是有文官在這裏駐紮的,就連府衙都一應俱全,隻是後來武皇帝來過一次,到此處微服私訪,並沒有暴露自己皇帝的身份,據說當時的官員怠慢了武皇帝,武皇帝很生氣,在迴皇宮後,這位官員便遭到了罷黜,並且從此以後,鳳凰城這座地方,便再也沒出現過文官。
一直都是武將駐守。
但武將來管理吏治又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武將沒有那麽細的心思,很多事情往往是想象不到的,比如說這城中的黑店,就因為軍中有人收了這些人的好處,所以所有人包括方正中在內,全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是不惹出大的亂子來,也就沒多少人在意這些事情。
但這畢竟處於荊楚王朝的腹地,如果過於亂了,勢必會引起朝廷的注意,所以這些商販很懂得審時度勢,見好就收,絕不做殺人越貨之事,所以這麽多年過去了,駐守鳳凰城的守軍換了一波又一波,但軍與民隻見這層微妙的關係,卻始終沒有改變過。
但顧千嶼的到來,倒是令這裏長久以來形成的規矩改變了,這雖然令那些商販們相當的不滿,但畢竟隻要不真正影響他們的生意,也就不去管他,畢竟這人能夠在這鳳凰城中待幾天,還不確定,說不定隻是來渡渡金,掙點可有可無的軍工,很快就會離開這裏,到時候這裏的日子照常過,黑店照常開,該黑的人照樣黑,不該黑的人也和從前一樣,隻是這一段時間,可能要少賺點了,但畢竟對他們影響不大,多億沒有人想著去反抗這樣的政策,隻是默默的觀望著。看看這位新來的小將軍,到底有多大的恆心和本事,能夠在鳳凰城這個地方隻手遮天。
但很快,顧千嶼就用自己的方法確立了城中百姓對自己的信任,叫他們自願爭先恐後的前來檢舉黑店的行為。
那日顧千嶼在城門口擺了黃金百兩,圓木一根,貼出告示,隻要有人將這根圓木從南城門扛到北城門,便賞金千兩。
很多時候人們都被這種假象所騙,因而丟了姓名,試問一下,都說無功不受祿,這隻是搬一下木頭,便能獲得百兩黃金的事情聞所未聞,更別說親眼所見了。
所以一直到中午時分,雖然圍觀的人很多,指指點點七嘴八舌的人也很多,但就是沒有人上前來,試著將那根並不如何粗,哪怕是個小孩子都能很輕鬆的扛到北門的圓木扛在肩膀上,去一趟北城門,或得那在陽光的照耀下金燦燦的金子。
這令顧千嶼有些失望,長時間的小農經濟體製壓抑了百姓們的思想,官員的腐敗,殘暴,已經深深的印刻在了每一個百姓的心裏,他們始終是不願意相信官員的,哪怕是軍中的將軍,也被他們統統歸為一類,官員這種東西,當好了對一個國家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當不好,那就是整個國家的蛀蟲,它會腐蝕掉整個國家係統,將這個國家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製度腐蝕的一幹二淨毫無用處,最後這個朝廷就隻能麵臨著被推翻的風險。
而現在的荊楚王朝,雖說還沒有到那麽嚴重的時刻,但畢竟已經是千瘡百孔的狀態,隻差最後一根稻草,就能將這座大山撞倒。
隻是不知道這根稻草,會不會是江南道的靖王爺。
今天的太陽很大,曬的人火辣辣的,顧千嶼加大了賞金,加到了整整兩百兩,那可是黃金,不是白銀,一兩黃金可是能夠兌換十兩白銀的,所以這兩百兩黃金,就相當於兩千多兩的白銀!
這無疑已經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了,哪怕是鳳凰城中的商販,也大都是些做小本生意的商人,自問短期內也賺不到如此之多的白銀。
都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話果然沒錯,隻是可惜的是,此次上前來扛圓木的,並非是一個多麽強悍的勇夫,而隻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
這麽大的小孩子已經知道了黃金白銀的重要性,因為上街上去,自己想要買些吃的,就要用到銀子,雖說很多時候他們都是用銅錢,但小孩子是見過白銀的,並且知道白銀能換迴很多的銅錢。
所以小孩毫不猶豫,嬉笑著便衝到了顧千嶼的身前。
那孩子的身後,一個年輕的媽媽拚命拉著這個小男孩,但這個小男孩像是渾然不覺,依舊往前走著。
顧千嶼微笑著點頭,示意這位母親放開小孩子,不妨讓他來試一下,畢竟這光天化日之下,顧千嶼也不太可能當街殺人,並且顧千嶼在來這裏這麽長時間,從來沒有做過什麽欺壓百姓的事情,這倒是在百姓們的心裏留下了一個不錯的印象。
既然這位將軍都示意了,那位年輕的母親索性放開了自己的孩子,任由他衝到了台上。
但卻遭到了趙立新的反對,趙立新認為,隻要是答應了皇帝,就一定要做到之後再去想其他的,畢竟取得信任很難,但失去信任很簡單,但按照顧千嶼的想法,李暮雲號稱帝師,說出的話絕不可能隻是隨口一說,一定是有依據的。
就在三人爭論不休的時候,年輕道士恰巧趕來,對三人的對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後,便插嘴道:“皇帝已經下旨了,命你們即刻出城去,去往鳳凰城,找守軍方正中。”
三人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誰都沒想到,這消息竟然來的如此之快,距離李子木遇見李暮雲僅僅過去了一個時辰的時間,皇帝的聖旨就到了,而且是秘密相送,來的人都不是宮中的公公們,而是李暮雲府上的下人。
看來李暮雲早已經與皇帝陛下商量好了,這件案子,真的已經不需要幾人負責調查了,這樣也好,本來這件案子就是一件難辦的案子,查好了也沒多大的好處,而且危險重重,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跌入無底的深淵。
四人即刻啟程,不敢耽擱,當夜便朝著鳳凰城而去。
鳳凰城距離京城不算遠,第二日清晨,幾人便來到了鳳凰城外,鳳凰城隻是一座小城,城池不夠高深,城也不大,但地理位置很好,在京都的正南邊,雖然城不大,但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很是便利,多條官道從這裏經過,並直接貫穿城內。
這便導致這城中的旅店餐館相當之多,幾乎全都是做這檔子生意的商人。
隻是這城中的商人多了,也難免魚龍混雜,黑店也不少,隻是這些店鋪往往隻是對個別顧客獅子大開口,卻不會有殺人越貨這種事情出現,所以官府對這種事情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被訛的人不報官,也就沒人去管他。
有人報官的話,就將多收的錢追迴來,也就不會再有人去計較了,畢竟這裏的很多官員都收到過那些店鋪的恩惠,所以在麵對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也就寬大處理,皆大歡喜多好。
四人來到鳳凰城外,出示了皇帝在傳聖旨的時候帶給他們的信物,一名留著絡腮胡子的兵士前去通報沒一會兒功夫,便從城中出來一個帥氣逼人的將軍,將軍身著亮銀鎧,手拿一柄長槍,英俊瀟灑,相貌堂堂。
將軍來到眾人麵前,翻身下馬,跪倒在地,喊道:“末將見過各位大人。”
也不知這小皇帝是如何與這位將軍說的,為什麽一見到他們就跪下了,年輕道士張道陵倒是很享受這樣的待遇,背負著手站在原地,享受著一些沒有用的榮譽。
帥氣將軍的身後,守城的兵士們唿啦啦跪倒一片,高唿見過大人。
這令顧千嶼受寵若驚,但又無可奈何,看著自己的師父這個模樣,顧千嶼就氣不打一處來,瞪了他一眼,但年輕道士渾然不覺,依舊我行我素,麵對著這幫人沒有一丁點的怯場,渾然如同一個久經官場的老油子。
顧千嶼見狀,趕緊走上前來,將那帥氣將軍扶了起來,說道:“將軍何故下跪?我們隻是來投奔將軍的。”
“這位可是顧千嶼顧大將軍?”
顧千嶼心中一楞,不知道這聲將軍是從何而來,叫的又是不是他,但恍惚之間,他好像聽到了那個帥氣將軍在前麵加了顧千嶼三個字,顧千嶼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他叫的,就是自己,但不知道為什麽,自己什麽時候變成將軍了?難不成是小皇帝的傑作?
難道小皇帝直接將他提成了將軍?
隻是不知道這將軍算不算數,朝堂中那些老謀深算的大臣們,願不願意將這個將軍之位交給自己,隻是可惜的是,這並不是大將軍,隻是鳳凰城守軍的將軍,官職不大,隻有正五品,但即便如此,對於顧千嶼來說,也已經是受寵若驚了,畢竟就連名聲在外的大將方正中,也隻是個正五品的將軍而已。
而他這個未立寸功的人,竟然直接升到了方正中的上麵,成了他在鳳凰城的頂頭上司?這本來就有些不可思議,但想想倒也可以理解,畢竟顧千嶼身上有著大氣運,這是現在的荊楚王朝極度欠缺的,雖說天下大勢的氣運還在荊楚王朝這邊,但畢竟江南道的靖王爺已經請到了大巫師,許南星的氣運即將成為江南道靖王爺的囊中之物,屆時江南道得了氣運,就可以與荊楚王朝處在同一水平線上,那樣的話,憑借著江南道靖王爺的軍事實力,統一整個荊楚王朝指日可待。
更何況如今的荊楚王朝內憂外患,從內部就已經開始腐爛了,如果沒有得到徹底的根治,想要翻身,很難。
這對小皇帝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所以小皇帝依然需要這份氣運,這份得天獨厚的,存在於顧千嶼一個人身上的巨大的氣運。
如果想要得到這份氣運,首先要做的,就是留住顧千嶼,將他牢牢的捆在自己的身邊。
好在江南道的靖王爺與顧千嶼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小皇帝也不用太過擔心顧千嶼能加入到靖王爺的陣營,畢竟殺母殺父之仇,是永遠都不可能磨滅的。
但至少在荊楚王朝這片地,小皇帝也要對顧千嶼好點,但好在顧千嶼在稷下學院學的是縱橫之術,據說還是學業很好的那類學生,又師從鶴鳴山得道真人張道陵的親身傳授,顧千嶼幾乎得到了無數人的誇獎與稱讚,尤其李暮雲對他的不吝讚美尤為有份量,雖然在第一次見麵時顧千嶼並沒有表現出多麽強的心境來,完全就是一副紈絝的模樣,但能夠得到一眾大人物的賞識,應該也差不到哪裏去。所以小皇帝也相信顧千嶼,能夠有這個實力,當這個將軍。
當然了,鳳凰城守將這個官職,也不大,平時也沒有多少事情可做,畢竟這裏距離京都如此之近,不太可能發生什麽大事情,讓他在這裏當一個閑散將軍,正合適不過,既能檢驗顧千嶼的能力,也不至於出什麽大的亂子,更何況這裏還有荊楚王朝有名的大將方正中,如果顧千嶼敢出什麽亂子,就算是方正中,也絕對不會輕饒了他。
顧千嶼終於是走馬上任,隻是令人沒想到的是,顧千嶼剛一上任,第一刀,便斬在了商人的頭上。
這是整個鳳凰城的商販都沒有想到的一件事情,顧千嶼設立了舉報機製,完全匿名,他號召人們舉報開黑店的商販,並設置了各種渠道,令遭到黑店洗劫式收錢的行為的人們勇敢的站出來,官府會為他們做主。
起初沒有幾個人相信顧千嶼,都認為他是在欺騙他們,官商勾結,目的就是為了揪出那些想要檢舉黑店的那些人,然後將這些人清理掉,以後這賺錢的事情,就再也沒有人敢阻攔了。
所以在這項政策設立的時候,響應者了了,甚至那些開黑店的商販夜裏湊到一起,都在笑話這個新來的將軍不識時務不懂變通。
畢竟顧千嶼隻是一個武將,而打擊黑店這種事情,自然有相應的衙門去做,而這些衙門的長官,一般都是文官。
顧千嶼身為守將,去管這些事情,就有些多管閑事的意思了,但好在,因為鳳凰城實在是太小了,所以索性沒有設立文官係統,實際上之前是有文官在這裏駐紮的,就連府衙都一應俱全,隻是後來武皇帝來過一次,到此處微服私訪,並沒有暴露自己皇帝的身份,據說當時的官員怠慢了武皇帝,武皇帝很生氣,在迴皇宮後,這位官員便遭到了罷黜,並且從此以後,鳳凰城這座地方,便再也沒出現過文官。
一直都是武將駐守。
但武將來管理吏治又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武將沒有那麽細的心思,很多事情往往是想象不到的,比如說這城中的黑店,就因為軍中有人收了這些人的好處,所以所有人包括方正中在內,全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是不惹出大的亂子來,也就沒多少人在意這些事情。
但這畢竟處於荊楚王朝的腹地,如果過於亂了,勢必會引起朝廷的注意,所以這些商販很懂得審時度勢,見好就收,絕不做殺人越貨之事,所以這麽多年過去了,駐守鳳凰城的守軍換了一波又一波,但軍與民隻見這層微妙的關係,卻始終沒有改變過。
但顧千嶼的到來,倒是令這裏長久以來形成的規矩改變了,這雖然令那些商販們相當的不滿,但畢竟隻要不真正影響他們的生意,也就不去管他,畢竟這人能夠在這鳳凰城中待幾天,還不確定,說不定隻是來渡渡金,掙點可有可無的軍工,很快就會離開這裏,到時候這裏的日子照常過,黑店照常開,該黑的人照樣黑,不該黑的人也和從前一樣,隻是這一段時間,可能要少賺點了,但畢竟對他們影響不大,多億沒有人想著去反抗這樣的政策,隻是默默的觀望著。看看這位新來的小將軍,到底有多大的恆心和本事,能夠在鳳凰城這個地方隻手遮天。
但很快,顧千嶼就用自己的方法確立了城中百姓對自己的信任,叫他們自願爭先恐後的前來檢舉黑店的行為。
那日顧千嶼在城門口擺了黃金百兩,圓木一根,貼出告示,隻要有人將這根圓木從南城門扛到北城門,便賞金千兩。
很多時候人們都被這種假象所騙,因而丟了姓名,試問一下,都說無功不受祿,這隻是搬一下木頭,便能獲得百兩黃金的事情聞所未聞,更別說親眼所見了。
所以一直到中午時分,雖然圍觀的人很多,指指點點七嘴八舌的人也很多,但就是沒有人上前來,試著將那根並不如何粗,哪怕是個小孩子都能很輕鬆的扛到北門的圓木扛在肩膀上,去一趟北城門,或得那在陽光的照耀下金燦燦的金子。
這令顧千嶼有些失望,長時間的小農經濟體製壓抑了百姓們的思想,官員的腐敗,殘暴,已經深深的印刻在了每一個百姓的心裏,他們始終是不願意相信官員的,哪怕是軍中的將軍,也被他們統統歸為一類,官員這種東西,當好了對一個國家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當不好,那就是整個國家的蛀蟲,它會腐蝕掉整個國家係統,將這個國家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製度腐蝕的一幹二淨毫無用處,最後這個朝廷就隻能麵臨著被推翻的風險。
而現在的荊楚王朝,雖說還沒有到那麽嚴重的時刻,但畢竟已經是千瘡百孔的狀態,隻差最後一根稻草,就能將這座大山撞倒。
隻是不知道這根稻草,會不會是江南道的靖王爺。
今天的太陽很大,曬的人火辣辣的,顧千嶼加大了賞金,加到了整整兩百兩,那可是黃金,不是白銀,一兩黃金可是能夠兌換十兩白銀的,所以這兩百兩黃金,就相當於兩千多兩的白銀!
這無疑已經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了,哪怕是鳳凰城中的商販,也大都是些做小本生意的商人,自問短期內也賺不到如此之多的白銀。
都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話果然沒錯,隻是可惜的是,此次上前來扛圓木的,並非是一個多麽強悍的勇夫,而隻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
這麽大的小孩子已經知道了黃金白銀的重要性,因為上街上去,自己想要買些吃的,就要用到銀子,雖說很多時候他們都是用銅錢,但小孩子是見過白銀的,並且知道白銀能換迴很多的銅錢。
所以小孩毫不猶豫,嬉笑著便衝到了顧千嶼的身前。
那孩子的身後,一個年輕的媽媽拚命拉著這個小男孩,但這個小男孩像是渾然不覺,依舊往前走著。
顧千嶼微笑著點頭,示意這位母親放開小孩子,不妨讓他來試一下,畢竟這光天化日之下,顧千嶼也不太可能當街殺人,並且顧千嶼在來這裏這麽長時間,從來沒有做過什麽欺壓百姓的事情,這倒是在百姓們的心裏留下了一個不錯的印象。
既然這位將軍都示意了,那位年輕的母親索性放開了自己的孩子,任由他衝到了台上。